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畫是一種表現性藝術?

2020-12-13 方金爐藝術

圖|■方金爐

西方的傳統油畫一般是再現性的。他們側重於對外部客觀世界的再現和摹仿,如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是再現論的闡發者和實踐家,他認為藝術家的心靈應該像鏡子一樣映照自然,同時他並不排斥藝術映照自然時所要達到的理想化。中國畫不同於西方油畫,東方的思維方式帶有神秘的直覺性、感悟性,這種思維方式的特點和長時間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構成了與西方不同的美學體系,總體上傾向於表現性。但東西方繪畫又有交叉互融現象,近現代中國畫受到西方寫實主義影響,出現了例如寫實水墨等流派,西方繪畫則由古典的再現的轉向現代的表現,出現了例如印象派和表現主義。

(山從水底出,身在畫中看 方金爐)

老莊哲學對中國畫產生了巨大影響,他所強調的藝術創造精神的高度自由深深觸及了藝術的自律性,並促使藝術表達的語言、技巧、手段由傾向客觀的寫實轉向主觀的寫意。中國畫的表現特質在魏晉時初露端倪,宋元寫意趨於成熟,明清文人畫拔起了一座舒展個性的高峰。中國畫以線造型不同於西方的塊面造型,它是由線的長短、曲直、方圓、疏密、轉折、節奏等來塑造形體,並不是照抄自然。在方金爐的《不求聞達只煙霞》中,山石、蘭花、泉水等物象只是構成畫面的一個個元素,它們形態各異,互相交叉融合形成了富有韻律感、節奏感的意境,令觀者沉醉其中。中國畫是平面造型藝術,畫面需要平面化的處理方式,但並非圖案化,是在平面中追求變化,這也是表現性的最大特點。

(求聞達只煙霞 方金爐)

有人說中國畫三流的畫作是表象的描摹;二流的畫作是技法的堆砌;一流的畫作是生命的創造。例如方金爐在作品中,將對客觀物象的認識轉為對主觀情意的抒發,在觸動心靈的同時給觀者帶來精神上的享受。藝術作品的高度取決於是否能巧妙的將自然物象轉化為藝術形象,拙劣的作品總是簡單地複製生活,真正優秀的作品必然會高於生活。

(蕉林納涼圖 方金爐)

(花開隔歲凌冰雪 方金爐)

方金爐簡介:1944年生,浙江金華人,196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無線電系,供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現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中國物理學會會員,國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曾任北京市海澱區文聯理事、海澱區美協秘書長,北京美協區縣美術工作委員會,中國國學學會副主席、中國詩書畫出版社副社長、《藝術人物》雜誌社榮譽社長、中國數字藝術館館長、華夏文藝出版社社長、中國藝術百科藝術總監等。

擅長花鳥畫山水畫,學者型畫家。作品靈秀俊逸、大氣、文氣、靜氣,潔淨,高雅;筆力勁健,墨韻綿厚,題材多樣,構圖嚴謹,圖式多自創,時代氣息濃鬱,文化底蘊深厚,傳統基礎上有所創新。

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獎多項,「中國作家世紀論壇全國作品評比一等獎」、「國家文化藝術獎」、「榮耀中華中國藝術終身成就獎」等多項科學、文學、藝術獎。

