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德將被併購?傳阿斯利康正發起製藥業有史以來最大交易

2020-12-17 DeepTech深科技

據彭博社報導,英國製藥巨頭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 Plc)在試圖併購美國明星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 inc.)。

消息透露,阿斯利康與吉利德已經進行了初步接洽。如果兩者合併,這將是製藥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

新冠疫情之下,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的新冠疫苗和吉利德的瑞德西韋出盡了風頭。按照 6 月 5 日的收盤價計算,吉利德的市值為 960 億美元,阿斯利康的市值約為 1400 億美元,兩家公司市值之和約為 2360 億美元,超過默克公司的 2070 億美元和輝瑞公司的 2000 億美元。

消息稱,阿斯利康與吉利德之間只有非正式接觸,阿斯利康沒有具體說明任何交易條款。阿斯利康發言人表示,對於這種揣測不作評論,吉利德也拒絕置評。不過,據彭博社報導,知情人士指出,吉利德目前無意出售給另一家大型製藥公司,或推動合併案,該公司更希望聚焦於合夥和小型收購案。

然而,無風不起浪。兩家公司合併有多大可能?其可行性又如何?

圖 | 阿斯利康執行長帕斯卡爾 · 索裡奧特(Pascal Soriot)。(來源:彭博社)

無風不起浪

新冠疫情是這則傳聞的大背景。兩家合併傳聞的出臺意味著,製藥行業正在回歸正常的商業模式。不過,兩家公司的新冠藥物和疫苗在短期內不太可能賺大錢。

為何是這兩家公司傳出 「緋聞」 呢?兩家公司有共同的紐帶,其執行長都曾在羅氏共事。在 2012 年入職阿斯利康擔任執行長之前,帕斯卡爾 · 索裡奧特(Pascal Soriot)一直是羅氏製藥的營運長,而丹尼爾 · 奧戴(Daniel O』Day)在 2019 年進入吉利德之前,一直是羅氏製藥的是執行長。

2014 年,美國跨國製藥公司輝瑞試圖收購阿斯利康,以告敗最終,其出價高達 1170 億美元。如果阿斯利康實現併購吉利德,該公司就會免受被收購的影響,從而成為全球最大的製藥商之一。

倫敦製藥諮詢公司 Novasecta 的管理合伙人約翰 · 朗特裡(John Rountree)認為,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讓阿斯利康更加重視抗病毒藥物,那麼併購該領域的明星公司吉利德,將給它在未來發展提供腫瘤之外的更大天地。

要知道,阿斯利康產品集中在消化、心血管、腫瘤、中樞神經、呼吸系統疾病以及麻醉領域,醫療投資銀行 SVB Leerink 認為,到 2022 年,阿斯利康腫瘤藥物收入將超過總收入的 50%。

在索裡奧特近 8 年的任期內,阿斯利康積極進軍抗腫瘤和其他盈利領域,其股價大幅上漲。隨著索裡奧特改進產品線,阿斯利康股價上漲,那些曾經歡迎輝瑞收購的投資者改變了主意。索裡奧特在今年 2 月表示,他不打算在未來幾個月內退休,顯然,一筆大交易將鞏固他在阿斯利康的成就。

吉利德公司專注於抗病毒藥物,一度被認為是最富有想像力和最專注的製藥公司之一,幾乎是阿斯利康公司的鏡像。這家美國製藥公司成立於 1987 年,主要生產和研發針對愛滋病、B型肝炎、C型肝炎和各類傳染病的藥物。該公司將多種藥物裝入了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藥片中,徹底改變了愛滋病治療方法。尤其在 2020 年,吉利德憑藉最被看好的抗新冠藥物瑞德西韋,屢屢處於聚光燈下。吉利德產品定價策略是高高在上,其著名C肝藥物索非布韋(Sovaldi)的一個療程費用高達 8.4 萬美元。

吉利德公司股價自 2015 年達到 122 美元的峰值以來,一些曾經暢銷的藥品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面臨著競爭,如今其增長前景受到了質疑。2019 年,開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產品線的努力遭遇失敗。

吉利德前財務長羅賓 · 華盛頓(Robin Washington)去年在一次行業會議上表示,該公司要關注併購。他提到了對腫瘤、炎症和肝病領域製藥公司的關注。

在彭博情報分析師薩薩姆 · 法茲利(Sam Fazeli)看來,這個併購將是 「一加一等於二」 的聯姻。因為儘管阿斯利康已經證明了自己有能力開發新藥,但現金流仍然很小,那麼收購吉利德這樣擁有強大銷售能力的公司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決策。要知道,製藥商的銷售額越大,用於研發的資源就越多,兩家公司合併後的龐大規模應該有助於未來的藥物研發。

