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學堂】律詩的對仗

2022-01-31 詩評萬象

律詩的對仗

對仗,也就是對偶。在近體詩產生以前,詩中的對仗,只是修辭上的需要。近體詩的對仗,不僅是修辭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規定。詞,也是根據格律規定而用對仗的。對仗是詩詞格律的第三個內容。(一)在兩句相對時,相對的字詞,其詞性要相同或相近。同類中的字詞就算是詞性相同,鄰類中的字詞就算詞性相近,都可用作對仗。1、名詞類: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1)天文(2)時令(3)、地理(4)、宮室(5)服飾(6)器用(7)植物(8)動物(9)人倫(10)人事(11)形體(12)文體(13)飲食(14)幹支。其中,幹支類自成一類,一般不與別類相對。2、專有名詞類:表示人名、地名的專有名詞,自成一類。最好是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11、連用字類:經常連在一起用的兩個字為連用字,為同義和反義的兩種。12、連綿字類:連綿字與連用字不同,連用字實際上是兩個單音詞連用,而連綿字是一個雙音詞。連綿字只能跟連綿字相對。連綿字當中又再分為名詞連綿字、形容詞連綿字、動詞連綿字。不同詞性的連綿字一般還是不能相對。(二)在兩句相對時,除了要求詞性相同或相近外,還要求相同兩句的句子組成情況相同或相近。如:林逋《山園小梅》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的句子組成情況是相同的。「疏」對「暗」,定語對定語,「影」對「香」,主語對主語,「橫斜」對「浮動」,謂語對謂語,「水清淺」對「月黃昏」,補語對補語。又都存在著省略和倒裝,原應是「在清淺的水面上」和「在黃昏的月色中」。不僅句子成分相同,而且各句子成分的所在位置也相同。對仗的兩條基本要求,以前一條為主。只注意詞性相同或相近,而不管句子組成情況相同或相近與否,這樣的對仗也是不少的。凡同類的詞相對,叫做工對。名詞既然分為若干小類,同一小類的詞相對,更是工對。有些名詞雖不同小類,但是在語言中經常並列,如:天地、詩酒、花鳥等,也算工對。反義詞也算工對。句中自對而又兩句相對,算是工對。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一聯中,只要多數字對得工整,就是工對。例如:「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寬對和工對之間有鄰對,即鄰近的事類相對。例如:天文對時令,地理對宮室,顏色對方位,同義詞對連綿詞字,等等。稍微更寬一點,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利用一些詞的多義性,詩人在詩中用的是甲義,但實際是借用乙義與另一詞成為工對,這叫借對。(1)借義:如:「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對仗,一般是上聯一句,下聯一句,各自獨立的。但是,也有一種對仗,是上下聯合成一句,上聯不能獨立成句的,叫作流水對。它在形式上是對仗,在意思上前後連貫,次序不宜顛倒,後句的意思是前句的延伸。如:不象一般形式是相連兩句對仗那樣,而是隔句相對。如:白居易《夜聞箏》中的四句:隔句對,也稱為扇面對。在詞中運用較多,如史達祖《東風第一枝》:「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麵」。這是一種自對的形式。在一個句子中,一些字詞同另一些字詞相對,字數有時並不相等,如五言句是兩對三,七言句是四對三。例:「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前後兩句不相對,後句自對。這種對仗,多在近體詩的首聯出現。兩句相對,其中的字詞,不是依次相對,而是交錯相對,故又稱犄角對。如:七字句第一、二至第七字都可嵌字入對,它們的名稱分別為(一)鶴頂格(二)燕領格(三)鳶肩格(四)蜂腰格(五)鶴尾格(六)雁翎格(七)鳳尾格。通過字詞的拼拆組合,將所要表達的內涵隱誨地傳出。如:利用漢字的一字多音的特點,言在此而意在彼,往往可起到詼諧的效果。近體詩的對仗,主要是律詩的對仗。律詩中的兩聯,即頷聯和頸聯用對仗,這是常例。除此之外,還有幾種特例。尾聯一般不用對仗,因為,最後兩句是全詩的結束,用對仗不便收合,所以即便用,也多為流水對。比較常見的是用於頸聯,又稱蜂腰格。在五律中多見,七律中很少用。如:全首隻有一聯用對仗,不僅限於頸聯,有時是首聯或頷聯。律詩的對仗,除對仗位置外,還有其它方面的格律規定。所謂合掌:即入對的兩聯中,不僅相對的兩句句子組成情況相同,而且四句的句子組成情況也完全一樣。舉例說明:這首詩中,頷聯和頸聯都是兩對名詞性詞組相對和動詞相對,兩聯的對仗情況沒有區別。

本文摘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精彩推薦: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總分法

