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經濟薄弱村的「完美蛻變」

2021-01-13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訊 鳳來村位於揚州槐泗鎮西南,因資源貧乏、區位優勢不明顯,多年來村級集體經濟增長乏力。2012年,鳳來村因集體收入不足3萬元,被定為「市級經濟薄弱村」。在四任第一書記的帶領下,為達到衝破窮繭,脫貧致富的目標,村兩委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精準施策。2011年至2020年,鳳來村先後實施建設創業園、收購企業廠房、安裝光伏發電項目、廢棄廠房出新等有力舉措,截止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從3萬元到80萬元的倍增,2021年預計達到100萬元。

鳳來村共有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22戶,曾是槐泗鎮低收入農戶最多的一個村。鳳來村通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扶貧開發會議精神,圓滿完成了農村扶貧目標任務,目前22戶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村裡統一為22戶低收入農戶安裝了「屋頂電站」,對居住情況困難的家庭進行危房改造,對失獨、單親家庭開展聯通互助,對殘疾、超齡的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就業創業,轉變他們「等、靠、要」的思想,靠自己的勞動脫貧。

鳳來村結合農村環境整治和綠化提升工作,集思廣益,投入150萬元將原鳳來組垃圾場徹底整治,通過創新設計和精心打造,變廢為寶,建成了一座18000㎡的農民休閒文體公園——鳳園。園內融入了廉政文化、法治宣傳、村務公開、家風家訓、好人好事等元素,經常性的舉行揚劇下鄉、電影下鄉、籃球比賽等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業餘生活,融洽了群眾和諧關係,得到群眾一致好評。在江蘇省舉辦「江蘇最美鄉村健身公園」評選活動中,鳳來村農民公園獲評省「最美鄉村健身公園」。

如何治理村莊環境「髒亂差」一直是村裡工作的「難題」。2015年,鳳來村引入物業公司對村莊環境、河塘河道、農業水渠進行共同管護。物業公司每天對道路垃圾清掃,併集中清運;網格員每日巡查發現問題立即上報,並及時處理。2016年鳳來村在上級財政支持下建造汙水處理設備一座,鋪設配套管網2000餘米,將村民家中的生活汙水通過預先鋪設的管道流入調節池,經過4層處理達到排放標後流入河道中。有了排汙管道後,周邊環境乾淨了,村民居住感受舒服了,村民再也不會因為汙水排放產生矛盾,鄰裡關係也改善了。在全村幹群的努力下,鳳來村獲得了「江蘇省綠化示範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健康村」等稱號。

鳳來村與轄區內燁彩金屬裝飾有限公司共建成立了紅石榴黨支部,並建立紅石榴家園,為少數民族同胞提供了學習就業,脫貧致富的陣地。燁彩公司目前現有彝族、苗族、哈尼族少數民族員工24人,佔總員工的65%。人均最低年收入已超過6萬元,許多少數民族員工家庭面貌、生活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讓遠道而來的少數民族同胞真切感到了「大家庭」的溫暖,真真正正的幫助他們實現了脫貧致富。

2010年,在外經商的王友禮夫婦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村裡得知後與王友禮夫婦積極對接,在鎮村幹部的協調下流轉了100餘畝土地用於建設格林生態園。2013格林生態園開始對外營業,以「漁」和「趣」為主題,由農事體驗、葡萄採摘、競技垂釣、生態養殖等實體產品構成,致力打造精緻人文休閒度假漁莊。良好的遊玩體驗帶來了知名度的提升,遊客發展踏上了新臺階,每天迎接絡繹不絕的遊人前來休閒、垂釣、採摘、品味農家菜等。遊客的增多也給附近村民帶來了增加收入的機會,有村民在園內固定從事服務、維護等工作,生態園舉辦大型賽事和瓜果成熟時,空閒在家的村民都來到園內幫忙賺取勞務費。目前格林生態園已取得「揚州市垂釣訓練基地」、「江蘇省巾幗農家樂示範基地」、「江蘇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江蘇省競技釣魚基地」、「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等稱號。(陳潔 陳家正)

