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賀
編輯丨大溼兄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百度和吉利的造車合作,從2019年時就已經註定的。
那一年,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和李書福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在現場,兩人不僅一起演示了吉利雲智能SUV「博越PRO」的車家互聯功能,更是共同宣布未來的吉利汽車將全面搭載融合小度車載交互系統的GKUI19系統。
這一次的合作,也為下一次的握手埋下了伏筆。
2021年1月11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布與百度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成為百度電動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受此消息影響,1月11日,港股吉利汽車盤中大漲21.63%,總市值超3100億港元。
美東時間1月11日,百度股價在盤前漲超5%,股價為219.55美元,市值達749億美元,股價在一個月內已上漲67%。
網際網路巨頭與車企合作造車的浪潮,在行業中愈演愈烈。李彥宏和李書福的這一次握手,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百度要造什麼車?
從傳聞到落地,此次百度和吉利的合作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2020年12月17日,有媒體報導,百度正與吉利、廣汽以及一汽等多家車企集團接觸,洽談設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這意味著百度將通過與車企合作直接進入造車領域。
對此,百度與吉利雙方十分謹慎,均對市場傳聞不做評論。不過,傳聞的效應體現在了資本市場。12月15日,百度在美股大漲13.84%,市值達到630億美元。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這場傳聞過後僅僅三天,百度和吉利卻為未來的合作悄悄開始了布局。
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曾表示:「2021年將成為吉利的科技轉型,與智能電動汽車發展的全速之年。」
12月18日,廣域銘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寧波吉利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和杭州普兆科技有限公司(由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共同持股,經營範圍含區塊鏈技術相關軟體和服務、人工智慧應用軟體開發、人工智慧基礎軟體開發、人工智慧理論與算法軟體開發等,註冊資本1億,李書福為最終受益人和疑似實際控制人。
李彥宏曾表示,百度不會自己造車。我們不會自己去開生產線、設計發動機、研究流體力學或是工業設計,我們只做我們最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並且開放出來,和所有對無人車有興趣、有想法、有能力的企業一起來做。
事實上,百度的戰略方向印證了李彥宏的話,繼續做最擅長的自動駕駛,同時,開始涉獵整車銷售。
天眼查顯示,2020年12月29日,百度智行100%控股的阿波羅智行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陶吉,註冊資本20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人工智慧應用軟體開發、汽車零部件研發、集成電路晶片及產品製造、雲計算設備製造及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等。
此外,百度關聯公司此前已申請多項汽車相關專利。如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公開的「車輛間安全提醒的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及「監控駕駛狀態的方法、裝置、設備和存儲介質」的專利等涉及自動駕駛、智能交通、車聯網等領域。
種種跡象表明,在爭先恐後的布局背後,不造車的百度和要轉型的吉利之間「有故事」。
此次百度與吉利合作,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展開。
SEA浩瀚架構歷時4年,投資超180億元,於2020年9月24日正式發布。基於該架構的首款純電豪華轎跑概念車——領克ZERO concept,將於2021年實現量產上市。
1月11日,隨著吉利控股與百度雙雙官宣,傳聞已久的百度、吉利聯手造車終於落地。合資公司由百度發起主導,吉利控股集團是目前除百度外的唯一資方。
吉利對百度的信心,可以從國外對百度自動駕駛技術的看好探知一二。
