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率
心率是指心臟跳動的頻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心率受自主神經的控制,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時,心率增快;迷走神經活動增強時,心率減慢。影響心率的體液因素主要有循環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以及甲狀腺素。此外,心率受體溫的影響,體溫升高1℃,心率將增加12~18次。
心率的正常值
正常人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也叫安靜心率,一般為60~100次/分,可因年齡、性別或其他生理因素產生個體差異。一般來說,年齡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輕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齡男性快,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安靜狀態下,成人正常心率為60~100次/分鐘,理想心率應為55~70次/分鐘(運動員的心率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為50次/分鐘左右)
1、新生兒:120-140次/分。2、1歲以內的嬰兒:110-130次/分。3、2-3歲兒童:100-120次/分。4、4-7歲兒童:80-100次/分。5、8-12歲:70-90次/分。6、12歲及以上包括成年人:60-100次/分。上述心率範圍均為安靜狀態下測得。
心率過快的原因
成人每分鐘心率超過100次,稱為心率過速,心率過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心動過速是很常見的,許多因素都影響心率,如體位改變、體力活動、食物消化、情緒焦慮、妊娠、興奮、恐懼、激動、飲酒、吸菸、飲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齡也是一個因素,兒童心率往往較快。
心率過快的危害
病理性心動過速發作時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續數分鐘、數小時至數天,突然恢復正常心率。發作時病人自覺心悸、胸悶、心前區不適及頭頸部發脹、跳動感。
無心臟病者一般無重大影響,但發作時間長,每分鐘心率在200次以上時,因血壓下降,病人發生眼前發黑、頭暈、乏力和噁心嘔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或致心衰、肺水腫等。
哪些疾病容易導致心率過快
如全身性疾病:高熱、貧血、缺氧、感染、甲狀腺機能亢進、疼痛、急性風溼熱及神經官能症等都可引起心動過速。
心臟血管疾病:急性失血、低血壓和休克、動靜脈瘻、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各種器質的心臟病變都可導致心跳過快。
心率過快的治療
出現心率過快在治療之前首先要明確心率過快的具體程度。有些人心率過快和精神過度緊張有關,精神緊張導致的心率過快要以穩定情緒為主,大多數患者不需要口服藥物治療。如果是病理性的心率過快,首先要進行心電圖和心臟彩超的檢查,了解心率過快的具體疾病,根據患者的具體疾病選擇合適的藥物。有些人是其他因素導致的心率過快,需要對於原發疾病進行治療。
心率過快的日常護理
1、心動過速患者一定要重視整體體質的改善,積極參加氣功鍛鍊。
2、心胸開闊,樂觀開朗,處事待人遇到困難宜以穩待變,不要煩躁動火。
3、如果不是器質性心臟病變的心動過速,本人又無明顯痛苦,不必信賴藥物。
4、發作時可停止重體力或緊張性工作,休息片刻,即可恢復。
5、忌食辛熱助火食品,如生薑,辣椒、菸酒、咖喱、咖啡、巧克力、濃茶等。
以上內容僅供日常參考,具體治療以醫院醫師建議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