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是啥意思?

2020-12-22 騰訊網

與一位釣魚愛好者孫先生聊天,聊著聊著,聊到了釣魚技巧的話題上,孫先生說:其實,釣魚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咱們農村有句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只要記住俗語中所說的這兩點就行了。

「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對於孫先生的說法,我有些大惑不解。

孫先生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那麼,我就給你解釋解釋吧!

接下來,孫先生就給我解釋起這句俗語來。孫先生說:

一、釣魚要安靜

魚是一種膽子很小的動物,魚對周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一旦感知環境中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迅速潛入水底或躲藏起來,從而使釣魚者無法釣到魚。

有些人認為魚沒有耳朵,沒有聽覺。其實,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魚類是有聽覺神經元的,它的聽覺神經元位於大腦神經的末端和脊神經之間,與兩棲動物類、鳥類和哺乳動物類的聽覺神經元位置基本一樣,是隱藏在魚腦的後半部分的。

雖然說魚的聽覺不是特別靈敏,但它們能夠感知人類感知不到的低赫茲聲波,也就是說,即便是人們沒有聽到的聲響,它們也能夠感知到。另外,由於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空氣中的三倍以上,所以,岸上微小的響動當人們還沒有聽到時都會被魚迅速感知到。

當然,在釣魚時一點聲音不發出也是不可能的,也屬於一種刻板的教條。實踐證明:輕聲地交談對於釣魚確實沒有太大的影響,人們的低聲交談未必會讓魚受到驚嚇而逃跑,但不合時宜的較大聲響確實能夠嚇跑魚類。因此,在釣魚的時候一定要儘量保持安靜的環境,以便使魚兒更容易上鉤。

另外,如果環境嘈雜,不安靜也會導致垂釣者心煩意亂,從而會使垂釣者無法靜下心來。而一旦垂釣者靜不下心來,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從而影響自己的起竿速度,以至於最後少有「魚獲」。所以說,在釣魚時保持安靜,應當是所有釣魚愛好者都應遵守的道德準則,也應該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活動規範。因此,有人總結說:垂釣者應當做到「輕打窩,輕揮桿,輕言談,輕行動,輕起魚,輕收納,勿驚聲。」

二、上魚莫激動

如果自己釣到了魚,也一定不要激動。因為激動的情緒會打亂人的正常思維,反而會導致在再一次下竿時很難釣到魚。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激動也許會影響到其他垂釣者的情緒,會導致別的垂釣者變得焦躁不安,不能靜心釣魚。最後讓別的垂釣者對自己產生怨言。