【詩詞學堂】詩詞技法36種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溯因法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比對法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點晴法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詰問法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重字法

你若喜歡, 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詩詞學堂 | 律詩的對仗
    對仗,也就是對偶。在近體詩產生以前,詩中的對仗,只是修辭上的需要。近體詩的對仗,不僅是修辭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規定。詞,也是根據格律規定而用對仗的。對仗是詩詞格律的第三個內容。一、詩詞對仗的基本要求(一)在兩句相對時,相對的字詞,其詞性要相同或相近。同類中的字詞就算是詞性相同,鄰類中的字詞就算詞性相近,都可用作對仗。
  • 【詩詞學堂】律詩、絕句的基本規則
    但因為律詩、絕句一般是押平聲韻的(押仄韻叫"古律""古絕"),如果第一句末尾用了平聲的"鳴"字,全詩就要押"鳴"這個韻,由於種種原因詩人不想在這句押韻("翠柳鳴"不能與下一句"一行白鷺上青天"的"上青天"對仗),便將末尾兩個單元對換一下,由"仄仄+平"("翠柳鳴")變為"平+仄仄"("鳴翠柳")。
  • 詩詞知識:律詩的對仗
    依照律詩的對仗概括起來,詞大約可以分為下列的九類:1、名詞 2、形容詞 3、數詞(數目字) 4、顏色詞 5、方位詞 6、動詞 7、副詞 8、虛詞 9、代詞同類的詞相為對仗。還是和一般對仗不大相同的。(五)少於兩聯的對仗律詩固然以中兩聯對仗為原則,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對仗可以少於兩聯。這樣,就只剩下一聯對仗了。
  • 律詩的對仗與詞的對仗
    一、律詩的對仗和詞有什麼不同:  律詩:字數相同,對仗也叫對偶,俗稱對子。要格律詩中,一聯的出句和對句成為對偶的叫對仗句。不可以同字相對,必須平仄互相補充。一般不可同韻相對。律詩:五絕五字和七個字。在扇面對時多點。詞的對仗:詞中的對偶句字數相同。
  • 律詩哪一聯一定要對仗?律詩對仗基本要求是什麼?
    今天看到有網友提問:格律詩是哪一聯對仗?具體怎麼對?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問題需要糾正,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只有律詩才有一聯詩的說法,而絕句只有四句,一般是不用「聯」來形容的,所以建議問題改為:律詩哪一聯對仗?
  • 律詩對仗雜談
    不能混餚。在大學裡,還要把韻母繼續分解,韻頭,韻腹,韻尾。比如ang,eng,ong。聲母與韻母相加,就是一個字的讀音。補充一點就完整了,古代漢語的平仄是這樣劃分的,入聲,上聲和去聲都是仄聲,古代漢語就一個平聲,那就是平。 就是說,古代漢語的四聲:平上去入,後三個都是仄聲。 平水韻就是按照古代漢語組合的,中華新韻才20多年,正在試行。因此,寫詩詞時一定要標明是使用哪個韻書。
  • 王和尚講詩詞:如何玩轉律詩的對仗?
    下面涉及的知識是更深層次的字法、句法和章法的問題,敬請期待……律詩的對仗一、對仗的位置:對仗也稱「屬(zhǔ)對」。唐代宮廷中的儀仗兩兩相對,所以也把兩兩相對的對偶句稱為「對仗」。宋代以後,律詩的對仗逐漸趨向於要求結構也完全一致。律詩對仗句中句法結構完全一致的佔多數,特別是頸聯的對仗尤工穩。特別提示:律詩中間二聯的對仗中,也包含了平仄的因素,即相對仗的出句與對句平仄相反。三、律詩對仗的種類工對:即工穩的對仗。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律詩中二聯需要對仗律詩比絕句多了中間二聯,而這二聯是必須對仗的。這個對仗就不是我們前面說的平仄相對了,平仄相對是基礎,這個對仗是「對對子」的意思。民間對聯就是取自律詩的中二聯變化而成,所以對對聯實際上也是有規則的,在律詩的基礎規則上再發生變化。為什麼我從來不在頭條上對對聯?
  • 細說律詩的對仗
    (五)少於兩聯的對仗  律詩固然以中兩聯對仗為原則,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對仗可以少於兩聯。這樣,就只剩下一聯對仗了。這種單聯對仗,比較常見的是用於頸聯。例如: 塞下曲(第一首)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 淺談律詩的對仗形式
    律詩和絕句在格律方面的主要不同點,是律詩除了講究押韻和平仄以後,還必須講究對仗。大多數律詩是由八句組成的,每兩句稱為一聯:第一、二句稱"首聯"或"起聯,第三、四句稱"頷聯",第五、六句稱為"頸聯」,也可稱為"腹聯」,第七、八句稱辦"尾聯"。其中頷聯和頸聯,就規定必須要用對仗。
