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就當教授,24歲博士引熱議,若你看過他履歷就知他當得起

2020-12-25 時小慢慢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時小慢慢」。

01 24歲博士剛畢業被聘211副教授引爭議

24歲的北航博士成為了211高校副教授,這則新聞最近非常火爆,甚至衝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熱議。新聞中的主人公侯濤剛在朋友圈寫道:「既然出不去了,就安心在國內工作吧。百年交大,新起點,新平臺,繼續努力加油!」

對此,評論區的網友紛紛表示太厲害了,還有的網友開玩笑說:「你的導師比你年輕是個什麼感受?」也有的網友感慨:「榮譽之冠用荊棘編織,其付出的辛苦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其實對於這次的熱議也是容易理解的。剛畢業就被聘為教授,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了。更何況,這個新晉的副教授侯濤剛的同齡人,大多數剛剛參加工作兩三年,有不少也才讀完研究生剛畢業。相比之下,侯濤剛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確實是刷新了不少人的認知。

一般來說,高中畢業生在進入大學時已經18歲,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之後,本科畢業時的年紀就到了22歲。而研究生三年,博士生最少三年,也就是說,一般讀書讀到博士畢業,大部分人已經28歲了。

但1996年出生的侯濤剛,已經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0屆的博士生,也就是說,他博士畢業時,也才只有24歲。並且在8月份畢業之後,9月份他就入職北京交通大學,擔任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一職。

根據侯濤剛自己所說,對於工作的選擇,也有的原因。他原本已經準備MIT做博士後的研究,卻因為疫情和外部環境的原因只能停止下來,所以便一邊寫論文一邊找工作。另一方面,他能夠受聘北交大副教授,也是機緣巧合趕上了好時候。此時國家在改革和完善科技評價制度,更加重視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和實際應用價值。而侯濤剛選擇的機器人方向非常有應用前景,再加上學校給提供的良好平臺環境,所以才能這麼順利找到好的工作。

北京交通大學也是正牌的211大學,侯濤剛究竟有多出色,才能讓北交大破例做出這個決定呢?

02 如果看過他的履歷,就知道他當得起

侯濤剛自小學習能力就非常強,5歲入學的他,在16歲就參加了高考,並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一的時候,侯濤剛報名參加了馮如杯的比賽,這個一般大二、大三學生才參加的比賽,讓侯濤剛在大一就獲得了保研資格,這種情況在人才濟濟的北航也是第一次出現。

當時的比賽項目是《全功能障礙物信息探測越障勘探車》,也就是這個勘探車能夠通過傳感器的配合,對前方的障礙物進行識別,並且根據類型的不同採取升高、下降、跨越、避讓等不同方式進行跨越障礙。如果一不小心翻車了,還能自動恢復原來的障礙。而侯濤剛報名之後就開啟了自學模式,很快就從機器人入門級別達到了能獨立製作機器人的水平。他說,寒假裡自己一天都沒有休息。而這個勘探車,也被學校永久保留並進行展覽。

這也讓侯濤剛和機器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接下來的八年裡,他作為主負責人完成了七個機器人項目。其中在大四做的醫療服務機器人還成為一個落地轉化的項目。作為陪伴老年人的智慧機器人,它有視頻通話和語音通話的功能,還有遠程問診、自動充電,行走和避障的能力,當年就已經開始進行小批量的生產。

大三的時候,侯濤剛獲得日本筑波大學全獎交換生。原本對日語一竅不通的他,通過在日本的半年學習,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用日語進行論文答辯,並順利完成了自己的學業課程。半年掌握一門語言,這種學習能力也讓所有人都嘆為觀止。

而在博士生的三年時間裡,他發表第一作者論文7篇,設計的智慧機器人申請了專利11項,也獲得了北航研究生(博士)十佳的榮譽稱號。與此同時,侯濤剛還是ISET機器人輔助智慧農業科技城市人,帶領團隊設計的勝寒流水線已經在北京順義的花卉基地投入了生產運行中,並獲得大學生創新大賽三等獎。

03 真正決定能力的不是時間長度,而是思維的寬度

所謂高度決定智慧,思維寬度決定格局,所以一個人真正有能力與否,看的不是時間長度,而是思維的寬度。

我們有時候評價一個人有能力,通常說他從事這項工作多少年,獲得了什麼什麼成績。工作的時間長度被很多人信任,覺得年頭長就是有經驗、有能力。而很多職稱評定裡也規定,必須在取得前一任職稱多少年才能進行更高級別的評定。但是隨著國家相關制度的改革,年限已經不再成為最重要的項目,破格晉級、破格錄取的現象比比皆是。

