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建議:夫妻年過50歲後,再恩愛也不要走得太近

2020-12-22 蜜桃心理

人生是一場傾盆大雨,命運則是一把漏洞百出的雨傘,愛情是補丁——朱德庸

人的一生都會經歷坎坎坷坷,起起伏伏,人生道路上雖然沒有一帆風順,但也並非鋪滿荊棘。只有經歷過酸甜苦辣的生活,那才算得上人生。臺灣漫畫家朱德庸的這句名言一語道破愛情的重要性,在磅礴大雨的人生路上,只有找到正確的那個人才會給你帶來希望,並肩走完人生路。

愛情的升華是親情,當親密無間的戀人結為夫妻,那麼時間長了,愛情會慢慢淡去,更多的是彼此之間的親情。

之後大部分人婚後的生活軌跡就是生子,工作,贍養老人…所以很多人說,50歲之前都是為別人活得,有的是為了父母有的是為了子女,為了他們我們四處奔波養家餬口。

所以,過了50歲,隨著自己的父母可能也與世長辭,自己的子女也長大成人,獨立生活,這個時候才開始了真正的人生

這個時候的人們已經有了相當豐富的人生閱歷,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無論怎樣,即使夫妻關係處得再好,也有彼此留些空間,保持一定適當的距離,為什麼這樣說呢?

1.自由與空間

當年輕的時候,處於熱戀之中的小情侶,恨不得24小時都在一起,親密無間。但其實戀人之間的相處,要彼此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能過於親密無間,因為如果兩人太黏,容易會讓彼此失去自我的空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隱私,甚至可能個人生活也會受到影響。

尤其是結了婚後,在以後的幾十年人生裡,只有兩人相依相靠,感情也會變得格外深厚,這種深厚的感情就是上文提到的——升華到親情了。

朝夕相處的兩人都彼此熟悉萬分,如果還像熱戀期那樣親密在一起,那麼不僅夫妻雙方的感情不會再次升溫,反而時間久了,會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夫妻雙方各自保留一些空間,給對方一些自由,各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大家各自分享自己的生活,那這樣你的夫妻生活才會更加的幸福和諧。

2.陪伴與溝通

很多人過了50歲,會逐漸重視與親人之間的聯繫。有些人的父母也許已經年邁,這個時候也需要多陪伴自己年邁的父母,真要等他們走了,那樣想陪伴都沒有機會了,這樣後悔都來不及

所以作為50歲的中年人,也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常回家看看,多一些陪伴,子女永遠都是父母的牽掛。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會牽動父母的心。

但是有些父母總願意插手子女的事情,比如這個年齡段可能已經退休了,就想幫著子女帶帶孩子,收拾收拾家等事情。那如果你還沒有結婚,可能就會成為催婚的父母,再或者永遠把你當成孩子對你做的事情選擇指手畫腳。

這個時候,作為年輕人的子女,多半不同意不理解老人的想法,因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規律,不能把自己的生活軌跡強加在子女身上。長此以往,惡性循環,而且缺乏溝通,子女也更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了。

作為子女也要體諒父母的這種心情,經常溝通,消除對於父母的誤解。而父母也要適當地給子女一些空間,畢竟他們也已長大成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路要走。

而作為50歲的你,可能更能與同齡的老夥伴交流溝通,因為畢竟生長的年代一樣,有著一樣的人生烙印。所以,如果你有這樣的老夥伴,要格外的珍惜,人生難得一知己。當然雖然是知己也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訴對方,一是沒有這個必要,二是長此以往對於家庭也是不利於和諧的,所以摯友之間也要相對地留有一定的空間

綜述:

年過半百的你,無論是夫妻,還是子女,甚至朋友,我們都要適當地保持一定的「距離」,讓我們每個人都留有屬於自己的那個空間,給他自由也是一種愛。不能隨意幹涉愛人、子女、朋友的生活,如果需要你幫忙大家自然而然都會想到你,因為你是他們最信任的人。

50歲的人,已經走了一半的人生旅程,你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迷茫的愣頭青,也不是那個品嘗生活酸甜苦辣為了養家餬口四處奔波的中年人,而是一個嶄新綻放自我的人生開始。50歲的你是睿智的,是成熟的,是魅力的,所以今後的人生道路才是最絢爛無比的!

