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教育部公布《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172號(教育類297號)提案答覆的函》,對提案中建議的「推動編程教育納入我國基礎教學體系」進行答覆,稱將把包括編程教育在內信息技術內容納入到中小學相關課程。
什麼是少兒編程教育?
少兒編程教育是通過編程遊戲啟蒙、可視化圖形編程等課程,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創新解難能力的課程。
中小學編程教育已然成為全球共識,在過去,我們可能認為編程是一個聰明的人才會學習。但在今天,編程已然成為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編程「從娃娃抓起」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來看下國外中小學編程教育發展情況:
在英國,2014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制5-12歲兒童接受編程教育的國家。英國教育部門把編程列入了每所學校的必修課程。
在美國,是當前少兒編程教育滲透率最高的國家,達到44.8%。美國在2016年豪擲40億美元開展編程教育,將編程加入Stem教育體系。
在芬蘭,芬蘭教育是世界公認的最優質的教育之一,2016年芬蘭全國實施新的《國家核心課程大綱》中,首次將編程納入小學教學大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教授編程。
在俄羅斯,小學、初中、高中教育階段都將編程教育納入必修課。2009年開始,俄羅斯將編程相關課程引入初等教育,引導孩子們開始學習編程算法、收集和分析各種數據。
回顧下我國中小學編程教育發展歷程:
2014年,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將信息技術科目(含編程)加入高考。
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將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學習辦學水平考核。
2017年,《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將小學科學課提前到小學一年級。
2018年-2019年,教育部先後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動和規範編程教育發展。
2018年,《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在中小學階段推廣編程教育。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開始加入Python程序語言,山東省最新出版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教材加入Python內容。
2019年,廣東省將信息技術(含編程)加入高考內容。
2022年,全國一線城市初高中將加入編程必修課。
為什麼中小學一定要學習編程?
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根據教育認知學,7-12歲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開始形成,這個階段是學編程的黃金期。編寫程序遵循嚴密的邏輯,還要不斷調試、回溯和debug,孩子在學編程後會不自覺用編程思維去思考,學會規劃和安排,還能自己查缺補漏。
培養細心和專注,由於編程的邏輯性和嚴密性,錯一不可,孩子也會養成細心和專注的習慣。
幫助戒掉遊戲癮,從玩遊戲到設計遊戲,幫助戒掉遊戲癮。解決遊戲癮宜疏不宜堵,與其禁止玩遊戲,不如讓孩子自己設計遊戲。學編程後,很多孩子表示編遊戲比玩遊戲高級多了。
孩子不當程式設計師,有必要學習編程嗎?
學習編程並不是讓孩子將來能成為程式設計師,編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即使將來孩子不做程序,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標準化,程序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