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把子肉的來歷是在古人公祭之後,要把祭祀用的肉切成長方塊分給參祭眾人,由於這種長方肉塊分割時必須扎縛上青蒲草或馬藺草,形成「扎把」的形式,故稱「把子肉」。把子肉是中華名小吃之一,是華東地區極具特色的小吃。根據傳統魯菜食譜所述,早在清朝時期,魯地即流傳有用草繩綑紮五花肉,加以醬油燉煮而成的把子肉,其味入口即化,香而不膩。流傳於魯西、魯南,即現在濟南、濟寧、菏澤、棗莊、臨沂、徐州一帶。把子肉一般還配以其他配菜一同燉煮,如鮁魚、四喜肉丸、油炸豆腐片、蘭花幹、青椒、海帶結,麵筋、豆筋、豆皮、腐竹、腐衣、素雞片、虎皮雞蛋、黃花菜、小青菜、豆角、香腸、排骨、肘子、雞腿等。再配上一碗澆上肉湯的白米乾飯,吃起來滿嘴流油,回味悠長,口口留香。把子肉別再出去買了,做法和配料教給你,比滷菜店買的還好吃!
用料
五花肉 700
八角 5個
老抽 4湯匙
蔥 適量
薑片 5片
冰糖 1小把
生抽 3湯匙
料酒 1湯匙
蒜片 4個
肥而不膩的把子肉的做法
買回來的帶皮五花肉清洗幹用刀切成1釐米的長形肉塊。
鍋內倒入適量水,放入切好的五花肉大火煮開炒撇去浮沫煮2分鐘撈出清洗乾淨表面浮沫備用。
鍋內倒入少量油,燒熱,放入一小把冰糖,炒至顏色變淺咖啡色,放入焯好的五花肉,炒至上色,放湯4湯匙老抽,3湯匙生抽和1湯匙料酒炒至均勻。
準備5個八角,4片蒜和適量蔥姜和5片香葉放入電飯煲內。
炒好的五花肉倒入電飯煲裡,倒入適量水進去,摁燉煮鍵,煮開後撇去浮沫後燉煮3個小時後倒入鍋內大火收汁湯汁即可。
小貼士
放油的時候少放油,待會炒五花肉會炒下油來。五花肉焯水是為了初步去除肉內多餘血水。燉煮五花肉的時候開鍋燉煮一會就摁保溫鍵悶一會再摁倒燉煮鍵。冰糖一定要炒至淺咖啡色在放五花肉,不要炒過了頭。不然做出來的五花肉會發苦。買五花肉一定要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這樣做出的把子肉才肥而不膩,美食與大家的生活密不可分,現在食物吃的方法實在是太多了,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學習進步中,美食也是,在經過不同的人,不同的做法,一直在發生改變著,不同的人不同的口味,雖然味道不同,但是喜歡的人也不會少,對吃而言,喜歡就是美食,歡迎留言,評論,交流,一起共同學習更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