就如文章的主人公侯濤剛,他能夠在博士畢業的時候就被北交大聘為副教授,不僅僅基於自身的優秀,也是得益於國家政策的開放。

國家政策的轉變其實就是更加注重個人思維的寬度,不再對年齡和資歷進行限制,一切全憑能力和結果。這才是對人才最好的激勵方式。所以對於所有人來說,思維的轉變和寬度其實是最為重要的。

侯濤剛在博士學習第一年的時候,在繼續自己的機器人方向時結果卻非常不理想。在這種迷茫,信念開始動搖的時候,侯濤剛選擇堅持下去,轉為跨介質飛行器這個領域。這個領域,除了設計機器人,還要精通流體力學,非常具有挑戰性。而侯濤剛則是積極轉變自己的工程應用思維,向理論研究進發,最終收穫了很多科研成果。

所以說,遇到事情要多想想其他出路,這在職場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平時可以多進行思維鍛鍊,多思考這樣做的好處有哪些、壞處有哪些,如何將壞處變為好處,如何做到舉一反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我們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所以要保持不斷學習的習慣,培養多方面的技能和優勢。只有有了足夠多的知識儲備,才能在遇到瓶頸的時候跨越障礙,輕鬆解決問題。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剛畢業就成211教授,這個24歲博士擔得起?你的年齡並不代表能力
    0196後博士引熱議,一畢業就成211副教授,擔得起嗎?「你的導師比你還年輕是什麼樣的感受?」近日,一條24歲北航博士剛畢業就被聘為211副教授的新聞引爆網絡,起因是因為新聞主人公侯濤剛在朋友圈的一個曬文:「既然現在出不去了,那就留在國內工作吧!8年的北航生涯終究要離別,百年的交大,新起點,新平臺,要繼續努力和加油!」
  • 他本科畢業到博士畢業只用3年,還被特聘為教授,卻遭網友質疑
    高校的教授一直都備受人們尊敬,能夠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也是很多人奮鬥的夢想。最近就有一位高校的教授,就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在中南大學教師個人主頁上,有一位名叫齊衝衝的特聘教授。這位齊衝衝教授生於1992年,這也就是說他是一位90後。
  • 24歲博士剛畢業的他,受聘211大學副教授!曾經卻是個沉迷遊戲的調皮蛋
    到了博士階段,他經歷了所有博士都會經歷的迷茫……「年輕博士」,如何面對科研壓力在剛入選高博班 (由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高等理工學院聯合培養)時,他陷入了很大的心理煎熬,是繼續研究偏實踐的機器人項目,還是轉向前沿領域——跨介質飛行器。
  • 史上最年輕的教授誕生了,16歲上大學,24歲博士畢業
    侯濤剛,1996年出生,今年8月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9月受聘成為了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副教授,直接跨過了「講師」這個階段,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
  • 博士讀了6年,他在30歲回母校當教授
    在很多同齡人尚在讀博還未畢業的情況下,他們就能夠被聘為重點高校教授,這樣的成績實在令人驚嘆。在驚嘆之餘,他們的成長經歷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近日,準「90」後學霸又增加了一位,他就是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育淼。
  • 他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也曾沉迷CF成績倒數
    所以在博士一年級結束時,他還沒有取得一點成果。當時很多人就問他,「你看別人都發了幾篇論文了,你怎麼啥都沒有」。當時心裡就曾閃過念頭,自己本科做了那麼多工程項目,研究生選擇讀博是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
  • 28歲博士剛畢業的她,就被聘任為教授、博導,是學霸為啥顏值還高
    此前24歲博士畢業的劉明楨就是一名90後,她的教育經歷簡直可以用驚人來形容,就讀的全都是頂尖院校。18歲就留學英國,22歲的時候從劍橋大學碩士畢業,而後接著去到牛津大學讀博,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估計讓很多人佩服不已吧,因為博士是很難畢業的,而且國內的博士一般至少是4年才能畢業,有些長的甚至需要八年,而她僅僅兩年就成功畢業,真的可以用「過分優秀」來形容。
  • 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
    1996年出生,剛剛24歲的侯濤剛,不僅已經拿下博士畢業證,還一畢業就受聘211高校北京交通大學,成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同日,侯濤剛本人向澎湃新聞記者確認,自己確實已於8月博士畢業,9月入職北京交通大學擔任副教授。
  • 他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 也曾是個沉迷CF成績倒數的...
    所以在博士一年級結束時,他還沒有取得一點成果。當時很多人就問他,「你看別人都發了幾篇論文了,你怎麼啥都沒有」。侯濤剛表示,這是每一個博士都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是不是能夠告訴自己堅持下去,能夠有毅力、有決心的把這條路走下去,我覺得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作為一個16歲進入北航、然後就獲得馮如杯一等獎的人,一路免不了成為眾人焦點。
  • 如何在30歲之前獲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至少博士畢業!
