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保險業償付能力標準簡介

2021-01-07 人民網

  視線

  □李曉翾 傅寶麗 劉光耀

  2011年10月底,歐洲保險與職業養老金局(EIOPA)完成了對瑞士、百慕達和日本的「償付能力II等效認可」的評估,並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等價性評估意見,歐盟將於2013年承認瑞士、百慕達、日本的償付能力監管規則與歐盟等效。儘管這次等效性評估針對的僅是日本的再保險監管規則,但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日本保險業目前的償付能力標準。

  一、日本償付能力標準與早期整改措施

  日本目前的償付能力標準框架是於1996年建立的,主要參考了美國的風險基礎資本(RBC)標準,其目的是通過建立一個指數即償付能力額度比率來反映一家保險公司面臨的潛在的超預期風險水平。日本《保險商業法》規定,保險公司應根據償付能力額度比率採取相應的早期整改措施,以保證公司經營管理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時日本保險業的監管機構——金融服務監管廳(FSA)有權採取必要的防護性監管措施來確保對保險公司的早期矯正。

  日本基於償付能力額度比率的早期矯正監管措施是於1999年4月引入的,其目的是授權監管機構促進保險公司維持對償付能力額度比率的合理管理,以保證保險公司經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保護保單持有人的利益。

  早期矯正監管措施將保險公司分為4類,相應的監管措施如附表所示。

  償付能力額度比率是一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額度與其超預期風險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是:

  其中,分子償付能力額度總額是保險公司在監管財務報表中資產超過負債的差額,分母風險總額乘以1/2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在引進償付能力額度比率制度時參考了美國的風險基礎資本制度,與美國風險基礎資本制度一樣,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額度比率達到200%時,其風險與償付能力額度實現一致。在償付能力額度比率的計算中,較為複雜的是關於分母「風險總額」的計算。

  二、風險總額的計算方法

  在日本的償付能力標準中,風險總額的計算公式對壽險公司和非壽險公司是不同的。壽險公司風險總額的計算公式是:

  其中,R1L代表人壽保險風險額,R2代表利率風險額,R3代表資產管理風險額,R4代表運營風險額,R7代表最低保證風險額。

  非壽險公司風險總額的計算公式是:

  其中,R1G代表非壽險保險風險額,R2代表利率風險額,R3代表資產管理風險額,R4代表運營風險額,R5代表主要巨災風險額。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各個風險額的計算方法。

  1.人壽保險風險額(R1L)

  壽險公司的保險風險被分為三類:普通死亡率風險、生存風險和其它風險。三類風險對應的風險額都是採用保額或者準備金乘以風險係數的形式來計算,在三類風險匯總時,不是三類風險額的簡單相加,而是考慮到三類風險的相關性,採用如下算法計算R1L:

  2.非壽險保險風險額(R1G)

  非壽險的保險風險被分為財產險、人意險等6個險種。各險種的風險額都是按照當年淨保費乘以某風險係數和過去3年扣除巨災後的平均淨賠款乘以某風險係數且兩者取大值的形式來計算的。在對6個險種風險額(a、b、c、d、e、f)匯總時,也不是簡單求和,而是採用如下算法計算R1G:

  其中代表的是6個險種風險額之間的相關係數。

  3.利率風險額(R2)

  利率風險指的是保險公司在運用保險資金進行投資時實現的收益率低於預定利率的風險,它是壽險公司和非壽險公司共同面臨的風險。利率風險額採用如下公式計算:

  4.資產管理風險額(R3)

  資產管理風險也是壽險公司和非壽險公司共有的風險,主要是指由於股票市場暴跌或者貨幣市場劇烈波動以及因借款公司破產而使保險公司不可回收債務急劇升高所導致的保險公司資產急劇貶值的風險。資產管理風險額由下式計算:

  R3 = 價格波動風險額+信用風險額+子公司風險額+衍生交易風險額+再保險風險額+再保險可攤迴風險額

  上式中的每一項風險額都是採用資產價值乘以風險係數的形式來計算的,但價格波動風險額還要再乘以一個投資分散化效應係數。

  5.巨災風險額(R5)

  巨災風險是非壽險公司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巨災風險額(R5)僅適用於非壽險公司風險總額的計算。其中主要考慮了地震與颱風/洪水兩類主要的巨災風險,由下式計算:

  巨災風險額= max(地震損害風險額,颱風/洪水損害風險額)

  其中,地震損害風險額和颱風/洪水損害風險額分別根據各險種在地震易發區和颱風/洪水易發區的風險暴露決定。

  6.最低保證風險額(R7)

  最低保證風險是壽險公司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它與變額壽險產品或者變額年金產品中的最低給付保證有關,所以最低保證風險額(R7)僅適用於壽險公司風險總額的計算。最低保證風險額的計算略微複雜,壽險公司可以根據標準方法確定也可以基於多套情景分析計算。

