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蔡元培改革北大

2020-12-25 河北共產黨員

作者丨 沈治鵬

1916年,陳介石、馬敘倫向中華民國教育總長範靜生力薦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教育司司長沈步洲特致電,敦請蔡元培回國擔任北大校長。一向主張教育救國的蔡元培,當然深知此職重大。但當時的北大學風頹敗、腐敗,身邊友人紛紛勸他勿就此職。為此,他徵求孫中山的意見。孫中山期盼他就任,因為他身為革命元老,而且北京需要革命思想的傳播。聽了孫中山的勸導,蔡元培備受鼓舞,決心迎難而上。

當時的北大,無論是教學體制、學術學風、師生素質,還是教學內容,都遠遠地被時代拋在了後面。學校官僚氣息很濃、陳舊意識嚴重、各種腐敗作風瀰漫校園,如同原來的京師大學堂,明文規定只有京官才有資格入學,按照官員等級分別入館。若不徹底整頓,北大沒有希望。

改革,從蔡元培入校第一天拉開序幕。他一進校,校工站在門口列隊行禮,他脫下禮帽,鄭重地回鞠一躬,此舉讓校工和學生大為震驚。他在全校發表演說,倡導教育救國,號召學生踏實學習,研究學問,不要追求當官之願。蔡元培之前也曾歷經科舉、任職翰林,留學歐洲後的他思想前衛,倡導自由、平等、博愛。故此,他一到任,便採取了先進的教育方針和制度。

在就職演說中,他提出三項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礪德行,三是敬愛師友。他強調,大學的宗旨是求學,對學生而言,要為學問而學,而不是為當官而學,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之地,學生必須理解大學的性質。對教師,他也提出三個條件:一是學術水平高;二是熱心教學,不尸位素餐;三是教師要為人師表,能夠為學生樹立榜樣。他的演說如空谷足音,仿佛給北大師生上了一堂洗滌心靈的課。在蔡元培的帶領下,力克萬難,把北大拽出了「泥潭」,最終發展成為培養國家棟梁的搖籃。

