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紅丸案是什麼情況?真相到底如何?

2020-12-19 莫地方

「紅丸案」主角泰昌帝朱常洛是位可伶的帝王,登基不到一個月便蹊蹺而死。關於他的死有太多的疑問,到底是誰操作這次事件,從而導致泰昌帝朱常洛的死亡,關於泰昌帝朱常洛之死有一種極為深遠的說法,泰昌帝朱常洛服用「紅丸」仙丹過量導致其死亡。

泰昌帝朱常洛並不是萬曆皇帝嫡子,偶然間萬曆帝臨幸了母親李太后宮中宮女王氏,後來王氏為他生下一子,取名朱常洛。萬曆帝本不打算認這個兒子,礙不住李太后盼孫心切,這才迫使萬曆帝承認了這個兒子。

萬曆時期「國本之爭」

萬曆帝結髮妻子王皇后無子嗣,這讓萬曆帝便將目光轉移到後宮嬪妃中,這當中最受寵愛的便是鄭氏,先後為萬曆帝產下三子三女,其中兩子早亡,僅剩兒子朱常洵,鄭貴妃十分期盼自己兒子朱常洵能成為太子,自己當皇后。萬曆帝礙不著她多番請求便和其立下合同,在道館中立下誓言。萬曆帝深知冊立儲君並不是一件簡單事情,如若無法妥善處理,極有可能引起政治矛盾,為確保順利解決該問題,便打算拖延冊立儲君。

太子為國之根本,萬曆帝遲遲不立儲君,讓朝中大臣產生猜忌,便將矛盾指向鄭貴妃及皇三子朱常洵。認為是鄭貴妃的枕邊風讓萬曆帝不及時冊立儲君,便不斷上疏要求冊立儲君以安國本,不少奏疏如同雪花般來到萬曆帝眼前,萬曆帝無視這些奏疏依舊獨寵鄭貴妃。萬曆帝本想不理會這些奏疏大臣便不會在上疏,可哪知大臣們死命逼著萬曆帝必須冊立皇太子,這太萬曆帝不得不考慮冊立皇太子平息風波。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萬曆帝冊封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其餘諸子均被冊封為王,國本之爭就此結束。這次事件導致,上至內閣首輔下至地方官員總計三百多人被處罰,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除職務、充軍等。這件事情看似朱常洛勝利,可實際上並未改善他和萬曆帝關係。

朱常洛當上太子後,十分不太平先是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京城傳出萬曆帝要改立太子,矛頭全部指向鄭貴妃,萬曆帝並未處理鄭貴妃,反而京城中逮捕了不少人。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京城又傳出鄭貴妃及福王朱常洵預謀殺害太子朱常洛一事,萬曆帝本想將福王驅趕出出京就藩,由於鄭貴妃阻止未能成功就藩。

萬曆時期「梃擊之案」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一名叫張差的男子手持木棍,闖入宮中進入太子朱常洛住所打傷多人,太子的內官聞知消息後手持木棍打倒男子將其抓獲,這才讓宮中平靜下來。萬曆帝認為該是十分蹊蹺,皇宮戒備森嚴之地,常人不可能隨意進出,一個升鬥小民持棍入宮傷人,本就有太多疑問,他命令官員們細查此事。

經過幾日細查,張差交代這件事幕後主謀是龐保、劉成,這兩人是鄭貴妃心腹宦官,為保住二人鄭貴妃急忙向萬曆帝哭訴。萬曆帝見此事不好處理,便讓鄭貴妃去找太子朱常洛求情。

朱常洛見父親態度不明了,便打算給鄭貴妃一個臺階,於是便提出全部事情由張差一人承擔,其他人不必牽連。這讓萬曆帝十分高興,認為太子處理甚秒,最終張差被處死。

龐保、劉成見首要證人張差已死,便全部否認此事和他們有關,萬曆帝見此事深究下去必然影響鄭貴妃,便密令將龐保、劉成兩人處死,從而讓這件案子成為一起無頭案。

朱常洛即位為帝,一月不到便死於「紅丸」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7月,萬曆帝駕崩,太子朱常洛順利即位,改元泰昌。根據相關資料記載,泰昌帝登基儀式上,無論走路姿態,還是整體儀態並無病態。泰昌帝朱常洛總覽大權後,給遼東及邊關將士發餉銀,取消相關苛捐雜稅,增補官員進如內閣,確保中央運轉,從中能看出泰昌帝朱常洛打算割除萬曆時期弊政,做一位有為之君。

