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職業大學上周確立新校訓 盤點校訓背後的故事

2020-12-12 閩南網

  閩南網8月26日訊 上周二,黎明職業大學通過了《關於確定校標、校訓等學校品牌識別系統的建議草案》,將新校訓確定為:正直勤樸,善學強技。

  而早在8月初,在新浪微博@央視新聞發起的話題「校訓之光」中,博文中羅列了國內好幾所學校校訓,其中華僑大學的「會通中外,並育德才」的校訓也赫然在列,引起了眾多泉州網友驚呼觀望。

  家有家風,校有校訓。校訓是一個學校的特質,是代代傳承的信念羅盤。在泉州,你記得哪幾所高校校訓?它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華僑大學校訓 為國學大師季羨林所寫

  華僑大學校訓為「會通中外 並育德才」,前半句倡導做學問應具備國際視野,後半句意指育人必須以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為原則,是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所寫。華僑大學人文系一位教授介紹,2000年,華僑大學四十周年校慶,季羨林先生為華僑大學題寫校訓,成為當年校慶的一大盛事。

  據說,時任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負責人的魯錦寰先生,他的夫人是季羨林的學生,學校請魯先生找季老要字,老先生欣然應許。

  而在2010年,在「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季羨林先生並稱「南饒北季」的饒宗頤先生欣然揮毫,以校園精神「寬容為本,和而不同」八字題贈華僑大學。

  前有季羨林先生為華僑大學題寫校訓,後有饒宗頤先生題寫校園精神,南饒北季,相映成輝。

泉州師範學院校訓隱喻辦學目標

  泉州師範學院前身為創辦於1958年的泉州大學師範學院。1998年泉州師專、泉州教育學院、泉州師範學校合併組建新泉州師專。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為泉州師範學院,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屬本科高校。

  泉州師院宣傳部介紹說,升本之後,學校就逐步啟動了學校的視覺形象識別系統建設。2007年,泉州師院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校標、校訓以及校園道路名稱等,最後確定了「善學如泉,正心至大」的校訓。

  其中「善學」和「正心」,分別出自《禮記》和《大學》,指大學精神的兩個方面——知識的積累和人格的完善。而「泉」和「大」,既指知識積累過程應像泉水涓涓細流匯成大海、提高修養應放到做人至關重要的位置;又是一種地理標誌,即泉州;此外更是一種目標,即全體泉州師範學院人為之奮鬥的「泉州大學」。

黎明職業大學 校訓為知名教育家所立

  黎明職業大學校長林松柏介紹說,在蔡元培、馬敘倫的倡議下,泉州地方開明人士許卓然、秦望山遂發起創辦了黎明高級中學,公推梁披雲先生負責籌辦並主持校政,並於1929年春正式開學,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題寫校名並就任學校董事,梁披雲先生任校長。

  1981年,梁披雲先生聯絡海外僑親和原黎明師友,在黎明高中的舊址發起創辦黎明學園,開展電子技術、裝潢美術、攝影藝術、醫療衛生、企業管理、外語等培訓,為改革開放初期百業俱興的泉州培養了一批急需人才。1984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黎明學園升格為黎明職業大學,並報教育部備案,由海外華僑華人集資投入,泉州市人民政府主管,舉辦全日制學歷教育。梁披雲任第一任校長,著名文學大師巴金先生擔任黎明大學名譽董事長。

  作為知名詩人和教育家,黎明職業大學第一任校長梁披云為學校題寫了「正直勤樸」四字校訓,鼓勵師生在從教治學中要勤奮做事、為人立業;而「善學強技」則為此次學校結合職業教育特色而添加的,期許學生要善於學習知識,增強技術能力。

泉州部分高校校訓集錦

  仰恩大學:學會做人守信篤行,學會做事創業有成

  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閩南理工學院:正己立業 自強不息

  泉州經貿職業學院:明德善學 強技 力行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精誠惠世

  泉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強進取、樹己樹人

  泉州理工學院:忠誠、勤奮、創新、奉獻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崇德、敬業、精藝、創新

