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學鑑賞的步驟
文學鑑賞一般可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解說文學作品蘊含的深刻思想,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二是領略文學作品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從而體驗審美
的情趣。前者可視為文學作品內容,後者可視為文學的形式,當然形式也即內容,兩者並不能截然分割開來。文學作品是一個結構系統,其要素可分為題材、主題、語言、情節、體裁,等等,這一結構系統可分為若干結構層次。要尋找作品的底蘊,必須分析作品的結構。
一般而言,文學作品包括四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語言符號層,這是文學作品最外層的結構。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學。語言有語音、語調,它與作品所表現的特定的內容有著緊密聯繫,還制約著作品的文體和風格等。尤其是詩歌的音韻、格律、曲牌、詞調、節奏等就更與語音、語調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第二層面是藝術形象層,在這一層面中主要是由語言形式所組成的藝術形象。文學所提供的形象不是視覺形象,而是通過語言層面喚起的想像形象,它不能提供人們直接的觀照,而只有通過想像來喚起生活的表象。在小說、戲劇中通常表現為人物形象、環境形象,在詩歌、散文中則表現為意象。
第三層面是內涵涵義層,在這一層面中主如果藝術抽象所暗示的寄義,也是全部文學作品意思的首要地點。作品抽象老是指向、表示必定的社會汗青內容以及思維豪情。作品的抽象老是與必定的意思相結合,成為有內涵寄義的意象。
第四層面是意味意蘊層,這是文學作品的最深層面。意味意蘊便是作品中的抽象或意象所含有的意味象徵,它突破了作品抽象的詳細意思,成為一種逾越抽象意思的帶有普遍性和永恆性的生理哲理外延。也可以說它是作品的深層意思,是作品的最高旨趣和肉體代價。意味意蘊使得作品意思逾越了具象本身,上升為一種新的肉體境地,它是作品的內涵性命,是最能表現出審美意思的要素。了解了文學作品的布局體系,就會曉得如何來理會、觀賞一部作品並闡發其意思。作品闡發普通老是從最外層到最裡層,從表層到深層。首先是言語結構與語音、語調的把握,其次是形式和形象的感受,再次是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最後是象徵意蘊的搜索和探究。當然,不同文體、不同風格類型的文學作品,其特點不同,對其進行鑑賞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要想全面、深刻地理解文學作品,充分獲得審美享受,系統了解幾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及鑑賞方法十分必要。我們在鑑賞、分析文學作品意義時,還可以依照上文論及的艾布拉姆斯的文學四要素關係原理來進行。其一,考慮作品與作家的聯繫。我們在賞析作品時,可對作家的人生際遇、創作個性、情採風貌作一些了解,這便是要做到「知人」。
欣賞古典詩歌作品,尤其要重視這一點。其二,考慮作品與現實的聯繫。我們在賞析作品時,有必要對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有所認識,對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這便是要做到「論世」。其三,考慮作品與讀者的聯繫。在分析作品時,我們可根據自身的知識素養和藝術素養來進行發揮,這便是要做到「興情感發」,從讀者自我的角度去感悟、發現作品的真諦。需要說明的是,這三個方面可以作為作品意義分析的重要參照,但不能取代對作品本身的分析,因為作品才是意義分析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