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問怎麼寫好作文 莫言:多讀有想像力小說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蔣濤)「莫言爺爺,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什麼感受啊?」5日下午,來自浙江省杭州市採荷一小的小記者張寧遠壓抑著興奮,用稚嫩的童聲提問大文豪莫言。

  小記者們來自浙江省杭州市的各個小學,最大的孩子讀小學六年級,最小的孩子才讀小學三年級。他們的「運氣」不錯,剛到北京全國政協文藝界組的駐地,就碰到了用餐結束回房休息的莫言委員。

  「獲獎我很高興,但同時也有些慚愧」,莫言面對小記者們一掃之前的「莫言」,笑眯眯地回答,因為中國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家,我覺得他們也應該獲獎。

  小記者們很關心莫言如何寫作,第二個問題拋過來:「您建議我們寫作什麼題材呢?」

  莫言俯身告訴小記者,希望大家去關心自己的父母、身邊的親人,多寫寫他們。另外,還要關注大自然,寫寫那些美麗的植物、可愛的動物。「還可以把別人的故事當成自己的故事來寫。」他說。

  馬上又有小記者問: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呢?

  莫言說,要在生活中去感觸,去閱讀經典名著,多讀一些富有想像力的小說。小學生們可以去看一些兒童讀物,如《安徒生童話》等,增加自己的想像力。

  他還特意叮囑小記者,現在社會上有一些成人不良圖書,大家不要去看。

  「那能不能為我們寫一些書?」小記者問。

  莫言笑著說,我很願意給小朋友寫書,但是還要思考,不是想寫就能寫出來的。

  談到自己的處女作《春夜雨霏霏》的靈感,莫言說,我把生活中很多人和故事融在一起了。

  1981年,26歲的文藝兵莫言在《蓮池》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那是他將兩篇文章融在一起成就的作品。

  小記者繼續嘰嘰喳喳圍著莫言問個不停,莫言則一直和藹地微笑。

  採訪莫言的小記者汪若瑜告訴中新網「大記者」,她對莫言爺爺的回答很滿意,打100分。

  五年級的小記者王奕陽則有些惋惜沒能得到採訪機會,她想問莫言如何才能實現美麗的中國。另一位小記者則更想採訪中國功夫巨星成龍委員,「問問成龍爺爺是真打還是假打,受傷怎麼辦啊?」

  孩子們在政協駐地的記者採訪區繼續完成他們的「工作」,張寧遠小記者剛採訪完中國著名畫家何水法委員,又去採訪另一位委員。

  帶隊的任箴老師介紹說,本次小記者觀兩會的活動一共帶了22個孩子,孩子們見到莫言很激動,希望孩子們有機會多跟大師學習,我們老師也鼓勵孩子寫作文像莫言一樣流露真性情。(完)

