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的閱讀,效果不大,因為「讀書破萬卷」這句話,人人皆知,人人也可以低成本無條件做到。甚至只要肯,一年幾百本書也是可以讀完的。
問題是那些讀書的人,寫出的文章都優秀嗎?邏輯思維都強嗎?想像力都豐富嗎?
毫無疑問未必,如果可以的話那世界上的文豪將大於普通人。
可是那些文豪是如何做的呢?
一、優秀的人在哪裡都是優秀的
有許多人的傳世之作,未必是有意為之。
比如:弗洛依德,當然他的書不是名著,而是一個標杆,關於夢和精神的研究,因為沒有切實的證據,所以也並不能證明他說的就是錯誤的。
他的書就是做為這行業評判起點的,也是學習文學的入門書,我們也要研究靈感與寫作的關係。
而這只是源於他的工作手記,慢慢演變成為研究日誌,最後才成書的。
不管有多少人不贊成他的想法,但終究是第一位把工作日誌變成文字並出版發行的。
周作人比較成功的是對歐洲史的著作,他用簡潔、精準的語言把歐洲文史寫透,本身就筆力不凡,而這是做為教材使用的。
娜塔莉的《寫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我》是一本關於修行與寫作同時進行的書,寫的就是她的心路,她創作的心路。
你好,如果認為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有點擊購物卡購買書籍,謝謝!
安意如、白落梅的關於詩詞的書《花開半夏,情暖三生》《思無邪》等都是她們對於學詩體會詞的感悟。
寫作是個很專業的事情。
如果你能夠在一個領域中做到優秀,那麼把心中所得寫出來,也會是不錯的作品。
重要的是你得優秀,而優秀的做法就是努力。
二、刻意練習
當然,想把文章寫好,首先要多練習,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寫作、出書。
但是想要優秀,還是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
而練習什麼?
1字詞的精準度
未學習寫作前,覺得我說話還是能夠讓人理解的啊,但開始寫的時候才發現,有許多話在我的心裡,卻表達不出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
所以,大量去體會字與詞的真正意義(在當代,有多少字詞是被誤解的呢。)比如:蓬蓽生輝,是指謙敬之詞,只能用在自己身上。廣告語「讓您的居室蓬蓽生輝」是罵人的話。
掌握字詞的精準度,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練習的過程。
2.文章的結構
有些人的文章讀起來,洋洋灑灑,長篇大論,卻依然能夠讀出很強的邏輯,讀到最後被我們會被文章所打動。
但有些人的文章東一句,西一句,讀完根本不知在講什麼。
文章和人一樣,是有骨胳、脈絡、血肉的。
只有結構做好,起承轉折也設計得好,才會讓人口有餘香,值得回味。
3.設計劇情衝突,人物性格
再看短篇、或長篇的情節性小說,我們就不止看文筆了,還要看對劇情衝突的設計,人物性格 的設計,還有故事的一波三折與高潮起伏。
曹禺的《雷雨》,事件就發生在一天,卻給人帶來震撼的效果,因其劇情技巧高妙,所以帶給人的精神刺激才會強大。
4.語言的駕馭能力
我們說話也有許多種說法,謙虛的、客氣的、諷刺的……
而小說創作也有許多種。
《在路上》一路閃電帶火花,讓人頭暈目眩似的沿途風景描寫,一個人接著一個人,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地寫下去,雖然我不太喜歡這種風格,但不得不說這依然是一部與眾不同,擁有獨特風格,再也無人能超越的作品。畢竟它是文壇上佔據如此之久的暢銷書,還是有它的道理。
《誅仙》寫著寫著,作者就變成了抒情散文與詩的結合體,女主角一直在生與死的邊緣徘徊,直到最後也沒有結果,卻不妨礙它成為了仙俠的NO1,當然與遊戲的製作精良有關,我現在這個遊戲中好久無法自拔。
老舍的《老張》強烈推薦大家去看看,原來話還可以如此說,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句會怎麼開口,他創作的世界明明很熟悉,可就是有一種新奇感,仿佛我們走入了光怪陸離的另一個宇宙,我們可以忽略他的故事,只去欣賞說話的藝術。
《第二十二條軍規》這是《狂人日記》的前身嗎?魯迅是借鑑了這個瘋子的世界嗎?相信讀了之後你自有體會。
以上介紹的書全不曾採用平鋪直述的寫作手法,都是用人類的另一個視角去完成作品的,除了想像力,還有語言的駕馭能力。
想要文筆好、想像力豐富,重要的是先去學會各種技巧,再刻意練習,這是建設在閱讀之後的小徑,肯付出才有收穫,帶著目地去練習,你才會看到自己的成果。
善於把目標細化,馬拉松般的一段一段完成,你在寫作的路上才能看到更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