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這件事,華為都沒敢幹,為什麼百度要硬上?_易車網

2020-12-22 易車網

文/騰三毛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 

華為造車的消息由來已久,日前有關華為造車的消息被任正非「一劍封喉」。華為心聲社區發布由任正非籤發的《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核心內容之一是「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任正非對於華為之於汽車的定位是「華為不造車,但我們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這兩年來,儘管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但我們要清楚,打造ICT基礎設施才是華為公司肩負的歷史使命。」

不過與華為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不同,同為IT企業的中國搜尋引擎巨頭百度,這次要親自下水造車了。

▍入局整車

12月15日,據路透社報導,有知情人士表示,百度正在考慮自行製造電動汽車,並已就可能性與幾家汽車製造商進行了初步會談,這幾家汽車製造商包括吉利汽車、廣汽集團和一汽集團,但目前為止尚未達成任何協議或決定。

消息顯示,百度正考慮代工造車,或與汽車製造商組建一家合資企業,其中百度將持多數股權。其當前擁有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設施的相關技術,可為電動汽車提供技術基礎。

受上述消息影響,吉利汽車當天下午急速拉升超5%,最終收漲2.45%至23港元;一汽解放收漲1.86%;廣汽集團A股股價也小幅上漲,港股股價則由下跌2%迅速拉升至上漲超1%。

美股上市的百度,當地時間15日開盤即走高,漲幅超過10%,總市值站上600億美元高位。

關於造車,百度方面回應媒體稱,對市場傳聞不作評論。廣汽集團內部人士則告訴媒體記者,廣汽集團和百度前不久剛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內容主要集中在自動駕駛與移動出行、智能網聯和智慧交通領域,並未說要成立合資公司。

其實,百度進入汽車行業要從2015年說起。那一年,百度大規模投入無人車技術研發,當年12月即在北京進行了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全自動駕駛測試;2016年9月獲得美國加州自動駕駛路測牌照,11月在浙江烏鎮開展普通開放道路的無人車試運營。

2017年,百度成立了自動駕駛子公司Apollo(阿波羅),該部門主要提供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技術,並與吉利、大眾、豐田和福特等汽車公司均有合作。

2018年7月,百度在AI開發者大會上宣布,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開發的L4級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2019年9月,百度與一汽紅旗合作的紅旗EVRobotaxi駛上長沙街頭,這款車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款前裝量產的Robotaxi。

今年10月,百度官方宣布,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而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內配備有安全員隨時保障行車安全。此前,百度在長沙、廣州、滄州等城市已率先推出百度智能計程車輛應用示範。

上周,2020百度Apollo生態大會在廣州盛大開幕,主論壇上,百度Apollo發布「智駕智艙智雲智圖」四大智能化解決方案,自動駕駛、智能車聯、智能交通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為行業帶來了一套「樂高式」的整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同樣在上周,百度還獲批可以在不配安全員的情況下在北京測試五輛自動駕駛汽車。

正當人們以為百度會像華為那樣執著於成為「中國的博世」之時,百度造車的消息多少讓人始料未及。

▍為何親自造車?

11月底,上汽集團、阿里巴巴與浦東新區三方聯合打造全新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智己汽車」,新公司中上汽出資54億股權佔比54%,阿里巴巴出資18億佔股18%,浦東股比也為18%,另有其他投資方。騰訊在蔚來汽車也有多輪投資,現已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佔股15.1%。

其實百度也已經通過資本操作,成為多家新能源車企的「金主」。公開資料顯示,從2017年至今,百度三次投資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威馬汽車。蔚來汽車也是百度的投資標的。

所不同的是,這次百度希望組建一家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並由傳統車企代工模式生產電動汽車,如此看來百度更渴望自主造車。

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了巨量資金,或許正是這其中的些許問題促使了百度再進一步造車。比如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講,無人駕駛是個持續積累的事情,類似於發動機開發中的積累。作為行業探索者,百度或是苦於積累不夠,需要更多更直接的數據,此時下場自己幹倒是更直接。

如果單從互補的角度看,百度與車企,一個有技術優勢,一個在製造業有積累,一拍即合。但要注意的是,正是因為科技類企業重視技術,為了應用和驗證一般都會搭建開放平臺,向各產業合作夥伴伸出橄欖枝,目的是積累更多的場景、更多的數據。

但如果原本向所有車企張開懷抱的百度,現在與某幾家車企合資,那對於車企而言,百度的身份將發生微妙變化。

按照百度最新提供的數據,百度Apollo的智駕產品已與超過70家車企600款車型展開合作,實現超過100萬臺的小度車載OS前裝量產搭載。Apollo高精地圖是本田、廣汽、長城、北汽、蔚來、威馬等頭部車企的選擇。

