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給家長擺臉色看?轉給孩子,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一種教養。

2020-08-28 做學生的貴人

長假之後,網上不少負面信息撲面而來,令不少家長膽戰心驚,有些家長已經不堪負荷。其實當今活得疲憊不已的人群當中,家長也是一個焦慮人群。

為了給家長們減減負,減減壓,請把此文轉給孩子們看一看。希望孩子們能夠醍醐灌頂,設身處地理解家長,真心實意善待家長。

當我們挑剔別人時,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正如威廉·貝納德在《哈佛家訓》中所說:「不要認為他們不會介意,就像在籬笆上釘過釘子一樣,傷害會留下永遠的痕跡。」

當我們挑剔家人時,往往會肆無忌憚。

著名主持人楊瀾在採訪作家周國平的時候,問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周國平先生當時笑了笑,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會犯。」

後來周國平又語重心長地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是克服本能,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一種教養。」

不少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對父母越來越挑剔。要麼佯裝不睬,要麼怨氣衝天。

不少家長說:「如今的孩子怎麼了?脾氣越來越大。家長居然養成了出門看天氣,回家看臉色的習慣。孩子臉色好,一家人都開開心心。孩子臉色差,家長又著急又憂心。可問又問不出什麼話來,唉,孩子真難帶呀……」

胡適先生說:「教養是一個人生命的層次,更是一個人靈魂的模樣。」

所以當務之急,我們應該給孩子補上教養這一課。

昨天閱讀課上,專門談到了考前如何與父母和諧相處的話題。

班長康越、衛生委員熊俊傑、物理科代表張智翔都上臺侃侃而談與父母相處的藝術。

我知道班上有些孩子回家之後常擺臉色給家長看。我也知道他們面臨學業的壓力。但我不想他們長年累月如此對待自己的父母。

偶爾為之,也無可厚非。但因壓力大而把擺臉色給父母看當成一種理所當然,在我眼中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

作家畢淑敏曾說:「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有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孝順父母不是將來時,也不是要等到孩子衣錦還鄉時。孝順父母應該貫穿在孩子的一生中,而且孝順不能等待,孝順父母應該落實在平常的一點一滴中。

學者於丹老師曾在一次講座中說:「兒女有了錢,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如果小小年紀就成年累月給父母擺臉色看,長大成人,又怎能指望你真正孝順父母?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中寫道:「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把生氣的臉擺給親人看,比打罵還難受。」

你知不知道?當你擺出一張生氣的臉給父母看的時候,父母是相當揪心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他想幫助你,又怕遭到你的嫌棄。這樣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畏手畏腳,活得相當壓抑。可還要強裝笑臉,你說這樣的父母活得累不累?

臺灣主持人小s曾說過:「自己對最愛的人態度很差,但對非親非故的粉絲卻很客氣,後來才突然領悟到為什麼對全世界最愛我們的人卻那麼殘忍。」

小s在工作中鬼馬精靈,但在生活中也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好在她及時醒悟,善待親人,如今一大家子生活得其樂融融。

可有些時候,有的人對親近的人造成的傷害會無法彌補。

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之後,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經常對母親發脾氣,倔強地對抗。

後來母親病逝了,史鐵生才幡然醒悟:「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有些同學也許會說,我又沒有想把父母氣死。可是你知不知道?你對父母發的那些脾氣,你給父母擺的那些臉色,真真切切也會傷害到父母。

有的父母因陪孩子寫作業而氣到腦梗,有的父母因孩子極度叛逆而痛苦不已。有的父母因孩子沉迷電遊而痛不欲生……

想一想,你多久沒有給父母露出笑臉了?算一算,你多久沒有與父母促膝談心了?

你整天沉默不語,你成天鬱鬱寡歡,可你知道父母活得有多麼悲催嗎?在孩子面前,他們已經活得畏手畏腳,卻仍然小心翼翼。

因為他們生怕傷到你,因為他們真心擔心你,不要亂發脾氣了,不要再擺臉色了。

對家人柔聲細氣、和顏悅色,才是我們最該有的教養。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就是不對親近的人隨意發火。

孔子講,孝敬父母最難的事情是「色難」,就是說最難的是給父母好臉色。

可是我們不把好臉色擺給為我們辛辛苦苦付出的父母看,又能擺給誰看呢?

香港作家亦舒說:「我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

是該改一改啦!不要說什麼考前壓力大,不要說什麼青春期荷爾蒙分泌旺盛,通通都是藉口,是你們對親密的人太苛刻了。只有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才能相安無事,天下太平。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老師認為:一個人和父母的關係就是他和整個世界的關係。

試想,一個人連和父母的關係都搞不定,又怎能指望他和整個世界理得順?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一輩子真的很短,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長,永遠真的沒有多遠,所以不妨對愛你的人好一點。」

現在世界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對他們好一點吧!不要吝嗇你的愛!

