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 了解詳情
有人說過:
觀察一個城市的歷史,去博物館;
觀察一個城市的現在,去菜市場。
蕪湖博物館近10個,而菜市場遍地都是!
蕪小新發現,
城市中的菜市場每年都在「消失」
最近,
民生路上的「騎路」菜市場
就突然「消失」了
原來是搬入了凱帆大廈標準化菜市場裡了
網友們肯定要說這只是搬走了
算不上是消失
但如果在未來的10年內
菜市場真的將消失
你怎麼看呢?
現在你們都是去菜市場買菜?
還是網上買送到家呢?
菜市場雖說是一座城市中,最有煙火氣息的地方。
但菜市場漸漸已成了老年人的社交場所
80%以上的年輕人,都不願去菜市場購物。
這就會導致,在未來10年內,菜市場將大量消失。
懶得出門吃飯就點外賣,所以越來越多「外賣專賣店」崛起,越來越多沒有跟上節奏的美食店倒下;
懶得出去買東西就點外賣,不僅不用講價和挑選,平臺還送各種優惠券;
懶得去商場買衣服就可以窩在家裡翻一天的網購平臺……
蕪湖人應該發現,如今這波「懶潮」就連賣菜的小販都不放過,網際網路巨頭頻頻出手,推出各種各樣的買菜APP,低價補貼外加送貨上門,瞬間就獲得了上班族的青睞,在公交上就可以點好自己想買的菜,就不用再去菜市場擠。
6月份滴滴推出了【橙心優選】
7月份,美團推出了【美團優選】
8月份,拼多多上線了【多多買菜】
……
「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社區團購模式,
可以說將菜市場搬到了家門口,
市民增添了一種購物新體驗。
社區團購的吸引力在哪裡?
市民張先生說,他每天工作忙忙碌碌,很少有時間去菜市場走走轉轉,而有了社區團購後,平時只用碎片化時間瀏覽一下群消息,看到自己需要的選擇下單即可。
退休不久的市民陳女士說:「菜市場有些菜是批發市場批發來的,中間轉來轉去就沒那麼新鮮了。以前買菜只能去逛菜市場,現在選擇多了,有時候還是網上團購好,早上還在地裡的菜,中午就能燒上桌,多新鮮。」
社區團購最吸引人的還有一點
就是便宜
朋友群裡也經常會討論
哪個「團長」給的價格最便宜
9毛9一斤的土豆;
1元一包的粉絲;
3.9元一斤的小黃魚;
10.9元30枚的雞蛋;
……
▲某生鮮平臺用戶訂單截圖。
「起早貪黑經營一家菜店,最後發現我們蔬菜進價和人家的零售價一個樣。」
但面對這麼多優點的社區團購
有的網友卻有不同的看法
「一家人逛菜市場這種體驗是線上給不了的。」
「買衣服,買書什麼的還行,買菜,真的太不習慣了,都會擔心收到的菜還能不能吃了。」
「去菜市場買菜是一種樂趣。我就愛砍個價,不為那幾毛錢,就是一樂趣。」
「菜市場有很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放心。我經常去固定的攤位買菜,和老闆很熟,買棵蔥送頭蒜常有的事。」
「電商能挑嗎?何必費那功夫。」
"便利能當飯吃啊,你天天就買那幾樣,等菜送到你家的時候,不都蔫吧了?那菜你看不到放心嗎?就是在小區門口買個水果,還可以挑挑揀揀呢?」
「買菜,沒那麼邪乎。沒生活味,行不通。」
對於社區團購正在「消滅」菜市場
你怎麼看?
你有沒有在網上買過菜?
你的體驗如何?
有沒有碰到過什麼問題?
歡迎留言討論!
策劃/製作:辰時兩微工作室
素材來源:今日蕪湖客戶端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蕪湖傳媒中心(集團)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