早在去年12月中旬,素有女版巴菲特之稱的Cathrine Wood所操盤的ARK基金,連續建倉、加倉百度。1月11日,在百度宣布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後,ARK旗下三大基金再次同時加倉百度股票,這也是2021年開年以來,ARK連續六個交易日加倉百度。Catherine Wood曾表示非常看好機器人、人工智慧等顛覆性技術。
根據Navigant Research 2020年3月發布的自動駕駛競爭力榜單顯示,第一梯隊的四家公司分別是Waymo、Cruise、百度以及Ford Autonomous Vehicies。百度測試裡程是350萬公裡,在四個頭部玩家中排名第二。
女版巴菲特加倉,加之自動駕駛競爭力名列前茅,百度儼然成為了網際網路企業中的」當紅炸子雞「。
未來,百度聯手吉利造車能否成功,有待市場驗證。然而,網際網路企業聯手車企造車的時代,卻早已開啟。
車企的網際網路「朋友圈」
「我們不僅是一家汽車製造商,未來還會成為一家領先的移動出行服務商。」
近年來,這樣一句話頻頻出現在各大車企高層的講話中。車企擁抱網際網路企業成為了新的潮流。車企開始從整車製造企業向科技企業轉型,而網際網路企業則需要在用車場景、車載生態等方面打造流量入口。
在此次百度與吉利合作之前,多家網際網路巨頭早已與車企進行了深度綁定,以期佔得先機。
2020年12月29日,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在浦東新區完成註冊,註冊資本100億元。其中,上汽集團出資54億元,持有54%的股權;張江高科與阿里巴巴各出資18億元,分別持有18%股權。
智己汽車相關負責人向創業邦透露,上汽將提供造車經驗、技術積澱、零部件體系、資金、合作資源,以支持智己汽車發展,阿里巴巴將以用戶大數據、阿里雲等生態圈協同優勢,打通汽車消費全周期,為智己汽車賦能。
與阿里相比,華為「下手」的時間更早。
2019年3月25日,比亞迪與華為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汽車智能網聯、智能駕駛以及智慧雲軌、智慧園區等方面展開深度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汽車與軌道交通的創新發展、助力汽車行業數位化轉型。
根據協議,華為將發揮自身在AI(人工智慧)、5G、IoT(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沉澱與優勢,攜手比亞迪汽車與軌道交通,助力出行領域智能化轉型升級,還將從智慧園區等方面與比亞迪共同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
2020年5月1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的一條微博,再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輪到我們出牌了。全球超安全智能新能源旗艦轎車——漢值得大家期待!彩蛋:與華為的合作有很多驚喜。」
在比亞迪漢上市發布會上,比亞迪展示漢車型接入華為HiCar車載系統,可以實現「人、車、家」多場景智慧互聯,HUAWEI HiCar的開發基於華為鴻蒙系統,可以讓手機和汽車無縫連接,華為手機可以通過NFC車鑰匙功能打開比亞迪汽車。
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餘承東為漢站臺,官宣了華為與比亞迪的深度合作,並展示了印有漢外形輪廓的華為P40定製版手機。
如果說上汽與阿里、比亞迪與華為的合作都堪稱強強聯合,那麼,長城與騰訊的合作則是優勢互補。
2019年7月15日,在「長城汽車GTO全域智慧生態戰略發布會」上,長城汽車宣布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長城汽車將聯合騰訊圍繞智能座艙、數據中臺、數位化用戶運營、共享出行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
在智能座艙領域,長城汽車在仙豆智能的助力下,引入騰訊車聯TAI汽車智能系統(Tencent Auto Intelligence)生態產品,在LBS、人工智慧、內容生態、出行社交等方面深度合作。
與長城合作的騰訊,其汽車「朋友圈」則得到了擴容,目前,騰訊已經與21家車企建立了合作關係,並在車聯網、汽車雲、大數據、智慧4S、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等領域不斷擴充合作維度,推動合作向縱深發展。
騰訊的汽車「朋友圈」不可謂不大,但是,要論「朋友圈」的大小,吉利的網際網路「朋友圈」似乎更大。
2018年3月,2018款吉利博越正式上市,其搭載了吉利最新發布的吉客智能生態系統(簡稱「GKUI」),GKUI聯合了阿里高德位置導航、科大訊飛智能語音、中興通訊連接4G/5G網絡、喜馬拉雅電臺、騰訊社交娛樂、京東微聯智能家居、極速數據違章查詢、掛號網-微醫醫療服務、寶寶樹幼兒教育等網際網路最卓越的力量及周邊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GKUI還與目前用戶量最大的高德、騰訊、百度等就位置導航服務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在導航方面集齊了BAT三家的導航產品。也就是說,吉利幾乎引入了半個網際網路「朋友圈」。
