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很多人愛古琴。
學琴不易,不僅在技藝,也在琴。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把趁手的琴,是每個琴人的夢想。12月17日下午,「嶺南清音——斫琴名家陳一民、劉筆華古琴精品展」在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覽廳開幕。現場不僅展出兩位斫琴名家的多件古琴作品,還將制琴的流程和若干技術細節呈現出來,讓大家可直觀感受到好琴之得來不易。
陳一民在展覽現場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共展出陳一民斫制的「古崗」「振玉」「碧澗流泉」等12張名琴以及其弟子劉筆華斫制的「悟韶」「嘯月」「滄海龍吟」等8張斫琴代表作,此外還邀請到了陳一民門下多位弟子攜十餘張斫琴佳作。這實際也是對當下嶺南斫琴技藝發展狀況的一個觀察角度。
嶺南古琴以其爽朗、剛健、明快的藝術風格聞名於世,嶺南斫琴師在古琴製作的追求上精益求精,數百年間嶺南琴學昌盛,琴家輩出。古琴斫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一民是廣東當代斫琴師中的佼佼者,1984年開始追隨被譽為嶺南派古琴「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學習。他當時在楊新倫先生家裡斫制並得到師父指導的古琴「古岡」,被自己視為傳家寶,此次即在展覽中展出。這是陳一民斫制的第二把古琴。因為對音色近乎完美的要求,他曾兩次將之剖開,將面板刨薄後再加一層面板,所以現在的「古岡」內含三層面板。為紀念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於嶺南琴派的存亡繼絕之功,特將此琴命名為「新倫式」。
斫琴工具
在楊新倫先生傳承嶺南古琴技藝理念的指引下,陳一民老師創辦了「梓元琴坊」,廣收門徒傳授技藝。展覽的另一位主角則是古琴斫制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筆華。他師從嶺南琴派傳人謝導秀習琴,師從陳一民斫琴,可謂「即善其事,亦利其器」,彈琴技藝與斫琴技藝相輔相成。
劉筆華介紹,傳世古琴上或有書法題跋、或有寶石古瓷鑲嵌、或有紅木精雕,外觀琴式豐富多樣,漆藝斷紋斑斕不一,是天然豐富的基因庫,可以直接貫通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書法、篆刻、雕刻等藝術門類。當下傳世古琴數量「有日減、無日增」,且漸漸歸入各博物館、收藏家收藏,普通琴人難得一見、難得一撫。斫琴師新斫制的優秀作品便承擔起接續琴音歷史脈絡、保護琴樂審美特質的時代使命。
現場除了精美的古琴外,還配套展出了由著名書法家陳初生等創作的一批書畫作品,營造出琴棋書畫群賢薈萃的文雅氛圍。
展覽將持續到2021年1月3日。期間將於12月26日和1月2日舉行「梓元琴坊雅集」和「臨風鼓暢——古琴分享會」兩場配套文化活動。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松竹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維宣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王維宣 卜松竹
通訊員:李劭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