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學數韻(ID/抖音:Vlxsy8 視頻號/B站:樂學數韻)
教研、解題、資源 Q群: 314559613 ,1078982440 (2群)
相關連結: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講解及經典例題訓練,強烈建議大家收藏!!
(更多解題方法歸納總結合集歡迎點擊推文下方連結)
原創實不易
如需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公眾號:「素人素言」,作者:彭西東
主要還是源於高一新生初識立幾,想給他們增加一點空間想像力的素材。但總體來說,對於學生和一線教師,也還是有值得一看地方。直稜柱的側面展開後,整體的外觀形狀是矩形。
所以,直稜柱的表面積就比較方便計算了,
直稜柱表面積=側面積+2×底面積
直稜柱側面積=底面周長×稜柱高
斜稜柱的側面展開,整體上看,就不是那樣規則的平面圖形了。
就象上面這個斜六稜柱,展開後給人的感覺,歪七扭八的,挺不規則。
因此,它的側面積,也只能逐個計算,毫無章法可言。
不過,這還是幸虧各個側面還是平行四邊形。
正稜錐的側面展開確實也還算是規則的,畢竟各個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一樣的,甚至給人一種扇形的感覺。
或者,給人一種什麼LOGO的感覺?
所以,它的表面積也從來沒有愁煞人的。
但是,一般稜錐的展開,是不是就會讓人糾心了呢?
確實,不僅展開後各三角形的排列毫無規則,而且最要命的,它們的面積也不是一般的學生可以計算的吧。
因為,在沒有學習三角函數知識之前,好象他們只會求解等腰或直角三角形面積。
正方體的展開,確實就讓人心曠神怡了。
不僅因為各面都是正方形,
更因為,正方體的展開多達十一種姿勢呢。
我想,有能力的同學,能夠憑藉自己的想像,做出這11種展開圖,也一定算是一種高水平了。
至少,可能比我這個老師強。
所以,正方體的展開圖,曾經就是一個很火的網紅話題。
而且,年少輕狂時,就曾經不厭其煩的研究這個話題,
也確實是很有成就感的。
正方體十一種展開圖
圓錐,一定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個旋轉體,
而且也知道,它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涉及到相關的計算,其實也並沒有什麼稀奇。
圓錐表面積=底面面積+側面積
扇形弧長=圓錐底面圓周長
扇形半徑=圓錐母線長
因為,有了這些,就完全可以肆無忌憚了。
圓柱是由矩形經過旋轉而形成的。
它的側面展開更是我們所喜歡的長方形(矩形)。
當然,要想計算好,也還是要一定的準備知識。
圓柱表面積=兩底面面積+側面積
矩形長=圓柱底面圓周長
矩形寬=圓柱的高(母線長)
這樣,對於圓柱,是不是就高枕無憂了呢?
其實,圓錐和圓柱,以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
傳說中學生最忌憚的圓錐曲線,其實就是它們派生出來的小惡魔。
球是由曲線半圓或圓旋轉線而成的,
所以,它的展開其實並不容易。
甚至可以說,球是不能完全展開成平面圖形的。
這就象一個足球,我們就很難將它剪開、無皺褶的平攤在桌面上的。
當然,如果真的想要將其展開的話,數學老師則是有更高更妙的方法。
例如採用下面的這樣的手段,就可以達到很完美。
足球的展開
其實,球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的推導,在我們以後學習了《數列》後,你也可以如我一樣瀟灑的掌握。
而且通過嘗試,也可以檢驗下自己的計算和思維水平。
當然現在,關於面積,
你只需記住面積公式就可以了:
球的表面積=4πr2
另外,也強烈建議,務必熟知球中的基本圖形,
也就是構造的那個直角三角形。
其實,我們打小就知道,長方體的體積:
V=底面積×高
我想說的是,
在長方體中常見的計算,一定還有體對角線:
BD'2=a2+b2+c2
意思就是,體對角線的平方,等於各邊的平方和。
只是讓我蒙圈的是,
那天上課,問到對角線的問題,竟然很多學生覺得很無辜。
所以,千萬不要高估,義務教育階段的水平。
長方體是一個極特別的稜柱。
其實,和長方體一樣,無論直稜柱或斜稜柱,它的體積也都是:
V=底面積×高
只是直稜柱的高即為側稜長,而斜稜柱的高,需要構造三角形去計算。
都知道稜錐的體積:
其實就是說,
稜錐的體積是同底等高稜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可是,你真的確定,這個「三分之一」的出處?
其實,圓柱、圓錐的體積和稜柱、稜錐相同:
而且這樣,記憶起來會更方便和簡潔。
球的體積,說難也易,其實只要做些技術處理。
就象圖示,切割求和而得之。
但畢竟,需要用到極限和數列的後備知識,
想想還是老老實實加強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