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nVIDIA發布780I SLI背景
2006年年底nVIDIA(08年正式啟用中文名稱「英偉達」)為Intel平臺推出了頂級的680i SLI晶片組,為鍾情於nVIDIA晶片或SLI雙卡互聯的酷睿2處理器用戶提供唯一的頂級解決方案。在隨後的一年內,Intel發布了基於45nm工藝製程的Penryn處理器、傳輸帶寬翻倍的PCI-E 2.0規範面世、ATi推出四路交火技術等等。面對以上種種技術革新,老邁的680I系列晶片組已經力不從心,無論是在CPU的支持方面還是在顯卡性能方面都落後於Intel和ATi。
針對上述問題,nVIDIA於2007年12月中旬為Intel平臺發布了最新的700I系列晶片組,其中包括針對頂級發燒玩家的780I SLI和次頂級的750I SLI兩款晶片組。
700I晶片組宣傳畫
訊景 nForce780I SLI主板抵達PConline評測室
訊景 nForce780I SLI 圖 庫 評 測 論 壇 報 價
700i架構晶片組規格對比表:
nVIDIA 700i架構晶片組規格對比 | ||
晶片組名稱 | 780i SLI | |
接口類型 | LGA775 | |
處理器 | Core 2 Extreme | Core 2 Extreme |
前端總線 | 1333/ | |
支持內存類型 | DDR2 667/800/1066/1200 | DDR2 667/800 |
SLI-Ready Memory with EPP | 1200 MHz | N/A |
SLI | 3×PCI-E 16/3way SLI | 2×PCI-E 16(PCI-E 2.0) |
ESA Support | No | |
LinkBoost | No | No |
SATA/PATA drives | 6/2 | 4/4 |
RAID | 0,1,0+1,5 | 0,1,0+1,5 |
USB接口 | 10 | 8 |
Native Gigabit Ethernet | 2 | 1 |
音頻 | HD Audio | HD Audio |
No | No | |
No | No | |
DualNet technology | Yes | No |
FirstPacket | Yes | Yes |
目前發布的700i家族僅有兩個型號,分別是780i SLi和750i SLi,兩者均能支持包括Yorkfield四核和Wolfdale雙核在內的45nm的「Penryn」處理器,同時兩者在FSB和內存頻率上的支持參數是一致的,當然兩者的超頻性能會有一定的區別。此外,超級玩家系統架構(ESA)和SLI-Ready Memory with EPP技術會出現在780i SLi中而不會出現在750i SLi中。最後值得注意的是780i SLI晶片組是迄今為止首款支持三路16× SLI(其中兩路PCI-E 16×插槽為2.0規範,另一路為1.0規範)系統的主板。
但遺憾的是,因為700I晶片組仍由600I晶片組「升級」而來,所以無論是780I SLI還是750I SLI都不支持DDR3內存。
升級亮點一:支持45nm製程處理器
雖然去年11月Intel僅發布了一款桌面級的45nm處理器——QX9650,但進入08年後,Intel會推出更多的45nm CPU產品,其中包括9系列的四核處理器核8系列的雙核處理器。為了推動自家的「45nm之路」,Intel早在去年5月份就發布了研發代號為「Bearlake」的3系列晶片。而公版設計的680I SLI主板經筆者證實並不支持45nm處理器,在此情況下英偉達顯然需要一款可以和Intel相抗衡的產品。
Intel的45nm製程對業界有重大的指向意義
780I SLI和750I SLI是被英偉達稱為首款正式支持Intel 45nm處理器的晶片組,但這兩款產品卻又正是由600I晶片組更名而來,因此我們有充足理由相信:600I晶片組自身本可以支持Intel Penryn處理器,但公版680I主板因為CPU供電電路設計的原因致使我們無法在這類主板上使用QX9650處理器。但我們不排除採用非公版設計的600I主板通過更新BIOS的方式支持Penryn處理器。
升級亮點二:3路SLI互聯技術
眾所周知,英偉達除了是晶片組提供商外,它更是顯卡晶片設計商。它的主板晶片除了為處理器提供良好的支持外還必須和自家的顯卡配合才能保持和ATi相抗衡的局面。
