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當代的文學大家,除了莫言,就不得不提到餘秋雨。二十多年以來,餘秋雨作品的總銷量已超過了450萬冊,其中《文化苦旅》單冊銷量更是突破了150萬冊,餘秋雨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就創造了中國現當代散文作品的銷售奇蹟。
1992年,餘秋雨以《文化苦旅》在文壇家喻戶曉,受到大家的喜愛。
余光中這樣評價他:中國散文是繼朱自清、錢鍾書之後,出了一個餘秋雨。金庸也認為,餘秋雨完全可以和魯迅平起平坐。
由此可見,他是一位為大眾所公認的文學天才。他是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用23封辭職信「裸辭」。46歲時,他與妻子離婚,並娶了另一位比自己小16歲的年輕妻子。「不道德」一詞成為了別人關注的焦點。
傑出的成就和「負心漢」的汙名成為他一生的對比。
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寫23封辭職信請辭
餘秋雨1946年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的一個小鎮上。他從小到大,他表現出極強的寫作天賦。在他7歲那年,他就能給村民寫信和記帳了。
後來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文學系。入學後,他主要參加了農村的農業勞動。然而,在那段艱辛的時期,餘秋雨獨立撰寫了《世界戲劇學》,成為當時國內這門學科的權威教材。
1985年,在上海高校資深教授的共同推薦下,餘秋雨成為全國最年輕的文科教授。1986年,他被提升為最年輕的大學校長。
在教育界任職期間,餘秋雨可謂碩果纍纍,屢次榮獲「全國傑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但在他的心裡,總是有一種執著的執念。
前後兩年,餘秋雨用了23封辭職信「裸辭」,終於在1991年7月如願以償。
辭職後,他獨自踏上了西北高原之旅,系統地考察了所有重要的中華文化遺址。
餘秋雨說:「有人說我是最遠的文人,我承認,我喜歡四處走走」。
第二次婚姻娶了小16歲的小嬌妻,妻子:來世還會嫁給他。
馬蘭出生在安徽太湖縣的一個藝術世家。他的父親從事黃梅戲和舞蹈的設計工作。他的母親是黃梅戲演員。1989年,憑藉電視劇《嚴鳳英》,馬蘭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成功,成為中國最富盛名的黃梅戲演員。
一次偶然的機會,馬蘭看到了餘秋雨的作品,立刻被這位作家的作品所吸引。有一次在上海演出《遙之杏花村》,馬蘭冒昧的打電話讓餘秋雨去看,但他沒有戲票,但餘秋雨說:「我有,你要的話我可以給你幾張。」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這件事最終被餘秋雨的妻子李紅髮現,於是兩人離婚。
雖然兩人相差16歲,但他們在精神和生活上越來越接近。他們婚後的關係也一直很好,平時就像一對相愛的小情侶,在空閒時間牽著手去雜貨市場買菜,看話劇表演。
直到70多歲,在採訪中拍照時,餘秋雨還親自刪除了自己認為「拍得不好」的照片,並告訴工作人員把剩下的照片拿給妻子馬蘭看:「讓她看看我都做了些什麼。」由此看來,餘秋雨也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
對於這段關係,馬蘭說:「如果有來生,我還是會嫁給他。」
餘秋雨用一本書養起了一家出版社。
餘秋雨裸辭結束後,就背起包,踏上了一段文化探索之旅。他收集了這次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見所感,都寫在了那本《文化苦旅》當中。
餘秋雨甚至沒有想到的是,這本書一出版就大火起來。
著名出版人、同濟大學教授王國偉說:
沒想到,1992年3月,由我策劃編輯的上海知識出版社出版的餘秋雨的《文化苦旅》竟然成為暢銷書。至今各種版本都在暢銷中。一本《文化苦旅》的利潤完全可以支撐一家出版社,最多的時候一年能發行數十萬冊!
小編讀完之後發現,這《文化苦旅》是我們人生的一劑精神良藥。
「人生真是艱難,不上高峰發現不了他,上了高峰又不能與它親近。看來註定要不斷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我們的生活,也正如此,不斷地奮鬥,然後停歇下來,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再去奮鬥,再去停歇……就這樣不斷地去完善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的人生只能讀一本書,那首選就是《文化苦旅》,生活就像是旅行,一路上能遇到各種風景,同時也有風雨。
它是我們的枕邊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讀過之後,你會獲得強大的人生力量,對於生活,對於人生,也會有新的感悟。
一本經典38元,領略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