相關焦點

  • 江蘇濱海前案村:經濟薄弱村「蝶變」成最美鄉村
    於從文 攝(新春走基層)江蘇濱海前案村:經濟薄弱村「蝶變」成最美鄉村中新網鹽城1月17日電 題:江蘇濱海前案村:經濟薄弱村「蝶變」成最美鄉村記者 於從文嶄新的路燈、寬敞的廣場、整潔的農家小院、幸福的笑臉……16日,在蘇北綿綿細細的冬雨中
  • 浙江安吉縣:18個家庭農場如何帶火一個經濟薄弱村?
    新華社杭州4月11日電 題:浙江安吉縣:18個家庭農場如何帶火一個經濟薄弱村?  新華社記者魏董華 嶽德亮  「阿魯阿家」號小火車的鳴笛聲串起了浙江安吉縣魯家村的18個休閒農場。這個位於浙江北部山區的經濟薄弱村,如今成了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美麗鄉村新樣板。  「沒有古村落、沒有名勝風景,沒有名人故居,沒有特色產業。」在浙江省安吉縣魯家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眼中,這裡就是個浙北平原地帶平凡無奇的小村莊。  朱仁斌告訴記者,2011年,魯家村還是一個村集體經濟穩定收入只有1.8萬元,而負債達到了150萬元的薄弱村。
  • 響水工作隊:產業幫扶讓響水經濟薄弱村走上富裕路
    據悉,該項目是省委駐響幫扶工作隊幫扶響水產業轉型的一個剪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省委駐響幫扶工作隊今年在響水掛鈎幫扶的9個經濟薄弱村,共實施產業幫扶項目10個,主要以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產業為主。」縣委副書記、省委駐響幫扶工作隊隊長郭書峰說道。記者了解到,今年工作隊在響水共實施各類幫扶項目21個,涉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益性項目等,總投資約7000萬。
  • 一所農村薄弱學校帶來的蛻變
    付出總有回報,他們的堅持和執著終於迎得了家長的信任,這種進村入戶包幹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最終使附近的孩子不再流失,就近回到學校讀書,在校生數也逐步增至千人以上。「長起來」的家庭教育生源問題解決後,學習目標不明、學習氛圍不足、教學質量不高又成為了擺在學校面前的突出問題。
  • 相思村的7年「蛻變」
    如今,走進雙峰縣三塘鋪鎮相思村,只見滿眼碧綠,瓜果飄香,河水潺潺,房屋錯落有致,公路寬敞整潔,村民怡然自樂。誰曾想,原來的省級貧困村,今天卻成了全縣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示範點。相思村位於三塘鋪鎮東部,距鎮6.5公裡,面積0.62平方公裡,以淺丘地貌為主,耕地面積627畝,共12個村民小組、396戶1364人,2014年共有貧困戶36戶91人,基礎設施薄弱,集體經濟等於無,曾被列為全縣軟弱渙散黨組織和省級貧困村。
  • 嘉興日報頭版報導:榮星村:15年,經濟薄弱村蝶變換新顏
    初秋時節,傍晚時分,桐鄉市屠甸鎮榮星村火爐浜音樂噴泉邊,不少村民閒庭漫步。 「從前還是經濟薄弱村的時候,村裡年輕勞動力流失,幹活都僱不到人,現在這樣好的美麗鄉村,誰不願意回來,畢竟這裡是家。」糜學江笑著對記者說,看到家鄉有這樣的變化,村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他說,榮星村的成功蝶變,有村兩委班子的努力,有鄉賢企業家的助力,更有全村群眾人人參與的合力。
  • 邳州新山河村:省定薄弱村的鄉村振興路
    邳州新山河村:省定薄弱村的鄉村振興路 發布日期:2018-12-13 07:27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新山河村位於邳州市邳城鎮,土地面積3156畝,人口5864過去,村集體沒有任何經營性收入,還背負著200多萬元的外債,是2016年省定的經濟薄弱村和徐州軟弱後進村。而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新調整的村支「兩委」班子,帶領村民走上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路。發展現代產業:輸血變造血壯大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首要條件,貧困村要長遠發展,基礎在產業。新山河村依山傍水,擁有270畝龍鳳鴨河的開闊水域。
  • 山東「白手起家」的城市,貧窮帽子戴了多年,如今實現完美蛻變
    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主角,正是一座出自山東的「傳奇」城市,堪稱白手起家,是全國4大革命老區之一,貧窮的帽子卻戴了很多年,如今實現完美蛻變,你猜到是哪了嗎?它就是臨沂了,山東地級市,地處省內東南部、黃海西岸,長三角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結合點,是國內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素有「商貿名城」和「物流之都」之譽。
  • 息烽縣高硐村:「黃金五年」蛻變記
