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福建省第十屆龍人古琴文化季啟動儀式在長泰龍人書院舉行。數十位專家學者、校長院長、各界琴友參加活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啟動儀式上,《中國報導》雜誌社與龍人古琴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並授牌。同時閩南師範大學2020級龍人古琴成人本科音樂學(古琴方向)函授班啟動。這是閩南師範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歷史上首次和傳統文化企業合作。此外,中國音樂史學會副會長鄭錦揚還帶來題為《新時代的琴學與音樂學》的國學講座。
▲《中國報導》雜誌社與龍人古琴戰略合作授牌儀式
▲2020級龍人古琴成人本科音樂學(古琴方向)學生證頒發儀式
據悉,本屆文化季活動時間為今年8月至11月,以「培根鑄魂,文化自信,推動古琴文化的普及與發展」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各項活動。期間,除延續以往舉辦國學講座、古琴進校園、古琴名家音樂會和海峽兩岸古琴文化研討會外,還將與高校合作研討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題,以及舉辦儒家樂教研討會和「詠荷詩會」。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將聚集一堂,共同探討禮樂文化在歷史與當下文化環境中的塑造與建構,古琴與禮樂文化、傳統文化藝術與禮樂文化等議題。
▲啟動儀式現場
本次活動由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漳州市委網信辦、長泰縣人民政府、《中國報導》雜誌社、龍人古琴研究院共同主辦。
龍人傳古調 山水有知音
古琴名家音樂會精彩回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一弦撥弄照古韻。8月8日晚,古琴名家音樂會在長泰龍人書院舉行,同時為第十屆龍人古琴文化季拉開序幕。中國琴會副會長、天津音樂學院教授李鳳雲,天津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王建欣,福建省古琴協會會長張俊波,龍人古琴研究院研究員、諸城派第六代傳人茅毅等古琴名家參加演出。
▲名家演奏現場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曲詩經《擊鼓》琴歌,將現場觀眾帶進了一場跨越千年時空的旅行。隨後《瀟湘水雲》《梅花三弄》《廣陵散》《暗香》等古琴名曲,在名家的演繹下淡泊悠遠,動人心弦。而古琴與簫、鼓、舞蹈等文化元素相融合,曲意深長、神奇灑脫,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引來陣陣掌聲。
據悉,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2010年,龍人古琴正式落戶長泰馬洋溪生態旅遊區,並創建中國龍人古琴文化村;2011年,龍人古琴文化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同年舉辦首屆龍人古琴文化節;2013年,龍人古琴被國家文化部列為中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第十屆龍人古琴文化季由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漳州市委網信辦、長泰縣人民政府、《中國報導》雜誌社、龍人古琴研究院共同主辦。
▲名家演奏現場
名家專訪
從孩童推動古琴發展
中國琴會副會長、天津音樂學院教授 李鳳雲
從龍人古琴文化村奠基到後來多屆文化季的舉辦,我都參與其中,可以說是龍人古琴的見證者。這裡同時也是我們天津音樂學院的實習基地,這對於我們雙方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幾年古琴的發展,其實和龍人古琴文化村的發展一樣,正一步一步走進幼兒園、小學,通過切身感受,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古琴,這對於推動古琴非遺的傳承,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撫琴聽琴,治癒心靈的良藥
天津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王建欣
平時說的「琴棋書畫」,是古文人的基本修養。琴,在古代有著「樂之統領」的說法,無論是彈奏還是聆聽,都具有修身養性的效果。
雖然古琴文化的起源,距離今天已經比較久遠。但是古琴對於現代人的一些急躁情緒、精神空虛等現代病,都有一定的治癒效果,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能撫平現代人心靈的一劑良藥。
高校合作,為琴人搭建交流平臺
福建省古琴協會會長 張俊波
龍人古琴文化村這幾年的發展,讓我感到意外。短短幾年時間,便發展成全國知名的古琴文化基地。作為一個琴人,這是就是我的另一個家。
如今,龍人古琴文化村和許多高校合作,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了解古琴,也為高校和其他機構的古琴愛好者搭建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增加切磋交流的機會,把以此把更多人才引進福建,提升現有人才的水平,振興閩派古琴藝術。
名家演繹古琴之美
龍人古琴研究院副院長、省古琴協會副會長 張錦冰
這次古琴名家音樂會邀請了許多國內的知名演奏家。同時演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古琴的經典名曲,例如《碧澗流泉》《關山月》等流派特徵明顯的作品。通過名家的精彩演繹,將看似古老的音樂與時代相結合,讓年輕人看到古琴音樂的優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