相關焦點

  • 莫言第一次寫小說連「鼠」字都不會寫,小學畢業的他,要如何逆襲
    但莫言沒有放棄讀書的習慣,只要有書,在生產的閒暇時間,他就會樂此不彼地讀起來。正是這樣不知疲倦的積累,讓擁有小學學歷的莫言變成了書迷,而且希望能成為大作家。到了部隊上他就搶著出公差,挖廁所。拿這些身體力行和那些擁有一定學歷的預備提幹者相比,功夫不負有心人,莫言靠著寫作文的能力贏得了部隊領導的認可。
  • 浙江小記者放飛想像力 段立欣閱讀會引來笑聲無數
    浙江在線杭州4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朱戈倩 通訊員 趙偉)什麼是想像力?怎麼擁有想像力?在周末的雨聲裡,來自全市近百名浙江小記者齊聚杭州市少兒圖書館,和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段立欣姐姐一起發揮想像力,完成了一場關於「寫作•夢想•快樂」的閱讀分享會。
  • 莫言的強項就是他的故事——專訪莫言小說瑞典語譯者陳安娜
    10月13日,莫言3部小說的瑞典語譯者陳安娜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電話專訪,聊起她讀莫言作品的感受。莫言曾在微博上表示,他在瑞典出版的《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勞》3本書的譯者均為陳安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前,陳安娜就曾表達了她對莫言及中國文學的信心:「如果他得獎了,我當然非常高興,因為我是他的譯者,而且我喜歡他的作品。
  • 德國學者顧彬:莫言的英文版小說應該有兩個作者
    雖然他知道他的直率可能會得罪人——他曾跟身邊的朋友說:「為什麼我一到中國大家都會圍著我問莫言,我說了我的觀點,他們又不高興。」  但作為一個學者,他在談到莫言時還是會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顧彬不掩飾他對莫言作品的不喜歡,就像他不掩飾對魯迅的熱愛一樣。  其實不光是中國的小說,這個學神學出身的德國學者,不喜歡任何寫故事的小說,不管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
  • 德國學者顧彬:莫言英文版小說應該有兩個作者
    雖然他知道他的直率可能會得罪人——他曾跟身邊的朋友說:「為什麼我一到中國大家都會圍著我問莫言,我說了我的觀點,他們又不高興。」但作為一個學者,他在談到莫言時還是會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顧彬不掩飾他對莫言作品的不喜歡,就像他不掩飾對魯迅的熱愛一樣。其實不光是中國的小說,這個學神學出身的德國學者,不喜歡任何寫故事的小說,不管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
  • 莫言與故鄉
    他得獎多,作品數量多,被翻譯成外文的也多,以至於文學圈子裡流傳著一個說法,說「莫言是最接近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就在前一天,村子裡來了兩個本省記者,說起網上的傳聞,家裡人才知道有這麼回事兒。二哥管謨欣帶著記者去莫言出生的老屋子裡拍了幾張照片,今天上午又來了兩個,除了拍老屋子,二哥還帶著他們去6公裡外的孫家口小石橋上照了相,也就是當年電影《紅高粱》的拍攝地。
  • 馬家輝:莫言小說《酒國》讓我感到性興奮
    鳳凰衛視10月25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馬家輝:在莫言那麼多的小說創作裡面,特別長篇小說,我個人讀的覺得一讀再讀,而且讀的最有強烈感覺的小說就是這一本《酒國》,我看這個小說的時候,一邊看,好多地方讓我一邊看一邊笑,因為太荒唐了,它也太好玩了,有點像馮小剛他們那種城市喜劇鬧劇一樣,怎麼會這樣子呢?
  • 央視主持人追問"你幸福嗎" 莫言回答:我不知道
    莫言長到十五、六歲時,才有生以來第一次「放開肚皮吃肉」。當時大隊裡殺豬,因為是「米粒豬」(米豬肉,即是患囊蟲病的死豬肉,對人體危害很大。編輯注),所以很便宜,好多人搶購。莫言的父親買了十幾斤這樣的肉,才讓孩子們有了一次罕見的吃肉經歷。  年少時失去讀中學機會的莫言,當時正式的學歷就是小學五年級。因為年紀比同學小,莫言第一年上學時非常痛苦和恐懼,一下課就往家跑。
  • 北京作文取材於楊振寧莫言對話 考生稱穿越感強
    對話中,楊振寧就曾表示,「假如今天把愛迪生突然請回來,讓他在21世紀生活一個禮拜,然後問什麼東西讓他覺得最新奇?」莫言不假思索地說道:「我先回答一個,我們用的手機會不會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呢?」楊振寧說:「對,我同意。手機簡直是不能想像的,現在隨便拿一個東西出來,就可以跟美國的朋友通話,這是不是一個科學人的幻想呢?我想應該算是。」
  • 高考滿分作文因難懂被質疑 莫言:我保證你能看懂我現在寫的小說
    所謂&34;,出自陶淵明的《移居》一詩,原指看到好文章就和別人一起欣賞。後來,這個成語的意思也發生過一絲變化,成了讀到新奇的文章就和人一同欣賞。這個含義雖然帶有貶義色彩,但有時也表示褒義,還算中性。而現在,這個成語因為荒誕不經的《平安經》和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具有了更強的貶義色彩。
