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隨便做點生意,就算是擺個小地攤都能賺到錢。
90年代蹭上了網際網路的快車也能賺個盆滿缽滿
21世紀初做房地產的,現在幾乎都能衣食無憂了
十年前,淘寶革了百貨的命;
京東革了電器賣場的命;
三年前,天貓超市革了賣場的命!
而近期,關於實體店逆襲崛起的案例越來越多...
怎麼樣才能經營好實體店?
看完我今天講的內容,你會發現這麼多年的生意都白做了。
準備好顛覆你的思維了嗎?
1.打破常規,讓長板更長
很多企業家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總是想方設法彌補企業的薄弱環節:管理團隊不好補團隊,產品質量不好補產品,營銷人才不好找策劃……
結果漏洞不僅沒補好,反而越補問題越多。
現在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
長板是什麼?長板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無法做到的。
每個企業能夠良性經營下去的唯一依靠就是擁有自己的長板,但是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N多個短板,與自身的長板達成一種平衡,這就導致了大多數企業的綜合實力都差不多。如何突破這個瓶頸?就是要放大自身的長板,讓長板更長!
2.創新是營銷的出路
很多做實體的人往往觀念過於保守,喜歡遵循自己固有的習慣,不喜歡新鮮事物,於是很難與時俱進,錯失許多致富的好時機。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想要賺錢就不要太在乎面子了,如果因為拉不下臉來而錯失了機遇,那一切都白費。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哪天你功成名就了,別人也不會追問你的過去,就算知道了,別人也只覺得你經受得住磨難,對你刮目相看。
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再想著怎麼從消費者兜裡掏錢!
我們要想著怎麼讓消費者花一樣錢得到2倍的收益!儘可能地增加附加值!
創新是營銷的出路!創新難,難在思維慣性!
在營銷上,不怕不專業,就怕太專業!
專業,往往就是創新的絆腳石!
因為越專業越跳不出固定的模式。
打個比方:
如何多產品組合營銷,擴大客單價?
1.產品組合中,形象產品(高價,價格暗示品質,錨定頂級,價格是價值的組成部分)
2.主力產品(王牌口碑,核心走量走利潤產品)
3.戰術產品(特定年節假日限量版,切割對手的細分產品)
4.引流產品(超級性價比,低價爆品,門檻低,接觸用戶的產品)
最後看這幾類產品進行組合,打包,搭配,實現擴大客單價
在一項營銷活動中,擴大客單價後,再增加一倍以上附加值給到客戶,這樣既能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又增加了消費者的期望值!
以這樣的方式,是不是更能讓消費者埋單?
賺錢有哪些方法?
無非是以下三種:
1.賣菜的賺進貨價——賣出價,中間的差價
2.做企業的賺整個團隊的錢
3.玩資本的賺什麼錢都不知道,不知不覺就賺了
但是現在很多做的明明是企業,但賺的還是差價
老闆的思維很重要!可以說一個企業老闆的思維、格局就決定了這個企業的規模、能走多遠。
老闆與老闆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吹牛的能力。
馬雲當初創建阿里巴巴,大部分的人都覺得他是個瘋子,淨吹牛。
現在阿里巴巴被馬雲吹上市了……
馬雲的格局非常的大,眼光也很長遠,這個無可厚非。
每一個營銷都要有「局」的思維,小到一次小買賣,大到運營上市走資本路線。
那怎麼做局呢?
1.謀局
2.布局
3.做局
4.結局
5.格局
6.破局
謀可寡,力可眾。我們在「謀局」的時候,不需要太多人,3-5個即可。
布局要嚴密,環環相扣
做局的時候,要考慮到所有環節。4個人打麻將,6個人贏!
結局,這個局的結果達到了什麼樣的效果?必須每次總結經驗!
格局,找清楚自己的位置
破局,突破自己,為下一個局做準備!
就算我們現在是差價思維,我們也要一步步地向前走,最差也要有企業家思維!
看完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嗎?
大家來玩個小調查好嗎?
你現在是什麼樣的思維?
差價思維?企業家思維?
還是資本家思維(平臺思維)?
評論區留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