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X博士,ID:doctorx66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之前,任何人都無法預料五條人的爆紅。但隨著第二季的落幕,五條人顯然已經成為了比「樂夏」更火熱也更討人喜歡的IP。
但我覺得很奇怪的是,五條人明明是一支樂隊,但卻很少能聽到有人談論他們作品的音樂性。不是五條人沒有,而是沒人說。
這樣的輿論趨勢是從節目擴散到觀眾的。
第一期張亞東就說:五條人這樣的樂隊,魅力在於他們的歌詞。
馬東在《樂隊我做東》當面對著仁科說,你知道《南方周末》給你的那個獎,是因為你的歌詞嗎?
《樂隊我做東》裡石璐直言:「我喜歡五條人,除了他們的音樂。」
馬賽克的主唱夏穎在觀看五條人表演後表現出了對他們高人氣的羨慕:「他們的群眾基礎太好了。」
很少有人表達對五條人音樂的正面肯定,甚至談到他們音樂的都很少,仿佛五條人是靠歌詞、人格魅力,和因為搞笑出圈後獲得的人氣,才獲得了第二名。還有人覺得喜歡五條人的都很膚淺,喜歡他們純粹是因為搞笑,和音樂沒什麼關係。(老實說我作為他們的樂迷而非「粉絲」,有被這種觀點冒犯到。)
「當這些節目引導者乃至一些觀眾在欣賞甚至消費五條人改歌、對答令人捧腹引起的話題性、乃至推崇他們的行為模式充滿「搖滾精神」時,與此同時卻無法感知五條人的音樂之美。」(孫小椒《樂隊的夏末——京圈搖滾,與被流俗理解的五條人》)
五條人被低估的音樂性到底體現在哪裡?其實從在樂夏上亮相的幾首作品,就給了我們答案。
道山靚仔
成為五條人之前,阿茂和仁科生活在廣州石牌橋,兩個人都靠「走鬼」(擺攤)為生,一個賣打口CD,一個賣盜版書,一起寫寫歌。2008年,他們偶然結識了周雲蓬的經紀人佟妍,用她提供的經費錄製了一張Demo,隨後於2009年正式發行首張錄音室專輯——《縣城記》。
這張專輯全部的配器只有木吉他、手風琴、手鼓、沙錘這樣的原聲樂器,卻做得非常舒服又豐滿。比如下面這首我很喜歡的《十年水流東,十年水流西》。
五條人在樂夏首次登臺時,突然放棄原本決定好的《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替換成了《道山靚仔》,這首歌就出自《縣城記》。
仁科說:「雖然我們做的不是爵士樂,但我覺得我們一直有一些爵士精神,同時還有一些Bob Dylan的精神。」五條人的音樂有著很強的即興成分,演出曲目的更換對五條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即興的舉動。感覺對了,一切都可以開始;如果不對,那就等感覺對了再開始。對他們來說,這並不是一種冒險,只是一種日常。
說回《道山靚仔》。這是一首4/4拍的G#小調歌曲,整首歌只有 I 級和 IV 級兩個和弦。在專輯中收錄的版本,木吉他的掃法呈現了這樣的一個節奏:
▼注意聽木吉他掃弦
道山靚仔(片段)來自X博士00:0000:10
在每個「↑↓↑↑」的循環裡,落在第三拍正拍的是一個切音,而這一動作是通過左手悶音來完成的;這就使得每個上掃成為了重音,形成了一個切分節奏。而在第二拍的正拍上,第一拍的下掃還在延續,到了第二拍已經過了一半的時間之後,才開始上掃。這讓音樂的進行更有律動性。
在節目播出的版本中,電吉他、鼓和貝斯也加入進來,並且也化身節奏樂器,跟著木吉他的律動繼續行進,讓節奏的切分感更加整齊與明確,讓手風琴和人聲旋律自由地飄在上面。儘管只有兩個和弦,甚至從間奏到阿茂演唱的部分再到結束,基本上只有G#m一個和弦,但五條人用非常口語化的演唱風格,搭配著律動感極強的節奏,聽起來卻不會讓人覺得無聊。
