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啟動上市

2021-01-08 環球網

中國網財經5月25日訊 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商品名)日前在北京正式啟動,這標誌著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上市。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該產品「總有效率達到94.44%,愈後效果接近人捐獻角膜」。該產品問世將極大緩解我國人體捐獻角膜奇缺的臨床困境,為我國400萬乃至全球6000萬的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希望。

據介紹,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是再生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上市,股份編號:08158,以下簡稱「中國再生醫學」)的科學家團隊歷經10年時間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艾欣瞳」於2015年4月底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書,也是該集團繼組織工程皮膚「安體膚」

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之後的又一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安體膚」是國內唯一含活性細胞的組織工程皮膚。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化學工程終身教授崔佔峰認為,「艾欣瞳」不僅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而且成功實現了產業化,這使中國在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的激烈競爭中搶佔了先機。

開創人工角膜新紀元

與會專家介紹說,當前,角膜盲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人捐獻角膜手術移植、人工角膜移植術等。國外雖然已有以異質性材料如玻璃、矽膠等為原料研發製作的人工角膜,但這些人工角膜均為人造高分子化學材料製成,存在生物相容性、力學特性差,臨床試驗效果不佳,無法形成連續化上皮,不能與患者自體組織完全整合等缺點和不足,病人排異反應明顯。人的角膜看起來薄而透明,卻是由無數排列緊密、縱橫交錯成網狀的膠原纖維構成,光靠化工分子材料等純人工材料,目前無法做出這樣精密複雜的結構。

國內知名眼科專家、北京同仁醫院原角膜病科主任鄒留河教授認為,「艾欣瞳」的最大特點是融合性好,產品與人眼自然融為一體。而目前國外一些人工角膜產品,主要以矽膠等為材料,病人排異反應明顯。

據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第八屆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分會侯任主委、「863」首席科學家、中國再生醫學首席科學家金巖博士介紹,「艾欣瞳」是由異種角膜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去除了角膜中的細胞、雜蛋白、多糖等抗原,保留了天然角膜基質膠原蛋白結構,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安全性高,能與周圍組織快速整合,並隨著自身細胞的遷入改建,移植角膜逐漸透明,患者視力逐漸恢復。

從2010年開始,由北京同仁醫院牽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河南眼科中心等國內多家知名眼科醫院參與了「艾欣瞳」的臨床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總有效率達到94.44%,愈後效果接近人捐獻角膜。據武漢協和醫院的眼科主任張明昌介紹,武漢協和醫院參加生物工程角膜移植臨床試驗的47名患者,全部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術後隨訪複查顯示,生物工程角膜清晰透明,與原來正常角膜結構高度融合,使用安全有效。

張明昌告訴記者,該院參與臨床試驗的1號患者2010年患真菌性角膜炎,右眼球的2/3被潰瘍病灶覆蓋,近乎失明。2013年9月底,1號患者複查結果顯示:移植了「艾欣瞳」的右眼視力恢復到0.4,而正常的左眼視力為0.5,雙眼看上去並無差異。「艾欣瞳」的臨床效果顯著。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化學工程終身教授崔佔峰評價認為,這個生物工程角膜產品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解決了以往類似研究中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既能修復角膜,又能恢復功能。

搶佔「再生醫學」先機

與傳統的自體或異體組織、器官移植相比,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克服了以創傷修復創傷、供體來源不足等難題,從根本上解決了組織、器官缺損的修復和功能重建等問題,其產品可用於改善、修復、再生或替代人體多種組織器官,標誌著醫學將走出器官移植的範疇,步入到製造組織和器官這一生命科學最具挑戰性的前沿領域。

美國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吉爾伯特預言:「用不了50年,人類將能夠培育出人體的所有器官」。組織工程產品的應用前景廣泛、市場潛力巨大。有專家估計,全球組織工程及其技術衍生產品估計有1000億美元的潛在市場。2000年,《時代》雜誌更是將組織工程列為21世紀十大熱門領域的榜首。

擬進軍全層角膜研發領域

在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的啟動儀式上,中國再生醫學集團決策委員會主席關國亮介紹了該公司下一步科技攻關方向:繼「艾欣瞳」啟動之後,集團下一步將繼續進軍全層角膜的研發,讓更多類型的角膜盲患者能擁有重見光明的希望。