去年11月發布的ATI RV670支持最多4卡互聯的CrossFire X技術
近幾年ATi在和英偉達的競爭中都處於明顯的劣勢中,但去年11月ATI發布的代號為RV670顯卡則讓英偉達頗為窘迫。因為RV670是率先支持超過兩塊顯卡互聯的解決方案,雖然680I早在06年便提供了三條PCI-E插槽,但僅提供雙卡以16×帶寬互聯,另一條插槽用作物理加速卡,帶寬為8×。
三路SLI互聯所必須的橋連接器
為了保持給競爭對手的壓力和自己領先的形象,英偉達在12月推出了用作三路SLI互聯的「橋連接器」。該橋連接器除了用在最新發布的780I SLI主板上還可用在680I SLi主板上,以擴大「群眾基礎」和影響力,但因為天生不支持PCI-E 2.0規範和帶寬受限的原因,680I僅支持雙路16×+8×帶寬模式的三路SLI,而且均為PCI-E 1.0規範,和780I SLI有明顯差距。
另外,英偉達可能考慮到目前還壟斷了桌面級的頂級顯卡,他們並沒有為三路SLI推出新的顯卡,而是通過8800 GTX和8800 Ultra來實現三路SLI互聯技術。
升級亮點三:英偉達首款支持PCI-E 2.0規範的主板
歷史上首款支持PCI-E 2.0規範的晶片組——X38由Intel推出並於2007年Q3上市,隨後AMD的首款支持PCI-E 2.0規範晶片組——790FX/790X也於2007年10月上市。而英偉達則成為了最後推出支持PCI-E 2.0晶片組的設計商,更諷刺的是,英偉達已於2007年10月推出了支持PCI-E 2.0規範的顯卡晶片——G92,但這個時候英偉達自身並沒有推出支持這個規格的主板。
PCI-E 2.0相對於目前的1.0來說,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的提升:
★ 帶寬翻倍:將單通道PCI-E X1的帶寬提高到了500MB/s,也就是雙向1GB/s;
★ 通道翻倍:顯卡接口標準升級到PCI-E X32,帶寬可達32GB/s;
★ 插槽翻倍:晶片組/主板默認應該擁有兩條PCI-E X32插槽;
但和Intel X38/AMD 790FX/X等晶片原生支持PCI-E 2.0規範不同,780I(680I)晶片組需要通過橋接NF 200晶片來實現對PCI-E 2.0的支持,並經由該晶片提供2x PCI Express x16連接。
升級亮點四:支持ESA超級玩家系統架構
被nVIDIA稱為「Enthusiast System Architecture」(超級玩家系統架構,簡稱「ESA」)是一個開放式標準的PC監控和控制協議,用於系統熱量、電子、聲學和操作特性等應用的實時通訊和控制。簡單來說,就是用戶可以通過ESA超級玩家系統架構實時對包括CPU溫度、CPU時鐘頻率、顯卡溫度、電源溫度、主機整體噪音在內的多項參數指標進行檢測和控制。(《決戰未來!nVIDIA ESA超級玩家架構系統詳解》)
ESA架構示意圖,其中水冷設備、機箱和電源必須符合ESA 1.0規範
考慮到產品定位的原因,目前僅有780I SLI和680I SLI兩款晶片組支持該本可用於任何晶片組上的架構規範。
Intel平臺頂級晶片組規格對比:
X38主板守候高端市場多時,靜待780I SLI挑戰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780I SLI上市後最大競爭對手莫過於Intel頂級的X38晶片組莫屬,而未來幾個月780I SLI還將受到X48晶片組強而有力的挑戰。從上述規格表對比中我們不難發現780I SLI和X38均在部分規格中取得一定的優勢,例如前者可支持DDR2 1200內存規格,而後者則可支持DDR3內存;前者可原生支持PATA接口,而後者通過ICH9R南橋可支持RAID 10陣列模式和多達12個USB接口。因此總的來說780I SLI和X38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上,兩者均難以在規格上全面壓倒對手。
XFX 780I SLI公版主板賞析:
訊景 nForce780I SLI 圖 庫 評 測 論 壇 報 價
非常值得關注的是,我們面前的這款訊景 nForce780I SLI主板在整體布局和多處細微用料、設計上和公版680I SLI主板均有明顯的相同之處,並非採用全新PCB版設計。
BR04橋接晶片
