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臨終回憶錄為遺體美容 「90後」臺灣青年大陸做「生命會館」
(在蘇臺胞面面觀)拍臨終回憶錄為遺體美容 「90後」臺灣青年大陸做「生命會館」中新網無錫12月4日電 (記者 朱曉穎)開展臨終關懷、拍「生命回憶錄」、做遺體美容、遠程代祭掃……在江蘇無錫,「90」後臺灣青年潘柏銓以「生命會館」提供定製化殯葬服務。「生命會館」內景。
-
【古都鉤沉】臺灣會館
全臺會館是試館,在科舉制度史上,臺灣籍的首名進士是道光九年中試的黃驤雲,名序是二甲七十二名,光緒二年臺灣籍舉人施士潔考中了三甲第二名進士,留京任職。當時臺灣尚未建省,進京應試者均下榻全閩會館之中。光緒十九年(1893),施士潔舍鐵門胡同宅興建全臺會館。全臺會館建成後,一切規章制度「悉遵全閩會館」。
-
北京臺灣會館修繕後將於明年投入使用
北京臺灣會館修繕後將於明年投入使用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09年12月30日10:47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 2010年五一前,位於北京前門大街區域的臺灣會館將修繕一新
-
2010年五一前北京前門臺灣會館將修繕後投入使用
圖為臺灣會館效果圖。 明年五一前,位於前門大街區域的臺灣會館將修繕一新,向市民亮相,再加上其周邊配套的臺灣商業文化街,該區域將建設成為海峽兩岸交流的政治平臺、文化平臺和商務平臺。 明年年內,崇文區將完成前門商業區西片和東側路沿線的規劃建設工程,並重點建設臺灣會館和臺灣文化商業街,爭取在五一前投入使用。
-
北京臺灣會館反映了兩岸的感情
這座代表臺灣文化的建築也在迎來了裝修開放10周年,他是北京市中著名的「臺灣之家」。北京臺灣會館被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資料圖片)在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軍分區陳永華在臺設立學校,並在臺南創辦孔廟(臺灣第一所學校);在施琅收集鄭氏之後,從開始,有臺灣學者渡海來福州參加地方考試,京城參加統考。
-
汪毅夫:尋找臺灣會館的晚清記憶
,這次講的是福州、北京兩地臺灣會館「晚清記憶」的故事,指出「會館有了人的活動、人的記憶,便有了人的溫度、人一般的鮮活存在」,讓我們更加了解了「臺灣會館」的由來與作用。「光緒甲申仲冬開雕,丙戌季夏畢工」即1884年十一月開始雕刻製版、1886年六月雕版製成的《光緒順天府志》,其《坊巷志》詳記分布於北京各坊巷的各省、府會館,從中卻查無臺灣會館。由此似可推知:1884年十一月,擬「購建」的北京臺灣會館尚未「購建」或尚未「畢工」。及至1908年,該年印製的《詳細帝京輿圖》圖注部分記有「全臺會館:宣武門外後鐵廠胡同」。
-
北京臺灣會館 映照兩岸情懷
北京市臺灣會館。(資料照片)華夏經緯網訊:據臺灣「旺報」報導,根據歷史統計,有清一朝,臺灣人參加科舉共有37人高中會試取得進士資格,其中大部分人進京趕考,都是住在北京臺灣會館。全國臺聯創會會長林麗韞和時任北京市臺聯會長蘇輝共同推開重張後的臺灣會館大門。(資料照片)1895年《馬關條約》將臺灣割給日本,舉國譁然,臺籍士子汪春源等人就是在臺灣會館內,號召國人反對割地議和,是為史上有名的「五人上書」。
-
探訪福州臺灣會館 臺胞體悟兩岸同根共脈
據史料記載,臺灣建省後不單獨舉行鄉試,臺灣生員考舉人通常到福建省會福州應試。經臺灣道劉璈倡建,福州臺灣會館1884年建成、隔年投入使用,專供臺灣士子來榕參加福建鄉試、進京會試時下榻,可住300餘人。1885年參加鄉試的許南英等臺灣秀才,在福州就入住於此。福州臺灣會館原址位於福州市鼓樓區中山路原貢院附近,歷經變遷已不復存在。
-
「90後」臺灣青年廈門創立螃蟹博物館
圖為館長柳政鴻正在講解館內收藏的螃蟹標本 李思源 攝館長柳政鴻是來自臺灣澎湖的「90後」,從小就對於海洋非常熟悉。在父輩的感染下,也開始收集、製作螃蟹標本。他告訴記者,製作螃蟹標本十分需要耐心,從打開螃蟹的背甲關節、清除蟹體內的蟹肉和內臟、浸泡、晾乾再還原其形態,至少需要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對於大型的蟹類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
藏在北京前門的小眾展館——臺灣會館
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北京,臺灣會館。
-
臺灣連江縣縣長劉增應一行參訪北京臺灣會館