  7.運營風險額(R4)

  運營風險指的是與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有關的、但又沒有反映在其他風險額中的風險。運營風險額(R4)的計算公式是:

  運營風險額=其他風險額匯總額×運營風險係數

  其中,當年年底財務報表虧損的公司對應的運營風險係數為1%,其他公司的運營風險係數為2%。

  三、日本償付能力額度比率制度的改進

  在日本的償付能力標準中,各個風險因素的風險係數是非常重要的參數。在日本償付能力額度標準創立之初,這些風險係數是基於90%的置信度水平度量的。

  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時期,日本有多家人壽保險公司在具有很高的償付能力額度比率的情況下出現破產,致使公眾對償付能力標準的可信度提出質疑。2004年末,日本金融服務監管廳啟動「深化金融改革項目」,開始對償付能力額度比率的計算標準進行重新審視。2007年,日本金融服務廳對償付能力額度比率制度進行了調整。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日本再次出現保險公司在具有很高償付能力額度比率的情況下出現破產的現象。2010年4月,日本金融服務監管廳再次對償付能力額度比率制度進行調整。

  目前的日本償付能力額度比率制度,除了一些風險子項目得到優化外,風險係數的置信度水平已經由原來的90%提高到95%,而且對測算風險係數的數據基礎也逐漸向最近年度的最新數據靠攏,這些都使得各個風險因素在計算風險額時的風險係數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近兩年來,隨著歐盟新的償付能力體系——償付能力II的不斷推進,日本也在研究符合自身實際狀況的基於經濟價值的新償付能力框架。

  在國際金融保險監管改革不斷深化和我國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目前我國的償付能力體系也處於發展變革階段,中國保監會於2012年3月底印發了《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建設規劃》,確定了我國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建設在下一階段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框架制度等內容。我們研究其它國家的償付能力制度,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必會有助於我國未來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建設,促進我國保險業科學發展。

  (作者簡介:李曉翾:中國精算師(FCAA),英國精算師(FIA),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精算部定價與建模精算師。傅寶麗:中國精算師(FCAA),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研發部精算高級主管。劉光耀:北美精算師(FSA),中國準精算師(ACAA),安永(中國)企業諮詢有限公司精算服務部高級諮詢師。)

  附表:

(來源:中國保險報)