    鄭傳明在自家新修的灶臺前忙碌過去那些年,鄭傳明家因常年缺乏勞動力,只靠種植傳統低效農作務為生,經濟收益單一。2014年,他被村委會識別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6年,藉助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鄭傳明積極參與到土地入股、基地務工、刺梨種植等系列工作中,2020年,鄭傳明家經濟相比2014年翻了5倍,家裡新修了廁所、灶臺,電視、冰箱等家電也添置齊全了,日子越過越好。
  • 焦巖的蛻變,只為那「國際藝術村」的夢!
    ——村黨支部書記胡飛躍 目前村裡的雲起水岸·藝術小鎮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強弱電改造也在抓緊進行,村莊正處於蛻變的關鍵時刻,期待更美好的未來。一個風景優美、設施完善、遊客絡繹不絕的「國際藝術村」已越發清晰。
  • 寒假英語學習計劃:一個假期聽說讀寫譯完美蛻變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寒假英語學習計劃:一個假期聽說讀寫譯完美蛻變 2016-01-11 16:19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孫翠秀到聯繫薄弱村實地調研
    11月30日下午,縣政協主席孫翠秀到聯繫薄弱村西高村孫翠秀要求,村「
  • 煙臺市朱吳鎮前寨山溝村:一個小山村的華麗蛻變
    魯網12月15日訊 地名往往能直觀反映一個地方的特徵。煙臺市朱吳鎮前寨山溝村就與其地名高度吻合,是一個偏遠的山溝溝裡的小村,她曾經的面貌不難想像: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矛盾突出,是煙臺市市級扶貧工作重點村。
  • 從「窮山村」變成「網紅村」,碩士研究生來淳安金陵村尋找蝶變秘密
    近年來,村黨支部書記項家龍帶領一支主要由七八十歲老人組成的「白髮鐵軍」,力推鄉村旅遊快速發展。金陵村從一個落後的「窮山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正是這種「蛻變」吸引了省委黨校2020級MPA碩士研究生的關注。
  • 媽媽街村迎來整容式蛻變
    曾經的媽媽街村,不寬的村路堆滿了垃圾、牛糞,深呼吸感覺要被燻個跟頭。可如今村路上,不僅整潔,50萬株馬蓮花正準備綻放笑臉,同時60餘斤不同種類的花籽也撒在村裡,過不了半月,就能上演「千朵萬朵鮮花開」的景象。近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對遼中區媽媽街村的整容式蛻變進行了採訪。
  • 嘉興桐鄉4個村集體收入超千萬 發家致富有秘籍
    桐鄉能夠長期處於全國百強縣市榜單的前列,靠的是基層各鎮(街)、村的努力,也離不開每一個新老桐鄉人的貢獻。小夥伴們,快來找找4個「千萬元村」中,有木有你家所在地?濮院鎮永越村村黨總支書記金福良說,2005年村裡集體收入才只有七八萬元,如今集體可支配資金達到300萬元以上。榮星村蛻變的密碼是什麼?金福良說,榮星村距離鎮區較近,村內羊毛衫加工產業有一定的基礎,因此他將兩大優勢結合,闖出了一片天。現在全村70%以上的勞動力都在從事羊毛衫生產、加工與銷售的活計。
  • 羅平舊屋基白石巖村「周末經濟」揚帆起航……
    原來是在組織村民議事,村長王金誠正跟大家普及「周末經濟」,讓大家明白髮展「周末經濟」將給村民帶來的實際好處。他鼓勵群眾都帶著熱情參與其中,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村民共同增收致富。「我們把土雞一熬,羊湯鍋一端,讓遊客吃好了,吃高興了,他們就歡歡喜喜的在我們這個地方玩啦!大家說對不對?」
  • 「窮土地」收穫「幸福果」——青海前溝村的美麗蛻變
    新華社西寧12月7日電題:「窮土地」收穫「幸福果」——青海前溝村的美麗蛻變新華社記者解統強自從家裡新裝了暖氣片,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申中鄉前溝村村民王錄巡山歸家後,都要看看鍋爐水泵控溫器上的數字。時值初冬,從湟源縣城出發,驅車向西行駛16公裡,道路兩旁挺立的油松、雲杉等樹木逐漸顯現,便到了前溝村。「當歸種植我現在門兒清,啥時候鋪地膜、栽苗,如何施肥、除草,你問我準沒錯。」王錄說著,向記者展示他的新型職業農民證書,「起初我怕我種不好,種糧食我在行,但種藥我確實不懂。」
  • 《我的影子在奔跑》關注自閉症 張靜初完美蛻變
    《我的影子在奔跑》關注自閉症 張靜初完美蛻變 時間:2013.06.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王曉娟 分享到:
  • 【解放思想 鄉村振興】黃丹村:薄弱村換新顏,原因是……
    兩年來,這個薄弱村發生了顯著變化,一個民風淳樸、團結協作、生態良好、文明和諧、繁榮富強的新黃丹躍然眼前。黃丹村煥新顏,曾經的垃圾地如今是一個黨建廣場,村民茶餘飯後都會來散步或健身。  從去年開始,黃丹村先後清理臨時垃圾100餘車,近日又全面啟動楊家圩、東昌圩、定心圩、錦昌圩120餘畝土地復墾工程,實現還景於民、還耕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