作者|姜庸子編輯|姜庸子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50歲以後,夫妻之間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太近
    尤其是中年夫妻,婚姻之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順利的,他們彼此支撐也走過了很多風霜歲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彼此始終都保留著深厚的感情。兩個人之所以能一起走到這個年紀,就是因為即便久經歲月消磨,他們對於彼此的感情卻從未消減,也有些夫妻進入五十歲以後感情仍舊非常親密,然而,心理學家對此卻表示,五十歲以後,夫妻即使再恩愛,兩個人也不要走得太近。
  • 50歲以後,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
    離得太遠了,關係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來了。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同學同事,好起來時可以兩人同穿一條褲子,鬧翻後可以老死不相往來。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人和人相處,一定要把握度,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則最後也只能漸行漸遠了。
  • 心理學家:40歲以後,夫妻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太近
    我們在和其他人交往時做到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這樣會感到更輕鬆,同時還能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到對方,當我們結婚以後,其實也應該這樣做,因為保持一定的距離也會夫妻關係變得更加和睦。我們常說,愛情其實就像手中的沙粒,你抓得越緊,愛情就消逝的越快。
  • 50歲以後,夫妻再恩愛也要保持距離,尤其是女人
    50歲以後,夫妻再恩愛也要保持距離,尤其是女人婚姻就像一壺清酒,有些人用它來交流感情,有些人用它來淹沒悲傷。 酒不醉人人醉,酒不醉人人已烈。 50歲是人生的分水嶺,意義重大。 50歲以後,當你超過50歲,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了不同的意義。
  • 50歲之後,夫妻之間關係再好,也不應該走得太近
    很多夫妻就是因為不能忍受這樣的落差感,於是在婚姻中老是和另一半鬧彆扭,最後走到離婚這一步的夫妻也不在少數。多數夫妻在結婚後,都覺得彼此應該是親密無間的,所以也不允許自己的另一半對自己有所隱瞞,雙方在彼此的面前必須是像「透明人」一樣的存在。但事實上,即便是夫妻之間,也是要保持一定距離的,過於親密反而會引發婚姻危機。
  • 「50歲以後,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太近」
    50歲是人生的分支,50歲之前一直在為妻子的孩子熱騰騰的炕頭而奮鬥。 50歲後,保護著妻子和孩子溫暖的炕頭度過了晚年。 無論是親情、愛還是友情,50歲以後都不要離得太近,保持適當的距離就好了。 1、在家人之間,適度行走,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50歲以後,很多人的孩子成家了,孩子們長大後有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即使作為父母不能接受也請試著理解。 另外,父母也老了,孩子想養育不要接吻。
  • 美國心理學家:夫妻間的恩愛程度,會改變孩子的後天基因
    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夫妻的恩愛程度不僅會從心理上對孩子造成影響,在基因上也會有所作用。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專注於兒童與家庭研究的心理學家瑪麗亞·博西婭(Maria Boccia)教授於2020年9月9日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夫妻的恩愛程度會一定程度上改變子女的後天基因。
  • 夫妻到了50歲,感情再好,也要牢記這3點
    我們中國有句俗話——「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到了50歲,結婚多年,兩人已經攜手走過了一段漫長歲月。剛在一起時熱烈的愛情,在時光的蹉跎下,逐漸演化為一種依賴,一種習慣。事實上,這時候的夫妻,比起愛人,更接近親人。有的夫妻甚至愛意消失殆盡,維繫婚姻的理由變成了責任,變成了孩子。
  • 50歲以後,你和這些人就算你們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
    離得太遠了,關係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來了。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同學同事,好起來時可以兩人同穿一條褲子,鬧翻後可以老死不相往來。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人和人相處,一定要把握度,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則最後也只能漸行漸遠了。希望所有50歲以後的朋友,都能牢牢記住,否則受傷的就是你自己!
  • 50歲再婚夫妻過得如何?56歲阿姨:AA制的二婚,終究靠不住