  • 律詩寫作第九講:律詩的對仗(上)
    一、對仗的定義什麼是律詩的對仗?王力先生曾解釋說:「詩詞中的對偶,叫做對仗」。1. 可以說「對仗」是格律詩詞創作和欣賞的重要標準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詩詞莫屬的專用術語。正因如此,格律詩詞中的對仗雖同時也符合對偶的標準要求,但鑑於「對仗」本身的特點,並且為了有別於一般文體中的對偶,故而在律詩中我們通常不以「對偶」稱之,而特稱之曰「對仗」。
  • 【詩詞格律與寫作】對仗 對聯
    聯就是格律詩中的兩句,一首律詩來講,它包括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首聯就是第一、二句,頷聯也叫次聯是第三、四句,頸聯又叫復聯、中聯,是第五、六句,尾聯又叫末聯,是最後兩句。 在一聯中又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是出句,下聯是對句也叫韻句。
  • 律詩的對仗與律詩寫作技法
    律詩的容量比絕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寫更多的事或景,可抒發更多更細緻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變,對仗工整,內容充實」;「五律顯得簡短,樸直,有力,七律顯得暢達,悠揚,紆徐。律詩既講平仄,押韻,又講對仗,故寫作較難。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 【草堂詩說】如何寫好律詩的對仗句
    對仗是將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其分為工對和寬對兩種。工對就是要嚴格遵守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節奏相同、平仄相對、意義相關這六個原則。寬對是相對於這六個原則要求顯得比較寬鬆。律詩的對仗句能使詩顯得凝練、整飭、勻稱、典雅,可以大大增強詩的藝術感染力。
  • 詩詞中對仗的使用
    上一篇文章講到了對仗的基本知識,以及如何使用《聲律啟蒙》積累對仗的基本要素。本章的主要內容主要在創作中如何使用對仗的內容。其中包括分析與創作兩個部分。合在律詩中對仗的部分通常為頸聯與頷聯也就是第二句與第三句。為什麼會在首句與尾句不需要遵守對仗的基本要求呢?按照基本的律詩寫作要求來看其中四句之中,分別有起承轉合的要求在我們之前的文章有過詳細的解釋。 承與轉主要是負責事物具體的描寫與從描寫轉向情感的表達。所以使用較多的對仗來細化具體事物的描寫。
  • 【詩詞微塾】對偶,對仗,與對聯
    詩詞微塾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 對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聯的早期定式模式的出現而對偶句,則是對聯的初期模式的萌芽,可以說,對仗是律詩的表現形式的一個提升,律詩中間那兩個對仗句,是詩的凝鍊所在,是詩體的核心價值所在不能想像,一首律詩中間缺少那兩句對仗之後的詩體會是多麼的難以有凝聚力。 有人會問,對偶能不能歸為對聯之列?
  • 律詩的對仗-詩詞創作小講(6)
    三、律詩對仗的種類工對:即工穩的對仗。這被認為是最好的對仗。律詩中的工對主要有以下幾種:(1)反對:用反義詞相對。這也是上承六朝駢文的一種對仗方式。律詩中的「反對」,是以詞性和義類相同的反義詞為對,從而成為「工對」。如:沈佺期《雜詩》: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 第66講:律詩對仗
    酒中貴族   飲中君子     根植醬香文化   弘揚華夏文明律詩對仗 ----憶仟樽詩詞常識第66講楊柳東風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
  • 學習律詩對仗的體會
    我們要寫好律詩,首先要學習律詩對仗的各種知識。本文談談筆者學習律詩對仗知識的三點體會,與詩友們交流討論。『(一)關於律詩對仗的變格 古人把律詩的頷聯頸聯都對仗,並且首聯尾聯都不對仗定為律詩對仗的正格,頷聯頸聯只要有一聯不對仗,首聯尾聯只要有一聯對仗,就定為律詩對仗的變格,並且歸結出各種變格的名稱,如蜂腰格(只有頸聯對仗)、偷春格(只有首聯和頸聯對仗)、藏春格(只有頸聯和尾聯對仗)、貧對仗(只有一聯對仗,但很少看到只有首聯或只有尾聯對仗)、富對仗(有三聯對仗)、全首對(四聯都對仗
  • 對聯和律詩對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其實,明確列出對聯來給對仗下定義,才會使人們更容易領會對偶、對仗的真正含義。 (二)總則相同 對聯的對仗和律詩的對仗,所遵循的總規則是相同的。其主要內容是:字數相等,平仄相反,詞性相近,結構相似,音步相仿,語意相關,字義相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