(抗擊新冠肺炎)香港特首談抗疫百日:如「三人拔河」 張弛有度殊不易
中新社香港4月30日電 題:香港特首談抗疫百日:如「三人拔河」 張弛有度殊不易
中新社記者 劉辰瑤
「要在保障公共衛生、減低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和顧及市民的承受程度三方面取得平衡,猶如『三人拔河』,要做到張弛有度,殊不容易。」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接受中新社書面採訪時表示。
自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1月23日首次公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起,到5月1日,香港在疫情之下度過了一百個日夜。冬去春來,香港疫情從勻速上升到平穩回落,再到因為全球疫情發展而確診個案驟增,直至如今的多日歸零,特區政府與香港市民均作出了莫大努力。
「在過去一百天,特區政府一直按『迅速應變』、『嚴陣以待』和『公開透明』三大原則,並基於科學和專家建議,採取措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林鄭月娥將特區政府採取的措施概括為兩大類:壓縮跨境人流及控制社交距離。
在壓縮跨境人流方面,林鄭月娥表示:「除了整合海、陸、空口岸外,特區政府亦逐步加強入境人士的檢疫和檢測,至今已禁止所有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國家或地區乘搭飛機入境,所有經機場抵港的人士均須經檢測而且結果呈陰性後才可回到社區接受十四天強制檢疫;與此同時,所有從內地、澳門和臺灣入境人士亦必須接受十四天強制檢疫。」
在控制社交距離方面,林鄭月娥介紹,「除了早已停課、安排公務員和鼓勵私人企業讓員工在家工作、停辦大型活動等,政府自3月底已要求餐飲處所須遵循防疫營運要求、關閉指定處所和禁止四人以上的群組聚集;但我們沒有採取完全關閉出入境口岸和禁止居民離開家門的更嚴峻措施。」
她向中新社記者闡述,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國家與世界之間的門戶,香港與內地以及香港與海外的跨境人流都非常頻繁;加上香港人口密集、經濟蓬勃、文化多元,每日都有各式各樣的經濟活動和文化藝術及體育節目在香港進行。
「壓縮跨境人流及加強社交距離的措施無疑會對香港經濟造成打擊,亦嚴重影響市民生活,但基於保障公共衛生的需要,政府有需要作出困難的決定。」林鄭月娥如是說。
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正全?保住員工的就業、減輕企業和市民的財政負擔,以及部署經濟在疫情受控後可以儘快復甦。其中,兩輪「防疫抗疫基?」及相關支持項目以及財政司司長早前在《財政預算案》公布的紓困措施,涉及總額為2875億港元,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10%,上述措施正逐步?實,協助企業及市民渡過難關。
4月30日,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再度取消新冠肺炎個案最新情況簡報會,這項過去逾三個月舉辦了80餘場的活動,如今每每取消,被公眾解讀為「零確診」的好消息。這樣的日子已延續五天,在特首看來,是有賴醫護人員緊守崗位、政府部門通力合作、專家和義工的鼎?協助,還有就是各?各業的?解和廣大市民的配合。
針對接下來的抗疫舉措,林鄭月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全球疫情現時仍然嚴峻及反覆,特區政府不會鬆懈,會繼續嚴陣以待、迅速應變,也會儘快落實各項紓困措施,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市民。
香港5月的氣溫已悄然入夏,市民脫去冬衣的同時,口罩下的緊張與凝重也稍許放下。正如林鄭月娥幾日前在社交平臺所寫:我有信心我們「守得住」疫情,香港「撐得過」經濟寒冬,只要大家再多忍耐一時,定可迎來陽光燦爛的明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