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科研項目「《中華本草》編纂」研究課題於10月7日正式通過了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驗收。
據介紹,我國歷史上素有盛世修本草的傳統。如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嘉祐本草》等官修本草,都是在政治安定、國家昌盛、學術繁榮的時期編纂的。
「《中華本草》編纂」研究課題於1989年立項,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南京中醫藥大學總負責,全國65家醫藥院校和科研單位的507名專家共同參加,研究歷時15年。全書總字數近4000萬,其中有《中華本草》精選本上、下兩冊,包括535味常用中藥,附插圖1383幅;《中華本草》30卷本,共10冊,載藥8980種,插圖8534幅;《中華本草》民族藥4卷本,分別為藏藥卷、蒙藥卷、維吾爾藥卷和傣藥卷,共載民族傳統藥材1641味。
參加驗收的專家認為,《中華本草》的編纂是中國歷史上第六次官修本草,也是明代以來最大規模政府組織的對本草學的全面研究。該研究集數千年本草學發展之大成,充分吸納了20世紀本草學的新體系和新科學研究成果,有史以來第一次將藏、蒙、維、傣等民族藥納入漢文本草系統,形成了我國迄今為止篇幅最大、收載藥物品種和插圖最多、醫藥結合最為密切、檢索功能最齊全的本草巨著,顯示本草學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