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以來,室內蹦床運動館成了青少年避暑、健身好去處,不過最近媒體曝出國內多家蹦床運動館的事故也給家長和孩子敲響警鐘。今年以來,我市新開業十多家蹦床運動館,也有場館因為安全管理問題出現過事故,那麼暑期火爆的同時,蹦床運動館這個有一定危險性的新興體育遊樂項目又該如何防控風險呢?記者近日走訪了相關單位。
「蹦床傷人」事件頻發
據媒體報導,暑期以來,河北、山東、湖北等地都出現了「蹦床傷人」事件,10歲女童在蹦床上摔成脛骨骨折,18歲女孩腰椎胸椎骨折有癱瘓風險,11歲男孩在蹦床上被彈斷了腿骨。
曾在建寧路一蹦床公園擔任教練的王先生告訴記者,蹦床運動是有一定風險的運動,玩家在入場前要仔細閱讀安全提示,做好熱身,蹦床館的管理方更需要足夠的人手,在場內做好臨場指導和安全監控。受傷雖然是偶然事件,跟參與運動者自身的身體狀況、現場教練的指導、安全人員的防護,以及館內硬體的防護措施等有很大關係。
定期停業自查,硬體安全是首位
這個暑期,興隆大街蘇堯體育中心新開的一家蹦床館吸引了很多孩子光顧,但最近幾日,這家蹦床館突然宣布因設備原因停業幾天。記者致電蘇堯體育中心相關負責人,負責人告訴記者,暑期蹦床館人流較大,要確保場內安全,必須定期停業自查,排除安全隱患,畢竟硬體安全是首位的。
位於浦口全民健身中心AIRPlay蹦床公園負責人刁勇告訴記者,蹦床一個床面只能有一個人,不能多人在上面蹦,因為體重不同的人彈起來的力度不同,前面提及的11歲男童骨折也是因為一個蹦床上面有兩個人在上面蹦導致的。一些蹦床中心門口為了招攬參與者,經常有一些翻轉、騰空等高危蹦床視頻展示,很多人進去躍躍欲試,忘記了熱身,一些意外也是因為熱身不到位造成的。「儘管蹦床公園都買了公共責任險,但是碰到一些不聽勸阻的玩家,盲目做一些自己能力達不到的動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受傷,這點我們管理方也很頭疼。」刁勇說。
除了蹦床,其他項目也存安全隱患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絕大多數蹦床館並非只有蹦床一個項目,還有海綿池、蜘蛛塔、彩虹滑梯、趣味攀巖等項目。而這些項目也存在安全隱患,一名河北女孩就是從蜘蛛塔上跌下來摔成了重傷。
蜘蛛塔一般有多層,每層都有像蜘蛛網一樣的網格。遊玩者攀爬到高處,後仰著往下落,穿過一層一層的網格,最後落到墊子上。這種遊樂設備對於玩家落下的身體姿態有要求,必須要在教練的指導下呈「大」字形,才能保證最後落地的安全性,而在下落過程中,玩家的姿態變化是不可控的,意外發生的概率也很高很多。而彩虹滑梯的坡道過陡,趣味攀巖的保護繩等是否符合相關安全規定,不僅需要蹦床館經營管理者的自查,還需要相關部門的介入,對這類新興場所的安全標準進行規範。
本報記者 馮興