得益於GKUI 打造的網際網路「朋友圈」,吉利博越的銷量持續走高。2020年11月,博越銷量同比增長17.91%,環比增長4.29%;2020年1-11月,博越的累計銷量達到210745輛, 同比下降9.29%, 在SUV銷量排名為第3位。
上汽、比亞迪、長城和吉利等傳統車企,正全速向科技企業轉型。而網際網路三大巨頭百度、阿里、騰訊,則紛紛選擇與各大車企合作或直接入股車企的方式,開啟了造車之路。
BAT上車,下一個入口
BAT三巨頭全面上車,汽車依然逃不出BAT的手掌心。
三巨頭均致力於投資造車新勢力,試圖借道超車。而不同的是,百度持續在無人駕駛和車載系統領域發力;阿里專攻車載系統;騰訊則四面出擊,發力智能駕駛、車聯網服務、汽車生態圈等多個領域。
百度的造車之路,可謂十分曲折。「ALL in AI」和造車新勢力,是百度造車的兩大關鍵詞。
2017年1月,「關鍵先生」陸奇出任百度總裁兼COO後,交出了一份「ALL in AI」清單。隨後,百度計劃打造若干AI賦能的新業務,尤其是用於自動駕駛的Apollo和用於對話式人機互動的DuerOS。但此後,陸奇離職,百度市值蒸發近百億美元。
2018年,沒了「親愛的奇」,李彥宏重新站到了臺前,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績單。All in AI 的百度最重要的兩條業務線 DuerOS 和 Apollo ,經過一年的發展L4 無人車量產下線,小度車載系統正在成為百度產品的核心優勢。
在打造「ALL in AI」戰略的同時,百度還試圖通過投資造車新勢力借道超車,但先後錯過了幾次最佳投資時機。
2017年,是造車新勢力集體爆發的一年,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紛紛脫穎而出,掀起了一波融資熱潮。
2017年3月,百度給予蔚來1億美元投資,但已在騰訊重倉蔚來之後。此後,小鵬和理想曾找到百度投資,但百度當時正力推Apollo計劃,在自動駕駛系統和競業條款等方面與小鵬、理想未能達成一致。最終,百度投資了相對傳統的威馬汽車。
阿里在汽車領域的殺手鐧,是其與上汽合作孵化的斑馬網絡。然而,由於上汽和阿里在斑馬的發展方向上出現了分歧,導致斑馬團隊大洗牌,許多核心成員相繼離開。2019年,上汽和阿里宣布重組斑馬網絡,雙方將合作領域擴大至自動駕駛和出行等領域,但依然錯過了行業的黃金髮展期。
在投資造車新勢力方面,阿里堪稱小鵬的「頭號粉絲」。在小鵬汽車的10輪融資裡,阿里的身影共出現三次。
在2017年12 月12 日及2018年1 月29 日,阿里先後參與了小鵬汽車A+輪與B輪融資,但此後連續缺席了B+輪、C輪、C+輪投資,直到兩年半後,阿里才重新以領投的身份高調出現在小鵬的新一輪融資名單中。
騰訊在汽車領域的布局始於2017年,先後與長安歐尚和廣汽展開戰略合作,業務涉及車聯網、智能駕駛等多個方面。2017年11月8日,騰訊在成都發布了「AI in Car」系統,「AI in Car」的優勢首先體現在與人的交互和用車場景識別上,已應用於廣汽iSPACE概念車。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在投資造車新勢力方面表現極為活躍,除了與百度共同投資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外,騰訊還收購了特斯拉5%的股權,成為特斯拉第五大股東。
全面「上車」的BAT,各自造車之路雖各不相同,但網際網路+車企的造車模式已然興起。未來,傳統的造車模式是否將被顛覆?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目前來看網際網路和車企合作是一種造車模式,但相對來說不會成為主流的造車模式。網際網路企業在智能化設計及自動駕駛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造車經驗相對不足。網際網路跟車企合作涉及製造和軟體控制汽車方面等諸多問題,所以雙方合作還需要更好的磨合。
在崔東樹看來,以特斯拉為代表,自主設計系統、晶片及整車生產應該是目前最高效率的模式。入門級低成本的車型會形成車企為主的模式,網際網路企業選擇的智能網聯汽車在中高端市場有一定的機會。各種模式都會快速地發展,但造車的核心還是要求企業自身實力強,並不是簡單地聯合就能獲得成功。
此外,代工模式也成為了眾多網際網路企業下場造車的重要方式。
據韓國媒體報導,蘋果與現代汽車計劃籤署「蘋果汽車」生產合作協議,最早將於2024年在美國投產一款純電驅動的自動駕駛汽車。這家網際網路巨頭或將不再滿足於通過Carplay將手機生態導入汽車。
目前來看,無論以百度為首的網際網路+車企模式,還是以蘋果為首的代工模式,其效果均有待市場檢驗,百度和蘋果的入局,只是網際網路企業下場造車的開始。
寫在最後
「在智能化、數位化、互聯化、自動化的發展趨勢下,汽車行業早已不再孤軍作戰,而是努力實現全方位、跨行業的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就像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研發副總裁Jan-Erik Larsson所說,儘管網際網路+車企的造車模式尚未成為主流,但在跨界融合時代,車企孤軍奮戰已無法力挽狂瀾。深度擁抱網際網路企業,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