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方金爐
西方的傳統油畫一般是再現性的。他們側重於對外部客觀世界的再現和摹仿,如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是再現論的闡發者和實踐家,他認為藝術家的心靈應該像鏡子一樣映照自然,同時他並不排斥藝術映照自然時所要達到的理想化。中國畫不同於西方油畫,東方的思維方式帶有神秘的直覺性、感悟性,這種思維方式的特點和長時間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構成了與西方不同的美學體系,總體上傾向於表現性。但東西方繪畫又有交叉互融現象,近現代中國畫受到西方寫實主義影響,出現了例如寫實水墨等流派,西方繪畫則由古典的再現的轉向現代的表現,出現了例如印象派和表現主義。
(山從水底出,身在畫中看 方金爐)
老莊哲學對中國畫產生了巨大影響,他所強調的藝術創造精神的高度自由深深觸及了藝術的自律性,並促使藝術表達的語言、技巧、手段由傾向客觀的寫實轉向主觀的寫意。中國畫的表現特質在魏晉時初露端倪,宋元寫意趨於成熟,明清文人畫拔起了一座舒展個性的高峰。中國畫以線造型不同於西方的塊面造型,它是由線的長短、曲直、方圓、疏密、轉折、節奏等來塑造形體,並不是照抄自然。在方金爐的《不求聞達只煙霞》中,山石、蘭花、泉水等物象只是構成畫面的一個個元素,它們形態各異,互相交叉融合形成了富有韻律感、節奏感的意境,令觀者沉醉其中。中國畫是平面造型藝術,畫面需要平面化的處理方式,但並非圖案化,是在平面中追求變化,這也是表現性的最大特點。
(求聞達只煙霞 方金爐)
有人說中國畫三流的畫作是表象的描摹;二流的畫作是技法的堆砌;一流的畫作是生命的創造。例如方金爐在作品中,將對客觀物象的認識轉為對主觀情意的抒發,在觸動心靈的同時給觀者帶來精神上的享受。藝術作品的高度取決於是否能巧妙的將自然物象轉化為藝術形象,拙劣的作品總是簡單地複製生活,真正優秀的作品必然會高於生活。
(蕉林納涼圖 方金爐)
(花開隔歲凌冰雪 方金爐)
方金爐簡介:1944年生,浙江金華人,196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無線電系,供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現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中國物理學會會員,國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曾任北京市海澱區文聯理事、海澱區美協秘書長,北京美協區縣美術工作委員會,中國國學學會副主席、中國詩書畫出版社副社長、《藝術人物》雜誌社榮譽社長、中國數字藝術館館長、華夏文藝出版社社長、中國藝術百科藝術總監等。
擅長花鳥畫山水畫,學者型畫家。作品靈秀俊逸、大氣、文氣、靜氣,潔淨,高雅;筆力勁健,墨韻綿厚,題材多樣,構圖嚴謹,圖式多自創,時代氣息濃鬱,文化底蘊深厚,傳統基礎上有所創新。
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獎多項,「中國作家世紀論壇全國作品評比一等獎」、「國家文化藝術獎」、「榮耀中華中國藝術終身成就獎」等多項科學、文學、藝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