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地區的「移民社區管家」——記紫雲自治縣松山街道辦城南社區...

2020-12-19 亞魯紫雲

嶄新的樓房一棟挨著一棟,社區的街道乾淨整潔,創新開展田園工薪族工作,扶貧車間、鞋廠、製衣廠等企業引進了社區方便群眾就近就業,衛生服務中心開到了小區裡……走進紫雲自治縣城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貼心的服務,完善的設施,多形式的就業,群眾生活無憂,日子蒸蒸日上。

這一切,離不開松山街道辦城南社區居委會主任羅香琴的艱辛付出。幹部群眾說,他像個「移民管家」,既是「物業管理員」「家庭保姆」,又是「矛盾化解員」「就業中介」,她說:「要把社區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用真性情獲得廣大群眾的信任。」

走進社區群眾 用心用情解難題

城南社區安置點有31棟樓,住著來自紫雲12個鄉鎮街道辦的易地扶貧搬遷戶710戶3800餘人,人多事雜,民生問題就不斷滋生;為了及時了解社情民意,羅香琴深入社區群眾、關心群眾已成常態,她說:「一棟樓一棟樓,走家串戶與民交談,聽民聲,察民情,對群眾以誠相待,注意傾聽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想盡一切辦法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為群眾辦好事實事。」

紫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城南社區。胡家林 攝

「只有這樣用心用情為民解難題,才能獲得群眾的信任。」

她帶著幹部挨家挨戶跑,每一個家庭致貧原因是什麼,收入來源是什麼,他都摸得一清二楚;群眾來服務中心辦事,他會主動上前搭話,問老人生活適不適應,問年輕人找到工作沒有,孩子轉學順不順利......

起初,城市生活對於很多麻山地區的搬遷戶還很不適應,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出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不會開家裡防盜鎖,不會用網絡電視,有的連冰箱、電暖爐都不會用。碰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是找羅香琴,而她總是事無巨細,耐心幫助。

走訪中,羅香琴發現韋小二老人長期癱瘓在床,她積極組織社區「兩委」人員,第一時間把韋小二家情況上會研討,在社區「兩委」支持下,購買輪椅送上門,並經常與老人交流、談心,讓老人晚年生活愉悅健康。

羅香琴經常與在社區工作的同志進行交流、探討,共同為社區謀劃發展。羅香琴作為老黨員,常常以身作則、與人為善,時時處處以良好的素質形象和品質作風,展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她始終秉持只有腳踏實地去做好本質工作,才能為社區和貧困戶帶來福音的理念,始終用一副熱心腸去幫助群眾發展產業,改善生活環境,把初心和使命鐫刻在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中。

今年以來,羅香琴累計入戶走訪了整個社區710戶家庭,為居民解決揪心事、煩心事1000餘起。

狠抓社區服務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羅香琴為使大山中條件極為惡劣的貧困戶早日走出大山、改善生存環境,積極參與城南社區搬遷工作和蔬菜種植規劃工作,奠定了社區良好的發展基礎。

易地扶貧搬遷必須做到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怎樣才能穩得住、能致富?是作為新社區主任羅香琴不得不殫精竭慮思考的問題。

搬遷戶正在製衣廠內務工。胡家林 攝

社區「兩委」雖然組建了,但支部書記由於特殊原因不能參與工作,「支書」「主任」兩項工作自然全落在了羅香琴同志肩上,所以她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地加班,但沉重的工作壓力,沒有使她退縮。

「以前,城南社區的物業管理是有第三方物業公司管理,總有一些不夠貼心和如意的地方,今年4月1日,我們社區接手物業管理,由社區直接請社區內的老黨員做為管理員,會水電的居民進行社區物業服務。」羅香琴說。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抓好民生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教育、文化、就業、社會保障、計生等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新社會管理,深入推進平安城南社區建設,促進社區和諧穩定,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搬得出穩得住 主抓就業保民生

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社區推進全覆蓋工作,保障改善民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使社區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縣級部門為城南社區引進紫雲縣佳宏鞋業有限公司和黔藝手工刺繡有限公司後,羅香琴和幹部們逐戶摸排、動員搬遷群眾就近務工,同時還扶持社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兩個微型企業,其中紫雲自治縣鑫宇航製衣廠帶動就業38人,完全投入生產後帶動就業百餘人。另外,通過組織發展社區大棚食用菌種植、時令蔬菜種植和組織引導社區居民外出務工等,千方百計保障群眾收入。

城南社區乾淨整潔的樓房。胡家林 攝

據統計,2019年8月以來城南社區組織培訓12期580人,大型招聘會4場,就業登記300餘人,帶動456人就業,就業援助崗位解決就業346人;疫情期間點對點輸送外出務工248人,推薦省外就業703人,組織、引導貧困戶扶貧車間就業150戶150人。今年以來,發展辣椒種植22畝帶動貧困戶務工1280人次;發展食用菌種植4848平方米帶動貧困戶務工1260人次,月工資不低於2400元;組織居民到縣內鄉鎮開展田園工薪族務工1670餘人次。