我們知道680i SLi晶片僅提供兩路PCI-E 16×帶寬插槽和一路PCI-E 8×帶寬插槽,而且均僅符合PCI-E 2.0版本規範,那麼和680I SLI有千絲萬縷關係的780I SLI又是如何實現的三路PCI-E 16×帶寬插槽並符合PCI-E 2.0規範的呢?答案就在於780I SLI主板需要橋接BR04晶片來實現上述規格的提升。
主板北橋晶片:NF780I SLI,封裝日期為07年40周
南橋晶片為NF-570-SLI,和公版的680I LT SLI主板南橋晶片一致
CPU濾波電路採用了六相迴路供電,每相配備四個MOS管設計,同時後級為全固態電容。
PWM主控晶片方面,XFX 780I SLI主板採用了ADP3189與ADG333兩個控制IC,兩IC分別在半個周期內控制控制三相電路,從而最終實現六相濾波效能。
主板提供四條內存DDR2插槽,支持最高可支持DDR2 1200Mhz內存,並支持SLI-READY功能。
主板提供6個SATA 3.0Gb/s接口,支持RAID 0/1/0+1/5陣列模式,此外還支持一個原生IDE接口。
正如前文所說,這款公版設計的780I SLI主板和公版的680I SLI主板在細節方面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上圖中的DE-BUG燈和與其相鄰的前置USB接口、板載開關/重啟按鍵和蜂鳴器等。
同時需要說明的是這款公版780I SLI主板所提供的插槽和公版680I SLI主板幾乎一致,僅僅少提供一條PCI-E 1×插槽,原因是BR04晶片佔據了這條插槽的位置。
88E1116是來自Marvell的PCI Express的千兆乙太網控制晶片,它提供了桌面和移動應用中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千兆乙太網連接,完全兼容PCI Express 1.0a規格。音效卡採用了Realtek公司的ALC888S音效晶片,ALC888S是瑞昱公司專門為支持High Definition Audio(HD Audio)規範標準而推出的HD Audio CODEC晶片,提供多達7.1+2聲道的音頻輸出信號。
功能方面,主板採用了德州儀器的TSB43AB22A,能同時提供兩組IEEE1394a火線接口。
接口輸出一覽,板載一個1394A接口、六個USB接口、一個光纖音頻輸出接口和兩個千兆網卡接口。
主板散熱器
南北橋散熱器通過兩根熱管相連
3路SLI酷圖賞析:
評測平臺及評測說明:
評測平臺 | |
CPU | Intel Core 2 Extreme QX6700(266Mhz×10=2.66G)(DDR2 800 5-5-5-18 1T/2T) |
主板 | XFX 780I SLI (780I SLI+570I SLI) |
內存 | ADATA DDR2-800 1024MB x 2 |
硬碟 | 希捷 7200.10 320G |
顯卡 | GeForce 8800 Ultra (612/1512/2160) |
軟體平臺 | |
系統軟體 | WindowsXP Professional SP2 英文版 + DirectX 9.0C |
驅動程序 | 主板:Intel INF 8.3.0.1014 顯卡:nVidia ForceWare 驅動169.09 For WinXP |
|
為了方便用戶對比,我們在本次評測中加入了技嘉的X38-DQ6主板,該主板採用目前Intel頂級的X38晶片組,和nVIDIA頂級的780I SLI相比有相當大的對比意義。處理器方面我們採用了核心代號為Kentsfield的Core 2 Extreme QX6700處理器,該處理器為四核結構,L2緩存為雙4M設計,總共達到了8M,而顯卡則採用了單卡性能最強的8800 Ultra(公版頻率)。
最後值得說明的是,技嘉這款X38-DQ6主板BIOS存在一定的BUG,表現為把內存時序設置為1T並保存退出後,多款測試軟體仍顯示內存時序為2T。即使我們把BIOS版本更新到F6B版本後仍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我們不得不在X38-DQ6主板評測中使用5-5-5-18 2T這個時序設置,而XFX 780I SLI則使用5-5-5-18 1T時序。
CPU理論性評測:
附本次評測軟體的簡介:
SuperPI是由東京大學Kanada Lab.所製作的一款通過計算圓周率的來檢測處理器性能的工具,在測試裡面可以有效的反映包括CPU在內的運算性能。在玩家群中,Super PI更是一個衡量CPU性能的標尺之一。