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向連江縣縣長劉增應贈送臺灣進士碑帖圖冊。(北京市臺聯 王小凡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27日北京訊 12月24日下午,臺灣連江縣縣長劉增應、議長張永江一行20人參訪北京臺灣會館,並與北京市臺聯進行交流座談。 連江縣客人參觀了臺灣會館「中華魂·京臺情」的常設展覽,詳細了解了臺灣會館的歷史。
-
臺灣醫師公會醫師到訪北京臺灣會館交流座談
臺灣醫師公會參訪團與市臺聯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在臺灣會館座談。(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 中國臺灣網6月27日北京消息 6月26日下午,臺灣醫師公會參訪團在團長蕭志文先生帶領下到訪北京臺灣會館,並與市臺聯領導和機關幹部進行了交流座談,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副會長鄭大接待了參訪團一行。
-
2018寒假臺灣青年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
未來,希望參與活動的臺灣同學能更多地和親人、朋友分享感受,也希望有更多的臺灣青年能來大陸看一看,兩岸共創美好的明天。 2月6日下午,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組織的2018年臺胞青年冬營活動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圖為臺灣師生在臺灣會館參訪。
-
90後臺灣青年周伯彥:深圳是正在迸發的城市
在90後臺灣青年周伯彥眼中,深圳這座城市忙忙碌碌,但是他「喜歡這個努力奮鬥就會可以有回報的城市」。熱愛生活的他,正將世界各地充滿熱情、新奇的生活模式帶到深圳,希望為青年交流打造舒適、好玩的平臺。 將深圳作為創業起點第一站 周伯彥的第一次大陸行要追溯到十年前,當時他在臺南成功大學求學,學校組織前往雲南大理市雙廊鎮夥山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
北京「臺灣會館」5月重新開張
新華網臺北4月24日電(記者 施春)擁有百年歷史的北京「臺灣會館」將於5月上旬重新開張。北京市前門大街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楊濤24日在臺北參加「北京前門 臺灣映像」說明會時表示,新的「臺灣會館」將成為兩地交流的新平臺。
-
臺資源打造臺灣映像 百年會館今重張
北京市臺聯會長蘇輝(中)、北京市崇文區副區長周永明(右)在記者會上介紹臺灣會館和臺灣商務區的相關情況。北京會館牌樓修繕完成後貌似「媽祖廟」。 (海峽之聲網 記者任婧、劉新北北京報導)始建於1890年,座落在北京崇文區大江胡同114號的臺灣會館7日上午重開張。
-
臺灣「90後」眼裡的海峽論壇
原標題:臺灣「90後」眼裡的海峽論壇 「我覺得年輕人不要先入為主給海峽論壇抹上什麼色彩,應該實地走走,眼見為實。」臺灣「90後」男孩溫佳學說。 在臺灣飛碟聯播網工作的溫佳學,因為海峽論壇第一次來到大陸。
-
百年歷史北京臺灣會館即將重新開張 延續古典風格
你好臺灣網5月3日消息 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北京臺灣會館近日修繕一新,即將重新開張。同時臺旅會(臺灣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北京辦事處及北京臺灣街將於4日及7日開業。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有可能出席北京臺灣會館開幕儀式,但相關事宜仍有待最後確認。
-
湖廣會館500本家譜幫你尋根 最厚家譜2500頁
湖廣會館家譜查閱中心已投入使用。在數百本家譜中,或許可以幫您找到您先輩的足跡。同時,湖廣會館正籌備成立移民姓氏文化研究會,希望充分發揮家譜功用。目前,湖廣會館已收集到家譜500多本,涉及近百個姓的來源和演變過程。湖廣會館希望能將重慶主要姓氏資料集合起來,方便市民查閱,找到自己根在何處。 據資料記載,清初朝廷鼓勵老百姓移民四川時,當時大四川人口僅50來萬人。經過百餘年遷徙繁衍,當時重慶、四川一帶移民已佔總人口70%左右。
-
90後臺灣青年範庭甑:打造夢想中的音樂之都
東南網12月20日訊(記者 陳瑋)20日上午,全面「三通」十周年閩臺記者福建行走進晉江市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了解臺青在大陸創業的現狀。據了解,晉江市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於2017年10月27日正式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