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以高中老師的身份給大家講解新高考,今天回歸我的另一個角色——幼兒園寶寶的家長,請教各位家長,你支持幼兒園孩子提前學拼音、識字、算術嗎?
01
有人說,想要進好的小學是要幼升小考試的,不學就上不了好小學。也有人說,」提前教孩子拼音識字算數,將是孩子在小學課堂上走神的罪魁禍首!「
相信很多媽媽也有和我一樣的困惑,那究竟該不該提前學呢?
美國曾有位家長幼兒園告上法庭,從此改變了《公民權法》。事情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在禮品盒上看到OPEN的」O「的時候說這個是英文字母O,並告訴他的媽媽是幼兒園老師教的。他的家長認為幼兒園剝奪了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原本可以認為O是太陽、是足球、是鳥蛋,自從孩子學了26個英文字母之後,他只認為它是字母O。家長要求幼兒園進行賠償,最終,這位家長贏了官司,幼兒園公開道歉,並支付了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
02
再說說我自己,最近給孩子換了一所幼兒園開始上小班(之前在某知名全國連鎖幼兒園上寶寶班)。開學三天,整體感覺比之前的幼兒園正規很多,每一個細節都讓家長感受到了非常成熟的管理模式,將瑣碎的事情流程化,心裡感覺比較踏實。
不過這些倒不是關鍵,讓我覺得舒適的是感覺少了一些焦慮。
之前半年寶寶班其實也很不錯,老師們很貼心,孩子們都親切的叫老師」姐姐「、」媽媽「,各種舞臺劇、表演活動也很高大上。但是教育理念完全不同,它倡導從他們幼兒園出來的大班孩子,認識1500個字,可以熟讀拼音自主閱讀,熟練100以內的加減法,遊泳、輪滑、小提琴都會。我也打聽過,這兒的孩子將來幼升小,去知名私立小學面試都能過,非常優秀。
好是好,但是總感覺壓力很大,這麼小就要學這麼多,還要面試和其他孩子競爭入學名額。事實上,孩子3歲,在幼兒園就已經學習識字了,而且確實能記住,而且上了三個多月,孩子已經能記住上百個成語。
03
而現在,新的幼兒園主張孩子們玩兒,多動手,幾乎不涉及這些內容,可能到了大班才會學一些吧。而且老師們也說沒有必要上幼小銜接,孩子上了小學完全可以學會。因為自己是教育工作者,也關注教育新聞,」提前教孩子拼音識字算數,將是孩子在小學課堂上走神的罪魁禍首!「這句話,也對我殺傷力很大,確實是這樣,如果講的內容我都會,那幹嘛要聽講?而小學又是孩子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可以說學習習慣比內容都重要,那要怎麼取捨?
04
這個問題究竟有沒有答案?
我並不崇洋媚外,但是家裡兩個小外甥是移民到國外的,我很欣賞他們的教育模式——不管幼兒園還是小學,都只上半天學,剩下的時間可以去玩兒,也可以去學習想學的興趣班。
老大移民過去的時候7、8歲,因為是非英語國家,她從一開始的和小朋友」不說話,只玩兒「的交流模式,到」聽說讀寫「全A,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全靠和孩子們玩兒學會了一門小語種,並且學會了滑雪、騎馬、繪畫、寫作(10歲的時候在網絡上寫小說、畫漫畫,我還在網上偷看了好久,她真的在堅持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升初中時,與校長交流十分鐘,校長就接納了這名優秀的亞洲孩子,並沒有考察什麼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
05
我非常欣賞這樣的孩子,也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夠像她一樣,有自己熱愛的事情。然而我們的小學,孩子們的壓力太大,每天學奧數、國學、英語,所謂的興趣班,孩子也並沒什麼興趣。。。我們的孩子沒有機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有些現狀是我們改變不了的,國外人少,社會競爭小,壓力小,福利好,而我們的孩子還沒長大,就面臨的都是競爭。
06
如果大家上幼兒園可以都不學那麼多,那我肯定不想讓孩子學,拼音識字算數這些東西這麼簡單,孩子遲早能學會,為什麼佔用他寶貴的」玩兒「的時間呢,馬雲說過」你不讓孩子玩兒,將來他可能找不到工作。「(事實就是這樣,現在會玩兒的人職業發展確實會比」不會玩兒「的人好很多。恰恰體現了教育模式和職業發展之間的鴻溝)但如果大家都學,我也沒有辦法,只能送孩子去學了,我也沒那麼心大、沒那麼特立獨行,我也怕孩子當」倒數「,最後厭學、自信心不足,最後淪為差學生。
可能是我做教育的原因,我在這方面關注的比較多,所以焦慮也多一些。也想聽聽各位家長的想法,面臨這些問題,你們是如何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