相關焦點

  • 淺談中國畫的表現手法
    成忠臣作品淺談中國畫的表現手法(原創)中國畫歷史悠久,是我國文化的精髓。他有獨特的創作體系,具有優秀的傳統,這是歷代畫家不斷創造、創新的結晶,是我國民族性格、氣質、氣派、審美觀等的具體表現,在世界畫壇獨具特色,為世界人民所讚譽。張大壯作品(一)中國畫的創作方法是以現實主義為基礎並與浪漫主義相結合,是一種獨特的創作體系。它既有嚴格的規法,又有極大的自由。
  • 美術研究|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現代的表現方式
    [內容摘要]本論文首先介紹了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的發展歷史,進一步分析了其在現代社會的表現方式,最後總結了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現代的創新與傳承。,但是,這就是最早期的筆墨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在中國畫中的具體表現。
  • 臺灣樹德科技大學首創「性藝術」課程(圖)
    臺灣樹德科技大學首創「性藝術」課程(圖) 2008年01月04日 14: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4日電 臺灣樹德科技大學首創「性藝術」課程,找來人體模特兒寬衣解帶,供人類性學研究所學生素描,昨天舉辦成果展,指導老師簡上淇一幅闡述「色即是空」意境的畫作,將佛陀、性愛等衝突性元素並陳,引起討論。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摘要:吳冠中為中西繪畫表現形式的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將油畫的細膩生動與中國畫的傳統藝術完美融合,使其發展成獨特的寫意油畫無論是中國畫筆法的運用、留白空間的設計,還是東方獨有的觀察手法和寫意情趣都能被他酣暢淋漓地運用。其中尤以借鑑筆法的特點最具代表性。
  • 線條的魅力——試論中國畫的線條表現方法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性!
    不論是在中國畫中,還是在油畫中,線條的運用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審美視覺。線條作為一種獨特的繪畫語言存在於各種繪畫表現形式中。中國畫中的線條與西方繪畫中的線條有著本質區別,線條是中國畫中主要的造型元素之一,不僅是對客觀物象的描摹,線條本身就有著獨立的情感表達,具有濃鬱的東方民族特色和形式美感。從古至今,中國畫家用「立象達意」的獨特感受表現線條的客觀狀態和時代風骨。
  • 中國戲曲與中國畫均具備程式化的表現語言,戲曲畫應運而生
    中國戲曲與中國畫均具備程式化的表現語言,並且後者的程式化表達更多地從其與前者的交流與借鑑中產生。廣義上看,一切藝術形式均有自身的格式與規範,這種形式上的規定性使藝術本身大都具備程式化的特質。關良 《遊龍戲鳳》 99.9 80cm 紙本設色 1944年作 中國美術館藏戲曲藝術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亦有著鮮明的程式性,這不僅包括了由於詩歌、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因素不斷滲入,戲曲本身形成了嚴格的形式規範,而且這種程式性還作為戲曲表現的總體特徵
  • 中國畫:抽象抑或移情?
    按照沃林格的看法,抽象衝動力求擺脫三維空間的確定性而傾向於平面表現,並且因此使對象的材料特質表現出來。而中國畫恰恰拒斥三維空間,而且讓自己的水墨材料、水墨線條的表現力達到了極致。如此看來,中國畫具有抽象的特點是毋庸置疑的。  中國畫的這種抽象、非確定性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得自於非西方式的焦點透視的「散點透視」。西方繪畫的透視基於一種幾何學的精確測量,在畫面上所有的視線都消失於一個焦點。
  • 美術研究|中國畫線條除表現結構輪廓,還傳達畫家的情感意趣!
    西方的現代繪畫極具抽象形式美感,它更接近於中國畫線條和中國傳統書法的精神意義上的表達。畫面的線條已不再依附於光影,而是以線為主或略施明暗或在結構轉折處用一種異於輪廓的粗線來描繪。法國畫家馬蒂斯的鋼筆速寫是用一種純的線條來表達自我世界,他的線條是率真的情感宣洩。
  • 中國畫的意象審美與興象思維
    作為民族審美觀念的意象、興象  意象、興象是一種文化的思想意識形態,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作品獨特的創作表現手法,意象、興象體現在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限於中國畫的寫意畫技法範疇。我們民族的傳統造型藝術,包括繪畫、雕塑、裝飾紋樣等。文學作品、詩詞歌賦、戲曲、建築、園林等,甚至漢字都具有意象、興象的藝術特徵。