在百度Apollo官網,北汽、比亞迪、寶馬、福特等30多家都是百度Apoll的OEM(原始設備製造商)生態合夥夥伴。

業內人士直言,「假設合資造車,對百度的好處是,介入了汽車終端生產銷售,所得收益必然豐厚;壞處是百度從軟體第三方變成了汽車製造商,和車企從合作夥伴變成了競爭對手」。華為之所以言之鑿鑿不造整車,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此。

去年,百度搜索業務營收僅增長2%,在百度核心搜索業務增長陷入停滯之際,造車是推動收入來源多元化的重要舉措。

在此之前,滴滴出行與比亞迪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款為網約車量身定製的車型D1,這款全球出行業態裡程碑式的產品,也是滴滴公司誕生8周年的世界獻禮。科技巨頭索尼公司在一月份推出了一款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概念車。

倘若百度造車直接面向C端銷售,多少是有風險的,目前尚不清楚百度造車的合作細節,但無論如何百度造車的舉措與同行相比也是一大進步。


相關焦點

  • 量產、投資是鋪墊 百度也要造車?
    量產、投資是鋪墊12月15日,有關百度造車的新聞信息量並不大。不過因為此前有華為造不造車的討論、恆大造車的質疑,百度會不會造車、怎麼造車,引發熱議。所謂造車,是個模糊的概念,如果只用造出量產車來定義的話,那百度造車已經是陳述句。
  • 如何評價百度造車?字很少,事很大
    因為不管是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還是現在的百度,都在強化一件事:固有汽車格局,顛覆者從網際網路來,從智能化科技變革中來。此外,百度官宣消息雖然言簡意賅,但信息量並不小,透露出這三大風向。有意思的是,差不多就在同一時間,大洋彼岸還傳來了蘋果+現代的智能造車組合,結合更早之前華為+長安……今日百度+吉利,雖然不同主體,但都印證同樣的趨勢,都朝著特斯拉已經驗證的智能汽車目標而去。只是如果把蘋果、華為和百度放在同一案桌上,顯然百度在車領域的智能化經驗和話語權,要有先發優勢得多。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這就明擺著,華為離造車就是「一步之遙」,也難怪每次華為在汽車領域有所動作,都會被外界解讀為:華為要造車。 華為堅持不造車的原因? 為什麼華為偏不造車呢?原因有很多,這裡揪幾個最明顯的來聊一聊。
  • 百度:做膩了外掛,我要親自下場造車
    一汽紅旗則表示:「雖然一汽紅旗與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有很多合作,但對於造車一事並不知情」。廣汽則表示與百度結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任何進一步深化的合作有待決定。「百度造車」的傳聞在這個冬季出現,卻一點也不令我感到驚訝。
  • 一周一瓶|百度翻身靠造車?
    獨立成團會比華為「幫助企業造好車」更有戰鬥力嗎?選擇此時入局,又真的是百度最好的時機嗎? 一評醬並不這麼認為。 甚至正相反,一評醬不認為百度搭手吉利造車的成功率會有多高。 其一,汽車拼的是品牌力。
  • 百度也要造車?業內人士:不是沒有可能,大概率會採用技術入股形式
    由於網際網路企業早期多採用開放平臺廣交朋友的形式擴張生態,下場造車可能會讓自己原本技術提供商的身份變成競爭對手,有利有弊。量產、投資是鋪墊12月15日,有關百度造車的新聞信息量並不大。不過因為此前有華為造不造車的討論、恆大造車的質疑,百度會不會造車、怎麼造車,引發熱議。
  • 華為不造車 為什麼「有效期」三年?
    2019年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與四大BG平級,同時稱不造車。五個月後,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重申,華為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到了今年10月,在Mate 40系列華為中國區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宣告同時上市。
  • 百度「造車」:性感有餘,勝算幾何?
    針對該消息,百度向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回應稱「不做評論」,吉利內部員工表示「尚不知情」,一汽紅旗則表示:「雖然一汽紅旗與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有很多合作,但對於造車一事並不知情」。 即便造車虛實尚未確定,但是網際網路巨頭跨界造車的傳言足以讓資本市場為之興奮,隨著傳聞發酵,百度市值也重回600億美元。
  • 百度「造車」只差捅破窗戶紙?量產、投資是鋪墊?
    12月15日,有關百度造車的新聞信息量並不大。不過因為此前有華為造不造車的討論、恆大造車的質疑,百度會不會造車、怎麼造車,引發熱議。所謂造車,是個模糊的概念,如果只用造出量產車來定義的話,那百度造車已經是陳述句。
  • 百度亟需造車業務
    相比於之前傳出小米找比亞迪代工雙雙被否認,百度以及和相關的一汽、吉利都沒有對此事件否認。不置可否的回答,應該是相關事件已經推進到一定程度。成立一個能夠讓百度控股的合資公司或者說找到一家代工工廠,應該是百度造車最低的訴求,這樣也可以在解決生產資質的基礎上,讓百度可以掌控自己的品牌,並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體系能力。 百度亟需造車業務 百度造車絕對不是其一拍腦袋而定下來的。
