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

2020-12-22 明月長照

轉眼涼風起,又是一年秋。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曰:「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像一把秋收的鐮刀,果斷地把秋天分成了兩段。在短暫的平衡以後,自然的能量也在這一天重新洗牌,陽氣走上歸途,陰氣則繼續留在天地中起舞,獨領風騷。

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雲散飄颻影,雷收振怒聲。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唐代·元稹 《詠廿四氣詩 秋分八月中》

秋分時節,風色隱隱,琴聲緩緩,一片靜謐。而寒氣卻來得如此急迫,大雁也陣陣翻新,大自然的變化之快,怎能不讓人吃驚呢?

節氣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雷是自然中陽氣的代表,春日雷霆滾滾,正是陽氣盛的緣故。秋分後陽氣轉衰,陰氣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雷公也收斂起威儀。

二候蟄蟲坯戶

坯,指的是細土。秋意漸濃,天氣轉涼,蟄居的小蟲子開始紛紛藏入穴中,並用細土將穴口封起來,以抵禦寒氣的侵襲。

三候水始涸

春夏洪澇,秋冬乾涸,這是自然的常態。隨著金秋的悽清、肅殺之氣日益加強,使得天氣乾燥、降雨減少,大部分湖泊河流的水量都大大收縮,一些沼澤及水窪於是便乾涸了。

氣節習俗

秋祭

在古代,二分二至作為重要的節氣,歷來為統治者所重視。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我們今天熟知的中秋節,實際上最早就是由秋分的祭月節發展而來的。至今在北京,還留存有月壇的遺址,便是當年皇家專門為祭月所修築的。皇家倡導,必然會有民風相隨,在《北京歲華記》裡面,就記載了老北京祭月的習俗。書中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走社

民諺有:「雞豚秋社,芋慄園收,李四張三,來而便留」。古時人們多聚族而居,人口流動性很低,鄰裡之間守望相助,關係比今天要親密的多。一年的辛勞,少不了鄉鄰的互幫互助。到了秋天,借著豐收的喜悅,總要拿出些自己的土產食品互相答謝一下。這便是「走社」習俗的由來。

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開始。在嶺南一帶,有「秋分吃秋菜」的習俗。「秋菜」是一種野莧菜,又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人們都去採摘秋菜。田間野菜嫩綠,一路家眷友人歡聲笑語,在秋高氣爽的天日下,也是一派歡暢出遊的景象。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秋又一秋,人們內心最大的祈願還是家宅安寧,身體安康。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氣溫下降,萬物凋零,候鳥回歸,整個大自然似乎都在與我們揮手暫別。那些凝結在眉心的嘆息,究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對生命被迫走向衰亡的無力。然而,自然的法則從來都不是只有一面。在秋分來臨之際,我們除了看到表面的告別和傷感,也要感受到內在生命的蟄伏。

春生春種,秋收秋斂。秋意深深的時節,我們不妨細數近半年來的學習心得,為即將到來的寒冬擬定一份自修計劃。因為生命的蟄伏期,也是儲備能量之時,只有待土沃肥厚之時,才是破土而出之季。