  • 中國傳統藝術是中國畫未來發展的根脈,是中國畫發展的精神依據
    崔曉東說,黃胄先生非常勤奮,每天吃完早飯,在畫案前一坐,拿起筆開始畫,一直到喊他吃午飯,他才將筆放下,整個一上午筆都沒有停下來。他的這種精神給了他極大的感染。香山十月對於崔曉東來說,盧沉的精神引導主要表現在中國畫改造和創新的觀念方面。盧沉先生不但畫得好,而且竭力倡導中國畫現代化,在中國畫創新理論上具有旗幟性的影響力。
  • 淺析對中國畫筆墨的認識
    中國畫一切審美形式與審美內容都是圍繞筆墨而展開的,筆墨就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最本質的東西,是有別於其它畫種的首要特徵,我國的傳統繪畫都是用筆墨表現在紙或絹上,筆墨是中國畫表現手法的主題,所以評畫離不開筆墨。
  • 看不懂中國畫?什麼是五墨六彩?「馬路邊」的中國畫常識請收藏
    誰說不是呢。悄悄告訴你,說你不懂的人,也許也不太懂。只是人家手握「中國畫的基本常識」和「專業名詞」,以此讓你小佩服了一把,感覺自己成了中國畫的門外漢。不要著急,這份中國畫基本常識,請收好。準保你評價時更專業。
  • 於志學的馴鹿與中國畫的書寫性
    書寫性為中國畫所獨有,它與中國的書法藝術緊密相關。中國畫是線形藝術,其水墨畫線條必須有深厚的書法功底。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工畫者多善書」,強調畫家必須善書法。歷史上的繪畫大家無一不是書法高手,很多大畫家以「寫」為中國畫的最高境界。最早稱畫為「寫」的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他提倡繪畫「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後又有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學習張旭草書的書寫性人物線條。
  • 中國畫中觀察方法的運用
    客觀的觀察方法是一種標準的觀察方法,在繪畫表現中具體體現在由整體到局部的運用規律上。如果一個畫家企圖相對準確地表現客觀事物,那麼他對物象的客觀認知過程中,必須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體,以完成對客觀物象相對完整的視覺探求。這種方法運用的關鍵,在於觀察中由整體著眼,在整體的制約之下對整體與局部的關係作出比較,通過比較來確立視覺對象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係。
  • 中國畫-國畫分類概況
    十三科-中國畫術語。 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為六門;北宋《宣和畫譜》分為十門;南宋鄧椿《畫繼》分為八類。元代湯垕《畫鑑》說:「世俗立畫家十三科,山水打頭,界畫打底。」
  • 對色彩在中國畫中的理解
    陝西國畫院 白霜亮 中國畫以用墨為主有其哲學的淵源,除了道家追求樸素的思想外,它更注重的是對擺脫客觀物象的形色,並能超然於其外的追求。西漢劉安在《淮南子·卷十四·詮言訓》中也曾說到:「輕天下者,身不累於物,故能處之。」意思為做事依賴於客觀存在,但不拘泥於客觀物象,並能超然於其外。
  • 中國畫名家——餘光清的都市抽象
    山水系列之二按照傳統的歸類,餘光清的畫應歸為「山水畫」類,雖然他不畫大山大水,只畫與現實生活更貼近的景物,這也是當代山水畫的一個特徵,許多山水畫家疏遠於崇山峻岭,更鍾情於富有生活氣息的小情小景,餘光清的山水畫正是從那些具有詩情畫意的村頭巷尾開始的,用濃淡相宜的水墨趣味去表現一種散淡的
  • 【藝海拾貝】何海霞先生談中國畫如何用墨
    對於中國畫而言,筆、墨是其基本技法。前人用「骨、肉」來形容筆墨在中國畫中的靈魂地位。就技巧而言,用墨便是根據作畫時筆中含水墨量的差異,產生幹、溼、濃、淡的諸多變化,從而在繪畫語言上表現不同的繪畫效果。 唐人張愛賓有「運墨而五色具」之說,所謂五色,及焦、濃、重、淡、清。
  • 這麼多老先生在一起,談中國畫的傳承和發展
    因為在我們畫中國畫的,或者研究中國畫史論的人看來這個東西是清楚的,這個筆墨的東西是清楚的,現在在中國畫家當中這個筆墨功底好一點的大家心裡是明白的,但是到底為什麼這個東西這麼重要,或者說今天上午大家都強調傳統很重要,為什麼傳統很重要,這一點不是說產生很重要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中國繪畫的西方繪畫發展過程當中有一個很大的不同的,中國人一直在強調傳承、傳統,西方人一直在強調創新要改革要反叛,他們天天講反叛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