來源:人民政協報

河北共產黨員

全面 | 深度 | 權威 | 專業

相關焦點

  • 蔡元培:改造北大,教育救國
    陳獨秀的到任,宣告了蔡元培任內北大改革的新文化方向。當時還是哲學門學生的馮友蘭說:「蔡先生到北大首先發表的是聘請陳獨秀為文科學長,就明顯地支持了這個方向,確定了這個主流。這個布告一發表,學生和社會上都明白了,有些話就不必說了,都不言而喻了。」
  • 「蔡元培」大學很多,但蔡元培只有一個!
    成立光復會,後併入孫中山創辦的同盟會,一直從事教育與革命,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這些經歷為他出任北大校長後大刀闊斧改革奠定了基礎。蔡元培最傳奇的事跡應該是出任北大校長,對中國近代教育的貢獻非常之大。其實,他一直很重視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很有自己的見解。
  • 畫說北大 | 蔡元培校長與北京大學
    對北大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為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心、五四運動策源地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基地創造了條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蔡元培在北京大學創造的成就與改革的光輝兩天後,天津《大公報》發表《為大學校前途祝》的述評,對蔡元培未來在北大的改革充滿了期待。述評寫道:「說者謂蔡君留法有年,學貫中西,今既得膺斯職,定能為教育界放一異彩,不禁拭目俟之。」
  • 畫說北大|蔡元培校長與北京大學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 實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方針 對北大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為北大成為 新文化運動中心創造的成就與改革的光輝 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頒布總統令,「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
  •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
    (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教育家。早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參與革命活動,為光復會會長。後留學德國。民國成立,為教育總長。後為北京大學校長,使該校成為中國文化界的重鎮。著作有《中國倫理學史》等多種。我們第一要改革的,是學生的觀念。我在譯學館的時候,就知道北京學生的習慣。
  • 20年代中國教育思潮與教育改革運動人物—蔡元培
    1922年,蔡元培發表《教育獨立議》闡明教育獨立基本觀點,包括:教育經費獨立、教育行政獨立、教育學術內容獨立、教育脫離宗教獨立。三、北大改革實踐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是一所充滿官僚氣息的學校,民國成立之後,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雖然進行了幾次改革,但封建傳統思想仍然佔據上風。
  • 北大校徽是魯迅設計的,蔡元培當時咋想的?
    1916年,蔡元培先生擔任北京大學的新任校長,從那以後就開始大力推行改革,以思想自由之原則治理院校,提倡新舊理念兼容並包,使得北大的學風在全國範圍內都享有一定的名氣。不論是在哪個時期,北京大學都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地,推動著整個中國社會的前進和發展。
  • 吳育仁:北大校史新論,蔡元培、蔣夢麟、胡適的另一面
    本文作者吳育仁重新梳理北大歷史,發掘出人們不太熟悉的許多歷史線索,比如說,蔡元培任教育總長時趕走北大校長嚴復;蔡元培執掌北大時大力引入新派、排擠桐城派,「兼容並包」乃自我辯護之語;1927年,蔡元培是「四一二」政變的重要設計師;1928年蔡元培、李石曾試圖取消北大,引發強烈反彈;蔣夢麟任校長時取消教授治校,北大教員兩年一聘,改革激進程度遠超今日北大
  • 白巖松:北大校長憑啥說體育排在「四育之首」?
    」 他說,體育老師能教數學,還能教語文、物理,但是反過來,你聽過有人說物理、數學老師教體育嗎?因此,還是體育老師的素質更高。 「回想起蔡元培先生一百年前如此有遠見的把體育納入大學教育,並且排在四育之首,你就明白彎路是怎樣走過的。」
  • 殺手蔡元培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當過北大的校長。二、你見過造炸彈的校長嗎?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蔡元培去北大教書之前是幹什麼的,他是造炸彈搞暗殺的。他也不是一出生就造炸彈搞暗殺的,在造炸彈搞暗殺之前,他也還是教書的,這其中有一段故事。
  • 蔡元培:北大不是山大
    蔡元培在北大走馬上任不久就開始解僱那些不合格的老師,即便是外教也在劫難逃!當時有一個來自英國的教師就這樣遭到了解聘。這個老師不服氣,就去求助英國駐華大使館。英國的大使名叫朱爾典,親自來拜訪蔡校長,目的當然是為那個英國庸才說情。但是蔡元培不為所動,說北大不是慈善機構,沒有必要同情和照顧水平低劣的人。
  • 「心火考研」考前必背-中外教育史人物教育思想-顏元 蔡元培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1912年初,蔡元培發表《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並舉」的教育思想,成為制定民國元年教育方針的理論基礎。
  • 蔡元培的「大學觀」
    蔡元培一生以自我革新和革新教育為職志,從前清翰林一變而為民主志士,是其自我革新之寫照;將暮氣沉沉的北大一變而為「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魯迅語),是其革新教育之顯績。在執掌北大期間,他對北大的辦學方針、管理體制、學制與課程建設均進行了創新性改革,正是這些改革開創了北大的新氣象。
  • 永遠的北大校長——世上再無蔡元培
    年輕時候的蔡元培。蔡元培在晚清是進士出身,卻參加了革命黨,成為光復會和同盟會的核心人物之一。1917年1月9日,蔡元培發表就職演說,他提出:「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一語切中當時北大的病根。
  • 《覺醒年代》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一個不當官員的校長真的很重要
    電視劇《覺醒年代》中,蔡元培的出場是從教育總長邀請他擔任北大校長開始。
  • 蔡元培,除了北大校長外,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職務,卻影響深遠
    在他早期的教育實踐中,對圖書館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蔡元培也成為籌建圖書館的積極提倡者之一。1898年,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的蔡元培,對於清廷改革非常失望,毅然離開北京,回到家鄉。在家鄉,他擔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
  • 蔡元培為何在北大倡導素食?
    蔡元培原本就瘦,夫人擔心素食對健康有影響,便藉故勸說他:「先生早年曾密造炸彈,試圖謀殺慈禧,那時連人都想殺,現在怎麼連禽獸的生命都痛惜起來了?」蔡元培回答:「人有該殺之罪,殺之非為過也。動物何罪之有?故殺之無道也!」
  • 蔡元培
    一、考情分析作為教育學中人物之一—蔡元培,在教育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關於蔡元培先生的知識點卻又顯得十分繁瑣,因此希望大家在備考知識時能以單選和多選題作為主方向並且將碎片知識整合化,二、考點詳解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漢族,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
  • 民國時期教育大師蔡元培與北京大學
    1916年,蔡元培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1917年,蔡元培到北京大學上任,開始了他對北大的改革。在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蔡元培博採眾議,厲行革新,將具有濃厚官僚氣息的舊北京大學改造為一所充滿生機的中國最高學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大學教育理論。
  • 北京高校開學有規定,民國北平高校新生有歷史,再憶蔡元培與北大
    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民國時期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時的擔當來!蔡元培之所以發出此要求,主要是針對當時北大乃至北京各大學師生不良學風、師風。蔡元培北大校長就職演說更有甚者,且一大部分北大學生愛逛窯子,尤其是北平最有名、最繁華的煙柳之地「八大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