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系列回顧
「學習技巧分享」這個系列,本文會作為最後一篇。在這裡做一個簡單的回顧,第一篇主要分享了正逆向思維及其應用,第二篇主要介紹了思維導圖對學習和工作的作用。
其中,第一篇區分了正逆向思維的兩個不同類型:記憶性學習和拆分性學習,以數學和英語的學習作為例子,講了學習中正確的正逆向思維的應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並且提及了錯誤的思維應用的例子,會讓自己花更多時間,效率卻更為低下。
第二篇介紹了思維導圖的作用和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梳理、記憶和提供思路。以看書寫思維導圖的例子,說明了思維導圖能夠幫助理解書本核心知識,這屬於正向應用;當然也有先寫好思維導圖再進行擴充的例子,例如我們寫文章,一篇好文章會先寫好框架再填充,思維導圖這時就是逆向應用。
如果不習慣用電腦做思維導圖,可以買這個康奈爾筆記本,可以很方便做思維導圖和讀書筆記。
對前兩篇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找到歷史文章再進行閱讀。兩篇發布時間分別為3月29日和4月1日。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Billy Chuchat02費曼技巧
那我們今天要講的學習技巧,是思維導圖的進階學習法:費曼技巧。沒錯,費曼技巧比思維導圖這個學習工具還要高級一些,被認為是較為高效的學習方法之一。
費曼全名,理察·菲利普斯·費曼(1918年-1988年),於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
也許受益於費曼父親的教育方法,費曼能把複雜的觀點,用簡單的語言把它表述出來,這使得他成為一位有不少成就的教育家。他提出的費曼技巧讓眾多學生感悟學習原來可以變得這麼有趣生動,不需要死記硬背。
費曼技巧是一種「以教促學」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你提高知識的吸收效率。費曼技巧比思維導圖多了一個步驟,就是需要你將學會的知識,教會另一個人。
這個學習方法其實很簡單,你需要真正理解並學會運用知識,看你能否用直白淺顯的語言把複雜深奧的問題和知識講清楚。多了教授這樣一個過程,能夠驗證你是否真正掌握一個知識,當你能夠把所學教會他人的時候,知識就轉化為自己的所學。
這個過程並不複雜,核心主要包含兩個要點,一個是學習,一個是解釋。學習:要把有限的例子透過「學習」,將其壓縮為有限的規律描述。解釋:費曼技巧的主要在於濃縮有限的例子成為知識後,能夠進行應用,解釋從沒有出現過的例子和情況。
03為什麼感覺記不住知識
為什麼學習了知識感覺記不住?當自己記憶了別人總結的框架和方法後,看起來好像自己學會了,但是要再闡述一遍時候好像不是那麼容易。例如你去背專業名詞的定義,多次背誦後能夠默寫出來,遇到材料分析題又沒有想起來,或者過了段時間又記不住了。
因為這時候其實你只是看懂了別人總結的內容,並沒有學會成為自己的知識,少了解釋這個過程,對知識的內容很可能是一知半解的,這個時候如果有實踐和反饋,效率會高很多。例如說跟同學或者自己討論,一個事物究竟是不是定義所說的那種情況,這種自己提問,解答,複查知識,簡化知識的過程其實就是費曼技巧。
就像我們念書時候做過presentation(上臺演講)的章節就會記憶更加深刻,當初不懂的問題問過老師再總結的部分會難以忘記,做過小組討論的知識點會記得更牢,其實這些都算應用了費曼技巧。
04費曼技巧的步驟
費曼技巧主要包含四個步驟,第一步確定目標,第二步模擬教學,第三步重複回顧,第四步概念簡化。
1、在有限的例子中壓縮信息,總結出規律,形成知識;
2、向不熟悉某知識的人解釋該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向他們解釋,找到能夠讓他人能理解的方式,發現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或不能簡單解釋某知識的地方並記錄;
3、回頭查看知識的來源,將自己不能簡單介紹的地方找到合適的類比,直到能用簡單的語言來解釋;
4、重複前面三項步驟直到能夠真正學會這個知識。
05例子:氣候
例如「氣候是什麼?」
1、也許你能背下,「地中海氣候指的是,在30°~40°的大陸西岸,受中緯西風帶和副高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氣候就叫地中海氣候,也稱亞熱帶夏幹氣候。」等等之類的氣候類型的定義。
2、這樣的解釋並不能讓沒有學習過地理知識的人解釋清楚嗎?不能。
3、那麼要繼續查閱知識,否則你並沒有真正掌握這個知識。氣候受什麼影響呢?
