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真的是因為青春期在搗亂嗎?了解原因,才能提前預警

2020-12-25 養兒雜貨鋪

青春期叛逆,是一個長久不衰的敏感話題。

很多青少年出於青春期這個心理過度期,造成家庭混亂和矛盾。

電視劇《小別離》裡面的方朵朵就是一個初入青春期的典型孩子。

從小在愛中無憂無慮長大的方朵朵,突然變成了處處跟家長作對,撒謊、逃課、對父母吼叫,這與從小乖乖女成長起來的方朵朵簡直判若兩人。

那麼,孩子青春期以後家庭教育中爆發的危機一定是青春期形成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家長沒有真正理解青春期的意義,很多教育知識告訴我們,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為中心、自戀、自大、易怒且叛逆。

這些是由於他們的生理結構和身體發育所造成的正常現象,這無法否認。

但其實,你不清楚的是,孩子青春期之後家庭爆發的矛盾,很多時候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埋下的隱患。

我們從媽媽對升入初中後朵朵的要求中就能看出,這是一個從小就親力親為,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媽媽。

她不容許女兒和老公有太多抵抗,很多時候,你們只需要服從命令就可以了。

而這些,正是長大後的朵朵需要反抗的第一步。

青春期家庭矛盾的主要核心,是孩子的抵制和家長的專橫。

很多家長在遇到問題時,習慣性地根據自我經驗和理解,對孩子強加幹涉,過分指責,或在不經意間對孩子進行言語,行為甚至肢體的傷害。

這些情況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太多的力量去反抗,但在心裡已經埋下了被壓抑的種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會對家長不理解的行為愈發抵制。

也就是說,孩子在青春期與家長的對抗,都是在小時候父母對其教育埋下的雷。

孩子小時沒有足夠能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逐漸積攢起來,終於達到一定威力,轟然炸裂。

父母的疑惑不無道理,原本聽話懂事的孩子,怎麼一下子就變得如此蠻橫無理取鬧。

心理學表明:青春期的孩子有著較強的自我中心思維,他們通常有過高的自我意識,對他人的想法有過分的關注;同時他們始終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個人神話。

當他們覺得自己足夠強大時,之前的情緒積壓加上新的問題衝突,就會激發孩子的種種過激行為,甚至是反社會行為。

防止青春期過度矛盾,其實需要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注意把控。

如果家長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充分關注理解孩子,不急躁盲目地指責孩子。

在他青春期自我意識膨脹的階段,仍然能夠從孩子自身出發陪伴他信任他,那麼讓孩子快樂平緩地度過青春叛逆期,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和青少年諮詢的實踐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很多家庭問題的多發期一般是青春期。

個別家庭在小學階段就出現問題,往往就預示著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家長會有誤解,認為青春期的問題就是因為叛逆形成的。

總是覺得通過溝通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其實青春期問題的根源在於孩子從小開始的原生家庭教育中。

那麼,小時候的教育要如何進行,才能避免青春期時的過激矛盾呢?

這就需要我們的父母不斷自我成長,在當父母的路上學習進步。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一路走來,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每一次問題的爆發和解決,都能讓父母發現自身問題,並與孩子實現共同成長。

在我們的孩子呱呱墜地,我們體會初為人父母的喜悅過後,更多的將是忙亂於照顧他的起居和見證他們每一次的改變。

對於這麼小小軟軟的生命,我們學會了細心和耐心,學會了無償地付出愛與關懷,體會到了父母當年的辛酸,理解了媽媽的不易;

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和小個性,我們發現很多時候強行制止往往適得其反時,我們學會了反思和換位思考;

很多時候當看到孩子純純的笑臉,聽著孩子真摯的話語,會讓我們猛然間體會到真善美的美好,促使我們用最簡單的態度去對待覆雜的人生。。。

很多很多次成長,都是我們為人父母之後才做到了,而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自我治癒的過程。

我們看到孩子的現狀,不由地想起自己小時候所受到的不公與傷害,當我們有強大的內心能量去平復它們,治癒它們,我們也就實現了自我成長。

也將帶給孩子和整個家庭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需要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體驗,反思,通過自己的體悟獲得成長。

同時,也要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操作技術,運用科學的方式面對育兒這件大事。

而對於需要給自己童年的創傷一個修復時,也請通過專業的心理諮詢或者書籍,來得到心靈上的改善和慰藉。

家庭教育,是家長和孩子共同的教育。

很多家長對於家庭教育理解比較片面,他們通常指理解到了孩子層面,比如讓他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生活環境,給他自主和尊重,幫他找到他喜歡且擅長的事情,而唯獨沒有想到自我的治癒。