  • 寫作乾貨|怎麼寫好作文?
    有很多小筆桿過來問筆小神 「怎麼才能寫好作文?」,其實筆小神在讀小學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寫作文,一到作文課,我都有無數次想裝病逃走的念頭,可是躲的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該寫還是要寫。 如果老師規定是400字,我絕對是扳著手指頭算著,絕對不可能多寫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行!
  • 張浩明| 反思與救贖:讀莫言長篇小說《蛙》的斷想
    不久前在網上讀到過一句話,中國人如果不讀莫言的小說,就不是中國人。這話當然失之偏頗,不過作為文學愛好者,在當代文學中對莫言的作品,讀一些,了解一些是不錯的選擇。在莫言未獲諾獎之前,我讀過他的《紅高粱家族》《生死疲勞》,後來又讀過《檀香刑》《豐乳肥臀》等。記得還讀過一篇評論,說莫言竟能寫出頭髮落地的聲音,在這裡我們不能不驚嘆作家超常的想像力。
  • 【乾貨時間】怎麼寫好作文?快給你家孩子看!
    問 今天,你好好寫作文了嗎? 1.積累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看的時候可以先根據寫作要求,自己先寫一篇,然後再回頭去看範文,這樣就可以知道,別人寫的跟自己寫的比起來好在哪裡; 2.觀察&記錄 我自己本身喜歡寫作,會隨身攜帶比較便攜的小本子,還有小時候有那種「膠囊筆」也很好帶,我喜歡觀察,去聽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思考,把產生的想法立刻把記錄下來
  • 本土、現實、小說的回歸丨莫言近作研討會實錄
    比如這個集子裡12個中短篇小說,除了一部寫的是老莫言以外,其他11部在老莫言之外又多了一個新莫言……這樣一種變化我們怎麼看?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出現先鋒文學思潮,從反思、改革、尋根一直走到今天,是歷史的必然。當時在莫言的作品裡也好,在所謂先鋒作家的作品裡也好,其實能找到很多西方現代派和後現代的元素。
  • 莫言否認寫「重慶讚美詩」:我的本意是諷刺唱紅打黑
    本周一,莫言長篇小說《蛙》德文版由德國慕尼黑卡爾·漢澤爾出版社出版,廣受德國媒體關注。最新一期的德國《明鏡》周刊刊登了題為《「我是有罪的」》的莫言專訪,這是《明鏡》周刊記者Bernhard Zand於上周三在北京與莫言對話2個小時的成果。在這篇訪談中,莫言回應了諸多西方媒體對他的質疑,他做了自我批評,也批評了他的批評者。
  • 莫言與帕慕克、基蘭•德賽的對話
    莫言:您那本《失落的傳承》我已經讀了一半,寫得非常好。我讀過帕慕克三部半作品,《我的名字叫紅》、《雪》、《白色城堡》,《伊斯坦堡》讀了一半。我的一些中國朋友說《我的名字叫紅》和我的拙著《生死疲勞》這兩部作品的開頭有相似之處,這真是一種奇妙的巧合。帕慕克: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共同朋友、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先生喜歡我們的敘事方式,大江向我推薦了您的作品。
  • 本土、現實、小說的回歸 | 莫言近作研討會實錄(上)
    比如這個集子裡12個中短篇小說,除了一部寫的是老莫言以外,其他11部在老莫言之外又多了一個新莫言……這樣一種變化我們怎麼看?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出現先鋒文學思潮,從反思、改革、尋根一直走到今天,是歷史的必然。當時在莫言的作品裡也好,在所謂先鋒作家的作品裡也好,其實能找到很多西方現代派和後現代的元素。
  • 意義在閱讀中生成——莫言小說英語世界讀者接受調查
    英語國家地區莫言小說英譯本的普通讀者中有些讀者自稱「對中國很有研究」,有些讀者聲稱「是莫言的忠實粉絲」,「讀過所有的莫言小說英譯本」,也有很多讀者是初讀者,自稱「讀《紅高粱家族》是因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本土、現實、小說的回歸 | 莫言近作研討會實錄(下)
    我讀了幾部小說以後特別吃驚,小說怎麼能這麼寫?他們在一本小說裡採取一種寫法,一定是想進行開疆拓土的實踐。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短篇小說到了這裡應該產生一些變化,並且應當身體力行地把自己對小說的理解往前推進一下。從這個意義來說,我覺得馬爾克斯和奧茲真正成為了短篇小說的文體家。
  • 跟著名師學技巧 小記者寫作文不再難
    寫作一直是不少家長和孩子關心的話題,如何寫好作文,對不少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難題。小記者課堂就為大家分享寫好作文的小技巧。27日上午,德陽日報社小記者團公益行動在德陽日報社會議室舉行。小學高級語文教師張娣菊為孩子們帶來「讓你的文章靈動起來——小學生記敘文寫作小技巧」。張娣菊是德陽市旌陽區教育作家協會會員,曾有《父親的格言》《跟著詩人去旅行》《翰墨書香育桃李》等多篇散文、論述發表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