100多年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回首自己的人生,寫下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時光荏苒,生命短暫,別將時間浪費在爭吵,道歉、傷心和責備上,用時間去愛吧!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和父母慪氣上,也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給父母擺臉色上,不管生地會考、中考還是高考,都沒有理由對父母實施精神虐待。

我看到有的家長被孩子折磨得脫髮嚴重,我看到有的家長被孩子打擊得經常失眠……我的內心無比疼痛,我必須想方設法把家長從苦海中打撈上來。

孩子們吶,做人要懂得感恩,百善孝為先。

父親節即將來臨,請無條件地熱愛你的父親,並及時表達你對他的摯愛。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哲學家和心理分析學家埃裡希·弗洛姆對於無條件的愛和接受給出了如下定義:無條件的愛和接受是指堅定地愛和接受某個人,而不取決於當時的條件

不管父母貧窮還是富有,不管父母學歷高還是低,不管父母說話嘮叨還是簡潔,不管父母風流倜儻還是其貌不揚……都沒有理由嫌棄父母,都必須無條件地熱愛你的父母!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有的家長還沒有品嘗到價值感、自豪感。可誰都不願意做矮子,你能體諒父母的苦心嗎?

即便在成績上,你不能遙遙領先。但至少在情感上,你不能傷害父母。而擺臉色給父母看,對父母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隱形傷害。

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孩子們,回家之後,請露出你們的笑臉,粲然一笑,給父母一個最深情的擁抱。