原本朝臣門希望他能帶大明走向富強,可誰也沒想到即位僅一個月年輕力壯泰昌帝突然駕崩,泰昌帝朱常洛駕崩讓他成為了大明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登基儀式十天後,泰昌帝朱常洛便一病不起,究竟他得了何病也未找到相關資料,當時我們根據《國榷》、《罪惟錄》均有相關記載鄭貴妃進獻美女數人服侍泰昌帝朱常洛,從這裡能看出,泰昌帝朱常洛除了處理政務後,大部分時間在後宮。

泰昌帝朱常洛發現自己身體不行後,便讓內管崔文為其醫治,崔文升本就是鄭貴妃親信,泰昌帝朱常洛登基後將其升為秉筆太監,泰昌帝朱常洛生病消息傳人鄭貴妃耳朵中外,便讓他為皇帝下「瀉藥」,這讓泰昌帝朱常洛身體越發虛弱。大臣們對崔文升所用之藥是否符合醫理一事進行批判,認為崔文升不懂醫理給皇帝使用瀉藥,從而讓泰昌帝朱常洛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大臣們多番建議之下,泰昌帝朱常洛將崔文升趕出皇宮。泰昌帝朱常洛深知自己身體狀況不佳,便想著是否有什麼靈丹妙藥拯救自己。

明泰昌元年(1620年)8月29日,鴻臚寺丞李可灼見皇帝病危,便打算獻上 一枚仙丹給泰昌帝朱常洛食用,忘其病狀可以早日抗日。泰昌帝朱常洛聞知有靈丹妙藥便讓其速去煉製。中午時候,鴻臚寺丞李可灼調製好一顆紅色藥丸交代皇帝讓其食用,泰昌帝朱常洛服用後認為自己身體無恙,便讓鴻臚寺丞李可灼再去煉製一顆紅丸。御醫認為皇帝應該在看看,可泰昌帝朱常洛似乎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決定在服用一顆。泰昌帝見藥效還不錯,便讓李可灼進獻仙丹,李可灼提出服用藥丸後要三天後才能繼續服用。繼續服用仙丹後,泰昌帝朱常洛身體似乎好了不少,除了在內宮休息外,還能走出殿外。

明泰昌元年(1620年)9月26日,泰昌帝朱常洛夜裡突然駕崩。大臣們便圍繞著這件事情進行議論,內閣大臣方從哲、李可灼兩人雖受到牽連,可由於本身就是抱著試一試態度,讓兩人並未負什麼責任。不久後,內閣大學士將進藥詳細情況告知明熹宗,才讓方從哲擺脫困境。可關於藥效用了一定了解,紅丸性讓,正好同崔文升的瀉藥相反,這讓身體本就不太好的朱常洛,最終無法忍受兩種藥物折磨而死。

泰昌帝死後一個月,朝中便因此事展開大規模攻擊,最終明熹宗下旨讓崔文升去了南京,李可灼發配邊疆,「紅丸案」就這樣草草結束,也沒有最後結論,泰昌帝朱常洛是否跟紅丸案有關成為一段密案。

綜合所述

泰昌帝朱常洛在位極短也就一個月左右,從他在位到病亡不少人均認為是一場陰謀,其目的就是奪取大權。

泰昌帝朱常洛登基初期,身體並無大恙,鄭貴妃這傢伙給他獻上美女,明顯就是希望皇帝能將精力放在女色上面,從而讓其身體無法承受。接著,又讓自己崔文升給皇帝下瀉藥,這讓泰昌帝身體越來越差。從中能看出,泰昌帝朱常洛之死跟鄭貴妃擺脫不了關係。

