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神奇的盔甲武士」螃蟹博物館 李思源 攝
中新網廈門5月28日電 (黃詠綢)「這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螃蟹,完全伸展能達到兩三米;這是長眼看守蟹,最大的特點是有細長的眼柄,眼柄還可以上下移動;這是可以攀巖的蟹……」螃蟹博物館館長柳政鴻向參觀者介紹著館中各式各樣的螃蟹。
28日,「神奇的盔甲武士」螃蟹博物館在廈門曾厝垵文創中心開館。據介紹,此次螃蟹館展出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300種、上千隻的螃蟹標本。
圖為館長柳政鴻正在講解館內收藏的螃蟹標本 李思源 攝
館長柳政鴻是來自臺灣澎湖的「90後」,從小就對於海洋非常熟悉。在父輩的感染下,也開始收集、製作螃蟹標本。他告訴記者,製作螃蟹標本十分需要耐心,從打開螃蟹的背甲關節、清除蟹體內的蟹肉和內臟、浸泡、晾乾再還原其形態,至少需要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對於大型的蟹類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圖為「神奇的盔甲武士」螃蟹博物館的螃蟹標本 李思源 攝
「其實更困難的是找到、收集它們。」柳政鴻介紹道,除了臺灣、澎湖本地豐富的蟹種,館內還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螃蟹標本。比較特別的有館內收藏的角眼沙蟹,被稱為「螃蟹中的飛毛腿」,在沙灘上最快每秒可跑1.8公尺,按比例換算相當於人類時速60公裡。「這些標本來自於家族幾代人近二三十年的收藏,目前所展示的只是收藏的一部分,未來,將陸續帶更多種類與大家見面。」
除了將螃蟹標本從澎湖運來展出,柳政鴻還將集合臺灣的青年文創人才,著力開發以螃蟹為主題的文創產品。柳政鴻坦言,選擇落地廈門曾厝垵,不僅因為這裡豐富的旅遊資源,而且這裡具有豐厚的海洋文化氣息,與螃蟹博物館的氣質十分契合,另外,這裡的環境也對創業青年十分友好。
圖為「神奇的盔甲武士」螃蟹博物館的螃蟹標本 李思源 攝
「我們也希望借著這裡,讓更多人看到這些『神奇的盔甲武士』,去了解、保護海洋的多樣性。」柳政鴻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