    那么半路夫妻,各自有各自的孩子,彼此沒有血緣關係,如何做到相互取暖,是需要靠彼此付出真誠真心來經營維繫。生活裡,那些50歲再婚的夫妻之間沒有與生俱來的血緣相牽,他們的再婚生活過得如何?真的如人們說的那樣,在生活裡,誰都想抓住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嗎?
  • 50歲離婚後,是男人過得好,還是女人過得好?
    所以,年老了,不要瞎折騰,你能過就將就過吧,畢竟風風雨雨幾十年都相互攙扶著走過來了。白頭偕老不容易啊!②沒有過不去的坎,結婚在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感情還是有的。50歲才想起離婚,其實已經晚三秋了。人過四十天過午,五十脖子上埋黃土!50歲其實正是退休享受天倫之樂的大好時光。這時候的夫妻更應該感情專一,相互陪伴,而不是一味地去冒險離婚,尋求刺激。這個時候再去尋找人生伴侶可謂是海底撈針,大漠淘金。
  • 貝勒大學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夫妻的恩愛程度會改變孩子的後天基因
    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專注於兒童與家庭研究的心理學家Maria Boccia教授,在她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夫妻的恩愛程度會改變子女的後天基因,影響被譽為「愛的荷爾蒙」(love hormone)——催產素(Oxytocin)在體內的表達程度,影響孩子成年後的親密能力
  • 貝勒大學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夫妻的恩愛程度會改變孩子的後天基因
    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專注於兒童與家庭研究的心理學家Maria Boccia教授,在她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夫妻的恩愛程度會改變子女的後天基因,影響被譽為「愛的荷爾蒙」(love hormone)——催產素(Oxytocin)在體內的表達程度,影響孩子成年後的親密能力;更準確地說,父母在孩子童年早期離婚,孩子在成年後體內的催產素含量水平會顯著較低,由此缺乏社交能力和情感依戀
  • 過了40歲,不要和這三種人走得太近
    一個人過了40歲以後,也應該學會清理自己的朋友圈子,倘若想要生活過得清靜,就不要和這三種人走得太近。01.嫌貧愛富的人米南德曾說:「貪得無厭是人作惡的主要原因。」什麼樣的人值得交,什麼樣的人不值得交,其實當我們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就會明白,想要生活得輕鬆自在,那麼也就要學會給自己的人生減壓。面對斤斤計較的人,我們也應該學會遠離,因為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的時間越久,對你的消耗就會越大。
  • 親戚不要走得太近
    親戚是走的越近越好呢,還是走的越遠越好呢?按照小編這麼多年的經驗來看,親戚之間既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走得太遠,往來要掌握一個度,俗話說,朋友要走得近一些,親戚要走得遠一些,是有道理的。所以說,只懂得索取的親戚就不要走得太近了,根本不念親情,只是滿足自己的欲望,親戚之間也是要相互給與的,並不是一味索取,要懂得感恩。
  • 50歲以後的夫妻要不要分床睡?聽三位老人家說說心裡話,現實至極
    人老了,夜尿也多,行動也不方便,有一個人睡在旁邊可能還礙手礙腳,而有的人也說是夫妻感情不和或者是其他的原因。那麼50歲以後的夫妻還要不要睡在一張床上呢?今天,我們來聽聽聽三位老人的心裡話。後來為了夫妻關係的穩定,我想到就是分床睡吧,老婆睡眠質量本來就不好,一聽到我說分床睡馬上就答應了,所以從我54歲我就和老婆分床睡了。現在兩間房一人睡一間,睡覺的時候少了磕磕碰碰,感情反而更加的甜蜜。要我說50歲要不要分床睡,我覺得還是分床睡比較好,兩個人活動的空間也大一點。
  • 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夫妻的恩愛程度會改變孩子的後天基因
    恩愛與愛情有很大的不同。 夫妻之間的恩愛,是一種比男女愛情更為醇厚、醇熟的情感和情緒體驗。 這種交互式情感,不僅僅建立在夫妻雙方愛的火花和基礎之上,更是基於家庭觀、世界觀、價值觀、情感體驗基礎上的,比愛情更為廣泛,更具有社會學意義。
  • 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夫妻的恩愛程度會改變孩子的後天基因
    恩愛與愛情有很大的不同。夫妻之間的恩愛,是一種比男女愛情更為醇厚、醇熟的情感和情緒體驗。這種交互式情感,不僅僅建立在夫妻雙方愛的火花和基礎之上,更是基於家庭觀、世界觀、價值觀、情感體驗基礎上的,比愛情更為廣泛,更具有社會學意義。
  • 50歲夫妻沒有感情,要不要離婚?用心回答這三個問題,就清楚了
    一對相戀的夫妻,熬過了七年之癢,熬過了撫養子女長大成人,最後走到50來歲這個相當尷尬的年齡,如果感情漸漸消失,接下來到底該如何取捨? 其實,現實中有很多愛情都被婚姻消磨,大多數夫妻都能夠一直走下去,或許是因為彼此的價值觀還沒有發生變化,哪怕年齡在這裡,也有很多的共同話題;還有一種,或許真的只是因為孩子考慮,希望孩子能夠永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 跟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社交災難!
    ,也不要不分你我。 而失去距離感的友誼,就像一杯糖水,過甜、過膩,無法解渴,也無益於身體。 這樣的關係很快就會令雙方產生隔閡,或許還會將兩人推得更遠。 三毛說:「朋友之間,分寸不可差失。」 兩人離得太近了,不免會相互幹擾,相互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