思路迪醫藥執行長龔兆龍看好這次併購,認為該併購將是 「一加一大於二」 的結果。他告訴 DeepTech,兩家公司業務呈現互補態勢,且吉利德由於一些抗病毒藥物如C肝藥物業務下滑,也在近些年有轉型意願。龔兆龍曾於 1998 至 2008 年任美國 FDA 新藥審評員。

吉利德已經在謀求轉型,不願再局限於抗病毒藥物研發。2017 年,吉利德與 Kite 製藥聯合宣布,雙方董事會已經達成最終收購協議,吉利德將以每股 180 美元的現金價格收購 CAR-T(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療法)公司 Kite。

併購對于吉利德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如果將公司總部遷到英國,那麼其稅費將會大大降低。這也是當年輝瑞為何意圖收購阿斯利康的一個重要考量。

阿斯利康的股價在過去的 12 個月裡上漲了 41%,成為彭博情報指數中主要西藥公司中表現最好的公司。在此期間,吉利德的股價上漲了 19%。

圖 | 吉利德執行長丹尼爾 · 奧戴(Daniel O』Day)。(來源:彭博社)

一廂情願的交易?

然而,業內並不看好這個併購。

路透社援引質疑方看法稱,吉利德的瑞德西韋藥物數十億美元的市值不足以證明這筆交易的合理性;相反,瑞德西韋可能削弱阿斯利康在抗新冠方面的工作重要性。阿斯利康抗癌藥物也已經在新冠肺炎治療中顯示出治療潛力:一項針對 19 人的小型研究表明,阿斯利康公司的癌症治療藥物庫中的一種藥物,或可用於幫助出現極端免疫反應的新冠肺炎患者。這是一款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有助於減輕併發症。

不過龔兆龍並不認可上述說法。他表示,抗病毒藥物開發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數年甚至十多年時間才有可能成功。吉利德作為抗病毒藥物的老大,不是哪家公司隨便能趕超的。

還有人質疑這個交易發起的時間節點不合時宜,因為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可能利好其股價,因此並不需要額外的費用來追求創紀錄的交易,並且目前召開併購會議很不現實。

儘管吉利德股票的市盈率為 12 倍,阿斯利康可能被潛在的成本削減和可觀的現金流所吸引,但證券服務機構 Jefferies 分析師認為這筆交易不可能成功。因為吉利德愛滋病藥物被極大低估了,該公司會寧願逐步推高估值並進行自己的併購。

美國頂級財經網站巴倫周刊引述伊頓萬斯全球健康科學基金(ETHSX)聯合經理薩曼莎 · 潘多爾菲(Samantha Pandolfi)看法稱,她對兩者併購的傳聞表示驚訝,認為沒有條件能引發如此大規模的併購。一方面,阿斯利康並非一家過氣製藥公司,其腫瘤藥物專利在不斷增長,而吉利德的產品線也在恢復中。尤為重要的是,兩家業務沒有重疊,阿斯利康專注於腫瘤藥物,而吉利德側重抗病毒藥物。

此前,史上規模最大的製藥業併購案發生在 2019 年,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以約 740 億美元收購新基(Celgene),這兩家都是全球最大的癌症藥物生產企業,業務重合度非常高。

薩姆 · 法澤利也認為,從純粹的戰略角度來看,這筆交易對阿斯利康的吸引力並不明顯。阿斯利康已經擁有腫瘤、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藥物,而吉利德公司的產品線就不那麼強大了。

此外,雖然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韋已經獲得緊急批准,但其商業前景仍有不確定因素。如果瑞德西韋的表現令人失望,吉利德公司的股價可能會受到影響。

新冠疫情是一個巨大的變數。路透社指出,鑑於兩家公司都處於抗新冠疫苗或療法的前沿,隨著政府對抗新冠介入的加深,兩者的交易就變得尤為敏感。然而,龔兆龍指出,政府一般是出於國家安全或反壟斷的考慮才會反對併購,而對於這兩家分數英美的製藥公司,並不涉及國家安全和反壟斷考量。

對于吉利德而言,瑞德西韋就是其重要籌碼,這是唯一在嚴格臨床試驗中對新冠肺炎顯示出療效的治療方法。該藥已經獲準在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新冠患者中緊急使用。雖然目前吉利德向政府捐贈了瑞德西韋,但預計未來會宣布定價,那麼屆時就可以用作商業銷售或各國政府的儲備。據 SVB Leerink 估計,瑞德西韋在今年實現銷售額 20 億美元,在 2021 年達到 67 億美元,到 2022 年該藥的年銷售額將達到 77 億美元。

對於阿斯利康而言,該公司確保了生產 20 億支牛津大學在研疫苗的生產能力,並剛剛籤署了將首批疫苗保留給英國和美國的供應協議。同時,在美國總統川普要求獲得疫苗後,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將提供多達 12 億美元的資金,以加快阿斯利康的疫苗研發。

