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清明前:無詞牌詞《清明祭父》外一

2020-12-25 詩歌和散文苑

寫在清明前:無詞牌詞--《清明祭父》外一

無詞牌詞:《清明祭父》一

老宅逢春,燕棲李家門。

縱是梧桐引鳳來,桂樹不言綠,新竹無蹤。

微雲淡,青天藍,香徑燦燦麥田青,躑躅潸然行。

道是有晴心無晴,又逢清明。

故園三月,祭拜李家墳。

縱是庭前萌新草,楸樹寂寂,香椿無影。

房前曠,屋後靜,左鄰高牆鎖昔景,右舍早空空。

道是麗日心陰鬱,念父音容。

《清明祭父》二

老宅逢春梧桐引鳳,竹影婆娑小園香徑。

年年此節歸祭家父,兄妹躑躅潸然清明。

清明時節近,歸鄉,祭父。

老宅逢春,燕棲李家門。縱是梧桐引鳳來,桂樹不言綠,新竹無蹤。微雲淡,青天藍,香徑燦燦麥田青,躑躅潸然行。道是有晴心無晴,又逢清明。

故園三月,祭拜李家墳。縱是庭前萌新草,楸樹寂寂,香椿無影。房前曠,屋後靜,左鄰高牆鎖昔景,右舍早空空。道是麗日心陰鬱,念父音容。

相關焦點

  • 仙風山墓園︱讓愛傳遞,清明將舉行統一共祭
    薪火相傳、慎終追遠在自治區、梧州市兩級民政部門的積極指導下,仙風山墓園定於清明節當天,隆重舉行清明統一共祭活動,因疫情防控需要,現場謝絕圍觀。清明節是傳統的春祭節日,感恩思念、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因此,掃墓與踏青這兩大禮俗主題,薪火傳承,至今不輟。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詩歌賞析
    清明節習俗掃墓祭祖掃墓,原是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或前三天)的習俗,至唐代逐漸合併於清明,成為清明節的重要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古人會把災禍疾病寫在風箏上,等風箏飛至高空後剪斷風箏線,讓風把它帶走,以期除病消災,祈求天賜好運,一年平安吉祥。
  • 「三冥節」祭祖(清明、中元、十月朔)
    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依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說:「清明節,命蠶妄治蠶室,塗隙穴,具槌、持箔、籠。」認為清明是蠶事的開始。清明節掃墓的習俗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約在陽曆四月四日左右,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
  • 【網絡中國節】彰顯「情懷」才是清明祭的正確打開方式
    又是一年清明時,一個緬懷故人、慎終追遠的時節。清明祭掃,表達的是「思時之敬」,日益成為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成為我們重要的精神寄託。不論時代怎麼發展、技術如何先進,在清明祭掃中彰顯愛國、感恩、文明的「情懷」,越來越成為正確的打開方式。  祭先輩,彰顯感恩情懷。
  • 清明「先祭谷公、再拜祖宗」
    原標題:清明「先祭谷公、再拜祖宗」民族脊梁6月22日,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前夕,「四有幹部」的楷模、福建省東山縣原縣委書記谷文昌的雕塑在中央黨校落成揭幕。東山,國家生態縣,全國首批12個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之一,年接待遊客超過500萬人次。然而就在60多年前,這裡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風沙肆虐,民不聊生。
  • 煙臺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組織開展「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
    原標題: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組織開展「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水母網04月2日訊 (通訊員 李懷娟)為弘揚中華民族英烈精神,緬懷革命英烈事跡,傳承紅色基因,引導青年學生尋根探源,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
  • 長沙望城簡文學校舉行「清明祭祖」典禮 共祭中華先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望城區茶亭鎮望一簡文學校舉行「丙申年·清明祭祖」典禮,共祭中華先祖。
  • 線下祭掃線上直播 重慶首場清明「雲」共祭今日舉行
    西郊福壽園舉行清明「雲」共祭活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日16時30分訊(記者 姜念月)清明,是氣清景明、萬象新生的時節。4月2日上午,在重慶西郊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內,「清明『雲』共祭」儀式溫情舉行。這是一場無人員聚集的集體紀念活動,也是重慶市首場通過線下舉辦,線上直播的清明共祭儀式。
  • 十首清明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日對酒》宋·高翥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南山北山上有很多墓地,清明到了人們紛紛去掃祭,紙灰到處飛揚就像白色的蝴蝶。痛哭而流出的血淚染紅了滿山的杜鵑,太陽落山一切歸於靜寂,獨有狐狸在墳冢裡的窩中休息。晚上回家孩子們在燈前嬉戲,唉!
  • 清明踏青的說說
    小編整理了清明踏青的說說,歡迎大家閱讀收藏。1、替你拂去晶瑩的淚水,讓你的憂愁隨風飄散;幫你撫平受傷的心扉,讓你的傷痛逐漸變淺;送你一句關懷的祝福,讓你的快樂愈加明顯。清明節,願你無憂愁!2、清明至,祭先祖。攜家人,去掃墓。緬懷意,深情訴。人生路,莫停步。勤梳理,多回顧。平常心,把握住。柳色新,春莫負。多保重,情如故。