Last Dance
在改編賽中,五條人將伍佰&China Blue的《Last Dance》變得更有他們的味道。
在伍佰的版本中,《Last Dance》幾乎就是由規整的八分音符組成。當然,伍佰極具個人特色的演唱風格使得這首歌多了很多微妙的裝飾音。
而五條人保留了些許伍佰的色彩,但律動上卻進行了大改,許多切分節奏的出現呈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節奏的區別
五條人版《last dance》主歌片段來自X博士00:0000:21
伍佰版《last dance》主歌片段來自X博士00:0000:23
*五條人版為Ab大調,伍佰版為A大調,此處譜例將兩個版本都放到C大調做對比。
原版在軍鼓滾奏結束之後便進了演唱的段落,而五條人改編的部分則多了一個前奏,這個前奏其實是從《夢幻麗莎髮廊》的前奏挪用過來的,搭配著《夢幻麗莎髮廊》的旋律,由 IV 級大七和弦開頭,是一個IV-I-IV-I的和聲進行。
▼注意聽兩首歌的前奏
這首歌和聲的亮點更在於「讓人好不疼愛」這一句,在第八小節,原版用的是V級大三和弦,五條人把這裡改成了 IV 級小三和弦:
伍佰版「讓人好不疼愛」.mp3來自X博士00:0000:05
五條人版「讓人好不疼愛「.mp3來自X博士00:0000:04
在改變和聲的同時,為了旋律連接更加順暢,第七小節的音符幾乎都改成了4,比起從5過渡到5#,由4到5#的過渡顯然更為順暢。
另外,仁科在歌曲結尾的那段吉他噪音也讓人印象深刻,他用這種方法吶喊出了這首情歌中的鐵漢柔情。但可能正如丁太昇所說:五條人在樂夏舞臺上以娛樂的姿態,近乎赤裸地展示著他們的深情,但人們更願意把他們當做娛樂。
▼結尾的吉他噪音
在上一季的樂夏中,其實也有這樣的改編。刺蝟樂隊改編的《只要平凡》改變了原曲的律動,痛仰樂隊改編的《我願意》改變了原曲的和聲,然後我們就看到了張亞東拆解這些改編。但在這一季,精彩的改編卻失去了講解。
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
《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同樣收錄於《縣城記》中,也是五條人的一首經典曲目,在平時是他們演出時的壓軸作品之一。這首歌是一首4/4拍的A大調歌曲,和聲很簡單,整首歌只有 I 級、VI 級、V 級、II 級四個和弦。
這首歌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段落設計。普通的流行歌曲一個段落往往是四個小節構成的,而這首歌主歌的每個段落卻是由五個小節構成。主歌的和聲進行也和五個小節的結構非常相襯,是I-VI-V-II-I的一個進行,五級和弦在第三小節就已經出現,第四小節卻使用了 II 級和弦,讓人覺得不能結束在這裡;隨後在第五小節回到 I 級和弦上。
每個段落也正巧描寫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音樂和歌詞是相當統一與契合的。副歌的和聲則是由 VI 級和弦開頭的,是一個VI-I-V-I的進行,雖然簡單但不算常見的進行,很有意思。
在樂夏表演的版本裡,鼓手首先打了一個和《Last Dance》一樣的滾奏,頗有一種致敬的意味。
在間奏過後,手風琴演奏的節奏像是一個雷鬼的風格,重音都落在2、4拍上;貝斯手的演奏非常有旋律性,也極具律動感。