就現有產品看,吉利德最大的重磅炸彈藥物是愛滋病毒藥物 Biktarvy,第一季度的銷售額為 16.9 億美元。阿斯利康最暢銷的產品是其肺癌藥物 Tagrisso,該公司第一季度的收入為 9.82 億美元。

隨著全球大流行以及隨之而來的封鎖,打擊了併購市場,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併購交易量下降了約 45%。如今有回暖趨勢。5 月 8 日,美國艾伯維(AbbVie)宣布已經完成對肉毒桿菌毒素製造商艾爾建(Allergan)的收購。

龔兆龍認為,這次併購傳聞有可能是雙方高層已經在接觸,放出風來是看市場反應,然後再決定下一步如何操作。如果市場反應積極,那麼就往前推進,如果反對聲太大,就中止交易。

他的看法是,目前正是兩家公司合併的良機。吉利德市值曾在 2014 年由於C肝藥物的成功一度高達 1500 億美元,如今已經降至 960 億美元,而其腫瘤藥物開發還需要至少 5 年時間才能有收益,此時正是其出售的好時機。

相關焦點

  • 阿斯利康、吉利德要合併?
    如果兩家醫藥巨頭的交易完成,可能超過美國製藥巨頭百時美施貴寶740億美元收購新基製藥的規模,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醫藥企業併購案;此外,其還會成為有史以來十大併購交易之一。知情人士表示,這家總部位於英國的公司上個月非正式聯繫了吉利德,以評估其對可能併購案的興趣;儘管吉利德已經與顧問討論了這個想法,但尚未就如何進行作出任何決定,兩家公司也沒有進行正式談判。據了解,吉利德目前不打算出售給另一家大型製藥公司或與之合併,寧願將其交易策略的重點放到合夥和較小的收購上。
  • 醫藥健聞周刊|多家醫療企業將赴港上市;阿斯利康與吉利德商談併購...
    來源:全球企業動態本周焦點:IPO及投融資消息:微醫、海吉亞、先聲製藥等內地多家醫療企業將赴港上市,賽諾菲投資凱輝創新基金,藥明巨諾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併購方面,阿斯利康曾就併購事宜接洽吉利德科學,目前雙方均未回應。Elanco獲歐盟委員會批准,預計將於8月3日完成收購拜耳旗下動物保健部門。
  • 抗毒傳奇吉利德
    7)連環併購吉利德的創新,並不是單純地自己埋頭搞研發,而是主要採用「拿來主義」:要麼為了某種藥物買下整個公司,要麼和其他公司開展藥物研發合作。對於這一點,吉利德從不掩飾。前總裁兼營運長John Milligan曾經直白地表達過他們的野心:「我們的科學專長就是找出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然後嘗試將其引入吉利德。」
  • 吉利德將以14億美元收購德國僅35人的生物科技公司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製藥公司吉利德Gilead收購了位於德國巴特洪堡成立僅9年的生物技術公司MYR。據悉交易價格為11.5億歐元(約合14億美元),吉利德的執行長Daniel O'Day表示,他們期望交易完成後能夠推動吉利德的收入增長。 MYR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巴特洪堡,是第一家成功將藥物從臨床前開發推向市場的德國私人生物技術公司,僅擁有35名員工。
  • 2019年生物醫藥十大併購交易
    8月27日,安進134億美金收購新基銀屑病治療藥物阿普斯特值得關注,這筆交易也成為2019年金額最大的單項藥物權利收購。 TOP 1 百時美施貴寶740億美金收購新基
  • 製藥公司Momenta被強生以65億美元收購 股價飆升69%
    據悉,該交易是今年美國藥業最大規模併購案。上一筆大規模併購是今年3月美國吉利德科技公司同意以49億美元價格收購生物技術公司Forty Seven。根據收購條款,每股Momenta股票,強生以每股52.50美元現金支付,相當於8月18日收盤價溢價70%。這筆交易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 併購合作、削減成本、關注創新……J.P.摩根醫療會議上傳來了哪些...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福泰製藥和吉利德公司都安排在同一天演講,會場內外甚傳坐擁大量現金的吉利德可能會宣布收購福泰製藥,不過吉利德CEO Daniel O'Day對此表示冷淡,並告訴投資者,即便是發生大型收購,也不會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收購。
  • 研發瑞德西韋的醫藥公司吉利德,真是抗毒傳奇?-虎嗅網