回想泰昌帝朱常洛一生均被鄭貴妃算計從「國本之爭」、「梃擊之案」、「紅丸案」這其中均有鄭貴妃影子,你說泰昌帝朱常洛之死跟其沒關係,不太可能。

相關焦點

  • 「深度」解讀明朝皇宮奇案「紅丸案」,皇帝朱常洛每一步都是深淵
    公元1620年,明朝剛繼位的泰昌帝朱常洛,因晝夜貪戀佳人,導致身體異常空虛,之後又誤服洩藥,一夜之間大洩不止,如廁30餘次,身體接近崩潰。第二天經過首輔重臣方從哲介紹,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了一顆所謂的「仙丹」,即紅丸。泰昌服用後,三日後駕崩。這就是著名的明朝三大奇案之一的「紅丸案」。
  • 明朝人盡皆知的紅丸案 慘無人道用少女做藥渣
    他所進獻的秘方,是一種道家丹藥,也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紅丸」。  「紅丸」又稱作「紅鉛丸」。由於其製作工藝早已失傳,所以無法確知它的化學成分。從野史記載中,小編找到了一些關於紅丸配方的記錄,因不辨真偽,各位讀者瞧瞧即可,卻不可仿製免得誤傷身體。切記切記!  據記載,這紅丸製法極其嚴苛:須取童女首次月事盛於金銀器之中,加上夜半第一滴露水、再加入烏梅連煮七次。
  • 紅丸案(明清十大奇案)
    紅丸案來源:隨便看看吧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的七、八、九三個月,是明朝建國以來氣氛最陰沉的三個月。十月四日,在內閣裡議處政事,方從哲問韓:「李可灼進紅丸從始至終你都清楚,為什麼不出來說上兩句公道話?」誰知韓只是微微一笑,根本沒有回答。方從哲真不知這位輔臣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其實韓一直在注視著群臣的動態,他對方從哲的無過受責也寄予很大同情,但是他看問題要比方從哲遠得多。依他的主意,對群臣要求查清紅丸案、追懲幕後人的奏摺,本就應採取聽之任之不加可否的態度,這樣很可能喊一陣就自然的息聲斂氣了。
  • 「明末三大案」究竟在說什麼?細思之下,我們不難找到明亡的原因
    很多時候你還很難從道德和情感上去對這樣一種歷史觀批評、糾正什麼。畢竟一個人的情緒是需要很多的見識和理性才能控制的。但是從邏輯上的因果關係來講,一個事物的突然衰敗不可能是毫無徵兆,明朝最終滅亡也不可能是毫無預兆的。 今天,我們就從「明末三大案」這條邏輯線來梳理一下,為什麼崇禎時期的明朝會讓人感覺到無力回天了?
  • 明朝泰昌帝的離奇死亡,政敵的暗中謀害,還是溫柔鄉之過?
    萬曆帝的母親認為這是她的第一個孫兒,不管生母身份如何,孫兒終歸是皇室血脈。朱常洛雖然貴為長子,卻一直不受父親的寵愛,幸虧有傳統封建的官僚士大夫的擁護,朱常洛才得以坐穩太子之位。萬曆帝每次見到朱常洛,腦海裡都會浮現出在他看來屈辱的記憶,這個不討喜的皇長子讓他心煩意亂,為求眼不見為淨,萬曆帝很少去東宮看望朱常洛。失去父愛的朱常洛精神苦悶,每天縱情於酒色玩樂之間,身體逐漸變得羸弱不堪。
  • 明朝科場舞弊案,才華橫溢的唐伯虎真作弊了嗎?真相又是什麼呢?
    說起明朝的風流才子,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唐伯虎。畢竟對於他的故事,我們都是耳熟能詳了。現在很多的影視作品都進行過演繹。但也正是太多的影視作品的誤導,才讓我們都認為唐伯虎是個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高富帥。
  • 明朝末年的三大疑案,皇帝遭行兇、毒害、控制
    古代宮殿明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推翻了元末的殘暴統治。立朝之初海清河晏,強盛一時。 中期曾經變亂由盛轉衰,後中興,國勢復振。木棍行兇梃擊案——行兇太子萬曆年間,皇后無所出,按照禮法:無嫡立長。但萬曆皇帝寵愛貴妃鄭氏,同時皇長子出身卑賤。
  • 明朝任期最短,最富傳奇色彩的皇帝——明光宗
    就在太子之位漸漸穩定的時候,宮中卻發生了「梃擊案」。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薊州(今天津市薊縣)男子張差持梃闖入太子居住的慈慶宮,準備行刺,被宮門太監抓住後,他先是裝瘋,後又供認是鄭貴妃手下的太監龐保、劉成所指使並引入太子寢宮。時人懷疑是鄭貴妃為了要讓其子登上太子位子而欲謀害朱常洛,朝議沸騰。
  • 拳皇:紅丸招式全面,又是主角隊一員,為什麼沒能成為五強?
    提起拳皇當中的小五強,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一時間就會想到大門,瑪麗等人,當然也少不了大家非常喜歡的二階堂紅丸,在之前的文章當中,小編為大家講述了紅丸的出身以及他的性格,甚至於很多人都懷疑他是彎是直的分析,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下這個角色的操控性能,相信很多人,最早接觸的97人物當中就會有紅丸
  • 做了18年太子,卻只當了一個月皇帝,短命皇帝背後真相竟是這樣
    上了一個奏章,什麼意思呢?從歷朝歷代的點從本朝一直到現在,寫的是洋洋灑灑,很長的奏章,就一個結論,不行,沒門,她就應該搬出乾清宮,不能當這個皇太后。為什麼這件事情上大臣有權利說不行,我不同意這麼幹。實際上不就相當於駁了皇帝的面子嗎?大家要注意這裡有一個歷史常識,就是對於明朝的大臣來說如果你認為皇帝的命令不對,你是可以駁回的。