目前,城南社區安置點努力通過吸引用人單位、公司入駐社區、點對點包車送往外省務工、開展田園工薪族等形式為居民拓展就業渠道,據統計,城南社區戶均就業達到 1.7 人。

社區的群眾們從偏遠的麻山地區搬進了縣城,住進了社區,安下了心、紮下了根,生產生活實現「蛻變」,開啟了他們移民搬遷後的新市民的新生活。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胡家林

相關焦點

  • ...希望工程·陪伴計劃」項目負責人任波一行到松山街道城南社區調研
    為全面掌握松山街道城南社區團支部「希望工程·陪伴計劃」項目推進情況、面臨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開展順利。8月8日下午,貴州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陪伴計劃」項目負責人任波一行在團縣委副書記趙明陪同下到松山街道城南社區開展調研。
  • 貴州省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松山街道辦事處:創建網格化管理 以...
    貴州省紫雲自治縣松山街道轄區的印山社區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印山社區位於紫雲老城區中心區,轄五個居民區,面積約0.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881戶,4993人,有黨員60人,社區辦公場所1100多平方米。長期以來,由於該社區所處區域為多民族聚居區域,社區情況較為複雜,社區存在環境衛生較差、停車場等公共設施缺乏且管理混亂、社區工作開展居民配合程度差等問題。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紫雲:搬出大山挪窮窩 幸福生活入...
    嶄新的樓房、乾淨的街道、蔥鬱的綠化、醫務室、扶貧車間、鞋廠、製衣廠、學校……走進紫雲自治縣城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見搬遷戶們過上新市民的新生活。2019年5月,紫雲自治縣12個鄉鎮街道辦710戶近3800人陸續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安全有序的搬入新家,紫雲城南社區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實現有所居、有事做、有學上。「去鎮上就靠一雙腳,都是山路,底盤低的車子根本進不來!」說起自己的老家打哈村,搬遷戶韋英妹滿是感慨。
  • 用心用愛用情辦教育一一紫雲自治縣第四小學校長於以佳的「治校經」
    來源:貴州日報 晚上9點,紫雲自治縣第四小學宿舍樓泛著點點燈光,不時傳出孩子們的陣陣歡笑聲。 「孩子們最近在學習和生活上有哪些困難?」校長於以佳每天總會抽出時間,走進孩子們的房間交流談心。 「通過和孩子們交談,才能更深入了解他們真實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於以佳說,傾聽孩子的心聲,是她擔任紫雲四小校長以來長期堅持的習慣。
  • 「同一份藍天、同一份溫暖」——市領導赴紫雲開展2019年「六一...
    為了讓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農民工子女和邊遠貧困山區的少年兒童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兒童節, 2020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結合「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和「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有關精神,市婦兒工委單位市婦聯、市總工會、團市委聯合到紫雲自治縣開展「六一」慰問,市委副書記吳剛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麗莉出席慰問活動
  • ...擔使命 踐初心丨威寧自治縣鬥古鎮松山社區任第一書記吳先進
    2019年7月,我被組織選派到鬥古鎮松山社區任第一書記。  松山社區轄9個村民組,有702戶314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7戶994人。受歷史原因、自然條件等諸多因素制約,經濟基礎較薄弱。  如何讓群眾擺脫苦日子,過上好日子,成了縈繞在我心頭的一件大事。到村後,我便積極開展入戶走訪工作,和群眾拉家常,聽取他們的訴求,了解他們的想法。
  • [濰坊]李月娥——昌樂城南街道辦的優秀帶頭人
    「第一次有街道辦來請我們做規劃」  在濰坊市昌樂縣南寨水庫岸邊,豎立著一塊高達數米的城南街道辦規劃圖,規劃圖上顯示著,整個城南地區圍繞兩條主幹公路建設,水域景觀帶、產業集群區、居住社區錯落有致。其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基層幹部總是和『蠻幹』掛鈎,好像是幹部們開個會,幾個人一商量,社區建設規劃就出來了,「但我們沒有這麼做,」李月娥說,「城南街道辦幹部的平均年齡只有34歲,我們有一個年輕的團隊,這是個有知識重規劃的團體,我們注重高起點的策劃,注重規範化標準化。」
  • 關嶺安馨社區:社區支部真幫扶
    夏日,走進關嶺自治縣頂雲街道辦移民搬遷安置點安馨社區,一棟棟6層小高樓依次排開,社區裡超市、衛生室、老年活動中心應有盡有。  「我們是2017年搬過來的,過去我們家住在老房子裡,每逢下雨,外面下大雨,家中下小雨,而且我們村離鄉鎮比較遠,出行也不方便,現在搬到安馨社區後一切都不一樣了。」安馨社區居民韋鵬感慨地說。
  • 紫雲:林下經濟「蹚」出致富路