關國亮還透露,集團正在積極與公益組織洽談,聯合向符合醫學條件的弱勢群體伸出援手,進行產品捐贈。同時,集團還將與國內頂級的眼科專家合作開展培訓,以提高眼科醫生的角膜移植技術。是日,集團與山東省眼科醫院合作建立的「中國再生醫學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術醫師培訓基地」揭牌成立。據悉,在2015年,集團將與三甲醫院合作,陸續建立5家培訓基地。

中國再生醫學集團多年來一直積極構建國際性的科研布局,該集團已經與牛津大學、香港大學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終身教授崔佔峰、「863」首席科學家、中國再生醫學首席科學家金巖博士、香港大學教授周中軍等科學家將使集團的研發和產業化優勢得到進一步加強。

此外,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總裁邵政康展望了該集團未來發展的四大方向,即:以生物工程角膜和組織工程皮膚為主導的組織工程產品研發;細胞和幹細胞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化妝品和抗衰老產品的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的企業願景是:到2020年,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要發展成為國際領先、中國第一的世界級再生醫學集團。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完成臨床試驗的人造生物工程角膜上市 中國團隊攻關10年
    報導是這樣的: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今日(5月23日)正式投入生產,這將改變傳統的角膜移植手術中角膜供體來源奇缺的困境,為無數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 今年4月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艾欣瞳」頒發醫療器械註冊證書,這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脫細胞角膜基質)。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的上市,將為我國400萬乃至全球6000萬的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的希望。(完)
  •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試驗正式啟動 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長江日報訊(記者陳潔 通訊員王玲)6月2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啟動儀式在中國北京、武漢、阿聯阿布達比三地,以視頻會議方式同步舉行,阿聯衛生部長向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頒發了臨床試驗批准文件。儀式上,中阿雙方現場籤署了相關臨床合作協議,標誌著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試驗(Ⅲ期)正式啟動。
  • 中國完成世界首次人造生物角膜臨床試驗 總有效率超90%
    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日前成功完成臨床試驗,人工角膜移植後的總有效率超過了90%,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多中心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總有效率達到94.5%;經過臨床試驗觀察,「人工角膜」的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據悉,該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已由中國生物醫學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深圳艾尼爾角膜工程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金巖教授的團隊聯合開發成功,並投資建成了產業化的規模生產基地。
  • 2019生物工程角膜臨床應用研討會在西安舉辦
    6月21日,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西安市第一醫院)、西安市眼科醫院、陝西省眼科研究所、陝西省眼科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功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規範化角膜眼表疾病臨床進展》2019生物工程角膜臨床應用研討會(西安站)暨西北五省第五屆角膜移植手術培訓班
  • 國內首個工程生物產業數據分析平臺亮相
    國內首個工程生物產業數據分析平臺亮相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0-12-25 09:29:02
  • 2019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在桐廬揭曉 靶向藥物等首批5個一類...
    作為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發布會永久會址所在地,桐廬積極響應「健康中國戰略」,將大健康作為縣三大主導產業之一,集中精力做強、做大大健康產業。2019年5月長三角首個國家級生命健康產業先行試驗區「中國杭州·桐廬(國際)生命健康產業先行試驗區」正式落戶桐廬,更是為桐廬在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道路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啟動國際臨床三期試驗 預計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湖北日報訊 (記者文俊、通訊員龍華、王玲)6月2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啟動儀式在中國北京、武漢、阿聯阿布達比三地,以視頻會議方式同步舉行,阿聯衛生部長向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頒發了臨床試驗批准文件。
  • 「2019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在桐廬揭曉,來看看都是哪幾個
