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工作較之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近年來食品質量安全事件的不斷發生,表明我國的食品質量與安全現狀依然嚴峻。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可能發生在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原料種植或養殖、食品加工、食品包裝、食品流通與銷售等環節。目前,造成我國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農業種植業超標使用農藥和化肥、養殖業濫用激素和抗生素、食品生產與加工過程中的汙染、違規使用劣質原料和食品添加劑、違法使用非法添加物以及流通領域混亂等。此外,食品質量與安全意識淡薄、食品監督管理不力等原因也是引發食品安全事件頻出的主要原因,所以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設立十分必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和環境的惡化,食物鏈中新的危害不斷湧現,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潛在危害。化肥、農藥、獸藥、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品的大量使用,它們會造成食品汙染,從而使蔬菜、糧食中農藥殘留超標。用於『『催熟」水果等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可能具有雌激素樣活性,造成小孩早熟的現象非常嚴重,農民誤用也造成多起蔬菜農藥殘留超標事件。造成目前這樣問題的出現除監管上有些漏洞外更主要的是我國目前檢測設備落後、檢測方法無標準、標準體系不規範、安全評估體系不健全等多方面造成的。這些因素在食品工業高速發展、消費者更加關注食品質量與安全的今天,成為制約我國食品行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技術壁壘」這部分的發展需要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基礎就是需要更多這方面的人才加入到這個研究領域中來。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以生命科學和食品科學為基礎,研究食品的營養、安全與健康的關係,食品營養的保障和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管理的學科,是食品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食品生產、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證食品的營養品質和衛生質量,促進人體的健康。食品營養與安全的保證主要依靠食品生產全面系統的質量管理,從而使營養與食品安全從過去的監督管理,擴展成包括食品生產、食品營養、食品安全、食品管理、食品質量控制的諸多領域,在生命科學和食品科學的各個領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培養學生具備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食品質量管理及安全控制、國內外食品安全的標準與法規等方面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能從事食品安全分析檢測、動物檢驗檢疫、農產品和食品質量管理等技術工作,以及食品原料及相關產品質量控制、質量檢測、質量管理、質量認證等應用技術和管理技術工作。為食品質檢、衛檢機構、科研機構、食品生產及貯藏物流企業、餐飲業提供具有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的複合型應用人才。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出現是在食品行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型期出現,再加上檢測分析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國內出現的質量安全事故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於是誕生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按照當初的設想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基礎上,分析檢測、檢驗檢疫、毒理學、質量控制等方面適當強化就可以,但實際上學生畢業後分析不如有些專門從事化學分析的專業,工程技術方面又不如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質量控制和管理又不如其他管理類專業的,給用人單位的感覺是『『幾不像」畢業學生也顯得尷尬,於是產生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到底可以幹什麼的疑問和困惑。國家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重視是未來食品行業的出路。
我們主要學習生物學和食品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食品生產技術管理、食品質量檢測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將具有食品質量檢測、食品安全檢測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掌握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術;
2.掌握食品分析、檢測的方法;
3.具有食品生產管理和技術經濟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食品儲運、加工、保藏及資源綜合利用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隨著現代食品分析檢測技術的拓展,不僅需要食品理化分析和食品衛生學檢驗人才,還需要食品安全,食品保健功能的檢測人才。至今國內尚未設置專業培養食品功能檢測的專門人才。特別是食品安全檢測人才,目前國內缺口很大。因而各校設置"現代食品分析技術"的專業,培養一種能掌握和從事多方面檢測技術的複合型人才,應是國內專業設置的一個亮點。特別是進入WTO後,技術壁壘將是保護各國利益的有效措施。
食品質量與安全中安排的實訓,強調實際環境和仿真環境相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崗位勝任能力,也有利於職業道德、團隊精神和身心健康素質培養。採用聯合培養方案,有利於發揮學生的潛力,注重「寬知識、高技術」的培養,這與傳統本科培養具有明顯不同。
