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湯瑜)「中小學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對於學生樹立健康意識、掌握健康知識、養成健康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長何琳,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加強中小學衛生與健康教育,將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表。
何琳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公眾的防疫意識和健康素養薄弱的問題暴露出來,而處於中小學校的學生,他們的健康是實現健康中國建設的基礎。
她指出,目前,各地學校健康教育發展不平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課程落實不到位、專業教材缺失、教師健康知識水平不足等問題,應加強中小學健康教育,提高學生主動防病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行為習慣。
她建議,應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將健康教育課列入中小學生升學考試的綜合評價體系中,成績為50分。將健康教育課納入中小學生課程表,有系統的教學計劃和培訓教材,內容除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外,還要包括普及各種傳染病、常見病和職業病等公共衛生預防知識。」她說,要用更有效的制度導向,來保障衛生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同時,組織專家研究制定中小學健康教育實用教學方案及中小學健康素養綜合測評指標;加強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健康教育水平,不斷增強學校衛生健康服務,加強校醫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