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時小慢慢」。
01 24歲博士剛畢業被聘211副教授引爭議
24歲的北航博士成為了211高校副教授,這則新聞最近非常火爆,甚至衝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熱議。新聞中的主人公侯濤剛在朋友圈寫道:「既然出不去了,就安心在國內工作吧。百年交大,新起點,新平臺,繼續努力加油!」
對此,評論區的網友紛紛表示太厲害了,還有的網友開玩笑說:「你的導師比你年輕是個什麼感受?」也有的網友感慨:「榮譽之冠用荊棘編織,其付出的辛苦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其實對於這次的熱議也是容易理解的。剛畢業就被聘為教授,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了。更何況,這個新晉的副教授侯濤剛的同齡人,大多數剛剛參加工作兩三年,有不少也才讀完研究生剛畢業。相比之下,侯濤剛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確實是刷新了不少人的認知。
一般來說,高中畢業生在進入大學時已經18歲,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之後,本科畢業時的年紀就到了22歲。而研究生三年,博士生最少三年,也就是說,一般讀書讀到博士畢業,大部分人已經28歲了。
但1996年出生的侯濤剛,已經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0屆的博士生,也就是說,他博士畢業時,也才只有24歲。並且在8月份畢業之後,9月份他就入職北京交通大學,擔任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一職。
根據侯濤剛自己所說,對於工作的選擇,也有的原因。他原本已經準備MIT做博士後的研究,卻因為疫情和外部環境的原因只能停止下來,所以便一邊寫論文一邊找工作。另一方面,他能夠受聘北交大副教授,也是機緣巧合趕上了好時候。此時國家在改革和完善科技評價制度,更加重視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和實際應用價值。而侯濤剛選擇的機器人方向非常有應用前景,再加上學校給提供的良好平臺環境,所以才能這麼順利找到好的工作。
北京交通大學也是正牌的211大學,侯濤剛究竟有多出色,才能讓北交大破例做出這個決定呢?
02 如果看過他的履歷,就知道他當得起
侯濤剛自小學習能力就非常強,5歲入學的他,在16歲就參加了高考,並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一的時候,侯濤剛報名參加了馮如杯的比賽,這個一般大二、大三學生才參加的比賽,讓侯濤剛在大一就獲得了保研資格,這種情況在人才濟濟的北航也是第一次出現。
當時的比賽項目是《全功能障礙物信息探測越障勘探車》,也就是這個勘探車能夠通過傳感器的配合,對前方的障礙物進行識別,並且根據類型的不同採取升高、下降、跨越、避讓等不同方式進行跨越障礙。如果一不小心翻車了,還能自動恢復原來的障礙。而侯濤剛報名之後就開啟了自學模式,很快就從機器人入門級別達到了能獨立製作機器人的水平。他說,寒假裡自己一天都沒有休息。而這個勘探車,也被學校永久保留並進行展覽。
這也讓侯濤剛和機器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接下來的八年裡,他作為主負責人完成了七個機器人項目。其中在大四做的醫療服務機器人還成為一個落地轉化的項目。作為陪伴老年人的智慧機器人,它有視頻通話和語音通話的功能,還有遠程問診、自動充電,行走和避障的能力,當年就已經開始進行小批量的生產。
大三的時候,侯濤剛獲得日本筑波大學全獎交換生。原本對日語一竅不通的他,通過在日本的半年學習,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用日語進行論文答辯,並順利完成了自己的學業課程。半年掌握一門語言,這種學習能力也讓所有人都嘆為觀止。
而在博士生的三年時間裡,他發表第一作者論文7篇,設計的智慧機器人申請了專利11項,也獲得了北航研究生(博士)十佳的榮譽稱號。與此同時,侯濤剛還是ISET機器人輔助智慧農業科技城市人,帶領團隊設計的勝寒流水線已經在北京順義的花卉基地投入了生產運行中,並獲得大學生創新大賽三等獎。
03 真正決定能力的不是時間長度,而是思維的寬度
所謂高度決定智慧,思維寬度決定格局,所以一個人真正有能力與否,看的不是時間長度,而是思維的寬度。
我們有時候評價一個人有能力,通常說他從事這項工作多少年,獲得了什麼什麼成績。工作的時間長度被很多人信任,覺得年頭長就是有經驗、有能力。而很多職稱評定裡也規定,必須在取得前一任職稱多少年才能進行更高級別的評定。但是隨著國家相關制度的改革,年限已經不再成為最重要的項目,破格晉級、破格錄取的現象比比皆是。
就如文章的主人公侯濤剛,他能夠在博士畢業的時候就被北交大聘為副教授,不僅僅基於自身的優秀,也是得益於國家政策的開放。
國家政策的轉變其實就是更加注重個人思維的寬度,不再對年齡和資歷進行限制,一切全憑能力和結果。這才是對人才最好的激勵方式。所以對於所有人來說,思維的轉變和寬度其實是最為重要的。
侯濤剛在博士學習第一年的時候,在繼續自己的機器人方向時結果卻非常不理想。在這種迷茫,信念開始動搖的時候,侯濤剛選擇堅持下去,轉為跨介質飛行器這個領域。這個領域,除了設計機器人,還要精通流體力學,非常具有挑戰性。而侯濤剛則是積極轉變自己的工程應用思維,向理論研究進發,最終收穫了很多科研成果。
所以說,遇到事情要多想想其他出路,這在職場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平時可以多進行思維鍛鍊,多思考這樣做的好處有哪些、壞處有哪些,如何將壞處變為好處,如何做到舉一反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我們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所以要保持不斷學習的習慣,培養多方面的技能和優勢。只有有了足夠多的知識儲備,才能在遇到瓶頸的時候跨越障礙,輕鬆解決問題。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