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琴為媒 守正開新丨8月9日,福建省第十屆龍人古琴文化季在長泰龍...

2020-12-15 長泰縣融媒體中心

8月9日,福建省第十屆龍人古琴文化季啟動儀式在長泰龍人書院舉行。數十位專家學者、校長院長、各界琴友參加活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啟動儀式上,《中國報導》雜誌社與龍人古琴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並授牌。同時閩南師範大學2020級龍人古琴成人本科音樂學(古琴方向)函授班啟動。這是閩南師範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歷史上首次和傳統文化企業合作。此外,中國音樂史學會副會長鄭錦揚還帶來題為《新時代的琴學與音樂學》的國學講座。

▲《中國報導》雜誌社與龍人古琴戰略合作授牌儀式

▲2020級龍人古琴成人本科音樂學(古琴方向)學生證頒發儀式

據悉,本屆文化季活動時間為今年8月至11月,以「培根鑄魂,文化自信,推動古琴文化的普及與發展」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各項活動。期間,除延續以往舉辦國學講座、古琴進校園、古琴名家音樂會和海峽兩岸古琴文化研討會外,還將與高校合作研討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題,以及舉辦儒家樂教研討會和「詠荷詩會」。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將聚集一堂,共同探討禮樂文化在歷史與當下文化環境中的塑造與建構,古琴與禮樂文化、傳統文化藝術與禮樂文化等議題。

▲啟動儀式現場

本次活動由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漳州市委網信辦、長泰縣人民政府、《中國報導》雜誌社、龍人古琴研究院共同主辦。

龍人傳古調 山水有知音

古琴名家音樂會精彩回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一弦撥弄照古韻。8月8日晚,古琴名家音樂會在長泰龍人書院舉行,同時為第十屆龍人古琴文化季拉開序幕。中國琴會副會長、天津音樂學院教授李鳳雲,天津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王建欣,福建省古琴協會會長張俊波,龍人古琴研究院研究員、諸城派第六代傳人茅毅等古琴名家參加演出。

▲名家演奏現場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曲詩經《擊鼓》琴歌,將現場觀眾帶進了一場跨越千年時空的旅行。隨後《瀟湘水雲》《梅花三弄》《廣陵散》《暗香》等古琴名曲,在名家的演繹下淡泊悠遠,動人心弦。而古琴與簫、鼓、舞蹈等文化元素相融合,曲意深長、神奇灑脫,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引來陣陣掌聲。

據悉,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2010年,龍人古琴正式落戶長泰馬洋溪生態旅遊區,並創建中國龍人古琴文化村;2011年,龍人古琴文化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同年舉辦首屆龍人古琴文化節;2013年,龍人古琴被國家文化部列為中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第十屆龍人古琴文化季由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漳州市委網信辦、長泰縣人民政府、《中國報導》雜誌社、龍人古琴研究院共同主辦。

▲名家演奏現場

名家專訪

從孩童推動古琴發展

中國琴會副會長、天津音樂學院教授 李鳳雲

從龍人古琴文化村奠基到後來多屆文化季的舉辦,我都參與其中,可以說是龍人古琴的見證者。這裡同時也是我們天津音樂學院的實習基地,這對於我們雙方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幾年古琴的發展,其實和龍人古琴文化村的發展一樣,正一步一步走進幼兒園、小學,通過切身感受,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古琴,這對於推動古琴非遺的傳承,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撫琴聽琴,治癒心靈的良藥

天津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王建欣

平時說的「琴棋書畫」,是古文人的基本修養。琴,在古代有著「樂之統領」的說法,無論是彈奏還是聆聽,都具有修身養性的效果。

雖然古琴文化的起源,距離今天已經比較久遠。但是古琴對於現代人的一些急躁情緒、精神空虛等現代病,都有一定的治癒效果,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能撫平現代人心靈的一劑良藥。

高校合作,為琴人搭建交流平臺

福建省古琴協會會長 張俊波

龍人古琴文化村這幾年的發展,讓我感到意外。短短幾年時間,便發展成全國知名的古琴文化基地。作為一個琴人,這是就是我的另一個家。

如今,龍人古琴文化村和許多高校合作,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了解古琴,也為高校和其他機構的古琴愛好者搭建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增加切磋交流的機會,把以此把更多人才引進福建,提升現有人才的水平,振興閩派古琴藝術。

名家演繹古琴之美

龍人古琴研究院副院長、省古琴協會副會長 張錦冰

這次古琴名家音樂會邀請了許多國內的知名演奏家。同時演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古琴的經典名曲,例如《碧澗流泉》《關山月》等流派特徵明顯的作品。通過名家的精彩演繹,將看似古老的音樂與時代相結合,讓年輕人看到古琴音樂的優雅之美。