    7.也許在你的觀念認知中,博士為3年制,但是在當下博士正常畢業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你會驚奇地發現,大部分院校已經改為4年制,而且想正常畢業有點難。因此如果你走的是傳統的求學之路,你博士畢業的年齡在29-35歲之間。想在30歲之前畢業還是有點難度的。
  • 26歲女博士獲聘副教授引熱議 才華無需給年齡讓路
    最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一位90後女博士火了。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今年6月剛畢業,就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消息一出便引發網友熱議,有人發問,李晟曼只有26歲,且沒有海外經歷,怎麼就可以直接獲聘副教授職稱?
  • 24歲,博士一畢業即受聘副教授
    1996年出生,剛剛24歲的侯濤剛,不僅已經拿下博士畢業證,還一畢業就受聘211高校北京交通大學,成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10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理工學院博士生班方面獲悉,校友侯濤剛已受聘擔任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同日,侯濤剛本人向澎湃新聞記者確認,自己確實已於8月博士畢業,9月入職北京交通大學擔任副教授。
  • 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網友:導師比你年輕
    本文綜合自量子位、澎湃新聞、微言航語、北晚新視覺、超級數學建模 近日,一則題為「他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的消息迅速在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受到關注。
  • 他高考620分考上同濟大學,28歲畢業成985大學教授,卻經常遭遇尷尬
    今天,要大家分享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90後,他叫李東。 2018年,剛從同濟大學物理學專業博士畢業的李東,直接被湖南大學聘任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一時間引發了網絡上的熱議,也讓原本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夥子,瞬間成為了媒體高度關注的一個「大紅人」。
  • 他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也曾是個沉迷CF成績倒數的調皮蛋
    所以在博士一年級結束時,他還沒有取得一點成果。當時很多人就問他,「你看別人都發了幾篇論文了,你怎麼啥都沒有」。侯濤剛表示,這是每一個博士都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是不是能夠告訴自己堅持下去,能夠有毅力、有決心的把這條路走下去,我覺得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作為一個16歲進入北航、然後就獲得馮如杯一等獎的人,一路免不了成為眾人焦點。
  • 博士一畢業就成教授,他讀博期間連發5篇頂刊
    博士畢業後幹什麼?博士後?找工作?如果你足夠優秀,你可以直接留校成為教授的!孫俊龍是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2020屆博士畢業生,目前已通過海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成為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
  • 清華大學18歲博士刷屏,曾經年齡比他還小的博士悽然收尾
    不過清華大學18歲的博士生並不是國內年齡最小的博士新生,目前國內年齡最小的博士新生記錄保持者是2011年考上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博士新生張,當年他才16歲,被北航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錄取,師從周夢教授攻讀數學應用數學代數方向博士學位。1995年7月8日,張炘煬出生在遼寧省盤錦市的盤山縣。
  • 中國天才12歲考上中科大,24歲成教授,哈佛為留住他打破百年慣例
    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12歲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還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學生,讀書早一點也就上初中而言,可是偏偏有這樣一個「天才小學生」:12歲就成功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時獲得美國多所大學的全額獎學金,24歲成為助理教授,並且哈佛大學為了留住他,甚至打破了本校的百年慣例!
  • 看看別人的18歲:博士畢業、在UCLA擔任助理教授
    十八歲的時候在幹啥,相信不少小夥伴和有才君剛從高考的戰爭中爬出來,開始期待已久大學生活。同樣是十八歲,同樣是在大學,不同的是你我的身份是學生,而下面這位男生已經是知名大學的助理教授了。他是沈詩鈞,來自中國香港。今年18歲的他已經博士畢業,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助理教授...
  • 92年的他已在名校當博士?這樣的履歷亮瞎眼,真是酸死一大批90後
    畢業季的很多學生連做個本科畢業設計,寫個畢業論文都快把頭要撓禿了,這屆畢業生們大多也就是95後吧,一個畢業就已經把人搞得筋疲力盡了,但是僅僅比95後大個兩三歲的人家,已經被特聘為中南大學的教授。年齡不是問題,看到這個結果,真的是能酸死一大批90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