    2019年7月,紫雲自治縣發揮浪風關林場2.3萬畝森林資源優勢,盤活林下空間資源,著力打造林下經濟樣板,引進深圳優纖貝集團,紫雲自治縣平臺公司—紫雲鴻順林業生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其進行合作,優纖貝集團負責技術、管理、市場銷售,採取「龍頭企業+平臺公司+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國有浪風關林場提供資源組織實施,村級合作社具體負責協調工作,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用產業到戶、資金入股分紅、投工投勞、參與管理等方式實現利益聯結
  • 【我的扶貧故事】 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汪彪
    【我的扶貧故事】 人民警察為人民 脫貧攻堅顯擔當丨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汪彪我叫汪彪,是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2018年3月,正是麻山腹地的脫貧攻堅戰激戰正酣之際,我簡單地收拾了行裝後,便主動請纓奔赴脫貧攻堅戰的最前沿,由此,開啟了我平凡而又意義非凡的駐村生活。
  • 「貴州基層治理的市州實踐巡禮·安順篇」社區治理提升群眾「獲得...
    治理效果逐漸凸顯,西秀區被命名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安順經開區入選全國農村社區治理試驗區。調研採訪中,我們留意到三個不同類型的社區,包括一個「老齡化」社區、一個新型城市社區、一個城郊結合農村社區,均因地制宜創新治理,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
  • 紫雲:胡蜂養殖「釀出」致富甜蜜路
    7月15日,記者來到紫雲自治縣宗地鎮打饒村窩頭組胡蜂養殖場,一座胡蜂種苗培育大棚內,排列著80多個木頭樁掏空後做成的胡鋒育苗樁,每個樁內,有一隻蜂王在做窩。「這些胡蜂是去年9月開始培育,目前已經成功培育70多窩,已出窩40多窩。」
  • 紫雲:松山街道戰區集中火力、下沉一線,奮力「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
    近日,為深入貫徹全省、全市、全縣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部署大會、誓師大會精神,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松山街道戰區指揮長朱曉波同志率戰區副指揮長、松山街道黨政主要領導一行到戰區各村實地督戰,合力攻堅,迅速全面調度脫貧攻堅工作。
  • 紫雲五峰街道辦:砥礪奮進戰貧困 步履鏗鏘奔小康
    紫雲自治縣五峰街道辦幹部群眾在脫貧攻堅戰中,圍繞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生態文明、社會服務等方面,齊心協力、迎難而上、苦幹實幹,群眾生活水平得到很好改善,成功摘掉了「窮帽子」,邁向同步小康新徵程。
  • 貴州電網公司安順供電局幫扶紫雲自治縣結碩果
    2016年3月,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貴州電網公司結對幫扶紫雲自治縣,安順供電局具體承接。至此,貴州電網公司整縣幫扶紫雲拉開序幕,地處麻山腹地的紫雲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紫雲不脫貧,絕對不收兵」,這是貴州電網公司在紫雲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立下錚錚誓言。
  • 紫云:暑假免費藝術培訓班讓孩子們暑期生活更多彩
    暑假開始後,紫雲自治縣不少家長以往「孩子無人看」的頭疼事得到化解。 原來,近期在紫雲自治縣文體廣電旅遊的統籌下,紫雲文化館在暑假時期免費開放了藝術培訓班。日前,記者來到紫雲自治縣印山社區,在免費藝術培訓班授課教室,一群孩子正在老師帶領下學習古箏。 「舉辦2020年暑期公益培訓,主要是能讓這些農民工的孩子在假期的時候能學到各種知識,讓他們的假期變得更有趣、更有意義。」紫雲自治縣文化館館長楊豔介紹說,每天都在這7個培訓班不斷來回,檢查檢查各培訓班老師教學的質量,去看看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
  • 紫雲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招聘合同制校長、教師的公告
    為加強紫雲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實現「人才強教、教育強縣」目標,經紫雲自治縣委、縣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對紫雲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面向全國以公開招聘一批優秀校長和教學名師。
  • 城南街道魁星路社區傾力打造社區惠民綜合體
    ·仙女湖名茶 ·天地人五蛇酒
  • 從廣東到紫雲,我獲得了人生的美麗風景
    我叫宋幼英,今年39歲,是松山街道辦楓香村的一個貧困戶。2015年初,我與丈夫回到他的家鄉——貴州省紫雲自治縣楓香村的蘇木組。這是一個美麗的村落,小橋流水,林木蔥鬱,一下子,我就愛上了這裡。但美麗的風景與家裡的貧困卻成為理想與現實的夢魘,一間破舊的木房子到處透風,地裡稀稀疏疏的莊稼——這就是我在紫雲的家呀!現實給了我一個悶棍。
  • 「文化管家」繪巨畫 見證成都龍泉驛區麗陽社區變化大
    張德初是龍泉驛區同安街道麗陽社區黨員的一個代表,他在社區見證了麗陽的一步步成長和一點點變化……「崇善尚學」開闢社區治理新路徑麗陽社區是龍泉驛區生態移民背景下新誕生的涉農社區,於2015年成立,社區集中居住了同安街道、洛帶鎮共計6個村的3852戶1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