    2011年,吉利德的抗愛滋病毒藥物研發速度放緩、複方製劑中的幾種關鍵成分專利也陸續面臨到期。吉利德與其他幾家對手公司一樣,將資源向C肝藥物上轉移。2003年1月,吉利德完成對於三角藥業的併購。2006年11月,吉利德斥資1.333億美元,買下由德國公司Degussa全資持有的加拿大原料藥供應商Raylo Chemicals。2006年,吉利德又併購了擁有治療肺動脈高壓藥物安倍生坦的製藥公司Myogen,成功將業務擴展到心血管領域。
  • 吉利德授權印度等國家仿製藥企生產瑞德西韋,國內概念股徹底涼涼?
    圖片來源:吉利德科學公眾號在此背景下,吉利德生產供應能力引發關注。針對《證券日報》記者的詢問,吉利德向記者回復稱,在自願許可的情況下,吉利德正在與一些全球領先的化學品和製藥生產企業討論他們的生產能力,為歐洲、亞洲和發展中國家生產瑞德西韋,至少到2022年。
  • 瑞德西韋開啟臨床實驗,背後的吉利德公司能否「翻盤」?
    根據協議內容,吉利德將無償提供研究所需的藥物,考慮到當前的嚴峻情勢,其表示正在加快生產進度,增加供應。製藥行業一向投入周期長、收益見效慢,公司成立最初的八年間,吉利德的財務狀況並不樂觀,主要收入來自項目合作。1990年,吉利德拿到了和葛蘭素史克合作研發反義藥物的合同,合作收入也僅490萬美元。1992年1月底,吉利德上市發行股票,並成功募集到資金8625萬美元,大大緩解了財務壓力。
  • 益佰製藥10年併購路:貴州藥企「一哥」讓位 多個腫瘤醫療布局無疾...
    在此後的10年間,益佰製藥在醫療領域一直沒有進一步的動作。自2015年起,公司才開始通過併購、共建、託管等方式,試圖打造一個「藥品+連鎖腫瘤醫院/中心+醫生集團」的腫瘤治療全產業鏈平臺。腫瘤醫療對公司到底有多重要?公司前董秘李剛就曾公開表示,腫瘤服務將成為公司未來唯一的發展戰略。
  • 重磅丨吉利德以91億元收購德國僅35人的生物醫藥公司
    近日,美國製藥公司吉利德宣布,以11.5億歐元(約合91億人民幣)收購德國生物醫藥公司MYR。這項全現金交易預計將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將正式擴大吉利德的肝炎治療業務範圍。雷鋒網了解到,此次收購完成之後,吉利德計劃將這一特效藥推向全球市場,該藥物此前已經獲得FDA頒發的孤兒藥資格(ODD)。在雙方的交易條款中,這款特效藥未來如果能夠進一步獲得FDA的上市批准,MYR的股東還將另外獲得至多3.63億美元的收益。
  • 中國中藥或購天江藥業:將創中藥顆粒最大交易
    圍繞著中藥顆粒,上海家化(600315.SH)和中國中藥(00570.HK)正在上演有史以來最大一筆交易。記者獲悉,上海家化轉讓天陰天江藥業股權只差臨門一腳。9月2日,記者從上海家化處獲悉,天陰天江藥業相關轉讓正在有序進展中,其進度主要取決於收購方中國中藥的內部流程。
  • 每日併購報告:日本斷供 韓國SK海力士欲收購英特爾大連快閃記憶體工廠
    香港併購基金4.5億出手澳餐飲連鎖店近日,太盟亞洲資本(PAG Asia Capital )欲收購澳洲快餐店品牌 Craveable Brands,對價約4.5億-5億澳元,據稱交易即將達成,這是該香港私募基金繼兩年前以1億澳幣收購加盟連鎖品牌The Cheesecake Shop之後,在澳洲最大一筆併購投資
  • 日本最大製藥公司武田計劃將總部從芝加哥遷往波士頓 1000名員工...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新華財經芝加哥6月26日電(記者 張嫄)日本最大製藥公司武田25日宣布將在今年年底關閉位於芝加哥迪爾菲爾德(Deerfield)的美國總部,遷往波士頓。目前大約有1000名員工在該總部工作。
  • 綠葉製藥收購阿斯利康王牌藥 本土藥企境外併購進入快車道
    綠葉製藥方面表示,此番收購思瑞康及思瑞康緩釋片,意在深度布局中樞神經產品線,同時強化全球市場戰略協同。買入與賣出2017年對於醫藥行業來說是尤為特殊的一年。2017年6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成為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正式成員,將中國醫藥市場與國際醫藥市場接軌。
  • 海正藥業擬全盤控股瀚暉製藥 高瓴資本入局交易方案將成一大看點
    目前,瀚暉製藥由海正藥業、海正杭州(海正藥業全資子公司)和HPPC分別持股46%、5%、49%,此次交易完成後,海正藥業將持有瀚暉製藥100%股權。上市公司稱控股權不會發生變化而在此次交易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HPPC由高瓴資本旗下的基金控股,這就意味著,高瓴資本將通過此次重組交易間接入股海正藥業,也就使得此次交易方案極具看點。海正藥業年報中顯示,2019年,瀚暉製藥共實現營業收入42.99億元,歸母淨利潤5.4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