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錄經文,不單單只有佛弟子會做。在當下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很多人喜歡去做。如喜歡閱讀之人、享受寂靜之人、培養耐心之人。當然,對於佛弟子而言,抄經亦是家常便飯,也是諸多功課中的一項。對於抄錄經典,往往必其他人具有跟多的講究,如「洗手、禁葷腥、祈禱」等等。但無論是學佛之人,還是其他人,在抄錄佛經之時,這幾點事項,你需知曉。
一、不能好高騖遠。
抄錄佛經,是一件培養耐心,思維佛理,打開智慧的不二之法。但抄錄佛經,亦有諸多注意事項,其一就是不可「好高騖遠」。如我們閱藏,在本就不熟悉的情況之下,去閱讀那些長篇經文,往往會適得其反。而抄錄經典亦是如此,我們因先選擇「短」的經文抄錄,如佛教最短經文《心經》。
不能好高騖遠,就是讓我們先打好基礎。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抄錄經文之時,從最短的「六字洪名」開始,也可選擇「四句偈」開始。這一能打好基礎,二可增加耐心。在為往後抄錄《心經》、《金剛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等打好基礎。有了好的基礎,我們自然也就能夠「如如不動」。
二、選擇臨摹,而非抄錄。
抄錄經文,最初我們可以選擇臨摹,而並不是打開經書,直接抄錄。所謂基礎,除了耐心,還需擁有整潔的字體。因此我們初始狀態下,我們最好選擇臨摹,在臨摹之時掌握這些字體的一筆一畫。如此才能寫出整潔、而不失好看的字體。
抄錄經文,大部分都是選用「毛筆」進行臨摹。如果我們一來就直接進行抄錄,往往就會出現連自己都看不下去的「錄文」。不僅雜亂不堪,連字體都可能一大一小。抄錄經文,最需要的是恭敬心和耐心,你用恭敬心去抄錄經文,亦能得到諸佛菩薩攝受。在抄錄之時,會變得越來越順利,思緒也會越來越少。
三、先誦一遍,而後臨摹。
前面講選擇臨摹,而非直接抄錄,這亦是有著諸多好處的。如能使抄錄出來經文更加整潔,沒有塗塗改改。抄錄經文,我們亦可選擇先誦讀一遍,而後進行臨摹。這亦是讓我們加深經文的印象,在臨摹之時不會出現錯字、跳節。
如臨摹《心經》而言,在此之中,有很多很多相同的字體。如果一個不注意,往往就跳節了,就毀了好不容易才臨摹的一段經文。因此我們需要用心去臨摹,最好選擇先誦讀一遍,在進行臨摹。
四、做好準備,防止中途離開。
抄錄經典,和閱藏,當然是一次性做完最好。因此我們提前需要洗好手、上完廁所,準備好相對應的「筆墨紙硯」。如短的《心經》,我們可以一次臨摹完,就一次做完,切勿中途寫一段就跑了,而後回來在進行臨摹。這樣容易出現「粗心大意」的徵兆,從而寫錯或是漏寫。
對於字數較多,較長的經文來說。如《金剛經》我們也可選擇「分品」抄錄。《金剛經》分有三十二品,我們可以一品一品進行臨摹。當然對於時間充足之人來講,亦可以選擇一次性臨摹完。如果時間不夠,不充足,切記在一品臨摹完之後,亦需做好回向。
以上就是抄錄經文,需要知道的四點事項。當然無論是抄錄,還是臨摹我們皆要去回向。讓抄錄經文的功德回向給十法界一切眾生,或是自己的「冤親債主」。回向按照我們閱藏、念佛等方式,進行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