專業主要學習普通生物學、食品原料學、食品微生物學、基礎生物化學、人體機能學、營養學、食品衛生學、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技術、食品保藏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檢驗檢疫學、食品質量檢驗技術、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功能食品、食品毒理學、現代食品安全科學、食品免疫學、食品感官評價、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食品標準與法規等,食品企業管理等,食品環境學,食品品質控制學,食品添加劑學,食品質量管理學,動物性食品衛生學檢驗,食品理化檢驗等。
畢業後可到全國各級食品衛生監督部門、食品企業、社區的食品營養與安全服務部門、餐飲業及教學、科研等單位從事食品生產、食品營養與安全的管理、公共營養等方面的工作。
學生畢業後可在食品科學、營養與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術、食品工程等方向繼續深造。可到全國各級食品衛生監督部門、食品企業、社區的食品營養與安全服務部門、餐飲業及教學、科研等單位從事食品生產、食品營養與安全的管理、公共營養等方面的工作。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實踐教學才是正道。人才的價值最終要在市場上得以體現,因此,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目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人才還比較薄弱。雖然中國從事食品安全工作的專業人員總數已發展到100萬人以上,但是隨著食品貿易的活躍和國際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發,食品安全各方面的人才缺口越來越大。據有關方面的調查,全國各級食品衛生管理、質量監督檢測等執法部門和食品加工企業都非常需要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專業人才。因此,作為與食品安全密切相關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在人才培養上特別需要追蹤市場需求,定期開展用人單位需求調查、畢業生崗位適應性調查等,並結合當地產品資源的地區優勢和食品企業發展狀況,強化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構建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M,培養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滿足社會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
對我國來說,雖然食品質量、食品安全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國家也花大量的人力、財力來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但在人才梯隊建設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和漏洞。主要體現在:
1.我國食品安全研究工作目前缺乏系統規劃和組織
研究隊伍、設備和經費都十分缺乏,科技成果和技術儲備與我國的國際地位不相稱。鑑於此,無法對與食品安全技術有關的法規、標準制(修)訂提供科學依據,缺乏監測網絡和實驗室分析手段,對我國食品安全現狀本底不清,無法開展有效的暴露評估,缺少指導生產、加工、儲運、流通的安全技術規範等。
2.各級食品質量監管體系人員匱乏:僅就檢測,我國國家、省、市、縣級都有設置食品質量檢測和管理機構。從中央到省、市、縣的全國食品安全監督檢驗系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農業部的農藥和獸藥監察體系等部門都需要經過專門培養的高水平人才,真正可以用的人才缺口大。
在國家大部制改革後,相關與食品質量安全控制的很多部門歸口到衛生部門管理,但衛生部門現有人員很多專業不對口,真正從事食品類專業人才數量有限。地縣級單位很多人員業務能力、文化程度較低、停留在『『端了多少個窩點、罰了多少款上」。沒有能夠從根本上著眼管理水平提高,處理數量不少,技術水平沒有得到提高,所以重複的質量問題和安全問題頻發,食品安全的管理治標不治本。
3.食品企業對人才需求量大
我國現在對不同食品企業強制推行食品準入制度(即QS認證),如果真正能夠實現預定的目標,即每個通過QS認證的企業需要1個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那麼這個數量相當大,每個省都需要上萬名該類技術人才。但我國過去直沒有「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專業本科教育且我國目前很多食品企業之間差別很大,制約了專業人才的優勢發揮。但企業品控人員學歷低,以大專、中專學歷人員為主。而現有崗位上擔崗的,多是交叉或相關邊緣知識的人才,遠不能滿足食品工業高速發展的需要。
4.我國制訂標準專業人才比較少
在高、精、尖技術和設備的檢測技術方面,我國目前的總體技術水平較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為檢測項目少、不能滿足食品檢測工作要求,以及分析質量保證體系比較薄弱。絕大多數實驗室未經過國際實驗室認證。我國的食品衛生標準化體系建設工作比較落後,其制標原則、方法及其所形成的標準體系與技術內容都與WTO有關協定和CAC標準存在較大差別。已有不少標準標齡過長,標準中關於衛生質量要素的技術要求與指標規定都不同程度地與國際標準存在一定差距,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也亟待提高。這些工作的完成,無疑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5.現有人才培養的誤區
調查發現,企業從事檢測檢驗工作,檢測的水平有限;現場品控不懂管理主要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員只懂加工,不懂檢測,既不懂現代技術檢測新技術,新設備;研究開發工作不懂毒理學與安全性評價;產品出口不知道怎樣了解進口國要求;無法利用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全面質量跟蹤;重技術、輕管理,尤其是重檢驗、檢測技術;輕過程控制和預防管理,因此在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培養方面應在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認識逐步加深。
歷史表明,食品安全性的問題發展到今天,已遠不是傳統食品衛生和食品汙染的範圍,而成為人類賴以生存和健康發展的整個食物鏈的管理和保護問題,是龐大的一個系統工程。因此作為人才培養基地搖籃的高等學校,如何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定位對本專業發展是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