相關焦點

  • 對最親近的孩子不挑剔,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起因是這個孩子在教室裡與另外兩名同學打牌,被班主任發現了。按照慣例,自然是請家長到學校配合管教一下。而他的媽媽不僅對他進行了質問,還扇了孩子兩個耳光。誰知道這孩子直接趁人不注意,轉身翻過五樓護欄,縱身一跳,跳樓身亡了。
  •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對親近的人溫和
    不過好像有的家長雖然在外面會提醒孩子說禮貌用語,但在家裡卻隨意很多,覺得家庭成員之間不需要有那麼多客氣的語言。但我們家還真不這樣。老人做了飯、爸爸媽媽給買了好吃的,她都會習慣說謝謝。我會覺得即使是關係親密的人也需要一些言語上的表達,不是生硬刻意的,而是真的發自內心。禮貌是「誠於中,形於外」的表現,如果不是這樣,禮貌就是虛偽。如果孩子在家中對父母不禮貌,在外雖然假裝有禮,時間久了一定會露出馬腳。其實,越是親近的人,禮貌才更重要,因為維持一份關係最重要的是「敬」,沒有尊敬,關係不會長久,父母是生養自己的人,更要尊敬!
  •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
    然而悲劇的製造者——小斯的父母直到目睹小斯冰涼的屍體,痛徹心扉,也不能明白怎麼罵兩句,打兩下,發幾頓脾氣就把孩子送走了。  送走小斯的表面上看是責罵,是體罰,實際上是小斯對與最親近的人互動時永遠得不到支持,只能得到指責和怨恨的絕望。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待人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一、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禮古書有言:「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你對待別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唯有和顏悅色寬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熱情的回應。
  • 不要讓孩子從小看臉色過活
    孩子從小看臉色過活,養成的是一種單純獲利討好型人格。誰對我好,我就更親近誰,我就按他喜歡的做法做,討好他;按著自己的高興做事做人,犯錯了,不止有天頂著,還有愛我的寵我的人幫忙善後。短時期內,「看臉色過活」會獲得一定利益。因為圓滑跳脫,何處不逢源。
  •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
    真正愛孩子的人,一定會努力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以此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要有三點:其一,捨得花時間和孩子遊戲、閒談、共度時光,讓孩子經常享受到親情。其二,保護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長。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而如果沒有尊重,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懂教養的家長
    如果不按他說的做,他就大吵大鬧,直到我受不了,向他屈服。由於看電視看到太晚,等到寫作業的時候犯困了,導致作業沒寫完。第二天被老師批評了,他又把責任推給我,認為是我沒有及時讓他看電視,才導致他鬧了這麼長時間,才沒有按時寫完作業。他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任何原因。由於他的性格問題,在學校裡根本交不到朋友。我擔心他這樣發展下去,長大後很難融於社會。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深度好文)
    臉色溫和,不嚴厲;容貌謙恭,不倨傲;忿而不怒,不衝動。所謂教養,就是言行得當,讓每個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華,明亮且柔和。和顏悅色待人,是人最大的教養。01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禮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了解一個人,要看這個人對陌生人的態度?
  • 告訴孩子:規則不是看別人臉色行事,是刻在內心的原則和底線
    熊孩子看臉色行事,有教養的孩子依照規矩行事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需要的不僅是衣食住行的照顧,更重要的是要接受來自家庭的行為教育,家風傳承靠的就是家長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孩子就像小樹苗,生命力旺盛,渴望長成參天大樹,及時地施肥澆水能讓小樹快快成長,但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有枝丫長歪了,及時剪去歪枝才能讓小樹朝著越來越高的方向生長。
  • "教育金三角":家長與老師合作,共同引導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它會隨著時間而失去,不知不覺變得毫無特色。尤其是在學校這個&34;中,他們就更會被規式化。如問題多、行為自我的孩子,很容易被視為&34;。只用考試分數來評價孩子,成績不及格的孩子就被視為壞孩子,這樣會抹殺他可能的極高創造力和個性,也是我們教育的疏失。
  • 教養孩子的四種方式 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
    有的父母生下孩子以後好像已經結束了自己的使命,接下來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完全不喜歡帶孩子,完全不願意管孩子。孩子遇到問題家長漠不關心,冷言冷語,好像孩子的事都與他們無關,只要別給他們添亂就好了。孩子從小到大是在一種被忽視的狀態中成長的。父母最常掛嘴邊的話是:我是生活所迫。孩子在這種教育環境中長大是最糟糕的。
  • 「家長共勉」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更是一種美好的教養
    【導讀】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我們深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沒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我們不要苛刻孩子,也不要苛刻自己,過度的焦慮與恐懼,以及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意志較量,都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試著,從這些小事做起,學著尊重孩子。
  • 家長「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樣教養孩子,心理學家這麼看
    文/慢羊在面對孩子時,太多家庭裡的父母習慣扮演不同的角色,俗話叫「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家長們之所以如此教養孩子,一方面是出於各自性格的影響,比如父母二人本身就是一柔一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家長們認為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最好,既不至於過分嚴厲,也不至於縱容孩子。然而,這是否真的是最理想的教養方式?
  •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如果每天數百次對一個孩子說「不」,很快這個「不」就不管用了。當我們想像一下,將來歇斯底裡的那個人是我們的孩子,大喊大叫成了他唯一能處理極端情緒的方式,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從改變自己開始呢。
  • 不同教養態度培養不同性格的孩子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敵意的,孩子就容易學會打架;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羞辱的,孩子就容易變得內疚;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辱罵的,孩子就容易變得膽小、羞怯;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翻老帳的,孩子就容易學會隱藏心裡話;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專制的,孩子就容易學會屈從;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是挑剔的
  • 給孩子的基本教養,絕對不能少了這一種「舌尖上的美德」
    今年,在全世界範圍內,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國家的糧食生產變得很嚴峻,許多地方的糧食很緊缺,不少人在飢餓中掙扎生活。目前,我們國家糧食供應正常,沒有出現危機,但是當我們看到地球上其他國家的許多人在受苦、心裡沉重時,就會思考自己的生活。
  • 孩子被人叫「熊孩子」?趕緊帶他看這些關於教養的繪本,還來得及
    「而我則認為,只有知識而沒有教養的人,是不值得尊敬的。知識本身並不會讓你有教養,讓你有教養的是對人性的尊重和對信仰敬畏。一個沒有知識的人,同樣可以很有教養。很多知識分子父母,把孩子教育得都很有禮貌。但有禮貌、討人歡喜,未必是真的有教養。
  • 孩子「沒教養」的5個表現,外人不好意思說,家長心裡要有數
    因此,當孩子有沒教養的表現時,家長要及時引導,否則容易親手毀掉孩子的未來。1、沒有是非觀念沒有是非觀念的孩子沒有主見,在做出選擇的時候總是左搖右擺,像是牆頭草,隨風倒,這樣的孩子往往最容易被人討厭,這種沒教養的行為,雖然外人不好意思說,但是家長心裡要有數,當發現自己家孩子沒有是非觀念時,要及時糾正,長大可就遲了。
  • 穩定的情緒,是最好的教養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明明知道自己情緒不好,遇到一點小事就會煩躁,但就是控制不住情緒。拿破崙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做不了情緒的主人,就會成為它的奴隸。學會控制情緒,是我們人生路上要修行的一門課;穩定的情緒,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好情緒源於好的家庭教養。
  • 看父母臉色長大的孩子,一生有多苦?
    曾經有一個問題,問那些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麼感受?答案看了很扎心:「一直覺得我不重要。」、「經常懷疑自己。」、「怕失敗,所以不敢努力,怕努力依舊失敗。」。很多從小在打壓教育中長大的父母,雖然知道打壓會抹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但是在教養中卻不知道如何遏制自己嚴苛的教養方式,好像不知不覺之間,自己就成了「記憶中的那個可怕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未來的人生過得辛苦,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