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 黃燕芳 綜合報導
由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僱員斯諾登掀起的「稜鏡門」風雲至今仍席捲著整個國際政治舞臺。斯諾登最初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 「稜鏡」監控項目的文件,是一份長41頁的PPT,6月5日首次曝光的是其中4頁。後來,這份PPT的內容繼續漸漸披露出來,6月29日再公布了其中4頁。 7月10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再次公布其中一頁。
從幾家高科技公司收集用戶帳戶信息並非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獲取國際信息的唯一途徑,美國國家安全局至少還使用了另一種名為「上行」的信息搜集方式。 《華盛頓郵報》首次公開的這一頁PPT則披露了有關「上行」的更多細節。
最新披露PPT:同時使用兩種監控項目
上月,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率先報導了斯諾登披露的美國國家安全局「稜鏡」監控項目。包括谷歌、微軟、蘋果、「臉書」、雅虎等多家全球著名高科技企業均涉及向美國政府提供用戶帳戶信息。
與「稜鏡」項目從高科技公司伺服器直接獲取信息不同,相對應的,「稜鏡」其實也可以被看做「下行」,因為政府所獲得的所有數據均晚於科技公司。
在這頁最新公開的PPT上,頁面上方是對「上行」的介紹,「上行」收集是指「數據流經時在光纖和網絡基礎設施上的收集活動」,以及4個代號分別為「Fairview」、「Stormbrew」、 「Blarney」、 「Oakstar」的監控項目;下方是對 「稜鏡」的簡介,「直接從伺服器上收集信息」,並點明了9家用於收集信息的高科技企業名稱。左側用醒目的黃色圓圈註明 「兩者應該同時使用」,還配以箭頭分別指向「上行」和「稜鏡」。
自「稜鏡門」曝光至今,涉事的微軟、谷歌、「臉書」等公司一直聲稱並無任何「後門」程序可供政府使用並直接訪問伺服器。然而,不管這些公司怎麼聲明,美國國家安全局確確實實通過它們拿到了不少用戶信息。
海底電纜分布:傳輸獲得的監控數據流
這頁PPT的背景是一張海底光纜數據流分布圖,連接著美國東西海岸和全球其他地區。正如《星期日郵報》曾報導的,這些光纜就是美國用於傳輸監控數據流的。
除了這份PPT的內容令人好奇,其洩露公開的方式也令人驚奇。6月8日,英國《衛報》得到了其中一頁,內容是全球海底光纜分布。《星期日郵報》得到了則是北美連接世界的光纜分布圖。
目前尚無人明白,為何這份PPT會以如此分散的方式逐漸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