▼注意聽手風琴和貝斯
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片段)來自X博士00:0000:35
阿珍愛上了阿強
五條人重返復活賽舞臺演唱的《阿珍愛上了阿強》可能是他們最為人熟知的歌曲之一。這首歌收錄於樂隊2016年的第四張錄音室專輯《夢幻麗莎髮廊》娘》,並在幾年後成為國產動畫《刺客伍六七》3、4集的插曲。
這首歌是一首4/4拍的A小調歌曲,主歌只有Am和Em兩個和弦,而副歌也僅有F、G、Am三個和弦。在錄音室版本裡,這首歌的演唱部分只有六句,在歌曲中只出現了兩遍,將近五分鐘的篇幅都聚焦在器樂演奏上,而這五分鐘都僅僅構建在Am和弦上,鼓和貝斯演奏著重複的riff,電吉他成為主角。電吉他搭配的延時效果器似乎並沒有那麼規則地踩著歌曲的速度,演奏的方式也更具實驗色彩,成為製造聲響的主要工具。直到最後的部分手風琴才加入,搭配著Reverse之後的電吉他,延續著這份實驗的感覺。
《樂夏》裡的《阿珍愛上了阿強》有接近八分鐘的時長,比錄音室的版本更豐富、有更為鮮明的層次。三人說唱的段落也毫不突兀,反而增加了一絲荒誕感。貫穿整首歌的「6123」四個音符一直以各種方式遊走在音樂中,很有記憶點。
儘管為了表演增加了人聲演唱的部分,但器樂演奏的部分依然是整首歌的亮點。現場的版本依然保留了極具實驗性的吉他,但演奏的主音旋律也更加悅耳;管樂組的加入也使得這首歌有了自由爵士的味道。配器的增加使得現場效果不像錄音室版本那樣,只有節奏組和吉他噪音,略顯空乏;這一版本的鍵盤和人聲合唱補足了中高頻的部分,竹薩克斯成為了絕對的主角。
從《夢幻麗莎髮廊》這張專輯開始,五條人已經開始嘗試更加新鮮的音樂形式,開始在迷幻、爵士、實驗音樂的世界裡探索。在這場演出裡和五條人合作的說唱歌手小老虎、薩克斯手老丹,早前便和五條人有過合作;而五條人今年所推出的單曲《食醉狗》也極具實驗性,同樣以即興演奏見長的吉他手李劍鴻也參與了這首歌的錄製。儘管五條人的前兩張專輯為他們貼上了民謠樂隊的標籤,但他們的音樂想玩的東西,還有很多。
世界的理想
在以「理想世界」為主題的半決賽上,眾多樂隊都在努力把自己曾發行過的作品往這個主題靠攏,但五條人卻創作了一首全新的作品——《世界的理想》。這是一首4/4拍的A大調歌曲,和聲還是很簡單,主要的部分只有 I 級和 VI 級兩個和弦,只在副歌的「那裡的人們就像藝術家說的那樣」開始的幾句,和弦變成了二級和五級。
但有意思的是在主歌的部分,I 級大三和弦在一半的時候變成了小三和弦;而這部分對應的演唱有種說唱的風格,音符一直維持在1上,旋律並沒有突出小三和弦的特徵,形成了一種極其微妙、不易發現的離調感。
而之後的VI 級和弦,電吉他的彈奏則像是Funk音樂的手法,從Fm滑到F#m。巧妙的是,這部分的主唱由阿茂擔綱,而彈奏電吉他的仁科在接下來演唱的部分正是對阿茂演唱的內容的反對,這樣聽來主歌和弦的演繹又有了一絲趣味性。
地球儀
在決賽的舞臺上五條人演唱了今年發表的一首新歌《地球儀》。
整首歌主要的篇幅都在Am和弦上,圍繞著極其洗腦的木吉他riff展開:
在唱完「從列寧格勒再到舊金山 一路上帶著五塔標行軍散」(02:25)之後,進了一段手風琴的獨奏,一邊演奏和弦一邊演奏旋律。這段獨奏的色彩非常詭異,出現了#4音(D#)、#7音(G#),這分別是Dorian#4與和聲小調的特徵音,相當於在Am和弦上演奏了這兩個調式。
在最後的嘶吼結束之後,手風琴依然演奏著這樣詭異的旋律,木吉他也開始彈奏著布魯斯風味的獨奏。隨後電吉他以頗具實驗性的角色闖入,擔任噪音的驅動者,結束掉整首歌。