    2019年5月,長三角首個國家級生命健康產業先行試驗區「中國杭州·桐廬(國際)生命健康產業先行試驗區」正式落戶桐廬。2019年11月,富春山健康城喜迎桐廬·鳳棲生命港順利開園。2.國產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2019年共有3個國產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其中上海復宏漢霖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主要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百奧泰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全球首個梨花提取物高端護膚品 梨花LEAWHA正式面世
    在本次發布會上,全球首個以梨花提取物為原料的中國高端護膚品品牌——梨花LEAWHA正式上市,旗下梨花柔韌亮肌系列產品首次進入中國護膚品市場。  梨花LEAWHA品牌創始人康雲香,梨花研發配方師、德肌化妝品董事長陳煒銳,中新社北京南海影業有限公司、中國新聞網影視中心主任曹多然,中國香港女演員應採兒,高級定製時裝設計師Grace Chen,中國著名藝術家、鳳凰衛視藝術全媒體藝術主編肖戈,臺灣美協會長王宏文,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黨支部書記、監事長馬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秘書長許景權,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博士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艾爾菲生物領跑化妝品產業 楊正國欲打造世界品牌
    1995年,楊正國正式進入再生醫學領域;1997年,楊正國開始投資組織工程皮膚這一高科技項目;2001年,組織工程產品成功完成動物實驗;2003年,該產品順利進入臨床試驗;2007年,我國第一個皮膚組織工程產品「全層皮膚」拿到SFDA頒發的產品註冊證書;2011年,中國組織工程領域唯一獲得註冊證書的產品組織工程皮膚作為子項目,獲得了當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我國首個組織工程人工皮膚產品產業化基地在西安竣工投產
  • 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漢利康獲批上市 淋巴癌診療費用有望大幅下降
    2019年4月26日,復宏漢霖宣布,用於淋巴瘤治療的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上市,開啟了中國生物類似藥商業化新紀元。  本土亮劍 抗癌之路武器不斷  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漢利康的出現給患者送去了希望。作為在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與已獲準註冊的參照藥具有相似性的治療用生物製品,漢利康的上市有助於提高生物藥的可及性。
  • 創新藥研發商益方生物啟動上市,高瓴、啟明、經緯等均為投資方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Stone Jin據IPO早知道消息,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方生物」)日前已與中信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衝刺A股上市。12月9日,益方生物剛剛完成股份制變更。
  • 全球首個罕見病C型尼曼匹克病藥物中國上市
    全球首個用於治療罕見病C型尼曼匹克病(NPC)的藥物麥格司他膠囊(澤維可)在中國以全球最低價上市,這是鳳凰健康從2017年第十二屆國際罕見病與孤兒藥大會暨第六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上獲得的消息。
  • 《福到全球千萬家》國際文化交流工程正式啟動
    「大家一起寫書法福到全球千萬家」就是一項以中華福文化為底蘊、書法藝術為載體的國際文化交流公益工程。2020年12月3日,主辦方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中心在中華世紀壇,聯合舉行了這一工程的啟動儀式暨書法家福字春聯作品展。
  • 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漢利康」獲批上市,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消息,2月2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海復宏漢霖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研製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漢利康)上市註冊申請。該藥是國內獲批的首個生物類似藥,主要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
  • 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漢利康獲批上市 填補了市場空白
    中國網財經4月28日訊(記者杜丁)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漢利康獲批上市,昨天在「首屆上海血液腫瘤國際高峰論壇暨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漢利康上市會」上,漢利康臨床試驗主要研究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教授表示,漢利康是我國藥政主管部門今年批准上市的第一款抗腫瘤藥物
  • 全球首個罕見病C型尼曼匹克病藥物澤維可中國上市
    從2017年第十二屆國際罕見病與孤兒藥大會暨第六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上獲悉,全球首個用於治療罕見病C型尼曼匹克病(NPC)的……全球首個用於治療罕見病C型尼曼匹克病(NPC)的藥物麥格司他膠囊(澤維可)在中國以全球最低價上市,這是鳳凰健康從2017年第十二屆國際罕見病與孤兒藥大會暨第六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上獲得的消息
  • PK輝瑞產品、國產首個 沃森生物13價肺炎球菌疫苗全面上市
    每經記者:謝振宇 每經編輯:梁梟疫苗上市公司沃森生物(300142,SZ)籌謀已久的重磅產品13價肺炎疫苗開啟大規模上市之路。今日(5月20日)上午,在昆明,沃森生物舉行了首個國產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沃安欣」雲南首批接種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