相關焦點

  • 今日秋分: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今日秋分 《春秋繁露》記載: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晝夜時間均等。
  • 秋分,邂逅最美的古詩詞
    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送僧歸金山寺》唐 馬戴金陵山色裡,蟬急向秋分。迥寺橫洲島,歸僧渡水雲。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遙想禪林下,爐香帶月焚。《懷潘鄮屋》宋 陳允平洛陽才解佩,過眼忽秋分。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雲。雁煙迷曉樹,蟲露溼香芹。滿紙相思字,臨風欲寄君。《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宋 強至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擬辭條。
  • 今日秋分!給孩子講講「秋分」的知識
    秋在四時中對應五行中的金,故人們也將秋天稱為金秋,清代紫靜儀《秋分日憶用濟》寫"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便是"金氣秋分"之象。折桂秋分是桂花盛開的季節,中國人喜愛桂花,賦予了其美好吉祥的寓意。「折桂」二字,更蘊含著「金榜題名」之意。吃秋菜秋分吃秋菜。採回的秋菜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 秋分說說朋友圈心情唯美句子 關於秋分節氣詩詞詩句
    秋分說說朋友圈心情唯美句子  北京時間9月23日9時54分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進入秋季。秋分你好。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想和你一起去郊遊。  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注意保暖秋衣。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從今天起晝漸短,夜漸長,漸長的夜,越來越寒冷,而我們對生活的愛依舊熱烈。  今日秋分,想你的夜漸漸變長。
  • 十首秋分詩詞: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四季輪迴到秋分,日夜平分一樣長。秋分來了,一夜更比一夜涼。今日秋分,恰好適合思念,在涼爽的秋夜,詩人們多賦詩以寄思念……十首秋分詩詞,窺見古人的秋分時節。《夜喜賀蘭三見訪》唐·賈島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
  • 今日秋分!給孩子講一講「秋分」知識吧
    秋在四時中對應五行中的金,故人們也將秋天稱為金秋,清代紫靜儀《秋分日憶用濟》寫"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便是"金氣秋分"之象。折桂秋分是桂花盛開的季節, 中國人喜愛桂花, 賦予了其美好吉祥的寓意。 「折桂」二字, 更蘊含著「金榜題名」之意。 吃秋菜秋分吃秋菜。採回的秋菜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 今日秋分!這些和「秋分」有關的知識一定要給孩子講講
    來源: 中國教育報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吃秋菜秋分吃秋菜。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秋分當月半,望魄復宵中。秋分話豐收今日秋分,
  • 今日秋分丨2017年,僅剩99天!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白露已過,晨有露珠,不知不覺,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最美時節來了一場秋雨一場寒,今日4點02分,秋分至。秋分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也正是因為這樣,秋分有很多的小秘密。南北極過著共同的白晝
  • 秋分詩詞: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四季輪迴到秋分,日夜平分一樣長。秋分來了,一夜更比一夜涼。
  • 學詩特刊|秋分至,一起來讀詩詞裡的秋天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9月23日是秋分節氣。秋分至,我們一起來讀詩詞裡的秋天。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再過王輅原居納涼唐·周賀夏天多憶此,早晚得秋分。舊月來還見,新蟬坐忽聞。
  • 「詩詞鑑賞」乍驚節序又秋分,遇見最美的秋分詩詞!
    人間冷暖,節氣更迭,秋分悄然而至。秋分時節,秋高氣爽、天高雲淡、層林盡染,秋的韻味更加瀰漫。漫天落葉的浪漫,幾分收穫的喜悅,古人常常以詩抒情,或者表達人生哲理,不妨一同來欣賞一下古人眼中的秋分!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晚晴唐-杜甫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 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 秋分至,這些關於秋天的詩你都會背嗎?
    來源:新華網浙江頻道綜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9月23日是秋分節氣。 秋分至,我們一起來讀詩詞裡的秋天。詠廿四氣詩· 秋分八月中唐·元稹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憶江南其二唐·白居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秋詞其一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今日秋分,也是「中國農民豐收節」,給孩子講講這些知識→
    今日秋分,也是「中國農民豐收節」,給孩子講講這些知識→ 2020-09-22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秋分
    (宋·謝逸《點絳唇》)「秋分」一到,意味著九十天的秋季過去了一半。「分」,就是「平分」,「秋分」這個節氣也因此而得名。「秋分」和「春分」一樣,都是最早確立的節氣,古人認為這兩天正好陰陽各半,於是晝夜均等,寒暑均衡。
  • 今日秋分關於秋分的詩句 形容秋分的優美詩詞秋天美景的句子
    秋分·常識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9月23日15時50分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入秋」。專家提醒,隨著「秋分」節氣到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公眾要注意添秋衣,以防著涼感冒。
  • 今日秋分,金老師的問題,答案在這裡,快告訴孩子?
    一,秋分太陽直射點。二,晝夜長短情況。三,還有春分,夏至,冬至呢? 相信大家已經有了答案,為此,我這裡分享秋分的更多知識,供家長們分享給孩子參考: 秋分,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 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日至24日。
  • 關於秋分的農諺、來歷、秋分三侯的說明、秋季美食等知識送給你
    查看日曆,方才醒悟,秋分了,這也是天公雷神拼盡餘力發出最後的一吼。正應了「秋分一候,雷始收聲」。再不吼出來,便沒有機會了。《春秋繁錄》記載 「秋分者,陰陽相半,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太陽黃經為180度,陽光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相等,此後,陽光由赤道向南北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
  • 關於秋分的農諺、來歷、秋分三侯的說明、食養的知識全部送給你
    查看日曆,方才醒悟,秋分了,這也是天公雷神拼盡餘力發出最後的一吼。正應了「秋分一候,雷始收聲」。再不吼出來,便沒有機會了。《春秋繁錄》記載 「秋分者,陰陽相半,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太陽黃經為180度,陽光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相等,此後,陽光由赤道向南北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
  • 上遊•文薈丨古時秋分 · 秋情丨十首悽美古詩詞:帶你領略古人...
    秋分來了,一夜更比一夜涼。今日秋分,恰好適合思念,在涼爽的秋夜,詩人們多賦詩以寄思念。十首秋分詩詞,窺見古人的秋分時節。快到秋分了,泉水聲入耳,風吹走了遮月的雲。踩著青苔,踱步走著,找尋著靈感,枕在石頭上想著文章。最喜歡這秋夜的清靜了。《中秋對月》唐·李頻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