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風靡大江南北、貫穿幼教產品始終的主人公小老虎背後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
「巧虎、琪琪、鈴鈴、桃樂比來到了威尼斯,在這裡他們正巧遇到了一個馬戲團。於是好奇的他們留下來欣賞神奇的魔術表演,在魔術師表演時,貪玩的巧虎卻按錯魔術箱上的按鈕,不小心把在魔術箱裡的桃樂比變沒了……」
4月7日,2012春季巧虎魔幻大劇——《魔法馬戲團的秘密》在北京市海澱劇場演出,吸引了許多小朋友。而根據巧虎官方網站——樂智小天地(中國)的海報,從3月開始的演出將陸續在中國12大城市巡演。
巧虎,源於日本,後到中國臺灣。自日本倍樂生攜其拳頭產品樂智小天地來中國大陸之後,幾年時間,巧虎——這隻作為幼教產品貫穿始終的主人公小老虎及其品牌,風靡大江南北。據不久前北京舉行的中國早教產品研討會上業內披露的數據顯示,巧虎佔有率居首。而「巧虎」也幾乎成了一種社會現象,令那些重視早教的專業人士和家長們都不能無視它的存在。
與巧虎的知名度相比,倍樂生商貿(中國)有限公司顯得異常低調。面對記者的採訪要求,倍樂生以「我們保持低調」拒絕。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能夠透過巧虎在市場上的產品發現其獨特的產品體系,並探究其商業模式的奧秘。
「我叫巧虎」
樂樂,3歲。自從去年接觸過巧虎之後,一下子被巧虎迷住,甚至讓別人叫他「巧虎」。「通過巧虎的節目,我們家樂樂從中還是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穿衣服、穿鞋子、刷牙、系扣子等等。」樂樂媽媽說。嘟嘟,7歲,喜歡玩兒童智力小遊戲。只要一有空,他就玩「巧虎小偵探」、「巧虎無人島大探險」等小遊戲。
面對記者「你覺得巧虎怎麼樣」的提問,這兩個小朋友只是以「喜歡」兩個字回答。然而,就是這「喜歡」二字,蘊含的不僅是對巧虎產品的接受和認可,其背後更是源於巧虎自身對幼兒心理和生長特點的剖析。
幼兒有獨特的視聽思維規律和言語行為。兒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0-3歲是幼兒的感知發展階段,3-6歲則是直覺思維階段。而1-6歲每個不同年齡段特點也不相同。比如:3-4歲幼兒主要特點有:學習按指令行動,生活自立能力增強;對他人的情感反映敏感性增強;動作的協調性增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模仿性強;能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等等。這一時期顯然是智能開發、生活自理、快樂學習的時期。
環顧市場中的幼教產品,所見到的許多針對幼兒的學習用品標的幾乎都是:適合年齡3歲以下或者適合6歲以下。然而,幼兒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需求是不一樣的,制定符合年齡和認知程度的學習及遊戲項目,以啟發兒童的各種能力並培養良好的性格和生活習慣顯然是市場的空缺。從這種意義上說,巧虎的出現契合了市場的需要。
根據1-6歲各年齡段的不同特點,巧虎《樂智小天地》產品分為貝貝版(1歲入門適用)、寶寶版(1-2歲)、幼幼版(2-3歲)、快樂版(3-4歲)、成長版(4-5歲) 、學習版(5-6歲)、彩虹版(6-7歲)。這些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認知程度的互動體驗式遊戲,藉助情境化的遊戲模式,以唱遊形式編排,著力吸引孩子在唱唱跳跳當中模仿巧虎的言行,從而實現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如自我保護、表達能力、交往能力等。
如果說分年齡段的產品只是體現巧虎的一個特點,而對細節和幼兒思維的把握亦體現在巧虎的產品中。在巧虎櫃檯上,記者發現一桿天平秤。這桿秤不只是用來稱東西,也是用來讓幼兒學數學的。對於**很簡單的加減法問題,對於幼兒卻並不輕鬆,巧虎的這桿秤可以讓幼兒對簡單的加減法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比如:2+7=9,秤的一邊是9這個數字,另一邊需要幼兒把2和7或者1和8等數字放進去,如果幼兒放錯了,放成了2+6,天平秤就會傾斜,表示錯誤。
據巧虎銷售人員介紹,以月為貨品交付期的幼教產品——《樂智小天地》6個年齡段的產品是其主體產品,而巧虎開心成長系列產品是圍繞幼兒學習、生活中所涉及的玩具、文具、商品,包括《認知學習系列》、《益智玩具系列》、《生活用品系列》。《認知學習系列》又包括《巧虎律動歡唱學英語》、《巧虎開心泡泡英語》、《巧虎的數學歡樂城》、《巧虎的拼音城堡》。