  • 真相到底是什麼···
    真相到底是什麼······ 2020-12-09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jojo:波波和二階堂紅丸是什麼關係
    那麼,菠蘿那魯夫和二階堂紅丸兩人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難道是失散多年的表親?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1994年8月25日拳皇發行,但發行之初,就連拳皇的企劃們,都把二階堂紅丸叫菠蘿那魯夫,可見波波是二階堂紅丸原型是確有此事,可見荒木飛呂彥老師筆下的波波,在當時是如何深入人心。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二階紅糖丸並沒有完全完全照搬菠蘿那魯夫。
  • 中國簡史——明末三大案-歷史學習筆記
    明朝立儲的原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到了明神宗時期,神宗的嫡妻王皇后無子。萬曆十年(1582),宮女王氏為神宗生下庶長子朱常洛;萬曆十四年(1586),神宗最寵愛的鄭貴妃為其生下庶次子朱常洵。在立長還是立愛的問題上,明神宗和朝臣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鬥爭,從萬曆十四年(1586)鬧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朱常洛已經20歲,才被冊立為太子,朱常洵也被封為福王。
  • 盤點明朝16帝的歷史冷知識
    明朝是漢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國祚276年,歷經16個皇帝。有天子守國門,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親的美稱。然而,明朝皇帝都是比較有個性,也是非常奇特的。今天我們來看看明朝16個皇帝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冷知識。在講明朝16個皇帝之前,首先講一下明朝的皇帝和親王的一些有趣的冷知識。
  • 從"湯蘭蘭案」看如何看待後真相時代的「真相」
    2018-02-09 08:0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嚴粒粒近日,時隔10年的「湯蘭蘭案」經由媒體的報導,在輿論的發酵中有了新的進展。2月7日,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通過官方微博表示,目前他們正在對湯繼海等人的申訴依法審查處理。
  •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皇帝不一定只使用一個年號,遇到特殊情況時,可能會更換,甚至隨著皇帝心情好壞,都可能會換年號。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皇帝,就是女皇武則天。她在位21年,就換了17個年號,不得不承認,女人心海底針,難猜啊。由於一些皇帝在位期間更換過年號,所以後世在稱呼他們時,往往就用廟號加上朝代區分,就好比漢武帝、唐高宗等等。
  • 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到底是什麼玩意?連唐太宗都吃死了
    別看我只是一隻羊,知道歷史多的去了,咩~毛主席與紅衛兵的關係 | 蔣經國到底有多高的歷史地位 | 印度人真的用手擦屁股 | 37年前國家交給他一個任務,後來國家忘了… | 古代唯一女狀元竟淪為性奴 | 古代書童妙在性上 | 包拯年薪嚇屎你|古代銀子值多少錢 | 訂閱我們立刻馬上看
  • 明朝16帝,細數他們都做過哪些奇葩的事?
    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歷史謎案,有人說他逃去了貴州當和尚。還有人說他逃到了泉州,流落海外,傳聞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海外的建文帝。因為這個愛好他得了個蛐蛐皇帝的不雅稱號,但其實這是位好皇帝,並不是什麼昏君6.明英宗朱祁鎮(正統)朱祁鎮9歲登機,23歲御駕親徵結果被蒙古人抓了,淪為階下囚,該事件是著名的土木堡事變,由此開始明朝逐漸走了下坡路。
  • 明朝袁崇煥為何斬殺毛文龍?真相到底是什麼?看看專家們如何說
    一、關於毛文龍所犯的罪責是否到了該殺的程度,應該如何殺,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殺的問題。有些學者認為毛文龍罪狀無證據,但是功績卻不可沒,袁崇煥斬帥誤國。總之,這兩位教授認為毛文龍被殺是一場明朝典型的政治陰謀,是袁崇煥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另一種觀點是認為毛文龍囂張跋扈,難以遏制,與後金國眉來眼去,殺他就是為了考慮遼地大局,可堪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