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告一段落了,很多家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績喜怒哀樂各不盡同,分數理想的學生家長鼓勵孩子,犒勞孩子繼續加油再接再厲。成績遜色的家長開始到處找原因,期中不少家長認為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甚至退步的原因歸咎於在學校老師給孩子安排座位太靠後,甚至讓孩子坐在倒數第一排角落裡導致的,那麼孩子成績真的與老師安排座位有關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我們知道,教室空間有限,根據學校資源分配每個教室多則有五六十個學生,少則有三十幾個學生,教室從空間座位安排不可能每個學生都安排同樣的座位,這樣教室空間不允許,當然就有的學聲位置靠前有的位置靠後,還有的學生坐在最后角落裡。坐在最后角落裡無論從聽課質量、黑板反光、學生能接受的知識量、聽課效果都有差異,那麼,一般情況下,老師是如何分配座位的呢?
一、根據入校學生身高合理安排座位
每個孩子處於生長階段一樣,但發育期有早有晚,身高不盡相同,為了避免個子高的同學擋住個子低的同學聽課看黑板視線,老師一般會安排高個子靠後,矮個子靠前,達到資源平衡的效果。
二、根據視力安排調整學生座位
有的孩子近視,座位靠後的學生因視力影響聽課效果,老師一般會把這類學生的座位安排靠前,儘量彌補缺陷,達到視力平衡。
三、根據學生性格安排座位
愛說話思維活躍的學生,老師一般會採取相互搭配,進行性格補充,把思維活躍和相對內向的學生交叉安排,目的有兩個:一是避免愛說話的在一起坐,上課有小動作,對學習有負面影響,二是把他們作為性格補充,對孩子學習、成長有幫助。
四、自由組合安排座位
這個做法是民主制的,有利有弊,不做太多討論。
五、摸底考試根據成績安排座位
這個就比較有討論的餘地了,引起大家的不同凡響,無可厚非的是老師為了重點培養優等生,把優等生座位安排相對較好的位置,重點培養,差生往後排。這沒有什麼值得非議的地方,哪個學校哪個老師不喜歡聽話,成績好的孩子?
在此建議,如果有的老師採取這個辦法安排座位,應考慮給所謂的差生機會,把成績好的和差的交叉安排,這樣他們在學習上可以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差生也能有優點,不能一棒子都打死,給差生機會,說不定以後會後來居上,遙遙領先!學生就是孩子,我們老師少些自作主張、多給學生選擇的機會、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學生為本來進行安排合適的座位,每個孩子都是很棒的!
建議學校定期變更學生座位,如一個月調整一次,一是讓孩子感覺老師沒有放棄哪一個學生,二是可以讓孩子學習適應新的環境,對以後成長有幫助,採取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方法,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生座位,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向上、良性競爭的學習氛圍。
為了孩子教育,我們一起攜手,共創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