CPUMark99是大名鼎鼎的ZDLabs實驗室的一個評測軟體,已經問世多年,這個評測軟體使用了32位的評測指令,可以有效對CPU的32位性能做出一個快速評價,對Windows XP下的性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WinRAR作為一款目前非常流行的壓縮軟體,我們使用了它內置的評測功能。評測的結果可以有效的反映CPU的性能。
SisoftWare XII:
附本次評測軟體的簡介:
SiSoftware永遠是處在技術領域的最前沿,是在像多核心,Wireless MMX,AMD64/EM64T,IA64,NUMA,SMT(Hyper-Threading),SMP(多線程),SSE2,SSE,3DNow! Enhanced,3DNow!,Enhanced MMX和MMX這些新技術出現時最早提供基準評測的軟體商之一。Sandra是一個非常有現實意義的合成基準評測,它放棄了使用含義模糊的指數,改為採用有實際意義的性能數字,例如像每秒執行指令數或每秒字節數等。新版本的SiSoft Sandra 2005還針對性的推出了32位和64位版本,兩個版本完全整合在一個安裝程序中。
內存緩存帶寬評測:
Everest作為一個系統檢測軟體,其前身是Aida32,它可以詳細的顯示出PC每一個方面的信息。支持上千種(3400+)主板,支持上百種(360+)顯卡,支持對各式各樣的處理器的偵測。軟體自帶的Memory Latency評測,可以通過對內存延時的評測,直觀顯示出內存子系統的效能。
CPU多媒體性能評測:
TMPGEnc 是日本人堀浩行開發的一套MPEG編碼/工具軟體,支持VCD、SVCD、DVD等各種格式。TMPGENc 3.0 xPress相對於舊版本在MPEG編碼上作了不少的優化,例如加入的超線程和多核心的優化選項,尤其是其加入了SSE3指令集的支持,能使擁有該指令集的CPU發揮出更好的性能,減少大量的編碼時間。
MAXON推出的及3D、CPU效能一體的綜合評測軟體CINEBENCH R10,它採用了3D設計軟體CINEMA 4D的3D引擎,可以用來評測顯示卡、處理器的效能。
3D理論性能及實際遊戲性能評測:
附本次評測軟體的簡介:
3Dmark06的幾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原深居峽谷的白龍變得幻彩奪目,特別是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狀觀,鱗片細節和顏色變化莫測,水波紋更加細膩真實。此外「極地深寒」場景是全新開發的Game Test,我們可在寒冷的極地中看到一天日出日落情景,隨著太陽在空中慢慢滑過,物體陰影的會隨太陽移動而變化。「極地深寒」場影同樣使用了FutureMark非常自豪的CSM技術。
PConline評測室總結:
雖然780i SLi主板並不是全新的晶片組,也沒有採用全新的PCB版設計,但從規格上來說這款產品達到了可以向Intel和AMD、ATI叫板的規格。支持45nm處理器使它不至於落後Intel自家的晶片組;支持PCI-E 2.0版本規範使它跟上了Intel和AMD的步伐,同時也讓自己的G92顯卡「英雄有用武之地」;最後一大亮點是支持三路SLI互聯技術,使ATI的四卡交火不至於搶佔所有風頭。最後nVIDIA還不忘把ESA超級玩家系統架構套在780I SLI上。
在和X38主板的較量中,兩款主板在絕大部分的評測項目中均處於同一水平線上,僅僅有個別評測項目有明顯的性能差距,這直接反映出北橋晶片所集成的內存控制器性能的高低。超頻方面,可能因為是BIOS還不十分完善的原因,我們發現手上這塊XFX 780I SLI主板超頻性能並不強,一顆體制在500×7附近的E6400在這塊主板上僅僅能以333×7的頻率穩定運行,當超至1500 Mhz FSB(350Mhz外頻)時,電腦已經不能啟動。在沒有新BIOS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放棄對它超頻。(稍後我們PConline顯卡欄目將推出nVIDIA 三路SLI VS ATI 四路交火的評測文章,敬請留意PConline的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