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本草中華》裡面每一集都會有一個主題來介紹幾種本草,這些本草有其相通之處。銀耳至柔,仙人掌至剛,葦根剛中有柔,亳菊柔中有剛。剛柔相濟,這是中華本草延續千年的奧秘。
《本草中華》第三集的主題就是「剛柔」,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銀耳,第一次見到那麼雪白的銀耳,正如紀錄片文案所說:「這裡在迎接一個仙女的到來」。銀耳的藥用價值非常高,但是,銀耳真的有潤膚功能嗎?
《本草中華》第三集第一種本草——銀耳
銀耳又稱作白木耳、雪耳、銀耳子等,屬於真菌類銀耳科銀耳屬,是門擔子菌門真菌銀耳的子實體,有"菌中之冠"的美稱。紀錄片中的銀耳柔軟潔白,半透明,富有彈性。清宮侍女德齡著《御香飄渺,御膳房》論通江銀耳說:"銀耳那樣的東西,它的市價貴極了,往往一小匣子銀耳就要花一、二十兩銀子才能買到。
銀耳的生長環境也是要求非常嚴格的,溫度是銀耳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最理想的溫度應是22℃~25℃,過高抑或過低都不利於銀耳菌絲的生長。溼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銀耳在適溼的條件下菌絲才能定植,生長旺盛。
銀耳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既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又可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外加其具有滋陰的作用,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良好潤膚食品。
《本草中華》第三集第二種本草——亳菊
亳菊,是《中國藥典》中以"亳"字命名的中藥材之一,亳菊是菊花中的珍品。2014年被中國農業部登記為地理標誌性農產品,《中藥大辭典》中記載:"白菊主產安徽亳州,稱亳菊,品質最佳",亳菊歷年來為中醫首選的菊花品種。
我國藥用菊花現有8個產區,長江以南產區的杭白菊、貢菊是以飲用為主,而長江以北產區的滁菊、亳菊、濟菊、祁菊、懷菊均以藥用為主。據《中華大辭典》載:"白菊主產安徽亳縣,稱亳菊,品質最佳"。
經過醫藥專家20多年對菊花的調查研究證明,亳菊的栽培歷史最悠久,淮河以北的藥用菊花均與亳菊有親緣關係。不過現在的市場上已經找不到純種亳菊了。因此,紀錄片中純種亳菊的種植者馮友致力於亳菊的繁殖與培育。
《本草中華》第三集第三種本草——仙人掌
仙人掌別名仙巴掌、觀音掌、霸王、火掌等,在播放到仙人掌部分時,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片陡峭的懸崖峭壁。而這峭壁上就是仙人掌。仙人掌喜強烈光照,耐炎熱,乾旱、瘠薄,生命力頑強,生長適溫為20-30℃。
常食仙人掌,可以避免人體內積累過多的葡萄糖,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仙人掌,外剛內柔之心。在造物之初,仙人掌是世界上最柔弱的東西,她嬌嫩如水,稍一觸碰便失去了生命。因此,仙人掌的花語是堅強。
仙人掌歷來是美洲傳統的食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特色蔬菜和水果,人們將仙人掌洗淨切碎後煮在湯中、或是架在爐上烤制、或是做成餅餡、或是直接將新鮮的仙人掌醃製,還有的用仙人掌來釀龍舌蘭酒。
看得內心洶湧?原來《本草中華》真的是一個神仙紀錄片
開始劇荒?靜下來重溫文化探索類節目《小鎮故事》的幾點感悟
第一次仔細聽周深的《能解答一切的答案》,上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