相關焦點

  • 一季度險企償付能力風險評級:C類公司3家 D類公司2家
    中國網財經5月23日訊 19日,中國保監會組織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第三十八次工作會議。會議分析研究了2017年第一季度保險業償付能力狀況,審議了一季度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對下一階段保險業風險防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會議指出,當前保險業償付能力狀況總體良好。
  • 二季度末保險公司償付能力:2家C類公司 2家D類公司
    中國網財經9月13日訊 日前,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第43次工作會議。會議分析研究了2018年第2季度保險業償付能力和風險狀況,審議了第2季度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和對部分公司的監管措施,對下一階段償付能力監管工作和風險防控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  會議指出,當前保險業償付能力充足穩定。
  • 2020年保險行業面臨多重風險,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
    ,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個別險企觸碰監管紅線,償付能力不達標。銀保監會昨日披露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178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2.5%,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0.5%。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6.5%、267.6%和321.6%。相較於二季度末,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下滑。
  • 瑞威資本助力,北大經院學者著作《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9)》推介
    第一章是「保險業發展綜述」,第二章是「財產保險市場」,第三章是「人身保險市場」,第四章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第五章是「保險資金運用」,第六章是「保險業改革與監管」,第七章「國際保險市場發展」,第八章「全球再保險市場」。報告還有一個附錄,列出當年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基本數據。
  • 財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或被實施破產
    (二)通過加強和改進監管,防範化解產險業風險近些年來,財產保險監管堅持把防範風險作為保險業的生命線,持之以恆地常抓不懈。上半年,產險業風險防範重點突出四個方面:一是把防範償付能力不足風險作為重中之重。年初,對現有償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制定並實施針對性較強的一司一策防範化解措施,根據不同實際分別採取停業、限制公司業務規模、停批分支機構、限制大型固定資產購置及股東分紅、推進增資擴股、加強檢查處罰等措施。對處於預警區間的公司及時發出監管提示。6月末,償付能力不足的商業性產險公司為5家,同比減少2家。5家中有3家已有比較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其餘公司關鍵指標也在好轉並積極推進落實,風險可控。
  • 保險公司2020首季償付能力「體檢」結果曝光 請查看!
    「保財論道」不完全統計,一季度,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80家壽險公司中,共有28家出現虧損。一季度,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保險業經營壓力加大,發展速度放緩,1-4月,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51萬億元,同比增長3.81%,但增速同比下降12.29個百分點。但從監管的角度來看,全年有希望保持正增長,這也意味著,下半年經營節奏對保險公司至關重要。
  • 頻繁增資難解償付能力下滑困局 中郵人壽依賴銀保渠道弊端隱現
    今年二季度中郵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分別下降32.85個百分點和36.35個百分點;此外,近年來其退保金支出也呈上漲態勢《投資時報》記者 宋希擁有大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網點渠道優勢的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郵人壽),可謂「背靠大樹」,但即使如此,其償付能力風險依舊未得到緩解
  • 2019年度保險業運行
    三是償付能力狀況總體良好,公司治理風險得到有效處置。 ■新冠肺炎疫情對保險業造成了明顯影響,對壽險和財產險的承保業務產生了負面衝擊,對健康險的線上承保業務具有促進效應。保險業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居民的人身保障和財產保障需求只是暫時推遲,疫情過後保險業的承保業務將很快復甦。
  • 和泰人壽去年四季度淨虧1.26億拉低全年業績 償付能力指標下滑明顯...
    來源:投資時報受第四季度虧損額擴大的拖累,和泰人壽2019年合計虧損1.2億元,同時當年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均比三季度末下降了124.05個百分點《投資時報》研究員 凌嶽隨著保險公司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相繼出爐,其年度業績終於浮出水面
  • 國厚資產成第一大股東 長安責任險償付能力不足風險及時化解
    這也意味著,長安責任險的償付能力不足風險已得以及時化解。據悉,8月14日,長安責任險已在安徽省蚌埠市召開「新起點、新徵程、新跨躍」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蚌埠市市長王誠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會議既是一場年中工作盤點會,也是一場新老股東見面會,更是一場謀劃未來藍圖的群英會。
  • 中國保險業首個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收納817項保險專業術語
    該標準共收納817項保險專業術語,既包含面向業內人士的專業術語,也包含面向消費者的一般術語,是保險行業內部溝通和外部交流的規範性、通用性語言,是保險業各類標準的基礎標準。  《保險術語》國家標準的發布實施對保險行業的穩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助於維護保險消費者權益。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釋義-第五章 保險業的監督管理
    第一百零八條    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指標體系,對保險公司的最低償付能力實施監控。        [釋義]    本條是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的規定。        一、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實施監管,是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利益,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防範保險業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
  • 新光海航人壽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償付能力充足率降至-44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外資險企之一的新光海航人壽其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依舊尷尬: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46.49%,較上季度的-428.43%又有下降。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持續為負,也讓新光海航人壽的風險評級一直停留在不達標的D級。因償付能力不達標,監管對新光海航人壽採取了禁止開展新業務、新機構的措施。
  • 銀保監會:銀行業保險業風險抵禦能力和應對資源非常充足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申佳平)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對我國銀行業保險業影響幾何?下一步,銀保監會還將採取哪些措施繼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 平安證券--保險行業點評:以償付能力為依據 對權益類資產配置差異...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及風險狀況等指標,設置差異化的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最低為上季末總資產的 10%、最高為上季末總資產的 45%。截至 20Q1,保險業權益類資產餘額為 4.38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 22.57%。其中,長期股權投資1.95萬億元,佔比 10.05%;股票 1.54萬億元,佔比 7.95%;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 0.54萬億元,佔比 2.76%。
  • 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不達標 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將下滑至-186.68%
    繼兩大股東轉讓股份、公司股權結構生變之後,新光海航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持續惡化,已經持續低於最低監管指標。新光海航人壽近日披露的2016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由2016年三季度的-69.78%下降至四季度的-116.45%,並預測今年一季度將下滑至-186.68%。
  • 保監會關於印發《中國保險業發展
    保險業總資產從2010年的5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2萬億元,成功實現翻番。全行業淨資產達到1.6萬億元,保險行業償付能力總體充足。行業利潤從2010年的837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824億元,增加2.4倍。保險深度達到3.6%,保險密度達到1768元/人。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先後趕超德國、法國、英國,全球排名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保險改革全面突破。
  • 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持續惡化
    【財新網】(記者 楊巧伶)在兩大股東海航集團50%股權全部退出和新光人壽25%股權退出後,新光海航人壽並未迎來轉機,反而償付能力急轉直下,並有繼續惡化趨勢。新光海航人壽近日披露的2016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由2016年三季度的-69.78%下降至-116.45%,並預測今年一季度將下滑至-186.68%。
  •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
    第三條 保險公司應當根據保障被保險人利益、保證償付能力的原則,穩健經營,確保實際償付能力額度隨時不低於應具備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  經營不滿三個完整會計年度的保險公司,採用本條第(一)項規定的標準。   第五條 人壽保險公司最低償付能力額度為長期人身險業務最低償付能力額度和短期人身險業務最低償付能力額度之和。   長期人身險業務是指保險期間超過1年的人身保險業務;短期人身險業務是指保險期間為1年或1年以內的人身保險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