  • 造車模式大相逕庭,蘋果與華為誰才是「正道」?
    而在今年的Mate40手機發布會上,華為汽車業務首次參與並提出新品牌概念,可以看到華為還想做汽車大腦:既有作業系統這樣的軟體,也有晶片、MDC、雷射雷達等硬體的支撐,同樣是「軟硬兼施」。儘管有相通的部分,但蘋果與華為在造車一事本質上是不同的,這一點在對外界的態度上也有所體現。
  • 但蘋果造車和華為造車有什麼不一樣?
    12月21日,這是一個挺好記的日子,大概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廣汽集團和科大訊飛在這天搞了個「大新聞」,他們兩家要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了,新公司的名字就是......嗯,除了我以外應該沒人留意到這件事吧?蘋果造車跟華為造車的本質區別在手機界能跟蘋果抗衡的,現在也就只剩華為了,而華為也公開了他們在造車領域的一系列產品與規劃,因此當蘋果汽車又再出現在聚光燈下時,我們自不然要談論一下華為。
  • 嘴上闢謠造車,背地裡偷偷布局?小米華為可真有你們的!
    不過仔細想想,科技公司試探性造車的傳聞就沒停過,樂視、小米、華為、蘋果、谷歌、百度、阿里、滴滴、騰訊……996和內卷已經不是頂尖網際網路科技大廠的標誌了,造車才是。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斷,拼多多不久後也會造車。接下來,我們不妨把「造車」的概念擴大一點,再簡單給大家分個類,看看科技公司是怎麼由淺至深地參與「造車」的。
  • 華為小米「上車」記:屢次「被造車」原因何在?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雖然沒有造車計劃,但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是蔚來汽車的投資人之一,其名下的順為資本和小米集團分別參與了小鵬汽車的兩輪融資。雷軍曾表示:「難道做汽車一定要做發動機嗎?我不知道為什麼做個整車就沒技術。」這種觀點與小米進軍汽車圈的方式不謀而合。
  • 百度要造車,汽車終究逃不出BAT的手掌心
    作者丨王賀編輯丨大溼兄很多人或許會認為,百度和吉利的造車合作,從2019年時就已經註定的。那一年,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和李書福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在現場,兩人不僅一起演示了吉利雲智能SUV「博越PRO」的車家互聯功能,更是共同宣布未來的吉利汽車將全面搭載融合小度車載交互系統的GKUI19系統。
  • 網際網路造車風起 百度阿里華為入局能提供和獲得什麼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網際網路造車風起,百度阿里華為入局能提供和獲得什麼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1月11日,百度宣布造車。這是繼阿里巴巴、華為之後國內第三家進入造車領域的網際網路大廠。加上國外的蘋果,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近期持續起風。百度造車的直接影響是,股價迅速攀升。
  • 華為嘴上說不造車,野心卻比造車大得很!
    其實就是:華為不造車,只做零部件供應商;華為不做傳統供應商們已經搞得很好的東西,只做智能汽車相關的增量業務。 谷歌、蘋果、微軟、亞馬遜、Uber等美國科技巨頭,早就磨刀霍霍衝入到這一場世紀角逐之中,身處變革最中心地帶的中國科技巨頭,更沒理由不參與進來。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華為布局智能汽車領域,完完全全是順應時代發展進程。
  • 百度開啟科技公司造車大時代
    百度造車,強烈刺激的不僅僅是傳統車企同仁們已經極度粗壯的神經,更重要的是,將會給包括谷歌、華為、阿里、騰訊、滴滴、美團在內的全球的科技巨頭帶來靈魂的提問。在接下來的一兩年之內,要不要造車?全球汽車、科技和網際網路的格局,正在徹底地被顛覆,以人工智慧、新能源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席捲這個世界,百年汽車產業正在成為這場工業革命的核心戰場。
  • 百度造車,吉利搭把手,目標豈止法拉利
    最合適的是在智能汽車上沒太多基礎,產品又偏重於中檔,能夠達成快速普及和後續進擊中高端汽車的企業。 可問題是,來的晚,很多事已經不可為。 在百度造車之前,阿里、華為、騰訊、小米、蘋果等國內外各大網際網路大廠都已經率先布局了。
  • 蘋果造車的衝擊波:連PPT都沒有 就有人喊狼來了
    在造車這條路上溫吞吞走了6年時間的蘋果,突然加速了。近日有路透社等外媒報導,蘋果可能會在2024年之前生產一款汽車,並且會採用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技術。隨後又有消息稱,Apple Car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最快2021年第三季度就會發布。綜合現有的報導來看,蘋果造車這件事還沒有完全確定,一沒有具體時間表,二沒有車型諜照,甚至連一張PPT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