相關焦點

  • 以琴為媒 守正開新 第十屆龍人古琴文化季正式啟動
    8月9日,第十屆龍人古琴文化季啟動儀式在長泰龍人書院舉行。數十位專家學者、校長院長、各界琴友參加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報導》雜誌社與龍人古琴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並授牌。同時閩南師範大學2020級龍人古琴成人本科音樂學(古琴方向)函授班啟動。
  • 第七屆中國古琴藝術節開幕;浙博唐琴音樂會中咳嗽的姑娘發聲|每日...
    最新鮮的古琴資訊第七屆中國古琴藝術節開幕21日晚,2019常熟虞山文化暨沙家浜旅遊節開幕。文旅節期間舉行第七屆中國古琴藝術節,其中包括「琴動江南」中國古琴名家音樂會、「新中國琴學70年」古琴藝術保護發展論壇等活動。
  • 無荼古琴院第45期丨古琴課程開課啦!
    WUTUGUQINYUANGUQINKECHENG  招生對象: 成年人零基礎古琴愛好者;青少年零基礎古琴愛好者;  招生人數:  一對一教學,每月新學員限額15人; 上課時間:  每次課  上課地點:  無荼古琴院丨南岸校區、新鷗鵬校區、渝北校區、照母山校區(詳細地址見文末),  招生對象:  成年人零基礎古琴愛好者;青少年零基礎古琴愛好者;  招生人數:每班4-6人
  • 「古琴·古厝」閩臺中秋琴茶會舉行
    福州新聞網9月3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29日晚,「古琴·古厝」閩臺中秋琴茶會在鰲峰坊閩派藝術館舉行,兩岸古琴愛好者共聚古厝聽琴品茗,歡慶中秋。  當晚的琴茶會在悠揚的《流水》聲中拉開序幕。
  • 十香花十古琴琴畫和鳴共譜嶺南情
    綠綺琴綠綺琴與許固令作品《魚子蘭》自近日起到2月18日,「翰墨弦歌」展在陳樹人紀念館舉行。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琴棋書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人四友,到今天依然是當代人至為嚮往的雅事。嶺南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脈,在此「四友」上有著自身獨具特色的發展,其中「琴」與「畫」二藝更是自成一派、揚名四海——琴有嶺南琴派,畫則有嶺南畫派。
  • 蕭禛·學堂 《古琴養護十忌十防》 (一)
    古琴與人一樣,也受環境影響,當遇到「不良環境」幹擾,琴就會受到傷害。所以古琴在日常收納、珍賞與彈奏中要有如下關鍵的十忌,忌一:空調風直吹。忌二:窗前風直吹。忌三:穿堂風常吹。忌四:太陽直曬。忌五:遠離增溼器。忌六:遠離取暖器。忌七:琴胎內忌倒水。忌八:車內暴曬。忌九:雨淋霧沁。忌十:磕碰墜地。以及「十防」措施:防汙、防塵、防水、防潮、防曬、防燥、防熱、防凍、防損、防風。
  • 寶樹堂琴院春季古琴少兒班/親子班招生簡章
    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綿遠,意趣高雅,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溫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無過無不及,「琴之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讓有素養的文人士大夫為之一生追求。  中國古琴音樂是一門具有深刻歷史文化背景的藝術,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質,引人無限嚮往和追求。
  • 5月4日晚8點直播|劉松喬老師《古琴基礎指法要領》為琴友互動答疑
    古琴中國古琴一站式平臺琴曲 琴譜 課程 音樂會 直播直播時間5月4日(周一)晚上8:00開播古琴基礎指法要領·公益講座(如果你時間上有衝突也沒關係,報名後,可以重播,且不限時間,不限收看次數) 邀請你加入古琴交流群名師
  • 以古琴之名 會高山流水 一場古琴音樂會激揚東城琴友心
    洞簫的清揚、中阮的渾厚、二胡的蒼涼,在古琴樂中含光隱耀,和光同塵,交織出古樸圓潤的樂章《昭君引》。1月4日下午,市美術館,一場獨出機杼的古琴音樂會讓「隱身」於東城各處的琴友浮出紅塵,相聚盧宅,共賞清音。世代簪纓之第、衣冠奕奕之宅,高山流水響虞泉。
  • 第十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11月8日在龍巖舉行
    第十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暨第十二屆中國龍巖投資項目洽談會將於11月8日舉行。展會以「兩岸合作,發展共贏」為主題,圍繞龍巖市委、市政府「一市兩區三組團」城市發展格局和「五基地六產業七景區」產業發展布局,攜手兩岸機械專業機構和知名企業,凝智聚力,搭建平臺,深化海峽兩岸融合發展。
  • 暑期古琴專業課程招生開始!
    課程特色龍人古琴擁有優秀的師資團隊,不僅有琴界名師、古琴非遺傳承人,還有文史哲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專業角度,講授古琴藝術與文化。課程體系上,我們除了古琴專業技法教學之外,特別增設了基礎樂理與傳統樂理、琴史、古琴文獻導讀、論文寫作等課程,建構系統的古琴專業學習。我們有專業的助教團隊,提供課前課後的線上或線下答疑輔導,全程無憂。
  • 古琴崑曲,雙璧同輝