3.1溫度由受熱程度影響。大氣受熱膨脹,密度縮小而上升,大氣受冷壓縮,密度變大會下降。類似熱氣球就是將空氣加熱以後能夠上升,將充氣氣球放入雪櫃以後會收縮。地球赤道接近太陽,氣流會受熱上升,南北極遠離太陽,氣流會因溫度偏低而下沉。(Ps:大地的比熱容較小,溫度的變化會更為劇烈。類似夏天白天海邊的沙子熱,海水涼。這個知識點跟大陸性、海洋性氣候以及沿海城市白天和晚上的氣流循環都會造成影響)
3.2降雨受大氣溫度、溼度和凝結核影響。氣流中的溼潤水汽受冷會液化,遇到凝結核會因重力會下降,引起降雨。類似爬山時候山越高越冷,高度越高,氣溫會下降得越厲害;熱水杯子上蓋上冷的蓋子,會形成冷凝水。
3.3地轉自轉會產生偏向力。例如把水滴在一個高速旋轉的球體上,水滴會被甩出來。地球自西向東旋轉,會有一個向東的偏向力,結合3.1的赤道上升氣流,除赤道外北半球會向我們右邊偏向,南半球會向我們的左邊偏向,在緯度30度左右氣流受偏向力影響,與緯度平行而沉積形成副熱帶高壓而下沉。
3.4這個赤道的熱氣流會向南北極流動,由於偏向力在緯度30左右會完成一個循環,南北極的冷氣流會向赤道流動,由於偏向力在緯度60左右會完成一個循環,最後形成三圈環流。赤道和極地為熱力成因,副熱帶高壓和副極地低壓則為地轉偏向力作用下的動力成因。
3.5地球有地軸23度26分左右的傾斜,在圍繞太陽公轉的時候,太陽直射點會有季節性位移。春秋分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夏至在北回歸線,冬至在南回歸線。直射點的位移會導致氣流冷熱大循環的移動。(箭頭為直射點位置,紅線為赤道)
4、位於南北緯10度內全年高溫多雨的是熱帶雨林氣候;位於南北緯20度-30度的大陸東岸,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乾旱的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十幾種氣候悉數掌握。
總而言之氣候大氣受熱受冷運動方向,海陸位置,地轉偏向力及形成的大氣、海洋環流,地軸偏向和地球年周變化導致的直射點移動造成的,溫度和降水的周期性回歸,會形成各種不同的下植被和動物分布。
06為什麼我還記得氣候成因
氣候成因我是在高中時候學會的,為什麼時隔十年我還記得?因為當初我就是對地理很感興趣,對於氣候成因和變化的每一個因素都做了分析。在這過程中自己做了一些筆記和成因圖分析,能夠自我解釋和向同學講題。而我到最近才知道原來這個方法是費曼技巧,所以希望把這個學習技巧分享給大家。
其實是將氣候的成因做了思維導圖,並且不斷追問自己為什麼,直到分解到了空氣受熱上升受冷下沉,降雨成因,地轉偏向力,地球公轉這樣的一些基本原因,而這些基本原因通常是我們已經掌握的知識,所以就能把「氣候」這個複合知識學得很紮實,不說十年,也許等我到60歲還能給孫子講題。
07費曼技巧的數據支持
同時,學習金字塔對於知識記憶的數據分析,也為費曼技巧的實用性提供了數據支持。
百度百科來源:「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最早它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並提出的。」
「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希望本系列的學習技巧能夠為你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幫助。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謝謝關注、分享、收藏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