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位釣魚愛好者孫先生聊天,聊著聊著,聊到了釣魚技巧的話題上,孫先生說:其實,釣魚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咱們農村有句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只要記住俗語中所說的這兩點就行了。
「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對於孫先生的說法,我有些大惑不解。
孫先生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那麼,我就給你解釋解釋吧!
接下來,孫先生就給我解釋起這句俗語來。孫先生說:
一、釣魚要安靜
魚是一種膽子很小的動物,魚對周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一旦感知環境中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迅速潛入水底或躲藏起來,從而使釣魚者無法釣到魚。
有些人認為魚沒有耳朵,沒有聽覺。其實,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魚類是有聽覺神經元的,它的聽覺神經元位於大腦神經的末端和脊神經之間,與兩棲動物類、鳥類和哺乳動物類的聽覺神經元位置基本一樣,是隱藏在魚腦的後半部分的。
雖然說魚的聽覺不是特別靈敏,但它們能夠感知人類感知不到的低赫茲聲波,也就是說,即便是人們沒有聽到的聲響,它們也能夠感知到。另外,由於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空氣中的三倍以上,所以,岸上微小的響動當人們還沒有聽到時都會被魚迅速感知到。
當然,在釣魚時一點聲音不發出也是不可能的,也屬於一種刻板的教條。實踐證明:輕聲地交談對於釣魚確實沒有太大的影響,人們的低聲交談未必會讓魚受到驚嚇而逃跑,但不合時宜的較大聲響確實能夠嚇跑魚類。因此,在釣魚的時候一定要儘量保持安靜的環境,以便使魚兒更容易上鉤。
另外,如果環境嘈雜,不安靜也會導致垂釣者心煩意亂,從而會使垂釣者無法靜下心來。而一旦垂釣者靜不下心來,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從而影響自己的起竿速度,以至於最後少有「魚獲」。所以說,在釣魚時保持安靜,應當是所有釣魚愛好者都應遵守的道德準則,也應該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活動規範。因此,有人總結說:垂釣者應當做到「輕打窩,輕揮桿,輕言談,輕行動,輕起魚,輕收納,勿驚聲。」
二、上魚莫激動
如果自己釣到了魚,也一定不要激動。因為激動的情緒會打亂人的正常思維,反而會導致在再一次下竿時很難釣到魚。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激動也許會影響到其他垂釣者的情緒,會導致別的垂釣者變得焦躁不安,不能靜心釣魚。最後讓別的垂釣者對自己產生怨言。
一般情況下,成熟的垂釣者在釣到魚後都會默不作聲,會將魚「悄悄」放進魚簍,開始再次垂釣。這樣做反而容易再次釣到魚。而那些一旦釣到魚就手舞足蹈、大喊大叫的垂釣者不但會讓其他垂釣者感到厭煩,而且,再次釣到魚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因此,「上魚莫激動」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釣魚「規範」。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孫先生的解釋後我才算是對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由此看來,釣魚愛好者的「講究」還是蠻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