    原標題:古琴崑曲,雙璧同輝第九屆「良辰美景·非遺演出季」的後臺。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供圖《讓古琴醒來——中國藝術研究院館藏古琴音樂會》上的古琴表演。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供圖第九屆「良辰美景·非遺演出季」崑曲表演現場。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供圖5月31日至6月6日,第九屆「良辰美景·非遺演出季」於北京恭王府大戲樓和中山音樂堂上演。該活動由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共同主辦。
  • 拍賣催熱的古琴收藏
    傳統琴藝藉助新技術得以記錄,如名家彈奏的曲子、制琴技術、彈奏技法等。2003年古琴藝術列入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後,教育部將古琴列入民樂特長之一,社會上掀起古琴熱,至今不減。據鈞天樂坊陳逸墨先生介紹,該樂坊近幾年來每年開辦的古琴學習班屆屆爆滿,為了保證質量,不得不限制人數。   古人是否想到今日琴藝的普及呢?
  • 古琴文化綜述
    中國古琴以其悠久的歷史傳統、深厚的文化積澱、完備精美的琴器、豐富多彩的琴藝,記錄數千年華夏心聲的琴曲、琴譜,博大精深的琴學,貫通儒道釋三教哲學的琴道以及使人神清氣和的琴音等特殊文化價值。入選為世界精神文化遺產。這是一項殊榮,也是賦予我們一項保護與發揚古琴文化的責任,大學生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繼承人,對這一如此卓越珍貴的世界精神文化遺產,豈可茫然不識冷然疏離?
  • 讓古琴文化紮根龍江 李樹果:展古風古韻 傳千年琴音
    讓古琴文化紮根龍江 李樹果:展古風古韻 傳千年琴音第四屆古琴新年音樂會將於1月5日在黑龍江省圖書館舉辦東北網1月3日訊 黑龍江有氣勢恢宏的交響樂,也有傳承千年的古韻琴音。1月5日,第四屆古琴新年音樂會將在黑龍江省圖書館舉辦,《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經典曲目將被一一彈奏。作為本次音樂會的策劃人,80後的年輕琴人李樹果引起記者的注意。身為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黑龍江省音協古琴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哈爾濱市古琴研究會會長的他,憑藉十餘年的努力,讓古琴文化在龍江繁榮發展,用百餘場古琴雅集、音樂會,讓龍江市民感受到古琴的魅力。
  • 講座|琴藝與琴道,古琴傳承與藝術人生
    85歲的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系教授、北大國學院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樓宇烈先生近日在北京大學從《琴藝與琴道》的角度講述古琴傳承和發展,他認為:「學過琴的人都會在琴裡面感受到人的一種安靜、專一、中正的東西,所以中國的藝術不是簡單的技藝,而是通過技藝引導你的興趣。中國的古琴能夠幫助人養成這種敬意。」
  • 福建長泰:龍人古琴線上「雲課堂」雅樂共傳情
    布景、錄音、攝像……7月22日,記者來到龍人古琴文化村的龍人書院,古琴蒙學入門課程之第三課琴歌《春曉》正在攝影棚中進行現場錄製。據龍人古琴研究院講師鄭伊介紹,古琴蒙學網絡課程為公益免費項目「簡譜中,休止符以數字0記譜,意為停頓。」……鄭伊將學習的曲目進行分解示範教學,解說配合手勢,通過「雲課堂」的形式,形象的通過視頻教學+微信群問答的方式,讓廣大琴友可輕鬆宅家通過微信公眾號學習。
  • 初冬品茗,茶暖人心丨第11屆茶博會無荼琴茶現場表演採擷!
    用一杯茶的時間,品四季韻味;聆一首古曲,享片刻閒適;一盞清茗,人淡如茶一曲流水,心素如簡初冬品茗,茶暖人心2019年11月22日,第11屆中國(重慶)國際茶產業博覽會在重慶南坪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與此同時,作為琴茶文化的愛好者和推廣者,重慶茶藝師協會亮相此次茶博會,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金秋琴茶雅集」
  • 同濟大學古琴選修課爆滿 傳統文化抓住年輕人的心
    來到倪羽朦的課上,他們更切身地感受到傳統古琴的魅力。作為楊浦區區級非遺項目古琴的傳承人,倪羽朦最初學彈古琴,是因為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倪羽朦的父親是中國當代著名斫琴家、梅庵琴派第四代傳人倪詩韻,是個實打實的「琴痴」。「小時候在家,除了吃飯和睡覺,父親都在彈琴。家裡永遠飄蕩著嫋嫋琴音。有時候好奇,我就過去看一會,更多的時候就邊做自己的事,邊聽著父親的琴音。」
  • 《田園中國》福建漳州馬洋溪篇:探訪閩南文化原生態「博物館」
    2020年12月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名單,《田園中國》入選。《田園中國》是山東衛視推出的中國首檔鄉村振興融媒推介節目,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8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美麗中國》的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