在樂夏表演的版本比錄音室版本要精彩太多,有著濃烈的自由爵士意味:
椅子樂團的合作鼓手、也是五條人前鼓手鄧博宇在這首歌裡演奏合成器,貝斯手牛河負責電吉他,貝斯則由Mandarin的貝斯手大淮擔綱。薩克斯手老丹繼續輸出著他的精彩表現,讓薩克斯搶奪了錄音室版本裡手風琴的主奏地位。在歌曲的後半段,所有人都近乎癲狂,仁科瘋似地將手風琴折來折去,同時像是在對著拾音器嘶吼,阿茂在木吉他琴頸上反覆滑來滑去,鄧博宇非常極端地擰著合成器的旋鈕,只有節奏組紮實地打牢根基。老丹口中的薩克斯更是令人拍案叫絕,極具想像力。
他們居然在決賽玩即興!連這組人馬都是前一天半夜才組的!
當我們在談論音樂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我想,認為五條人的沒有音樂性的人,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他們不見得多麼了解「音樂性」這個詞,而是單純地覺得五條人的旋律沒有那麼悅耳。不然的話,新褲子用的也都是簡單的和弦跟節奏,為什麼卻很少看見有人說新褲子不夠有音樂性?我想這大概是因為新褲子的旋律足夠流行。所以很多人口中說的音樂性,其實只是在說「悅耳程度」而已。
第二類,是嫌棄五條人的音樂,技巧性不夠。但整篇文章看下來,相信你也發現了,五條人有足夠的能力做複雜的東西,只是如果那些東西並非他們的感受所在,也並沒有被表達出來的必要性。雖然一副野路子樣,但他們的技巧水平並不低。特別是五條人的很多歌只擁有簡單的和弦,但依然有著極其豐富的表達。馬世芳曾這樣評價五條人:
「五條人在12年的雙CD專輯《一些風景》,我反覆聆聽、愛不釋手,認為堪稱經典。裡面全部的樂器就是手風琴、木吉他,加上很少的電吉他,基本上都是原聲樂器,但是居然做出了朋克的能量,我覺得這太厲害了。這裡面沒有貝司,然後後面沒有插電樂器,但卻是非常飽滿的。他用大鼓和手風琴和吉他的低音聲部,而且三樣樂器可以同時擔任節奏樂器,整個就有了搖滾的能量。聽完就像看了場賈樟柯的電影。」
我所理解的音樂性,是用音樂說話的能力,是如何用音樂的語言來表達你的情感的技術。這聽上去似乎簡單,但做到卻並不容易。而五條人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尤為出色,他們用歌詞和音樂搭建了一個完整的音樂世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和審美,更妙的是這甚至與他們的性格,都是渾然一體的。
加上五條人近幾年已經在大膽嘗試爵士樂、實驗音樂,所以其實他們已經走在了絕大多數樂隊的前面。決賽的《地球儀》後,有人在微博評論這首歌「好難聽」,並獲得了很多點讚。
我看到時卻突然很欣慰地笑了出來,此情此景多麼熟悉——今年5月時,王力宏在一個音樂綜藝裡表演了一首用「負極和聲」編配的歌曲,是「負極和聲」的聲響首次在主流的電視節目中出現,當時這段表演的微博視頻底下,熱評第一同樣是「好難聽」。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希望這樣「難聽」的聲音越來越多,而且在越紅的節目、越紅的人身上發出來越好。只有這樣,我們未來的音樂才會擁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流水線式套和弦進行的神曲。
練即興,怎麼培養旋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