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天才,我們是憧憬的。天才好像總是格外出眾,離我們的世界格外遙遠。他們擁有特殊的智慧,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總是特殊的才華。
天才決計不是單純地只依靠天分,傷仲永的故事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貝多芬不痴迷並練習琴曲,愛因斯坦不動手實操,他們的成就,不會如此之高。
實際上,天才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他們有的門門優秀,有的在一條路上一枝獨秀。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我國自主培養的數學天才——韋東奕。
這位天才是一名保送生,出眾的數學能力讓他免試於北大數學科學院。
要知道,北京大學的數學專業是從1913年開始面向全國的數學人才招生,作為我國最早的高等院校,北大的實力不容小覷。
很多人都會有一種固有看法,認為"理清華,文北大。"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北大數學科學院,不是形同虛設的,它成立於1995年。那年,這個學院綜合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和概率統計系,真正讓數學科學綜合了起來。如今,這裡匯聚著我國最頂尖的數學人才力量,是數學人才濟濟一堂的地方。
能在數學人才匯集的北大數學科學院,脫穎而出的韋東奕,究竟是什麼來頭?他又如何帶領北大學子,在競賽中打敗清華呢?
數學天分初露
天才少年韋東奕,是一名山東學子。他出身書香門第,父母都是當地的大學教授。由於父親是數學教授,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韋東奕的數學思維,加上有遺傳的因素在,小小的韋東奕對神秘的數學充滿了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韋東奕很喜歡看數學相關的書籍,父親也很支持孩子,給韋東奕創造了學習數學,良好的教育環境。真正讓韋東奕走上數學這條路的,是在閱讀《華羅庚數學學校》時,他被其中的一道題難倒了,經過好幾天廢寢忘食地推理計算,他解出了這道題。他說,那種成就感,他一輩子都忘不掉。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從小展露數學天分的韋東奕,在初二時被惜才愛才的老師推薦給了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名師張永華。
張永華帶出過很多數學方面很有天分的孩子,跟著張老師學習一段時間後,張永華對韋東奕讚不絕口。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很快進入了山東師範大學的奧賽訓練營。出色的表現,讓他有了第一次免試的經歷,他順利地留在山師大附屬中學繼續學習。
在山師大附屬中學的奧賽訓練營,韋東奕表現出極強的數字敏銳度和邏輯思維能力。奧賽訓練營是分省隊和國家隊的。國家隊的奧賽教練員的水平,不言而喻。據說有次,做一道難度極高的題,奧賽國家隊教練花3個小時解決的題目,被省隊的韋東奕兩個小時解決。那時候的韋東奕,對數學的痴迷,達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俗話說得好不瘋魔不成活,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牆之隔。當然,韋東奕行動上廢寢忘食,理智卻格外清醒。他的優秀和努力被所有人看在眼裡,他也不負眾望,用高分贏得了49屆國際奧數競賽的參賽資格。
小小少年脫穎而出
世界級的競賽含金量是極高的,代表中國出徵的學子們可以說是中國數學的高精尖。我們來看看這場比賽的選拔有多嚴苛。賽前要經過層層考試,偌大的中國只有40個名額。韋東奕在山東賽區的選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這四十分之一。
當然不是說這40個學子就可以代表國家參賽了,之後還有更為嚴苛的選拔。在40人坐到一起參加國家隊奧賽集訓時,第一關等著他們的就是兩套卷子,卷子做完後,隊伍裡就只剩下了30人。隊伍裡的氣氛一下緊張起來,每個人都拼了命地學習,訓練營教練也毫不吝嗇地傾囊而受。選拔仍在繼續,幾次考核結束後,隊裡只剩下了6個學子,韋東奕是其中之一。
韋東奕憑藉天分和努力走進了,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考場,成為了那場比賽的黑馬。是的,這個來自山東的學子,摘下了第一名的金牌。
他的優秀被北大招生辦看到了,認為韋東奕符合他們自主招生的條件,便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這樣,韋東奕憑藉這塊含金量極高的金牌,免試於北大數學科學院。
進入北大的韋東奕沒有放鬆,更努力了。這個聚集著全中國頂尖數學人才的地方,讓韋東奕有了壓力。有壓力就有動力。韋東奕不用和高中一樣每天做老師給定的題目,有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課本以外的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韋東奕在這樣的學術氛圍裡,走出了自己的路。
一己之力力壓清華
丘成桐是我國知名數學家,數學成就也是享譽世界。丘成桐曾被授予菲爾茲(Fields)獎章,菲爾茲可是很多數學家畢生的夢想,是世界數學界的最高榮譽。
以他名字命名的丘成桐數學獎,在我國數學界很有含金量。這個獎項,是每年清華北大兩所頂尖高校,較量的戰場。數學天才韋東奕自然沒有缺席這場角逐。在13年的比賽中,韋東奕代表北大數學系力壓清華,獲得了6項數學賽的大獎。
出乎意料的是,韋東奕並沒有留學深造的經歷。他的研究生和博士,均是就讀於北大。可以說,韋東奕是我國自己培養的數學天才。
如今的他,是北大的一名助理教授,研究員,有他自己的科研項目,依舊在數學領域發光發熱。
世界上從不缺乏天才,缺乏的是肯努力的天才。世界沒有一件容易的事,我們一定要努力,在自己的世界裡,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