責任編輯:蘇麗梅

相關焦點

  • 大學校訓中的「關鍵詞」:揭秘名校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大學校訓中的「關鍵詞」:揭秘名校背後的故事 【文藝星青年按】校訓,是一所大學傳統與精神的集中體現,是薪火相傳的理念,也是激勵師生努力奮鬥的精神依託。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上海交大的「飲水思源」;浙江大學的「求是創新」……不同的校訓體現著每所高校不同的辦學理念和治學特色。 校訓背後的故事和文學出處你知道嗎?
  • 盤點沈城各大高校校訓 「厚德」成為校訓高頻詞
    新大一學生對高校的「初印象」,恐怕正是來自於八字校訓。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盤點沈城高校校訓,看看它們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故事。據粗略統計,「厚德」一詞最受瀋陽高校的喜愛,至少5所高校的八字校訓中帶有「厚德」一詞。
  • 探尋校訓背後歷史 重慶最早校訓出自晚清求精中學
    探尋校訓背後的歷史:西南大學的校訓如何失而復得,清華中學與清華大學有何關係……答案既不是重大的「十六字真言」,也不是西南大學的「8字校訓」,而是重慶求精中學的老校訓「因故知新,精益求精」。  求精中學辦公室副主任李衛國告訴記者,重慶求精中學創建於1891年,前身為求精學堂,是美國基督教MEM會牧師鹿依士按照西方教育模式創辦的新式學校,也是重慶第一所新式學校。
  • 同濟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裴鋼「校訓」,在英語中稱為「Motto」,這個詞起源於義大利,有座右銘、箴言之義,用在學校校徽上即是校訓。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現代意義上的「校訓」,指的是「學校規定的對師生有指導意義的詞語」,是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
  • 泉州18所高校校訓都是啥 全國校訓十大高頻字泉州用9個
    [校訓故事]   華僑大學:校訓為季羨林先生所題   華僑大學校訓為「會通中外 並育德才」,前半句倡導做學問應具備國際視野,後半句意指育人必須以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為原則,為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所題寫。
  • 天津大學「實事求是」校訓確立百年紀念大會舉行
    (攝影:楊秋煜)    人民網天津視窗6月6日電:2015年6月6日,天津大學「實事求是」校訓確立百年紀念大會暨《我們的校訓——實事求是》一書首發式在天津大學舉行。同期,「實事求是」名家書法作品展在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開展。
  • ——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來源:光明日報 2014-6-20 胡顯章  2010年5月,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
  • 高校校訓背後的故事 你聽過幾個?
    由於一直沒有達到共識,至今並未形成明確的校訓。  3、復旦大學  「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復旦校訓是1915年校慶十周年時確立的,選自孔子《論語·子張篇》,與「思想自由,學術獨立」的立校精神相呼應。
  • 天津大學校訓確立百年 王靜康解讀校訓「實事求是」
    天津大學校訓確立百年 王靜康解讀校訓「實事求是」 2015/6/5 11:00:27 來源:人民網天津視窗
  • 大學校訓存在的意義何在?
    另外,一些大學學風浮躁,「博學」、「厚德」、「團結」、「創新」等等,聽到的儘是口號,在大學生看來,很難體現出校訓的精神追求和堅定信仰,更多的是形式主義的「假、大、空」。很多情況下,是為了「標配」而生憋出一個校訓:或是到古老的經典裡去找;或是一個人的題詞就變成了一所大學的校訓;或發出「徵文啟事」,由領導憑其偏好打鉤。
  • 遇見好書:《大學之魂》中國大學校訓故事
    中國大學校訓故事 大學之魂 短短幾句 描出了大學的名片寥寥數字 道出了大學的靈魂 校訓 大學文化傳統的精神符號 講述中國大學校訓故事 領略大學文化精神傳承 遇見好書 推薦 《大學之魂-中國大學校訓故事
  • 中國113所大學校訓集合,哪些大學的校訓你最喜歡?
    大學四年結束,你對於自己學校的校訓有沒有全新的認識呢?我們總說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承載著所有學子的精神!每一所學校的校訓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解釋,屬於自己的靈魂,以下整理了中國113所大學的校訓,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看看哪些學校的校訓你最喜歡!
  • 校訓:大學的文化符號
    原標題:校訓:大學的文化符號   校訓(motto),如同現代大學一樣,是近代從西方引入中國的,有研究者認為上海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為近代中國最早明定校訓「Light and Truth」(「光與真理」)的大學,民國時期誕生的各類大學大都仿而效之,確立校訓。
  • 各大學校訓盤點,校訓雷同、沒有校訓、超長校訓,你一定好奇!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各大高校最容易重複當屬校訓,估計你一定想不到。有這樣一張圖片,或許會讓大家非常吃驚,為什麼有這麼多高校校訓重複,其實這僅僅是統計了900多所大學後得出的結論。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國有近80%的大學校訓選擇了8個字,而八字校訓最常見的組合為XX, XX, XX, XX或XXXX, XXXX,畢竟這樣的組合會讓校訓更加工整、對仗、朗朗上口。此外,受中國5000年傳統文化的影響,古籍文獻中有太多絕佳的成語或詞彙,其中的一些詞彙非常適合用於校訓,比如:博學、厚德、篤行、求實、創新等等。
  • 各大學校訓盤點,校訓雷同、沒有校訓、超長校訓,你一定好奇
    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國有近80%的大學校訓選擇了8個字,而八字校訓最常見的組合為XX, XX, XX, XX或XXXX, XXXX,畢竟這樣的組合會讓校訓更加工整、對仗、朗朗上口。再者,我國高校曾經歷過多次大規模的重組,一所大學有多個起源並不奇怪,在重新選定校訓的時候,都會更傾向於源頭更著名的高校的校訓。加之一些高校比較年輕,並沒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有深度、有特色的校訓更無從談起,何不隨大流?這些都讓中國大學的校訓很相似。
  • 盤點山東省各高校校訓:青春 從銘記校訓起步
    原標題:盤點山東省各高校校訓:青春 從銘記校訓起步   篤行   從一名北大學生,到在北大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90後」樊桔貝在過去近兩年裡完成了從書齋到社會的身份轉變。   對小曾來說,清華校訓在他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具非同尋常的意義:「求學之初,特別看重校訓中的『自強』二字,想把自己變得強大起來,縮短與大師們的距離;擇業之時、工作之後,到了基層,你不應再頂著『清華』的光環,而是要腳踏實地、敢於擔當,勇於拒絕各種誘惑。」
  •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復旦大學校訓背後故事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復旦大學校訓背後故事于右任書寫的復旦大學校訓。資料圖片  復旦大學校園,梧桐樹環拱的光華大道,筆直幽深。鐫刻著「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牆,靜立在這條路的盡頭。
  •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新校徽、校訓,是這樣「誕生」……
    評 論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 專屬的校徽、校訓正式出爐之後權威發布丨廣州大學松田學院新校徽、校訓正式啟用!
  • 偽哈佛大學校訓折射了什麼?
    —分享—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
  • 讓大學校訓真正傳承特色
    校訓,原本是學校校長講話中的關鍵詞語,因為既有底蘊又有實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師和學子們傳遞下去,時間一長,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話語,這就是校訓。  在日前召開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說,要廣泛開展校訓育人活動,用光榮的校史、傑出的校友和校訓背後的故事,用文化標識、文化活動等載體,讓學生銘記校訓、踐行校訓,使之成為伴隨一生的精神財富。  校訓既是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