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慧
現在的年輕人都追求個性和獨立,不想要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束縛。普通家庭的孩子是這樣,富二代更是這樣。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富二代上新聞,有的是因為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其實這也表現出他們的隨心所欲,不計後果。還有很多富二代,在事業上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想接手家族企業,而是更願意自己創業。電視裡經常這麼演,現實中也是如此。
一提到富二代,很多人都會想到王思聰,他也是自己創業,但比起創業,他更加為人熟知的是眾多的網紅女友。還有很多富二代,都在獨立創業,但是他們不是白手起家,他們靠著家庭的財富和關係,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獲得成功。
王思聰的事業發展得也算是成功。雖然他創辦的熊貓直播倒閉了,但是他創辦的IG電子競技俱樂部現在卻成為國內著名的電子競技戰隊。可以說,王思聰成功站在了電子競技的風口,獲得了成功。但是並不是所有自己創業的富二代都可以像王思聰這樣成功。比如丁萬青的兒子丁偉。
近幾年,國內共享經濟的風颳得越來越大,各種共享方式層出不窮,共享雨傘、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其中,共享單車可以說是最早出現的,當時小黃車和摩拜單車都很流行。但是現在,小黃車的境況大家也有所了解,摩拜被美團收購了,也還算是得以繼續發展。其實,共享單車的失敗,在於其並不是一種剛性需求,雖然有利於社會,但是還是在資本的驅動下發展的,一旦資本鏈斷裂,就會陷入困境。那麼共享經濟失敗之後,投資人自然會受到影響,這裡就包括這位富二代,丁偉。
丁偉是一個典型的90後,出生於1994年。他的父親丁萬青是江蘇著名商人,家財萬貫。而出生在這樣富庶家庭的丁偉從小也是受盡了寵愛。一開始,他還在國外留學,甚至去做了練習生,僅零花錢就有幾十萬。但是丁偉並不是一個只貪圖享樂的富二代,他甚至想撕掉身上"富二代"的標籤,靠自己做出一番成績。
2016年,國內共享單車開始盛行。22歲的丁偉也看中了共享單車的市場,所以想要幹一番事業。他向父親借了2000萬開始自己創業,進軍共享單車市場。他創立了一個新的共享單車品牌,並將其命名為"町町單車"。它是江蘇省第一家共享單車企業,丁偉也算是做了江蘇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起初,町町單車在南京投放了5000輛,由於市場反應非常好,所以丁偉想要趁熱打鐵,又追加投放,擴大到了一萬多輛。
但是第一次創業的丁偉就可以順利成功嗎?並不是,創業並沒有那麼簡單。雖然町町單車一直在發展,但是巨大的市場不止一家共享單車品牌。後來,小黃車和摩拜單車都開始進軍南京市場,成為了町町單車的競爭對手。我們說過,共享單車是在資本運作下發展得,沒有資本就無法發展。而當時摩拜和小黃車已經獲得了大量的融資,而町町單車只有2000萬,相比之下町町單車顯得過於單薄。
在這種壓力之下,定位選擇改變策略,將業務進行整頓,並且和高德合作。就在丁偉準備重新出發的時候,父親的公司出現了問題,公司破產,資金鍊斷裂,出現了1億元的資金缺口。而就是因為這1億元,讓丁偉的父母雙雙入獄。缺少了資金,町町單車也變得不堪一擊,短短8個月,町町單車就燒光了2000萬元的投資,宣告破產了。雪上加霜的是,丁偉在失去父母以後,他的女朋友也離開了他,他成為了一個無依無靠,背負200萬債務的"負二代"。
生意失敗以後,丁偉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只能靠網絡直播謀生。雖說他憑藉直播帶貨一個月可以賺幾十萬元,但是這樣的生活和他以前相比,還是天差地別。丁偉表示,他現在只想存錢,還清債務,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年紀輕輕的丁偉可以有這麼強的心理素質,不得不讓人佩服。
丁偉靠著自己的努力創業,雖說經歷了失敗,但是這卻成為他人生路上的寶貴財富。他也憑藉自己的努力,撕掉了"富二代"的標籤。未來,丁偉是否可以重整旗鼓,重新出發,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