但其實,家庭教育是一個家長自我療愈過程,而這個療愈過程,又將給孩子和家庭帶來多麼巨大的變化。

如果我們用心,經常會在教育孩子時不自覺地聯想到自己的童年。

想到自己原生家庭曾帶來的愛和感受,無奈和傷害。

一幕幕篩查出來,就像過電影一樣,看到那個昔日瘦瘦小小的自己,渴望爸爸媽媽的愛和認可。

如果我們還能記得作為孩子時自己最期盼的事情,那麼是不是很多時候就能夠理解當下我們孩子的種種行為;

如果我們還能體會到作為孩子時最最渴望的感受,是不是現在也能更好地給到我們的孩子同樣的支持與信任。

「父母的自我療愈」能夠帶給我們很大的力量,希望每一個父母都可以從自身的療愈開始,逐步改善自己,從而在家庭教育中展現出更好的能量。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自我成長可以才是最重要的。

當你真正擺脫自己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痛苦,轉而用科學又理性的方式面對孩子時,將是整個家庭最大的幸運。

因為我們父母永遠是實施教育的主題,教育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自我成長程度。

相關焦點

  • 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是因為他都覺得自己是個麻煩,我就是這樣的,我是很難管的,我已經很清楚了。所以你們反正也不願意了解我,我也不願了解你們,於是他和別人的關係就是那樣僵持著,然後一點一點滑向罪惡的深淵。但是,實際卻不是這樣,這個作者因為自己本身就經歷過叛逆的青春期,所以認識很多這樣的孩子。關於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疏遠的問題,作者舉了一個例子:這就好比孩子們去坐過山車,當他坐進過山車的時候,會有人給一個壓杆,那個是保障安全的壓杆。他發現,孩子會去反覆推那個拉杆,他們把拉杆往上推,你以為他是不想要拉杆嗎?
  •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無奈?那是因為沒有找對原因
    很多家長朋友們經常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慢慢地進入青春期了,脾氣越來越暴躁,自己說的話也不聽了,還會時常頂嘴,現在又是學習的重要階段,真的很無奈,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佳佳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些建議的分享,希望大家會喜歡!
  • 青春期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原因?
    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原因是什麼呢?家長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呢?要搞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孩子青春期「逆反」的背後機理是什麼。到了青春期的孩子,這個過程特別明顯。如果衝動性神經修剪不夠,或者穩定性神經生長不夠,都可能出現一些行為和情緒方面的問題。
  • 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什麼原因?怎麼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導讀: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什麼原因?怎麼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什麼原因?怎麼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青春期的叛逆,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誤解
    不得已開始尋找系統的課程,迫切的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怎麼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麗麗接觸了默薇老師的《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開始了系統的學習。通過學習,麗麗了解到自己之前接觸到的碎片化的知識雖然理論正確,但是學習缺乏整體性,而且對知識點了解的不透徹,盲目應用在孩子身上,只會加劇孩子的叛逆行為。
  •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孩子叛逆?
    還有一個孩子,正在讀博士,讀得異常艱難,終於讀完畢業了,有人問她,讀博士難嗎?她說難,難在哪裡呢?她說:「有時候真的堅持不下去了,但是,我一想起,高中的時候,我在書房學習,媽媽也在燈下學習英語,那幾年媽媽也在上博士,每當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想起了媽媽那麼大年齡,還在奮鬥,還在學習,我就稍微調整一下,渾身就又充滿了動力。」現在,這個姑娘已經博士畢業,順利工作了。
  • 孩子叛逆是因為到了青春期?這些真相父母要知道
    「父母生你養你多不容易你不知道嗎,還這麼不聽話,人長大了,腦子怎麼沒有長呢?」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覺得是孩子的不對,孩子青春期到了,叛逆、不聽管教。那孩子是怎麼想的呢?真的純粹是不聽話,想和父母對著來嗎?
  • 孩子青春期叛逆,不能光是著急教育,了解和陪伴才是破局關鍵
    提起孩子的青春期,相信各位家長都非常頭疼,對青春期的首要描述就是"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正經歷著身體和心理的快速發展,各方面都非常不穩定,一方面他們非常想要獨立,另一方面經濟狀況又迫使他們必須依賴家裡,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大多非常矛盾,所以就造成了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特點。前幾日就有一個非常觸目驚心的關於青春期少女跳樓自殺的新聞,讓人看了都覺得膽顫。
  • 如何處理孩子的青春期和叛逆?
    當然也有可能,部分孩子被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所魅惑,提前接觸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誘惑,諸如網遊、早戀、追星,並且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接著荒廢學業,提前步入社會,當然肯定也會有少部分人混出了名堂,但是更多的可能就到了社會底層,一輩子被生活所迫。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精選