一般情況下,成熟的垂釣者在釣到魚後都會默不作聲,會將魚「悄悄」放進魚簍,開始再次垂釣。這樣做反而容易再次釣到魚。而那些一旦釣到魚就手舞足蹈、大喊大叫的垂釣者不但會讓其他垂釣者感到厭煩,而且,再次釣到魚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因此,「上魚莫激動」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釣魚「規範」。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孫先生的解釋後我才算是對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由此看來,釣魚愛好者的「講究」還是蠻多的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同樣也領先世界幾千年。之所以能領先世界幾千年,也是因為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沉澱。那時候人們會把日常生活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以及人生大道理,通過簡單的幾個字俗語,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有很多的的農村俗語,到現在也一直在流傳著。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家,基本可以隨口就能說出一句俗語來。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裡所包含的道理,一樣適用於現代社會。但隨意社會科學的發展,現在的年輕人也說不上幾句俗語來。今天就跟大家聊幾句現在在農村還相當流傳的俗語。
  • 農村俗語:「風流女子莫教貧,瀟灑男子莫讓富」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都喜歡在農閒的時候聚在一起聊天,在聊天的過程當中,有些老人便會時不時地冒出一兩句俗語用來教育他人。
  • 農村俗語「有錢莫進2地,沒錢莫近2人」,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本文由百家號《三農風採》原創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風採,帶你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有錢莫進2地,沒錢莫近2人」,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啥意思?有啥道理?
    又到了一年農閒時,由於天氣越來越冷,農村中的農活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農民沒有了繁瑣的農活,所以很多人都會趁此走親訪友。在走親訪友時,一桌豐盛的酒席在所難免,不過作為禮儀之邦的國家,酒席上的講究也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其中又有啥道理呢?
  • 農村俗語:「炒菜莫用平底鍋,睡覺要把內衣脫」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炒菜莫用平底鍋,睡覺要把內衣脫。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思索了好久,但始終沒有弄懂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樣的:一、炒菜莫用平底鍋所謂的「平底鍋」,是相對於「尖底鍋」而言的一種用來煎煮食物的器具,是完全可以用來炒菜的。但為什麼要說「炒菜莫用平底鍋」呢?
  •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農村小毛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一些俗語,而一段話有了俗語的點綴後,瞬間富有了生機,比如說對方一直問某人一個問題,對方不耐煩時就會說,「你啥事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嗎?」「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俗語的一類,這類俗語頗有趣味。而有些俗語則警示著一些道理,比如在農村常聽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裡的活漢妻指的是二婚女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娶離過婚的女子,很容易引起非議或者在今後的生活中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 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在床上別磕頭磕頭是一種傳統禮節,具體這個禮節是從什麼時候來的,史上並沒有資料記載,但自古至今都有磕頭的儀式。正常情況下,磕頭是人們拜見長輩的常禮。
  • 俗語「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啥意思?有道理嗎?沒事的時候喜歡在農村裡走動一下,玩玩手機,聽聽農村老人間的談話,你還別說,農村老人說的一些話很有道理,意味深長,我在那裡刷新聞,突然看到一個小夥為女朋友做「人肉板凳」的現象,老人思索了一下,然後就說出來了,原話是「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我倒覺得這句話很在理。
  • 農村俗語「凍死莫烤燈頭火,窮死莫登親朋門」,啥意思?
    入冬以後,在農村很多老人,曬著太陽烤著火籃,三五成群,坐在門前的操場上曬太陽,聊天說地,談古論今。這兩天我有空也就和他們一起湊熱鬧,聽他們講農村的俗語,說農村的家長裡短,十分有趣。隔壁的老大爺說了一句農村俗語,「凍死莫靠燈頭火,窮時莫登親朋門」。
  • 農村俗語:「水過百日自生魚」,啥意思?這種說法靠譜?
    農村俗語:「水過百日自生魚」,啥意思?這種說法靠譜?在農村,各種魚類可謂隨處可見,幾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會看到它們的身影,每逢夏季陰雨連天,河水暴漲之際,魚兒就會逆流而上,四處遊弋,大夥拿著各種捕魚工具,往往都能滿載而歸,就算一番折騰非常疲憊,但臉上依然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 農村俗語『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除了種地有點收入,就是在家養幾隻雞,養一頭豬,母雞下蛋管著日常零花錢,年末殺豬過年也是農村習慣,而狗看家護院,也是農村必備管家,農村有句老話說『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這又是啥意思。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養一頭豬,養母豬的很少,平時放學後大家就挎著籃子,到地裡割草,地裡的紅薯秧子也是它的最愛,吃剩的飯菜都丟到豬槽裡,過年賣掉豬就能過個好年,同村有一家養了一頭大母豬,一窩能下八九隻,大人提前就開始預訂,什麼白花豬、黑毛豬,滿月後就可以逮走。為啥說『養豬莫生雙』呢?
  • 農村俗語:「橫梁莫壓身,冷風別吹根」是啥意思?
    孫大爺說:難道你就沒有聽說過「橫梁莫壓身,冷風別吹根」這句俗語嗎?這句俗語裡不就已經告訴我們結論了嗎?「什麼?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呢?我還真的沒有聽說過呢!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劉哥急切地追問。
  • 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是啥意思?出門在外要知道
    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是啥意思?出門在外要知道俗語是老一輩人一輩子的生活經驗所積累得來的,有的仔細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很多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社會,但對我們的為人處世還是很有啟迪的。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我們都不可避免的要遠行,現在條件便利,可古代就不一樣了。古代交通落後,出一趟遠門很不容易,舟車勞頓,與之有關的一句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是什麼意思呢?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的確有很多俗語,絕大多數都是一些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看懂理解透徹非常實用。但也有一些俗語屬於世代傳承的忌諱,如「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這類俗語要說有什麼道理也說不清,不過既然有這類說法還是適度注意,畢竟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儘量尊重為好。
  • 農村俗語:「牆外別栽電線桿,屋後大樹莫參天」,是啥意思?
    前幾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牆外別栽電線桿,屋後大樹莫參天」。由於自己才疏學淺,因此,竟然不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於是,便向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牆外別栽電線桿所謂的「牆外」,是指院牆之外。所謂的「院牆」,是指圍繞房舍圈起的一圈圍牆。
  • 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老話常說「人窮少喝酒、人富莫沾賭」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不管是現代還是以前古代,在農村的民間就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和老話。而在這些無數的俗語老話當中,有著很多的俗話和老話描述著我產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為人處世的原則。
  • 農村老人常說:「寧嫁起家頭,莫嫁富家尾」,啥意思?
    」,啥意思?古時候的農民,沒有機會接觸書本上的知識,但是他們仍然有很高的智慧,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許多提供給年輕一輩學習的俗語。由生活經驗得來的知識,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華麗,當然也不會那麼深奧,用簡單的文字,構成精湛的短句,然後就被一代又一代的傳承。面對著眾多有道理的俗語,人們的好奇心也就因此產生,每當看到一句自己尚未見過的俗語,就會開始研究其所蘊含的意思,直至到弄懂整句話的意思為止。
  • 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啥意思?為什麼不能追
    提要: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啥意思?為什麼不能追文/二狗在農村有好多俗語是農民一代一代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總結,或者是觀察得出來的一些精闢的諺語。這些諺語、俗語對於後來人祖祖輩輩的流傳至今,對於後人的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或者教育意義,有時能夠警示後人少走彎路,或者是認識到某種現象的發生的規律性。農村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這句農村俗語從表面上來看是非常明白的一句通俗的話語,也就是說上山的兔子,下山的雞,離開水的甲魚就不要再去追了,也就是說不要再去逮了。
  • 農村俗語「寧勸賭莫勸嫖,寧窮死莫娶生妻」啥意思?什麼是生妻?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先輩告誡後代該如何做人的至理名言,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勸賭莫勸嫖,寧窮死莫娶生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生妻指的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