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書,才讀了兩章,便想起日本詩人宮澤賢治的一首詩:《不畏風雨》。
裡面有幾句說:東邊有孩子生病/就去看護照顧/西邊有母親勞累/就去幫她找起稻束/南邊有人垂危/就去告訴他莫要怕/北邊有爭吵或衝突/就去說這很無聊就停止。
他說,他想成為這樣的人。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的最後一句話,作者問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首詩放在這裡,也許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在這本書的封皮上,寫著這樣幾排小字:入選日本小學教科書,日本中學教師票選「送你一本書大獎」第一名。這樣的書名,加上這樣的介紹,我們很容易就知道,這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小學生教育的一本書,是一本給他講道理、列指南的一本書。
如果你真的這樣想,只能說答對了一半。它的確是一本中小生教育教育的一本書,卻不是空講道理和硬指南。書中以一種寫小說講故事的形式,講述了中學二年級學生小哥白尼的生活學習,講述他和同學(北見、浦川、水谷)相處、觀察社會、心理成長等方面的小故事,通過舅舅和他的通信,讓他一步步明白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樣的講述方式來一來代入感很強,二來會讓人讀起來覺得很親切。
書中有兩個章節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個是小哥白尼的舅舅寫給他的一封信,叫「看待事物的方法」。
舅舅和他討論了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理論由來,由此理論,舅舅和他說到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會以自己為中心思考、判斷事物,天長日久,就會形成一種自我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模式,對於我們的成長來說,是有阻礙作用的。我們應該擯棄這些,而讓自己看到與世界萬物的聯繫,意識到自己是廣闊天地的一分子。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去活。
這個點,真的啟發的極好。放眼望去,現在的許多小朋友,幾乎是在家稱王稱霸。家裡的大人處處以他為中心,讓他到了學校甚至進入社會後,也以這種姿態生活,從不考慮他人。因為毫無謙卑和敬重之心,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教育缺失。
第二個記憶深刻的點是第四章裡寫到的:貧窮的朋友。
小哥白尼的同學浦川有好幾天沒來上學了,請假的原因說是生病。哥白尼於是去看望浦川,到了他家後,發現他並沒有生病,而是在家幫助媽媽炸土豆片。因為家裡有事需用錢,爸爸去鄉下老家借錢,家裡小店的夥計生病不能上班,只得讓浦川頂上這兩個人的工作。雖然他只有十來歲,但和大人一樣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起床勞動,一刻也不偷懶。
在浦川家,哥白尼看到他們一家人生活的十分辛苦,窄小的房子、破舊的家當……在得天浦川可能一周都無法去上學後,主動提出幫他補習功課。熱情又充滿善意地和浦川的母親妹妹交談,幫助他們做事。
事後,哥白尼把這件事講給了舅舅聽,舅舅給他寫信說,人一旦在貧窮之中,就很容易自卑,所以,我們就得謹言慎行,不要再次傷害他們的自尊。他還說,人真正的價值不是在於穿著、住宅和食物中,重要的是心靈的高潔。浦川一家現在別是在困難之中,但是他們一家人都在努力勞動,創造社會價值、改變自己的生活,一直地積極向上,這樣的人,都是值得讚美的。
讀到這一段故事的時候,我覺得舅舅對哥白尼的「教育」非常難得。在當下這個非常強調「成功」的社會(我不知道日本是不是這樣),大概有一部分人是從小就會被培養一種精英意識,就是得靠近有錢人,不要和貧窮的人做朋友。
除了以上提到的兩個小故事外,書中還有講到同學們之間發生矛盾的處理方式。做錯事哥白尼也被舅舅嚴厲批評,並讓他無論如何都要向同學道歉。在面對大家都嘲笑某同學時,我們是不是也要加入其中?
這些看似都小事的生活片段,都會在一次又一次的發生後,成為我們性格和人生習慣的一部分。最終,都會奠定以下兩個問題的核心部分: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我想,這不是許一個願望、講一個道理、列一個指南就能完成的事。而是像書中的少年們一樣,是由他們的師長、家人、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以身作則、獨立思考、親自實踐才能完成的一件事。
這本小書,它的寫作對象雖是專門針對中小學生的,但是,我這個大人讀後,一樣覺得受益菲淺。不過,也感到遺憾和慶幸,遺憾的是,我沒有在小時候讀到這樣的書,也沒機會得到那樣溫暖貼心的教育。慶幸的是,我現在讀到了這樣的書,便能用書中的方式來教育我的孩子。同時,這也是一場成年後的自我教育,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一點的人,成為自己的孩子和其它的更多的孩子良好的榜樣。
最後,如果要回答我這篇文章的題目的提問:到底教給孩子什麼 才能讓他一生受用?書中舅舅寫給小哥白尼的信,是最好的答案。
如下:
我可以教你英文、幾何、代數;但是,我無法教你,人聚在一起組成社會、每個人在其中過著各自的人生,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有什麼樣的價值。
你知道水是由氧和氫組成的吧。像這種事情,我們可以用語言完全正確地說明,在教室看了實驗,一定會馬上點頭同意。然而,如果說到冰水有什麼味道,就只能由你親自喝喝看才能明白。不管別人怎麼說明,只有喝過的人才知道水真正的味道。同理,我們無法同生下就失明的人說說明,紅色究竟是什麼顏色。
想了解人活在世上究竟有何意義,需要你先不知得像個真正的人,在生活中切實去體會,否則再厲害的人都無法教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