僅從《樂智小天地》產品體系看,其構思巧妙,定價也具有藝術性。《樂智小天地》包含書、讀本、父母用書、DVD影像教材和教具(玩具)等,利用不同的媒介特性,將要教導的內容,通過平面、立體、視覺、聽覺等多元方式進行傳達。而其商品定位顯然是雙人群定位的作品——畢竟這些產品需要孩子的父母認可並付費。作為最親近也是最信賴的人,父母通過與孩子一起積極地挑戰新的課題,一起體驗成功時的喜悅,孩子們才會茁壯地成長。或許正是由於此,巧虎採用了獨特的「連動學習+多元遊戲」模式,通過配套結合的各種教具來達到連動的學習效果。
和很多動漫月刊一樣,《樂智小天地》是以月為貨品交付周期的。它的每期產品中有親子VCD+功能書+手冊+主題玩具+其他一些產品。這種產品體系大大模糊了用戶對作品成本的估測,使定價權更集中在公司。而如果用戶訂購了巧虎一年的產品,幾乎就不需要再消費其他什麼東西了,提箱、書包、還是蠟筆、粘紙、書籍玩具,全部由巧虎自己掌握的直投渠道來完成。
立體模式
遵從每個年齡段幼兒和兒童的教育進階式需要的內容設計為巧虎贏得了不小的市場空間。然而,市場競爭依然不可避免。市場上有中國的央視少兒頻道的《智慧樹》、《七巧板》、《小小智慧樹》、《寶貝一家親》育嬰欄目;有中國教育電視臺早期教育頻道的《伴隨成長》、《幼兒園的故事》等欄目,還有CBBC的《天線寶寶》和《花園寶寶》、迪斯尼的《小小愛因斯坦》和《小熊維尼家族》、瑞士的《企鵝家族》、德國的《邏輯狗》光碟、捷克斯洛伐克的《鼴鼠的故事》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巧虎的決策者們決定採取什麼樣的銷售戰略,以在中國幼教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這一點或許我們可以從日本一篇名為《倍樂生的「巧虎」,開拓中國兒童市場》(《本多正典 周刊東洋經濟》2010年12月11日的報導)看出端倪。在這篇文章中,倍樂生海外事業部部長兼中國事業部總代表松平隆是這樣表示的:「中國版的《樂智小天地》,採取了與當地的合作夥伴中國福利會旗下的中國福利會出版社許可協議出版的形式。在銷售戰略方面,日本採取的是利用《紅筆老師》的知名度來獲取會員的方法。可是在制訂打入中國大陸市場的計劃時,該公司在中國的知名度為零。一切開始於怎樣推廣在中國沒有的新商品和新的觀念。而最後制定的銷售戰略是:「『 1對1』式的電話推銷:制定在網上申請資料宣傳活動中表示有興趣的顧客名單,而且讓他們通過觀看使用體驗版的影像教材時小孩子的表情和反應,感受商品的效果。最後由電話對應業務部門的員工們給他們打電話推銷。」
從這一段話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銷售思路:一方面通過網絡宣傳,發布關於巧虎的介紹、使用方法、召集會員,同時通過網站提供免費註冊申請試用,以此獲得用戶地址等信息,寄送樣品,為下一步攻勢打下基礎;一方面通過某些途徑獲得名單,發現目標客戶,通過打電話成單。
這種看似簡單的銷售方式其實潛力巨大。電話營銷不但可以及時把握客戶的需求、增加收益、保護與客戶的關係,而且可以幫助企業拓展一條新的業務渠道,一旦抓到目標客戶,競爭小,成單率大,尤其是向老客戶實行二次推銷,引導購買的概率更高。這種商業模式讓不少人大開眼界——據說這家以一個以呼叫中心為主要銷售動力的公司,幾年內創造了幾個億的銷售額。
然而,在經過對巧虎進行了大量分析之後,我們發現:電話營銷只不過是銷售戰略的一部分,其線下代理商、經銷商、實體店與線上電商、網站或論壇相結合,將線上與線下緊密結合,以銷售巧虎系列產品為導向的運營模式才是其成功的重要訣竅之一。在這樣的運作模式之下,一個立體的銷售渠道和推廣渠道布局呼之欲出。稍加留意,人們就會發現:除了人們知道的巧虎電話中心和巧虎官方網站,在淘寶、有啊、拍拍、易趣等B2C網站上有巧虎,一些綜合商城、母嬰用品網、京東商城、紅孩子、卓越網等有巧虎,巧虎甚至還出現在團購網站上。巧虎利用某些團購網的傳播能力來徵集會員,推廣產品,同時以系列產品的周邊產品(因為不是系列產品,所以珍貴)作為獎勵,來刺激消費。在線下,各地的區域代理商、正規書店及音像製品店、大型商場超市、實體銷售渠道,巧虎都不曾放過。
配合這種立體銷售渠道的,是巧虎的立體營銷推廣模式。可以這樣說,幾乎有母親和幼兒的場所,育兒講座、社區活動、展會等處,都有巧虎的蹤跡。巧虎還利用親友間的推薦和獎品激勵的方式進行推廣。
這種線上、線下病毒式銷售模式,讓巧虎幾乎在不知不覺中在中國大陸幼教市場上名聲漸顯。而巧虎音樂劇(舞臺劇)為巧虎品牌提升亦帶來了如虎添翼的作用。幾年過去,在電銷行業和早教市場,巧虎已是很多創業公司的偶像。在中國,已經出現了一些生產同樣類型商品的企業。「雖然不會那麼容易模仿,但搶先佔領市場,向前挺進還是至關重要的。與眼前的利益相比,更要重視擴充會員。」松平隆這樣說。有資料顯示,巧虎2015年中國大陸的會員人數將達1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