    作者 | 劉純婷1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就是家庭矛盾的開端。我覺得這是個誤會。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
  • 如何讓叛逆青春期的孩子轉變
    孩子青春期嚴重叛逆,如何才能根本轉變?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青少年叛逆被送因為過去沒什麼關注監督,所以其實出事的很多,被知道的很少。現在監督多了,所以類似機構現在的教育方法也沒有那麼粗暴了!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一些,是正常過程。往往沒有怎麼過度的關注孩子,叛逆孩子的家庭往往矛盾都比較大。這個矛盾家庭能承受相對還好一些,如果不能承受那麼給家庭帶來的影響很大。甚至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分歧到最後離婚。今年初我帶了一個學生12歲。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通常我們覺得青春期孩子叛逆,大多是父母自己的原因,是父母沒有適應孩子的快速成長,沒有學會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所以,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2、面對青春期孩子,不需要如臨大敵 爸爸媽媽常常把孩子到了青春期這件事,看得非常嚴重,有的甚至孩子才十來歲,就擔心孩子過兩年不好管了。
  • 青春期不叛逆才是最可怕的!盤點父母必須要了解的幾件事
    如果孩子的叛逆行為消失就好了!你是否曾發出這樣的感嘆呢,因為孩子的行為真的讓你頭疼不已,每天都過得非常焦灼。你想要你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呢?也就是說,他們做什麼事都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美,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很多這樣的孩子,在自己犯下第一個大錯誤後,便會崩潰。有一些在進入大學並發現自己不是獨一無二的,周圍的目光都被別人奪走,他們的額心態就容易崩掉。由於無法處理這種壓力,有一些孩子甚至會自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無法保持出類拔萃。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
    在正常的心理發展中,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會經歷某些形式的「叛逆」,如果父母可以恰當地對待這些「叛逆」,孩子就會從「叛逆」中發展出獨立、自信的個性。很多青春期不被允許「叛逆」或者被父母鎮壓了「叛逆」的孩子,通常會比較沒自信,在決策上非常依賴於父母的判斷(比如高考報什麼志願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在成年後難以做出決定青春期的界定是十二三歲至十八九歲。
  • 共情,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感受,是孩子叛逆的最佳解藥
    問:你有沒有了解事情的原委?媽媽:沒問過,一聽到弟弟哭,我就很煩躁,把弟弟弄哭就是不對,更何況比弟弟大了8歲,理應把弟弟照顧得好好的才對嘛!問:也就是說只要你聽到弟弟哭就怪哥哥,可以這麼認為嗎?媽媽:肯定是他欺負弟弟,弟弟才5歲不可能欺負哥哥!問:你有沒有問問他把弟弟搞哭,有什麼想法和感受?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甚至辱罵父母怎麼辦?
    有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反映說:「自己家的孩子叛逆甚至還說髒話,一回家就進入自己的房間不出來,自己特別無奈,應該怎麼辦呢?」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青春期孩子叛逆那面對青春期孩子的種種「叛逆、不聽話」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青春期等於叛逆?家長的行為態度,決定孩子青春期的溫度
    要說身為父母,最擔心的一定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教育。處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敏感、脆弱,只要父母說得出一句令自己不滿的事情,立馬就能跳起來。以至於在很多家長的眼中,青春期就等於叛逆。其實,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青春期時都會如臨大敵,但其實,青春期並不等於叛逆。
  • 伊能靜18歲兒子穿女裝、做美甲,打扮個性:青春期都這麼叛逆?
    不可否認,哈利是伊能靜和前夫的兒子,今年18歲了,正屬於青春期,有點叛逆是顯而易見的,但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活得如此任性了嗎?青春期都這麼叛逆嗎?因為王菲,即使看著很忙,她都把孩子放在心上,給予兩個女兒同樣的關愛,對於過早失去完美家庭的竇靖童,她秉著平等、關注、給予了很多的關心。王菲對孩子的關愛,從來不因為自己事情而耽誤。所以,當我們看到優秀的竇靖童後,都很佩服王菲的能力。難道真的就是竇靖童聽話嗎?
  • 青春期「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青春期「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2018-10-19 17:12「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少跟那個女同學來往!」
  • 育兒研究所丨才小學就很叛逆?不要輕視,你的孩子可能青春期提前了
    小時候那麼乖,咋個才五年級就這樣了」除了蘇女士和張媽媽,關於娃娃小學就很叛逆一事,最近很多家長也在後臺諮詢團媽,「脾氣大得很」、「說也說不得」、「咋個辦?」家長們想問:是現在孩子的青春期提前了嗎?該如何看待這些叛逆行為?家長又該如何教育引導?該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