  • 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綠色祭祀 從我做起
    「雲端寄哀思」清明詩會以詩歌的名義,杏花春雨祭先賢,相約清明誦經典。區婦聯、區關工委倡導全區婦女兒童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朗誦詩歌經典、倡導文明新風。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雪融春暖清明時,一花一樹寄相思。」清明是中華民族緬懷英烈、悼念先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
  • 「清明」: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的一個形容詞
    清明在陽曆的四月初(二十四節氣現在雖屬「陰曆」一部分,但它的設立、推算是按照地球圍繞太陽節律的),在北方,此時尚屬春初,萬物復甦,生機盎然,「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氣候開始穩定,天空一派澄明,上古先民逐漸把生活重心從室內搬到室外。《詩經·綿》寫周族祖先「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這詩是寫周人如何艱辛地建造家園的。
  • 清明祭祖始於哪個朝代?有哪些祭祀方式
    【清明祭祖的緣由】清明祭祖的傳統習俗,跟人們的信仰、祭祀、曆法、節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相關。中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思遠的傳統觀念。古時農業是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人們為了有個好收成,除了祈求大自然風調雨順外,還會請求先祖保佑,能有個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的一個形容詞
    《詩經·綿》寫周族祖先「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這詩是寫周人如何艱辛地建造家園的。顧炎武《日知錄》中解釋「陶復陶穴」引《易傳》「上古穴居而野處」,並指出「陶復陶穴」是周人建造穴居或打窯洞。那時人們或住窯洞或住半地下室,沒有採光,室內即使白晝,也是迷濛一片,雖有窗戶,但還沒有發明紙糊窗戶,更遑論玻璃。平常用木板或瓦牖擋著窗戶,只有天暖和時,才能打開,放些陽光進來。
  • 清明,掃墓,見鬼去,為何一到清明就下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清明節,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可謂所有寫清明詩詞中的壓卷之作。全詩無一生僻字,無一生澀典故,讀起來朗朗上口。詩中營造了一種悽清愁悶的氣氛,卻在惆悵憂懷中又見出含蓄淡雅的韻味,仿佛一幅冷峭孤麗的清明春雨圖。《清明》這首詩之所以滲透到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不光是有一種迷而又美麗的意境,也因為它蘊含著一種溫馨的人性。多數人提起清明,或者念到清明的詩詞,總會流露出淡淡的憂愁。清明的憂和愁,不是閒愁,它是實實在在有來由的愁,因為我們要在這個節日去祭奠祖先。
  • 青年作家州川、湘諾、趙永富寫清明
    清明,逐想起作者:州川春社已過,不覺間,又是清明。腦中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是啊,年年清明雨,輩輩悲痛懷。我想起小時候,清明節的一天母親會早早起來,升炊煙、一番搗鼓,飯菜飄香。而父親也沒有閒著,他會翻出打清明節清紙的鐵工具,拿來買好的白紙,一早上敲敲打打。那個時候我不明白,只知道父親敲出很多長長的又好看花紋的白紙條子,現在,我還在記得,父親說那長長的白紙條子是「清」。長久以來,每年清明都是要親自做這清的,伴隨著年齡才知道,掛青意為掛(宗)親」,清上那好看的花紋是銅錢串紋,甚至民間還有:「有兒墳上飄白紙,無兒墳上草樹青」的打油詩。
  • 《清明》原創主題詩詞79首,如絲細雨洗梨花,夢裡流香煮艾粑
    人在江湖心萬裡,清明無客不思家。12清明念父(平水韻)作者:李琴清明細雨柳風涼,念父遙遙去遠鄉。一別相思無見日,堪憐小女斷柔腸。65七律-清明祭父(新韻)作者:李樹榮先嚴仙逝廿餘年,銘記深恩重泰山。養育孩兒多受苦,操勞家務少休眠。
  • 江大管院|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習 俗明清明時節有著許多獨特的習俗,各個地方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你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清明習俗呢?接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部分較具共性的習俗~''掃墓''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已久。
  • 清明,風雨過後虹始見
    一候桐始華 意為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春來萬物復甦,到清明時節,陽氣更盛,各種各樣的花競相開放。三年過後,叫做「上老墳」,清明一般都要上墳,冬至則不一定需要,上墳的時間也被放寬為清明節的「前三天、後四天」。
  • 清明讀詩:自嘆清明在遠方桐花覆水葛溪長
    原標題:清明讀詩:自嘆清明在遠方 桐花覆水葛溪長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承繼著許多約定俗成的習慣和活動,催發著無數詩人騷客的詩情雅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詩:「烏啼鵲躁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